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不是一行扁平的等式 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Justine Triet曾在2019年同樣有Sandra Huller演出的《寂寞診療室》(Sibyl)中,將心理分析、寫作和一樁難纏情事共冶一爐地帶出書寫與虛構之於真實的關係,2023年的《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將這份關注,繼續做了更大的推進,深刻地探討了真相的本質。


 


電影中,作家主人翁對律師說,「那個錄音不是reality,它或許是一部份,它或許看來像是無可反駁的證據,但事實上那扭曲了一切。」


 


這是什麼意思?一個「真的的東西」,如何扭曲「真相」?


 


每一場景,在其隸屬的現實拼圖裡,是以豐富維度之立體量體去崁入的,所以,現實中,某場景,並非全景的某獨立部塊,那些彼與此,是無法互推的。那不是3=1+2,勉強化約地說,更類似是C=A+B,可A=A’+A’’+A’’’…, B=B+B’+B’’’….,而這其中所有元件都還在自己內部與交互之間持續纏繞、衍生或反相吞噬,以致於你找出了所有的A’,A’’,A’’’,A’’’’,B’,B’’,B’’’,B’’’’…..,仍不可能編織回那個C。


 


對一個場景的把玩分析,恰恰並非回溯地還原其原處在的時空,而是在對此場景,持續進行新的意義建構,催生了一個又一個或者分岔長出(因此參差地不同)或者投影平行(因此全然無關)的(之於那個欲還原之現實)全新故事。


 


可法律、法庭、物理、數學,以及片名的「解剖anatomy」俱關於可切割、分類、命名的,是關於差異的,是斷然的。在這種邏輯下任何反推與預測,所依據的前提,是就著已確立的現實元件,令其為更大脈絡的一部份。事實是,我們確實只能這樣獲得一張完整圖景。


 


就人類生活與文明而言,這個化約是可理解的,甚至是必要的。然而,我們必須確實地警覺,無論如何,那張圖景,從來就和真正的真相(完美描述發生的事)、真正的真實(關於那件事的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無關。


 


虛構,就是從一個元件,建構一個、再一個世界。


 


你有這樣的能力,我有這樣的能力,這個能力且成為了我們最自然的傾向。所以,需要獲得某「共識真相」之處境,難以不是荒謬的。因為,理論上,恰恰因為深究(即是,每個參與者都啟動各自的虛構行動),而終究無法交會得某共識結果。


 


現實到底只是個混沌、流動、材料開敞著放任各種採集的現場,人的某一瞥見、某個念頭、某個正解與誤解,會撩亂地漫長成紛繁的情節。


 


我們如何勝任去敘述自己或他人的線性現實?生命與生活裡的一切,都關於記憶、願望、情緒、動機、抉擇,如此,則每一語句,俱建立在上一筆被建構出的浮動沙堡(而非某確鑿的事體)


 


是以,當被架上那個待anatomy的物理性人間,還真可能有任何話語,可以捍衛自己嗎?


 


面對物理性人間,你只能用它的邏輯去對壘。它要以一個場景/元件,去勾勒某特定情節,則你的反駁,不是去耙梳地澄清那個情節,而是用同一元件,去勾勒另幢情節。當兩落情節同樣合理,則既然不允許兩個現實同時成立,則當無法取消我這一個,也就無法成立你那一個。


 


構作者的人生,不可能不是充滿秘密與謊言的。共識性現實,永遠和「我的真實」是相扞格。


 


ps1:電影中女主角以作家身份講了這樣一句話,「我得隱藏行蹤,以讓虛構摧毀現實」,我以為那個意思是,人們只能從她的書寫去對她的人生做各種拼湊,卻無法採用任何現實的材料。


 


ps2: 讀到一個花絮,Sandra Huller問導演Justine Triet,這個角色究竟是否有罪?Triet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告訴Huller,妳就當妳自己是無辜的那樣去演即可。


 

 

內容總結
墜惡真相
5
/5
avatar-img
165會員
38內容數
<p>【每場戲都有個命運的機關】系列的寫作以電影或小說某一場戲為起始點,由此追究人的精神狀態、它們醞釀由怎樣的處境深河、為如何形貌的命運所盤旋……,以揭發其所來自與將發動的,所有可能的故事。</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poria 的其他內容
<p>景美僑興、木柵光明、永和美麗華、公館大世紀,二輪片交織著沒課或有課的日子。逢年過節紀念日以及院線大片,只有嶄新氣派的「華納威秀」匹配得上;那時的信義區乾枯空曠,對城市與世界的想像都在大銀幕。記得看完《魔鬼代言人》,我與男友吃著飯,默然失語,覺得已經看透大人世界了。</p>
<p>真正的怪物,是欺負同學、老人,待人殘酷卻並無傷人之意的人。而最大的怪物,是班級導師,一個滿口道德,卻漠視並加諸不義的角色。那是一種你完全拿他沒辦法的惡。</p>
<p>《放生員工請注意》中那個樂評家是某個擬人的歐洲國家的「主體」吧?從誰開了第一槍之後,「一個人」不能再繼續單純、自得、儘管孤單卻安心地作自己;事件連環發生,此彼間或非因果關係,卻仍以某種刺眼或隱微,或甚至神秘的方式,互觸動地建立各種相關。</p>
<p>《台北物語》在技術面是不忍卒睹的,而電影的現實針貶,亦是平庸膚淺的。是啊,那所以呢?作品,在優劣之外,還有其他珍貴與重要的事吶。作品,除了是作為理念、美學的載體,它且是過份入迷的創作者的生命的具象。</p>
<p>《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束縛》敘述男女主角的復合,小別勝新婚的甜蜜與情趣,為電影確立了情人節約會電影的基調。但令人驚訝的是,作為續集電影,這部片竟然沒有前情提要,第一次看的觀眾可能得溫習男女主角戀情的開始,掌握那個基本設定的張力,也就是階級與性格的反差如何造成兩人的吸引與互斥力,以確保更多的觀影樂趣。</p>
<p>《戀夏絮語》電影原片名「The Beautiful Days of Aranjuez」取自席勒劇作中句子,原句子講純真年代的終盡,但這裡卻只保留「純真年代」的部分。故事發生的午後花園,是個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地方,遠遠或可看到巴黎鐵塔,但電影中沒有任何關於時代或身世的線索。他們探索彼此,但這兩個人,掛念的非關任何未來或過去的情節,唯一有的,是對愛戀的觸動、性的騷動。這是一個烏托邦、伊甸園般的時刻,它用危險又基進的方式,捍衛人生原本注定失落的純潔。</p>
<p>景美僑興、木柵光明、永和美麗華、公館大世紀,二輪片交織著沒課或有課的日子。逢年過節紀念日以及院線大片,只有嶄新氣派的「華納威秀」匹配得上;那時的信義區乾枯空曠,對城市與世界的想像都在大銀幕。記得看完《魔鬼代言人》,我與男友吃著飯,默然失語,覺得已經看透大人世界了。</p>
<p>真正的怪物,是欺負同學、老人,待人殘酷卻並無傷人之意的人。而最大的怪物,是班級導師,一個滿口道德,卻漠視並加諸不義的角色。那是一種你完全拿他沒辦法的惡。</p>
<p>《放生員工請注意》中那個樂評家是某個擬人的歐洲國家的「主體」吧?從誰開了第一槍之後,「一個人」不能再繼續單純、自得、儘管孤單卻安心地作自己;事件連環發生,此彼間或非因果關係,卻仍以某種刺眼或隱微,或甚至神秘的方式,互觸動地建立各種相關。</p>
<p>《台北物語》在技術面是不忍卒睹的,而電影的現實針貶,亦是平庸膚淺的。是啊,那所以呢?作品,在優劣之外,還有其他珍貴與重要的事吶。作品,除了是作為理念、美學的載體,它且是過份入迷的創作者的生命的具象。</p>
<p>《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束縛》敘述男女主角的復合,小別勝新婚的甜蜜與情趣,為電影確立了情人節約會電影的基調。但令人驚訝的是,作為續集電影,這部片竟然沒有前情提要,第一次看的觀眾可能得溫習男女主角戀情的開始,掌握那個基本設定的張力,也就是階級與性格的反差如何造成兩人的吸引與互斥力,以確保更多的觀影樂趣。</p>
<p>《戀夏絮語》電影原片名「The Beautiful Days of Aranjuez」取自席勒劇作中句子,原句子講純真年代的終盡,但這裡卻只保留「純真年代」的部分。故事發生的午後花園,是個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地方,遠遠或可看到巴黎鐵塔,但電影中沒有任何關於時代或身世的線索。他們探索彼此,但這兩個人,掛念的非關任何未來或過去的情節,唯一有的,是對愛戀的觸動、性的騷動。這是一個烏托邦、伊甸園般的時刻,它用危險又基進的方式,捍衛人生原本注定失落的純潔。</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比起原文片名《Anatomy of a Fall》(墜落的解剖),我更喜歡台譯的片名《墜惡真相》:夫妻關係的墜落、親子關係的墜落、社會風氣的墜落,一切都往惡的方向去,沒有事實,只有選擇介入下的真相。
Thumbnail
《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從命案出發,但核心並不是懸疑,而是藉此揭開夫妻關係與家庭的陰暗面,與故事如何被述說。
Thumbna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個普通的推理作品, 沒想到其實是富有深意的一場哲學思辯, 「真相」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今年引發「寫作心得比賽」現象級事件的,無疑是《墜惡真相》。原因很簡單,這部片雖名為「真相」,不但真相不明,甚至關於案情的辯證,以及最後的結尾都有太多討論的空間了。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就像《墜下的對證》所呈現那般,或許我們對他人自以為的「了解」其實也只是一種盲目的相信罷了。
Thumbnail
跨入 2024 一段時間,至今回想,法國電影《墜惡真相》依然是我 2023 一整年看到最令人驚艷的作品。一場墜樓,震動的不只是婚姻關係或性別角色的討論,更關乎何謂真相,與「真相是否存在」的探討原文片名《Anatomy of a Fall》中,讓我駐足許久的字是 Anatomy──解剖,剖析
Thumbnail
《墜惡真相》雖屬推理電影,但並非聚焦於「誰是凶手」,而是透過事件重演和數次開庭,讓觀眾拼湊案發「過程」的拼圖,釐清事件的真相。本片以兩個主場景—家和法院拍攝,成功透過演員不俗的演技和交互詰問的對手戲讓觀眾痴迷。
Thumbnail
阿爾卑斯的雪地是相比對法國法庭的荒謬更為冷冽的批判,妳必須顯得悲傷,否則妳就是有罪的。以致於即使在只有她一個人的場景裡,觀眾始終無法放心相信女主角,因為鏡頭始終是不可信的,是主觀、片面的,就像男女主角只能用非母語的英文對話,丹尼爾要將東西拿得很近才能看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比起原文片名《Anatomy of a Fall》(墜落的解剖),我更喜歡台譯的片名《墜惡真相》:夫妻關係的墜落、親子關係的墜落、社會風氣的墜落,一切都往惡的方向去,沒有事實,只有選擇介入下的真相。
Thumbnail
《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從命案出發,但核心並不是懸疑,而是藉此揭開夫妻關係與家庭的陰暗面,與故事如何被述說。
Thumbna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個普通的推理作品, 沒想到其實是富有深意的一場哲學思辯, 「真相」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今年引發「寫作心得比賽」現象級事件的,無疑是《墜惡真相》。原因很簡單,這部片雖名為「真相」,不但真相不明,甚至關於案情的辯證,以及最後的結尾都有太多討論的空間了。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就像《墜下的對證》所呈現那般,或許我們對他人自以為的「了解」其實也只是一種盲目的相信罷了。
Thumbnail
跨入 2024 一段時間,至今回想,法國電影《墜惡真相》依然是我 2023 一整年看到最令人驚艷的作品。一場墜樓,震動的不只是婚姻關係或性別角色的討論,更關乎何謂真相,與「真相是否存在」的探討原文片名《Anatomy of a Fall》中,讓我駐足許久的字是 Anatomy──解剖,剖析
Thumbnail
《墜惡真相》雖屬推理電影,但並非聚焦於「誰是凶手」,而是透過事件重演和數次開庭,讓觀眾拼湊案發「過程」的拼圖,釐清事件的真相。本片以兩個主場景—家和法院拍攝,成功透過演員不俗的演技和交互詰問的對手戲讓觀眾痴迷。
Thumbnail
阿爾卑斯的雪地是相比對法國法庭的荒謬更為冷冽的批判,妳必須顯得悲傷,否則妳就是有罪的。以致於即使在只有她一個人的場景裡,觀眾始終無法放心相信女主角,因為鏡頭始終是不可信的,是主觀、片面的,就像男女主角只能用非母語的英文對話,丹尼爾要將東西拿得很近才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