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人類預設就是這麼偏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要用一句話說完這本書,那就是:

潛意識能幫助我們快速理解並適應這個世界,但同時也產生巨大的偏差。
raw-image

書中以大腦科學的角度來剖析潛意識是如何運作,內容很有趣,也很長知識,但因為有許多科學理論和實驗解說,並不算是非常好嗑。在了解潛意識是如何造成偏見、歧視和謬誤之後,坦白說我有點沮喪。

大致上來說,人類的潛意識有點像其他生物的「本能」,可以自動過濾大腦每天接收的大量資訊、只保留重要的部分;也能幫助「腦補」感官接收不完全的資訊。此外,人再怎麼自以為客觀,還是容易被包裝得漂亮體面的事物吸引。

這也是為何放諸四海,表達能力好、或長得討喜的人總是比較吃香。一個人再怎麼有能力、有內涵,如果這些外在因素處於劣勢,就會面臨很多困難。一切都是潛意識在作祟。

我們就是忍不住會幫別人貼標籤,是因為「分門別類」的方式有助於大腦快速記憶和判別不同事物。書中舉的例子是:當人類看到熊的時候,會馬上了解這個有獠牙、毛茸茸的生物非常危險,而立即逃離現場。如果少了分類的功能,可能就會呆在原地想很久,這個生物是不是之前曾經吃掉過某某人?遲疑之下自己就被吃掉了。

然而這種分類的本能,也是造成「刻板印象」的源頭。人的意識儘管知道不應該有種族或性別歧視,但實驗卻發現,潛意識很容易會把白人跟好人、黑人跟壞人聯想在一起;也容易分別把女性vs藝術、男性vs科學歸為同類。

不過幸好作者也提出一些解決方法:可以靠「意識」來導正「潛意識」的運作;此外,「經驗」也能扭轉偏見。透過時間的相處和觀察,我們就會慢慢發現最初的刻板印象並非完全正確的。

然而也因為這樣的「本能」太過自然且原始,才會使得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歧視和偏差吧?難怪平等和平權的觀念總是需要一再的宣導再宣導,還必須經過長期的努力,才有辦法一點一滴慢慢轉變。實在是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而且我想應該永遠不會有徹底改變的一天。

至於人總是會「自我感覺良好」、過度高估自己的斤兩,則是為了面對生存環境的種種挑戰。書中有一句話,我看了之後覺得相當挫敗:

研究顯示那些能精確評價自己的人,往往受輕度憂鬱所苦、看輕自己,或兩者皆是。相反的,對自己評價過度樂觀的人,卻很正常、很健康。

也就是說,當我們覺得自己很爛的時候,事實上我們就真的是這麼爛沒有錯!?

這真是個殘酷的真相啊……

不過作者最後想表達的,其實是:

儘管生命充滿了看似無法克服的障礙,造物主仍讓我們能用不切實際的樂觀態度,相信自己能克服挑戰──多虧了這種態度,我們也真的做到了。

因此,作者認為潛意識其實是造物主的禮物。

雖然是這樣說沒錯啦……但掩卷之後,我還是為了人類default的謬誤和邪惡而低落了很久。我果然是個悲觀的人啊。

►Facebook:沐謙
►Instagram:@muchienz_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沐謙的小地方
77會員
111內容數
這裡書評最多,也很誠實。
沐謙的小地方的其他內容
2025/03/19
「很大程度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這句話確實令人很有感觸,初翻開這本書也覺得對寫作不得志和出版業生態的描述好中肯、好一針見血,但看到後來,覺得真的tooooo much!整本書可能有七八成都在敘述主角出書後得到了那些批評、酸民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2025/03/19
「很大程度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這句話確實令人很有感觸,初翻開這本書也覺得對寫作不得志和出版業生態的描述好中肯、好一針見血,但看到後來,覺得真的tooooo much!整本書可能有七八成都在敘述主角出書後得到了那些批評、酸民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2024/10/09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2024/10/09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感謝同事邀請我參加公司「多元共融職場溝通講座」,收穫美好書單一枚,「好人怎麼會幹壞事-我們不願面對的隱形偏見」。講座,通常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敲門磚,興沖沖取得書本後,即便是一本好書,無奈有興趣的事物太多,一直沒有適當的情緒打開書 你的書本打開方式,我不知道 書借了就要還的,我一直很滿意這個借
Thumbnail
感謝同事邀請我參加公司「多元共融職場溝通講座」,收穫美好書單一枚,「好人怎麼會幹壞事-我們不願面對的隱形偏見」。講座,通常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敲門磚,興沖沖取得書本後,即便是一本好書,無奈有興趣的事物太多,一直沒有適當的情緒打開書 你的書本打開方式,我不知道 書借了就要還的,我一直很滿意這個借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能很輕易說出對他人的印象與評價,也容易在他人對我們做出負面評論時感到氣憤不已,但當真正有機會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我們喜歡自己嗎?還是我們只是很努力地戴上假面具而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呢?作者在這本書名中直接破題把許多人不喜歡自己的真實心情表露,果然第一時間就吸引到我的目光,進而翻開這本書瞧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能很輕易說出對他人的印象與評價,也容易在他人對我們做出負面評論時感到氣憤不已,但當真正有機會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我們喜歡自己嗎?還是我們只是很努力地戴上假面具而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呢?作者在這本書名中直接破題把許多人不喜歡自己的真實心情表露,果然第一時間就吸引到我的目光,進而翻開這本書瞧
Thumbnail
再過幾小時虎年就開工了,通常開工前兩天FB塗鴉牆會出現很多恐慌文、焦慮文與「收心文」,其中一個常見的收心說法,就是「恢復平常的生活與工作習慣」。 這方法算是很不錯的,因為人本來就是個習慣動物。 好,就算他真的認同你了,但最後他自己的「心服,潛意識不服」,前幾天有改變動力,過幾天又打回習慣的原型。
Thumbnail
再過幾小時虎年就開工了,通常開工前兩天FB塗鴉牆會出現很多恐慌文、焦慮文與「收心文」,其中一個常見的收心說法,就是「恢復平常的生活與工作習慣」。 這方法算是很不錯的,因為人本來就是個習慣動物。 好,就算他真的認同你了,但最後他自己的「心服,潛意識不服」,前幾天有改變動力,過幾天又打回習慣的原型。
Thumbnail
自戀、自私、自以為了不起、外貌協會……,這些被普遍認定是不好的心態,在心理學裡,其實都沒有好壞對錯。相反的,別執著於想改變、想擺脫這些「缺點」,因為你換來的,很可能是錯失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Thumbnail
自戀、自私、自以為了不起、外貌協會……,這些被普遍認定是不好的心態,在心理學裡,其實都沒有好壞對錯。相反的,別執著於想改變、想擺脫這些「缺點」,因為你換來的,很可能是錯失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Thumbnail
當我們覺得自己很爛的時候,事實上我們就真的是這麼爛沒有錯!? 因為這本書寫著: 「研究顯示那些能精確評價自己的人,往往受輕度憂鬱所苦、看清自己,或兩者皆是。相反的,對自己評價過度樂觀的人,卻很正常、很健康。」
Thumbnail
當我們覺得自己很爛的時候,事實上我們就真的是這麼爛沒有錯!? 因為這本書寫著: 「研究顯示那些能精確評價自己的人,往往受輕度憂鬱所苦、看清自己,或兩者皆是。相反的,對自己評價過度樂觀的人,卻很正常、很健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