過去台灣的多種產業,都非常注重效率。所以我們有非常優秀的硬體製造、機械、組裝、代工產業。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分工不會創造新的東西,也不會有新創。
對於急須要新產業、新企業的台灣,我們的人力資源配置更是重要。如果把優秀的人才全部放置在原本已經極具效率的流程的產業,對於已經將效率最大化的產業來說,個人覺得並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有效的分工,當然可以把工作效率化,讓原本的產線生產更快,讓勞工可以不用分心,專注在他自己所負責生產的部分。我想亨利·福特在的生產線,T型車就是個代表。
但是,過去在大企業或者(特別是)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者,應該知道,我們的分工很細緻,甚至已經將原本的最佳效率化變成不效率化。或者是把根本不需要的工作去分工。
過去我就遇過這個問題,比方說,請假要經過層層批示,從單位主管到人事、到部門的主管都要蓋章或者核准,這就是分工細緻、效率0的最佳典範。
當然,所有當過過兵、替代役,在成功嶺受訓過的人都知道,管理幹部們會要求大家打勾有沒有喝水,這種就是不需要分工,因為根本就是無效程序的工作,效率-100的典範。
又或者是,在機構中負責研發的人,卻要幫忙一些庶務事項的分工。比方說,教授要幫忙招生,還要填寫許多計畫書。一些學術機構、研究機構的研究助理需要幫忙做財務會計項目。這種分工就是負面分工。讓對此領域部專門的人,去負擔他不該負責、甚至會做的更不好的分工。事實上,一人包辦很多雜事,根本就是沒有分工。
簡化不必要的流程,甚至除掉不必要的虛工,我想應該是現在台灣政府機關最重要的事項了。簡化之後,才會有更多時間與資源去思考組織、產品、服務的創新。
最後讓我引用 Jane Jacobs的一句話「螞蟻的分工再有效率,也創造不出神奇的東西來。」
但是更可怕的是:做沒有意義的工作,還不做有效的分工。希望我們政府機關不要走到這個死胡同。
封面圖片:JOHN LLOYD @flick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