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電影年代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什麼是「電影」呢?對我來說,「電影」不是一開始就是「電影」的,很長的時間裡,只有「看電影」,是小學畢業紀念冊都會寫的「興趣:看書、看電影、聽音樂」那種。那些日子裡,看電影既是日常,也是儀式。儀式感給日常偷渡了突兀卻豐滿的意義,日常感則讓遙遠的故事,融入成長的脈絡。

 

那是我的「前電影年代」:那時,我沒有觀看的後設自覺,從電影發現的每一件事都像是天啟;我無法理解電影作為一個獨立宇宙,有一套兀自運轉的敘事與美學。我有時專心,有時分心,看到漂亮的,就想:以後,我也要那個!

 

從小,全家都愛看電影,總是不分週間週末,待爸媽將店打烊,開著車,到隔壁小鎮看電影。那時沒有場次觀念,大家忙完了、下班了、放學了、吃過晚餐了,就走進戲院,隨意從哪裡看起,再看下一場,把前面接上去。

 

也沒有對號入座的觀念。熱門的片,觀眾一直一直擠進去,最後一排和牆邊站滿人,無分大人小孩,沒了座位就坐在走道。我記得,曾在熱鬧之中,因為空氣悶熱而沉沉昏睡,席地坐著,睡得搖頭晃腦,撞到旁邊位置的把手,撞醒了,睜大眼睛繼續看。電影啊,怎麼看,都好好看。那是《魔宮傳奇》,或許也還有《綠寶石》

 

爸媽是自由派的人,想看的片子不一樣,就各看各的。通常爸爸和弟弟一組,媽媽則帶著我,男生看戰爭片,女生看文藝片,所以我要很久以後才會補看《前進高棉》。爸媽是那種很在乎生活情趣,有時候凌駕於孩子的學校成績的奇怪家長。期待已久的《新里見八犬傳》上映時,不管我們隔天要月考,硬是衝到台中,排好長的隊買票。人山人海的戲院等候大廳,就我一個小朋友抱著書,準備考試。

 

一年一度去台北,旅館安頓好,立刻就去看電影。那是《出神入化:少年福爾摩斯》,走出戲院時無法從震撼中平復,春節期間冷清的台北城成為一種反差,除了從此愛上福爾摩斯,我也這麼記得了那樣的台北的樣子。

 

國中去民雄念私立學校,學校有著在當年罕見的開放校風,可是比起舞會、話劇比賽、聖誕樹布置,我更期待住宿生專屬的週末電影夜。我記得《終極保鏢》散場時一群女生心心念念著音樂磅礡與男人味浪漫,記得《春風化雨》給了我從此以後渴望自由、獨立、不惜叛逆,自以為的正當性,OH Captain, my Captain,!Carpe Diem

 

放假就到嘉義市區看院線片,鬼鬼祟祟越級打怪,偷看了《烈火情人》,搞不懂「爸爸 vs.兒子的妻」的張力與重點到底在哪裡,第一次的限制級體驗,迷糊又無聊。然後,在蜿蜒了半個街區人龍的《侏羅紀公園》後,我離開了嘉義,回到家鄉念省中。

 

小鎮的電影院已大幅沒落,沒有了小時候全家苦惱選片的多元性,只剩下一座常是空蕩蕩的「黃金帝國」,夾在電動玩具場、KTV、MTV間,金色的走道盡頭,有電影院。除了布魯斯威利,只上劉德華的電影,可竟也映演了被戲院誤會是武俠片的《東邪西毒》,伴隨著不斷離去的觀眾。我獨自在座位上無法動彈,不可思議地發現竟存在一個有哲學、詩意流淌的陌生宇宙。不過,還要很久,才能接續這一刻的體驗。

 

高三,迷上了託稱補習,卻是跑到台中逛街看電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大考過後,我們一群高中生還來不及換上藏在書包的便服,興高采烈佔據一整排看《辛德勒的名單》。電影結束,大家邊哭,邊前往棒球場排龍象大戰的票。

 

上了大學,到了台北,在滿滿寶藏的地方,卻仍只懂得找好萊塢電影。電影奠定了我的大學戀情。我們在東區全球影城最後一排約會,冷氣在頭上轟轟地響;交往第一天,停好機車,牽手跨過長春路,那天是《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買不到票,改奔景美佳佳戲院。

 

景美僑興、木柵光明、永和美麗華、公館大世紀,二輪片交織著沒課或有課的日子。逢年過節紀念日以及院線大片,只有嶄新氣派的「華納威秀」匹配得上;那時的信義區乾枯空曠,對城市與世界的想像都在大銀幕。記得看完《魔鬼代言人》,我與男友吃著飯,默然失語,覺得已經看透大人世界了。

 

終於,發現了藝術片。學校活動中心永遠有一堆各種名目的放映,那裡離系館近,有課時,第一節先去坐一下,就教室後門溜走,閃進活大禮堂。又回到兒時那種斷簡殘編、懵懵懂懂的看電影方式。那些電影很暗、很色、美術性很強、演員比較不美、節奏很慢,看不下去跑掉時,會有種蹺課又蹺掉電影的虛無感;另外一些時候,則慢慢消化著「啊,我已經來到不同地方、在做不同的事了」的莫名其妙私密幸福感。

 

我在2000年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迷惘地晃蕩著,這樣晃進了敦南誠品講堂、國家電影資料館,上了電影課,也看了那年的金馬影展。我發現了「電影!」大銀幕給出那麼巨大的驚豔、狂喜、憂鬱,讓我遺落了「看電影」的心思,我不再記得進戲院前與離開之後,跟誰說著什麼,又接著去了哪裡。我開始,活在一部與下一部電影裡。

 

然後,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原載於2017年十一月號幼獅文藝「放映間」)


 

封面圖片來源:Sara Robertson@flickr CC BY 2.0

編輯:熊編

 

 

163會員
39內容數
<p>【每場戲都有個命運的機關】系列的寫作以電影或小說某一場戲為起始點,由此追究人的精神狀態、它們醞釀由怎樣的處境深河、為如何形貌的命運所盤旋……,以揭發其所來自與將發動的,所有可能的故事。</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poria 的其他內容
<p>真正的怪物,是欺負同學、老人,待人殘酷卻並無傷人之意的人。而最大的怪物,是班級導師,一個滿口道德,卻漠視並加諸不義的角色。那是一種你完全拿他沒辦法的惡。</p>
<p>《放生員工請注意》中那個樂評家是某個擬人的歐洲國家的「主體」吧?從誰開了第一槍之後,「一個人」不能再繼續單純、自得、儘管孤單卻安心地作自己;事件連環發生,此彼間或非因果關係,卻仍以某種刺眼或隱微,或甚至神秘的方式,互觸動地建立各種相關。</p>
<p>《台北物語》在技術面是不忍卒睹的,而電影的現實針貶,亦是平庸膚淺的。是啊,那所以呢?作品,在優劣之外,還有其他珍貴與重要的事吶。作品,除了是作為理念、美學的載體,它且是過份入迷的創作者的生命的具象。</p>
<p>《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束縛》敘述男女主角的復合,小別勝新婚的甜蜜與情趣,為電影確立了情人節約會電影的基調。但令人驚訝的是,作為續集電影,這部片竟然沒有前情提要,第一次看的觀眾可能得溫習男女主角戀情的開始,掌握那個基本設定的張力,也就是階級與性格的反差如何造成兩人的吸引與互斥力,以確保更多的觀影樂趣。</p>
<p>《戀夏絮語》電影原片名「The Beautiful Days of Aranjuez」取自席勒劇作中句子,原句子講純真年代的終盡,但這裡卻只保留「純真年代」的部分。故事發生的午後花園,是個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地方,遠遠或可看到巴黎鐵塔,但電影中沒有任何關於時代或身世的線索。他們探索彼此,但這兩個人,掛念的非關任何未來或過去的情節,唯一有的,是對愛戀的觸動、性的騷動。這是一個烏托邦、伊甸園般的時刻,它用危險又基進的方式,捍衛人生原本注定失落的純潔。</p>
<p>在理論物理的論述中,任何物理現象都可被同時表述為因果論或目的論。《異星入境》的電影與原著小說宣稱讓我們看到以目的論描述的人生圖景。起初,那或有科幻懸疑、飄渺奇幻,但很快地,我們感覺到,「關於未來的記憶」所帶來的篤定,如此深刻地解釋了我們之於這個世界、整個生存的甘心。</p>
<p>真正的怪物,是欺負同學、老人,待人殘酷卻並無傷人之意的人。而最大的怪物,是班級導師,一個滿口道德,卻漠視並加諸不義的角色。那是一種你完全拿他沒辦法的惡。</p>
<p>《放生員工請注意》中那個樂評家是某個擬人的歐洲國家的「主體」吧?從誰開了第一槍之後,「一個人」不能再繼續單純、自得、儘管孤單卻安心地作自己;事件連環發生,此彼間或非因果關係,卻仍以某種刺眼或隱微,或甚至神秘的方式,互觸動地建立各種相關。</p>
<p>《台北物語》在技術面是不忍卒睹的,而電影的現實針貶,亦是平庸膚淺的。是啊,那所以呢?作品,在優劣之外,還有其他珍貴與重要的事吶。作品,除了是作為理念、美學的載體,它且是過份入迷的創作者的生命的具象。</p>
<p>《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束縛》敘述男女主角的復合,小別勝新婚的甜蜜與情趣,為電影確立了情人節約會電影的基調。但令人驚訝的是,作為續集電影,這部片竟然沒有前情提要,第一次看的觀眾可能得溫習男女主角戀情的開始,掌握那個基本設定的張力,也就是階級與性格的反差如何造成兩人的吸引與互斥力,以確保更多的觀影樂趣。</p>
<p>《戀夏絮語》電影原片名「The Beautiful Days of Aranjuez」取自席勒劇作中句子,原句子講純真年代的終盡,但這裡卻只保留「純真年代」的部分。故事發生的午後花園,是個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地方,遠遠或可看到巴黎鐵塔,但電影中沒有任何關於時代或身世的線索。他們探索彼此,但這兩個人,掛念的非關任何未來或過去的情節,唯一有的,是對愛戀的觸動、性的騷動。這是一個烏托邦、伊甸園般的時刻,它用危險又基進的方式,捍衛人生原本注定失落的純潔。</p>
<p>在理論物理的論述中,任何物理現象都可被同時表述為因果論或目的論。《異星入境》的電影與原著小說宣稱讓我們看到以目的論描述的人生圖景。起初,那或有科幻懸疑、飄渺奇幻,但很快地,我們感覺到,「關於未來的記憶」所帶來的篤定,如此深刻地解釋了我們之於這個世界、整個生存的甘心。</p>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熟悉的土地,陌生的歷史。這三十年間,台灣並非沒有其他關於二二八或白色恐怖題材的電影,但引起的回響和反應不大。 電影當然不能將歷史百分之百在觀眾眼前重演,但隨著改編及媒介的變化,能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在視聽者面前,而隨著時代更迭,白色恐怖等威權體制下歷史過往不再是不能提、不能想的禁忌。
Thumbnail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集當中點爸和點媽跑到電影院買票,想要進場看電影裡的小不點那一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這時出現在畫面中,售票窗口上貼著的那三幅電影海報?後來細想,那三部電影或許便是被「刻意織進去的」,留給觀眾的一記暗號。
Thumbnail
相信已經有很電影人對這部上映一段時間的熱門電影寫出了自己對他的評價,我也想過既然很多人都寫了,那自己需不需要也寫出一個可能重複性跟大家差不多高的東西?但這平台主要是記錄自己看過的故事與感想,就算很多人都評論過這部電影了,我相信我還是有一些只屬於我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過年才能回娘家?《82年生的金智英》以平凡的日常勾勒現代普遍女性的處境,同時提出一個關鍵問題:是我還是社會病了?
Thumbnail
21世紀第二個十年,所謂一〇年代即將結束。這時候,回顧一〇年代電影佳作,一個TOP10彷彿已經裝不下我精簡再三的心水之作。這是我的2010s年代十佳電影List 1
Thumbnail
<p>以我個人觀點來看,並不認為Molly Ringwald是美女,但是她在戲裡的氣質和神態搭配造型師為她打造的形象,完全可以稱之為新時代的女性模範代表。</p>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熟悉的土地,陌生的歷史。這三十年間,台灣並非沒有其他關於二二八或白色恐怖題材的電影,但引起的回響和反應不大。 電影當然不能將歷史百分之百在觀眾眼前重演,但隨著改編及媒介的變化,能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在視聽者面前,而隨著時代更迭,白色恐怖等威權體制下歷史過往不再是不能提、不能想的禁忌。
Thumbnail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集當中點爸和點媽跑到電影院買票,想要進場看電影裡的小不點那一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這時出現在畫面中,售票窗口上貼著的那三幅電影海報?後來細想,那三部電影或許便是被「刻意織進去的」,留給觀眾的一記暗號。
Thumbnail
相信已經有很電影人對這部上映一段時間的熱門電影寫出了自己對他的評價,我也想過既然很多人都寫了,那自己需不需要也寫出一個可能重複性跟大家差不多高的東西?但這平台主要是記錄自己看過的故事與感想,就算很多人都評論過這部電影了,我相信我還是有一些只屬於我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過年才能回娘家?《82年生的金智英》以平凡的日常勾勒現代普遍女性的處境,同時提出一個關鍵問題:是我還是社會病了?
Thumbnail
21世紀第二個十年,所謂一〇年代即將結束。這時候,回顧一〇年代電影佳作,一個TOP10彷彿已經裝不下我精簡再三的心水之作。這是我的2010s年代十佳電影List 1
Thumbnail
<p>以我個人觀點來看,並不認為Molly Ringwald是美女,但是她在戲裡的氣質和神態搭配造型師為她打造的形象,完全可以稱之為新時代的女性模範代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