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的自由與迷人:台北物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黃英雄的《台北物語》,講一個台北的故事,技術很生澀,表面上看來像是一部很糟糕的作品,卻引起了極大迴響。

 

在討論這部電影之前,先講幾件事:

  1. 我不認為《台北物語》是cult film(編按:邪典電影,是指那些在小圈子內被支持者喜愛及推崇的電影,也可稱為非主流電影或另類電影。),儘管觀影本身有邪教聚會的儀式感。
  2. 觀眾的默契或可創造觀影的極大樂趣,但這不必是最重要的。
  3. 對這部片各種好氣又好笑的討論,並非霸凌;觀眾的充滿驚訝的熱切凝視,也非獵奇、窺奇。《台北物語》的觀眾vs.作者間,其實沒有位階感。

 

初看《台北物語》,我在戲院中從所謂「爛到好笑」慢慢覺得迷惑、不可思議、到後來,甚至有了感動。

 

技術是百分之百糟糕的,長輩貼圖邏輯的雞湯語言,更是原本一部片只要出現一次,就會狂扣20分,但在這部片中卻有五百句。那個自我感覺良好(無貶意)的傻氣,或許會帶來一次獨特、可愛的觀影經驗,我卻著魔似地念念不忘。

 

《台北物語》給我一種強烈的「裸」的感覺。那是我在高達、荷索電影曾看到的。那是極端的自由,是無論如何都要作自己,的固執和霸道。那些電影常見某種倉促、簡陋,除去資金永難以足夠支持夢想的因素,在高達那裡,更多是愛作怪、叛逆和缺乏耐心,在荷索,則是動物性的頑強、跳躍型思考的好奇心、興頭來了就不知節制的耽溺。

 

電影,從來難有餘裕展現這種「裸」。電影是諸多專業的匯合,無論專業知識、設備或人員,電影是得隔過一層又一層才能完成的東西。最作者性格的電影,或能險險地守住理念和風格,卻難以透露作者的身體感---一個小小的人,處進一個困難的大大的世界,那個拼搏的痕跡。高達和荷索,除了喜歡他們講的事情,我且著迷、甚至羨慕,那些電影的自由。

 

在《台北物語》,那些乍看近乎天真、粗魯的直白,初初也讓我尷尬,像是不小心看到人家沒把事情做好,移情(empathy)地羞赧。但隨著這樣的直率一波接一波湧上,我被染上一份解放感:作者或者是把心一橫,又或者單純缺乏人際與主流美學的意識,總之他保留了最原始的筆觸,從頭,貫徹到尾。作為一個世故但也依然純真的觀眾、評論者與創作者,這讓我想起那些最起頭的事。

 

非完成這部作品不可,非說出這個那個理念不可,私心得意地珍惜哪個電光石火的靈光,絕不能浪費。……然後,歲月過去了,我們變得世故寡言,因為知道總是有人可以說得更好,知道反正不可能喚起同樣的熱情。可純真的餘火,無法不還是文文卻永恆地燒著。繼續做下去。一份對於藝術或什麼的愛,無悔地打開虛空,做得好或不好,就那樣罷,這是我的人生,而我沒有更想做的事了。

 

《台北物語》在技術面是不忍卒睹的,而電影的現實針貶,亦是平庸膚淺的。是啊,那所以呢?作品,在優劣之外,還有其他珍貴與重要的事吶。

 

作品,除了是作為理念、美學的載體,它且是過份入迷的創作者的生命的具象。誠實、執著、頑固。做壞了又如何,畢竟有比好壞更重要的事。即是做出來、做下去。

 

反悖的是,儘管我的《台北物語》經驗,因為同場觀眾的溫馨愉悅,以及瀰漫行內語言的小圈圈趣味發言,而那麼美好,但到後來,最讓我掛念的,卻是極私密、孤單的記憶。

 

當看溫德斯的《戀夏絮語》《擁抱遺忘的過去》、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荷索比如《鹽與火之歌》等許多(或過多)的作品,看艾騰伊格言、彼得格林納威、亞歷山卓尤杜洛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高達,甚至是霍爾哈特萊(Hal Hartley),以及太多我深愛,卻慢慢老了、邊緣了、不合時宜了、ego還是那麼大……的作者及其作品,當在空蕩的戲院看這些電影,我會有「沒有人會像我這麼珍惜這個」的感動與感傷。

 

它們都有土法煉鋼的粗礪,可是,鍊金術的動人,從不只在於金,還在於,明明那麼笨地黏在地上,卻無法不停止妄想飛向豪華,那個「人永遠作著比自己還大的夢」的真實。

 


封面圖片來源:台北物語預告片

編輯:Wendy Cha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poria
166會員
38內容數
<p>【每場戲都有個命運的機關】系列的寫作以電影或小說某一場戲為起始點,由此追究人的精神狀態、它們醞釀由怎樣的處境深河、為如何形貌的命運所盤旋……,以揭發其所來自與將發動的,所有可能的故事。</p>
aporia的其他內容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關於虛構與真相,及其能將我們帶向何方
Thumbnail
2024/03/12
關於虛構與真相,及其能將我們帶向何方
Thumbnail
2017/11/08
<p>景美僑興、木柵光明、永和美麗華、公館大世紀,二輪片交織著沒課或有課的日子。逢年過節紀念日以及院線大片,只有嶄新氣派的「華納威秀」匹配得上;那時的信義區乾枯空曠,對城市與世界的想像都在大銀幕。記得看完《魔鬼代言人》,我與男友吃著飯,默然失語,覺得已經看透大人世界了。</p>
Thumbnail
2017/11/08
<p>景美僑興、木柵光明、永和美麗華、公館大世紀,二輪片交織著沒課或有課的日子。逢年過節紀念日以及院線大片,只有嶄新氣派的「華納威秀」匹配得上;那時的信義區乾枯空曠,對城市與世界的想像都在大銀幕。記得看完《魔鬼代言人》,我與男友吃著飯,默然失語,覺得已經看透大人世界了。</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之所以不能在電影裡講一個好故事,不是不聰明,不是沒學問,是我們對價值觀不感興趣。一個故事的最激動人心處,是價值觀的衝突。歷史上許多武俠片的價值觀是不值一辯的,比如“別人欺負你,要不要還手?沒本事報復,難道發發火,也不行嗎? 香港有“潑皮賤相的審美”,喜歡渾小子,大多數黃飛鴻都是嘻皮笑臉,像六七
Thumbnail
我們之所以不能在電影裡講一個好故事,不是不聰明,不是沒學問,是我們對價值觀不感興趣。一個故事的最激動人心處,是價值觀的衝突。歷史上許多武俠片的價值觀是不值一辯的,比如“別人欺負你,要不要還手?沒本事報復,難道發發火,也不行嗎? 香港有“潑皮賤相的審美”,喜歡渾小子,大多數黃飛鴻都是嘻皮笑臉,像六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很私人的內容,沒有答案的文章。 或許是老電影看太多,總希望能夠拿著超八,眼睛抵著觀景窗,手指握著槍機似的攝影機,按下錄製,聽見齒輪滾動底片發出答答答的聲音。 但其實拿什麼相機都沒有差,就算是手機也行。只要你能拍出畫面,你就有話語權。根本不必在乎是不是像諾蘭一樣有很多預算可以拍70mm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很私人的內容,沒有答案的文章。 或許是老電影看太多,總希望能夠拿著超八,眼睛抵著觀景窗,手指握著槍機似的攝影機,按下錄製,聽見齒輪滾動底片發出答答答的聲音。 但其實拿什麼相機都沒有差,就算是手機也行。只要你能拍出畫面,你就有話語權。根本不必在乎是不是像諾蘭一樣有很多預算可以拍70mm
Thumbnail
整體而言,這次的關渡電影節是一次頗為平庸的影展經驗:佳作稀缺,拙作百花齊放。關鍵在於這些電影缺少能量,無法藉由重視爆發力和集約度的短片形式,推撐出創作者的格局。
Thumbnail
整體而言,這次的關渡電影節是一次頗為平庸的影展經驗:佳作稀缺,拙作百花齊放。關鍵在於這些電影缺少能量,無法藉由重視爆發力和集約度的短片形式,推撐出創作者的格局。
Thumbnail
只有在電影裡我才會感覺我是一個正在創造記憶的人。電影是熟成的光:日光,目光,時光。明明那已是寫定的文本,我卻因無比專注,而不斷陷落。向內,是唯一的路。
Thumbnail
只有在電影裡我才會感覺我是一個正在創造記憶的人。電影是熟成的光:日光,目光,時光。明明那已是寫定的文本,我卻因無比專注,而不斷陷落。向內,是唯一的路。
Thumbnail
台灣昔日的生活愈是簡單平淡,則人需索於電影中的故事便愈是繁麗奇詭。這就是為什麼在小城小鎮好不容易的看到一次電影是何等的令人雀躍,令人全神貫注,令人印象極其深刻,令散場後走往回家的路上(連車都無意乘了)還在延續適才的劇中情氛、還在哼唱著主題曲。 台北,一向是看電影的好城市⋯⋯
Thumbnail
台灣昔日的生活愈是簡單平淡,則人需索於電影中的故事便愈是繁麗奇詭。這就是為什麼在小城小鎮好不容易的看到一次電影是何等的令人雀躍,令人全神貫注,令人印象極其深刻,令散場後走往回家的路上(連車都無意乘了)還在延續適才的劇中情氛、還在哼唱著主題曲。 台北,一向是看電影的好城市⋯⋯
Thumbnail
《破處》是一次力道十足的生猛嘗試,但在整體方向和調性上都不知道要走向何方,這樣的題材突破令人欣喜,也抓到了我個人認為非常好的核心情感,可惜執導、拍攝上沒有通盤想好自己究竟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也未能把握主旨訊息,故事開展過度凌亂、破碎,甚至可能讓為了看「性喜劇」進場的觀眾覺得完全不符期待。
Thumbnail
《破處》是一次力道十足的生猛嘗試,但在整體方向和調性上都不知道要走向何方,這樣的題材突破令人欣喜,也抓到了我個人認為非常好的核心情感,可惜執導、拍攝上沒有通盤想好自己究竟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也未能把握主旨訊息,故事開展過度凌亂、破碎,甚至可能讓為了看「性喜劇」進場的觀眾覺得完全不符期待。
Thumbnail
導演:加斯帕諾 GASPAR NOE 影片年份:2015 出  品  國:France 出  品:Les Cinémas de la Zone 發  行  商:車庫娛樂   「如果愛是可恥的,那麼也只有這樣的愛會是真實的。」
Thumbnail
導演:加斯帕諾 GASPAR NOE 影片年份:2015 出  品  國:France 出  品:Les Cinémas de la Zone 發  行  商:車庫娛樂   「如果愛是可恥的,那麼也只有這樣的愛會是真實的。」
Thumbnail
看完特映的感覺是:如果你能夠享受荒唐、享受離奇、享受各種一廂情願的劇情設定的人,或許你能看得很開心、吐槽吐得很開心,短暫忘掉生活的傷痛和怨懟;否則,還是別挑戰這部片吧。
Thumbnail
看完特映的感覺是:如果你能夠享受荒唐、享受離奇、享受各種一廂情願的劇情設定的人,或許你能看得很開心、吐槽吐得很開心,短暫忘掉生活的傷痛和怨懟;否則,還是別挑戰這部片吧。
Thumbnail
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電影畫面,是我五歲時在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在電影最後,男主角不得不親手殺掉女主角,是個毫無轉圜餘地的悲劇場景。說印象深刻只是客氣,對我來說完全就是心理創傷。
Thumbnail
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電影畫面,是我五歲時在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在電影最後,男主角不得不親手殺掉女主角,是個毫無轉圜餘地的悲劇場景。說印象深刻只是客氣,對我來說完全就是心理創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