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可能很平凡的特質,卻成為我的優勢」:專訪華燦工場總經理李偉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裡是深圳,外媒形容的──中國下一個十年最耀眼的「風口」。

 

國際媒體描繪的,從過去量變到今日質變的「深圳速度」,已經讓北上廣深的排列次序,正在不同的意義間,進行著飛快的改寫。

 

走過改革開放初期的「勞力密集工廠聚集地」,如今美麗時尚的她,被稱作「設計之都」、「鋼琴之城」。還有來自世界各地,聰明的年輕人們每天在這裡進行著資源置換,在這一座「創客之城」激盪不同的想法與創意,渲染著未來。

 

而在區域各大經濟體共同推動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中,這座市域邊界設有中國最多出入境口岸的一線城市,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不過,今天先不多談深圳這座都市,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我在這裡遇到的一位舊識:

 

raw-image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惠州和江門組成的現代城市集群,是繼美國紐約都會區、美國大洛杉磯地區和日本東京都市圈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深圳的關鍵角色在國際間受到矚目。圖/flickr@Yida Xu CC BY 2.0

 

李偉國:想到五年後的自己不會有太多改變,心裡忍不住是一陣不甘 

 

目前擔任北京華燦工場合伙人兼總經理的偉國,其實和我一樣都住在北京。不過平時大家忙碌,碰面的時間少,這一次反而在深圳的這座舞台上相遇了。

 

在這場「2017 兩岸青年發展論壇」上,他風趣的言談,自在穩健的台風,在我擔任主持人的 Panal 上,成為亮眼焦點。

 

回首去年,落地北京的這一動,戲劇性地改寫了偉國的人生緯度。

 

來到大陸,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知名地產公司的置產顧問。當初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年多以後,自己會在中關村展露光芒,並且成為推動兩岸青年新創團隊,雙向交流的「正能量」代表之一。

 

「成功大學碩士畢業後,我在台灣從事房產項目經理工作一陣子,大概是個性使然吧!學生時代擔任學生會幹部,就常參與學校的大型活動,雞婆的性格,也讓我一直覺得自己有一個使命感在,認為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應該只有賺錢。」李偉國說。事實上,他在台灣的知名房地產商工作時,就很「熱血」地利用公餘時間,自己寫計畫、向老闆提案,最後促成讓成大的學弟妹們,能到該企業實習的完整制度。

 

「但工作一段時間後卻發現,台灣由於整體大環境的限制,想到五年後的自己不會有太多改變,心裡忍不住是一陣不甘。」李偉國於是放下不錯的薪資和工作,決心「西進」發展,挑戰自己。

 

這次在深圳的論壇後,我們一起輕鬆地喝著午茶敘舊,偉國說,他想起「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說過一段話:「台灣最美的是,有很多年輕人帶著他的理想進入社會,要讓社會變得更好──不是光靠批評和怒吼,而是努力扮演好身上的角色。」

 

這也讓他深深思考當初來到北京的原因──到底該怎麼樣才能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前提下,同時能幫助更多人,並且嘗試改變台灣社會現階段資源內耗,發展停滯的狀態?

 

聊到這裡,我於是決定說一說偉國的故事。

 

raw-image
北京華燦工廠總經理李偉國(右四)在「2017兩岸青年發展論壇」上分享推動兩岸青年交流經驗,本文作者許復(左一)擔任論壇主持人。圖/2017兩岸青年發展論壇提供

 

「幫別人創業,也是在幫自己創業」

 

進入華燦工場以後,他常常覺得自己的角色很有趣,「我在幫別人創業,但其實也是在幫自己創業。」

 

偉國會這麼說,是因為 2010 年左右開始,隨著兩岸年輕人彷彿不約而同地「瘋創業」風潮,加上政府相關政策的推動,提供新創企業落腳、交流甚至合作諮詢的「空間運營創業者」、「青創孵化器」,在兩岸都如雨後春筍般不停增加。

 

但市場現實的淘汰機制,是最無情的,新創企業能夠快速成功、高速成長的比例,往往是鳳毛麟角──到最後若缺乏資源無以為繼,或一開始就沒有充足的準備,常常是「該倒的倒、該逃的逃」,這也逼得空間運營工作者,必須分秒思考自己和新創企業的關係,如何篩選、如何合作、甚至如何培育,都深深影響到自己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這一行,還沒有一個保證會成功的商業模式,大家都還在摸索,每個做空間運營的同業夥伴,也都不斷在替自己的團隊尋找出路──這也是為什麼我常會說,自己幫忙提供空間給創業者,也等於是給創業者們幫忙我創業。但這份工作對我來說很有意義,因為時時刻刻都和團隊在一起前進。」

 

在台灣可能很平凡的特質,到北京卻形成優勢

 

認識偉國很多年,熟悉的朋友喊他「小乖」,人如其外號,很多人對偉國的印象都是「真誠」、「穩重」,大概也因為這樣的特質,讓他在從事房產工作的階段,成就了不少成功的訂單交易,偉國風趣地調侃自己說──「真誠」和「穩重」的標籤,在台灣大概都被認為是很平凡的特質,一點也沒什麼,但是在大陸,這卻反而成了他的「優勢」。

 

說到這裡,前陣子各媒體再次密集討論大陸年輕人的「狼性」,對此,我和偉國也有一致的解讀:

 

普遍認為,相對於台灣年輕人「習慣安逸」,大陸競爭激烈,「不積極表現自己就別想有機會出頭」。但偉國認為事實並非如此,認清自己、並將自己的獨特價值發揮到最大,才是最重要的事:「小確幸、溫文儒雅也未必不好,重點是你得認識自己是誰。」

 

我相當認同偉國的看法。我在英國求學期間所認識的「狼」,那些真正叫人畏懼的,多不長著駭人的獠牙,或有目光如炬的雙眸──相反的,他們的態度柔和,飽讀詩書,能站在高處看到中國的發展,如何與世界脈動交疊共振,並且對自己的長處與短處瞭若指掌,時刻思考該把自己放在這個時代的什麼位置上。

 

raw-image
一頭栽進兩岸青創孵化產業,李偉國形容,在幫別人創業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幫自己創業。圖/李偉國提供

 

用理解取代偏見,用溝通化解資訊不對稱

 

人緣好的偉國,在今年十月,還開始連動企業家好友們,一起推動兩岸青年的交流,「除了帶台灣新創團隊前進大陸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也讓大陸新創團隊能到台灣交流。透過兩邊的新創團隊彼此更多的互動,讓兩岸的創業團隊,不再只是『單向輸出』,或者只局限在某種形式,而是可以真正地做到『雙向交流』,互相認識、學習與借鏡。」偉國說。

 

談到這裡,我忍不住問偉國,從台灣到北京這幾年下來,在他心目中,兩岸年輕世代之間最需要去改善的是什麼?他是這麼說的:

 

「這段期間,頻繁與大陸的新創團隊接觸下,我發現兩岸之間最缺乏的,大概就是互相瞭解吧!有的人似乎覺得,一旦深入瞭解對方太多,就會讓自己也被『複雜化』甚至『政治化』,其實這樣想,是沒有建設性的。」

 

偉國認為,單就創業環境與資源來說,兩岸其實都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與優劣勢,不同的環境,孕育出的也會是不同的能量,沒有必要硬是拿起來相比,但也沒有必要不去了解對方、彼此交流:

 

「我們大可以不去接觸、不去(中國大陸)發展,但是如果同為新創企業,卻連嘗試去瞭解對方、了解中國市場都不願意,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最後一個想和大家分享的觀點,也是我和偉國的共識:身在這一個從過去跨到未來的時代,其實所謂「兩岸四地」與各地年輕人的心中所想,以及對未來理想的追求,往往「相同多過不同」,彼此常能找到契合的地方──大家無非也只是想讓自己生長的地方,可以越來越好而已。

 

那麼,如果能夠用理解取代偏見,用溝通化解資訊不對稱,何樂而不為呢?

 


 

原文曾刊登於換日線

avatar-img
8會員
25內容數
<p>全球觀點,兩岸格局,香港精神,台灣心思。「亞太進行式」專欄,讓不同的觀點彼此深度對話、擁抱、激辯,甚至大戰一場都可以。我始終相信,大戰完後,塵埃落盡,花草大樹開始重新生長,最終的風景,絕對是比之前更動人的。</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 復 Harr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這樣的一個地方,有格調,任性,充滿驚奇,自然也難以捉摸。而它的難以捉摸,也當然會讓外來人一個不小心吃了閉門羹。</p>
<p>人群是星星,星星是人群。從不同的距離和方位來看,星星與星星之間,可以行影不離,也可以如參與商,永無相見之日。人與人之間的光年,不也流轉著那一幕幕名為「距離」的故事?</p>
<p>全球化跟在地化,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認為其實根本就是同一件事情,你自己所展現出來的在地化,對在另個文化背景下長大的人來說,難道不是他的全球化?你不展現自己的特色跟風格,要怎麼樣去創造走進大世界的契機?</p>
<p>生長於新媒體世代的這群中國傳媒年輕菁英,對於平面與電視媒體「過時」的感受,在科技腳程日新月異的中國,絕對表現得尤其明顯。他們是怎麼樣看待中國內、中國外、港台媒體,以及媒介的時代風貌這些議題?</p>
<p>把「歧視」抽絲剝繭,會看到更多其他元素:「羨慕」、「好奇」、「關心」、「比較」、「欣賞」、「稱讚」,再夾雜著各式政治、歷史、文化、人為因素。這類「議題」不斷成為更大的「議題」出現在你我周遭,無孔不入。</p>
<p>嚴格來說,我認為台灣和香港,都算是看得見多元文化和觀點交融的地方了。但是島國心態在媒體的渲染下,漸漸有了很多延伸詮釋,包括在地民眾受限的思考方式、求知慾以及求知能力,台灣和香港都有各自的問題。</p>
<p>這樣的一個地方,有格調,任性,充滿驚奇,自然也難以捉摸。而它的難以捉摸,也當然會讓外來人一個不小心吃了閉門羹。</p>
<p>人群是星星,星星是人群。從不同的距離和方位來看,星星與星星之間,可以行影不離,也可以如參與商,永無相見之日。人與人之間的光年,不也流轉著那一幕幕名為「距離」的故事?</p>
<p>全球化跟在地化,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認為其實根本就是同一件事情,你自己所展現出來的在地化,對在另個文化背景下長大的人來說,難道不是他的全球化?你不展現自己的特色跟風格,要怎麼樣去創造走進大世界的契機?</p>
<p>生長於新媒體世代的這群中國傳媒年輕菁英,對於平面與電視媒體「過時」的感受,在科技腳程日新月異的中國,絕對表現得尤其明顯。他們是怎麼樣看待中國內、中國外、港台媒體,以及媒介的時代風貌這些議題?</p>
<p>把「歧視」抽絲剝繭,會看到更多其他元素:「羨慕」、「好奇」、「關心」、「比較」、「欣賞」、「稱讚」,再夾雜著各式政治、歷史、文化、人為因素。這類「議題」不斷成為更大的「議題」出現在你我周遭,無孔不入。</p>
<p>嚴格來說,我認為台灣和香港,都算是看得見多元文化和觀點交融的地方了。但是島國心態在媒體的渲染下,漸漸有了很多延伸詮釋,包括在地民眾受限的思考方式、求知慾以及求知能力,台灣和香港都有各自的問題。</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平凡設計師在中國職場勞動的求生日記, 與未來部落格的書寫方向。
Thumbnail
台灣維酷總經理木下研生在此次採訪中,不僅分享了當初選擇台灣的理由,還談及日系企業進出台灣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與困難。此外,木下研生也根據其在海外居住12年的經驗,對未來台灣進出產業趨勢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了建議。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不會是那個林百里吧~只要林董去用餐,當天就得聽一小時林董故事,私下的他不像螢幕上,細膩、風趣、隱藏精明,最重要是品味,那一身裝扮及談吐,台灣創業者是看不見的。 幾度去等她下班,呵呵,他們互動滿溫馨的,新聞風風雨雨,罹癌、婚變、搶單、接單風暴,沒在他互動中看出端倪,年歲漸長才知,風雨的定力需要如何
Thumbnail
郝旭烈(郝哥)分享了對兩岸產業的洞察與經驗,深入探討了半導體和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專訪內容含括臺灣與中國的產業差異、中國經濟的變化、投資未來的策略、案例與社會趨勢。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
Thumbnail
官場和商場,哪個比較好待?官場玩的是城府和心機,表面上客客氣氣、風平浪靜,但檯面下暗潮洶湧,要是不小心陰溝裡翻船,最終落得名譽掃地、永難翻身。反觀商場,強調雙贏和多贏,做生意只要遵循「利人利己」大原則,多半可以立於不敗之地。這樣看起來,商場可比官場容易多了,且一旦踏入官場,一舉一動都要被各界高度檢視
Thumbnail
花蓮縣議員魏嘉賢(前花蓮市長)與臺中市政府顧問蔡壁如(前民眾黨立委、柯文哲核心幕僚)26日下午,受花蓮市青年公共事務促進會邀請,在花蓮市的咖啡廳舉辦青年座談交流活動,雙方針對青年參政與城市治理的議題進行意見交換,並聽取青年朋友的需求和困難,希望藉由聽取和分享彼此的經驗。
Thumbnail
2024年三月中有一則新聞,透露出臺灣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到中國旅遊後對中國城市建設大為改觀,但事實上,城市保養成本高昂、路徑凹凸不平的事實卻沒人看見。
Thumbnail
這是微軟亞洲區總經理蔡恩全的故事,分享他從初出社會到成為成功管理人的經歷。他透過朋友爸爸的對話,說明好機會是需要自我創造與找尋,而不是被別人捷足先登。藉由深刻體會,他鼓勵年輕人要耐心去尋找與創造機會,並不要過於畏懼失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平凡設計師在中國職場勞動的求生日記, 與未來部落格的書寫方向。
Thumbnail
台灣維酷總經理木下研生在此次採訪中,不僅分享了當初選擇台灣的理由,還談及日系企業進出台灣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與困難。此外,木下研生也根據其在海外居住12年的經驗,對未來台灣進出產業趨勢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了建議。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不會是那個林百里吧~只要林董去用餐,當天就得聽一小時林董故事,私下的他不像螢幕上,細膩、風趣、隱藏精明,最重要是品味,那一身裝扮及談吐,台灣創業者是看不見的。 幾度去等她下班,呵呵,他們互動滿溫馨的,新聞風風雨雨,罹癌、婚變、搶單、接單風暴,沒在他互動中看出端倪,年歲漸長才知,風雨的定力需要如何
Thumbnail
郝旭烈(郝哥)分享了對兩岸產業的洞察與經驗,深入探討了半導體和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專訪內容含括臺灣與中國的產業差異、中國經濟的變化、投資未來的策略、案例與社會趨勢。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
Thumbnail
官場和商場,哪個比較好待?官場玩的是城府和心機,表面上客客氣氣、風平浪靜,但檯面下暗潮洶湧,要是不小心陰溝裡翻船,最終落得名譽掃地、永難翻身。反觀商場,強調雙贏和多贏,做生意只要遵循「利人利己」大原則,多半可以立於不敗之地。這樣看起來,商場可比官場容易多了,且一旦踏入官場,一舉一動都要被各界高度檢視
Thumbnail
花蓮縣議員魏嘉賢(前花蓮市長)與臺中市政府顧問蔡壁如(前民眾黨立委、柯文哲核心幕僚)26日下午,受花蓮市青年公共事務促進會邀請,在花蓮市的咖啡廳舉辦青年座談交流活動,雙方針對青年參政與城市治理的議題進行意見交換,並聽取青年朋友的需求和困難,希望藉由聽取和分享彼此的經驗。
Thumbnail
2024年三月中有一則新聞,透露出臺灣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到中國旅遊後對中國城市建設大為改觀,但事實上,城市保養成本高昂、路徑凹凸不平的事實卻沒人看見。
Thumbnail
這是微軟亞洲區總經理蔡恩全的故事,分享他從初出社會到成為成功管理人的經歷。他透過朋友爸爸的對話,說明好機會是需要自我創造與找尋,而不是被別人捷足先登。藉由深刻體會,他鼓勵年輕人要耐心去尋找與創造機會,並不要過於畏懼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