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來中國,以及生活三年的一些觀察

更新於 2020/01/1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90年代的台灣,當下的中國

此文章同步授權刊登於Dcard
2014年心中出現離開台灣的想法,並開始對中國互聯網感到好奇;2015年頻繁來上海,到2016年成行。距離寫這篇文章也差不多過3年了,除了工作,我也在嘗試體驗、融入、理解大陸的文化及生活。
文章從2014年互聯網的野蠻生長開始,思考了獨特的超級APP&中台策略;從18年的裁員風波思考之後的發展方向及薪水;再從知識付費的浪潮瞧瞧整體大環境氛圍。
最後,用經濟學中我最愛的概念 — 動態成長,做一個Ending。
文長3.5K字,建議PC/iPad看,並且要有點耐心...
架構如下:
一、2014~2017年的中國互聯網:野蠻增長
二、打造生態系:中國風格的超級APP與中台戰略
三、2018年後的中國互聯網
四、大環境的社會氛圍
五、方言的感受:在地情感
六、回得去台灣嗎?
七、最後:動態成長

一、2014~2017年的中國互聯網:野蠻增長

選擇出國工作,其實就一個原因:對自己職場發展的追求,包含專業、眼界、薪水。那麼,在哪個環境發展,才可能達到我的理想呢?
工作到第三年,分別待了新創公司跟大公司,在逐漸感覺到發展的瓶頸,我第一次思考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想到曾經有創業的念頭、到工作的價值、文化、工作節奏等,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要在互聯網的人啊!
當時從網上發現中國互聯網也似乎發展很快,且從上海朋友Zhang的口中,得到了與我印象中大不同的大陸情況。
『盡信書不如無書,乾脆直接去看看吧』我想
這一年多,我在上海經歷了Uber滴滴補貼大戰打車不用錢,吃宵夜不用出門直接用餓了麼、電影票在APP上買居然這麼方便,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摩拜單車。
記得是在黃埔路吧,看到路邊有一臺橘紅色的摩拜單車,覺得共享單車這概念挺酷的,居然還可以GPS定位?可惜車只有一台。幾個月後再來到上海,摩拜單車已經滿街滿谷了。
Zhang,上海人,也是我第一個認識的大陸人。他學歷不好,僅是一個大專生,畢業後找了許久的工作,終於錄取了一個互聯網公司的前台行政職缺,薪資2千多人民幣。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被老闆抓去協助Digital Marketing,我認識他時薪資約4~5,000人民幣。
我常常會收到他在晚上11點或凌晨發來的郵件,害我差點以為上海跟台灣是有時差的。總之,是個挺拼命的小女生,態度積極,也珍惜機會而努力學習,獨當一面而被提拔為SEM的Team Leader。 某天我們聊到薪資
我說:「台灣漲薪的話就是升遷加薪,升遷有一些條件,通常至少要做一年才有升遷資格,漲幅約在10%吧」。 他驚訝的說:「升遷才增加10%?」 「不然你那薪資怎麼漲的?」我反問。他列給我一張excel,粗略一看,隨著他薪資越來越高,漲幅也越來越高。最快的一次是半年增加5,000人民幣,從12,000到17,000。
這個時期,不管在企業發展、人才需求、薪水漲幅,都可以用野蠻增長來形容。

二、打造生態系:超級APP與中台戰略

移動互聯網的起飛、資本的瘋狂追逐,得流量者得天下,已站穩腳步的企業開始探索其他領域。基於電商的阿里,基於社交的騰訊、基於分享的小紅書、基於團購的美團,無不涉入到對方的地盤。
每個公司都希望掌握所有入口,透過自己開發、戰略合作、併購等手段,橫向發展各種業務,創造出自己的生態圈。
介面讓人眼花撩亂的APP誕生了,形成獨特的中國風格APP、獨特的中國互聯網環境。巨頭也成形了,現在看到的各種服務,背後基本難以逃開騰訊、阿里、百度的影子。
APP功能多,模塊多,產生了大量產品經理的職位。城市/鄉村人口的習性不同,產生了大量運營的職位。(延伸閱讀:为什么美国互联网没有“运营”岗?)。尤其以騰訊的產品、阿里的運營最為代表。
互聯網重視快速試錯、小步迭代。當公司涉入大量不同領域的業務,事業群之間的協調則可能越來越困難,其內耗也可能更為嚴重。阿里率先起步”中台”概念。騰訊在2018年第六次的組織架構調整,有媒體將此形容為“地震式變革”,也是往這方向調整。
“中台”這個詞可能是比較陌生的。什麼是“中台”呢?我的理解是:其實它的本質就是平台,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平台的平台。(詳細說明參閱:什么是中台?企业为什么要建中台?从数据中台到AI中台)
據說,馬雲在2015年參觀著名遊戲公司Supercell後,曾被其效率深深震撼。 Supercell只有200多名員工,卻接連不斷地推出了多款爆款遊戲,其成功的奧秘何在呢?究其原因,就是用一個強大的中台來支持眾多的小團隊研發
由於每一個具體的業務團隊都很小,因此船小好調頭,試錯成本很低。而強大的中台服務則為每一個團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讓他們不僅可以獲得足夠的技術支撐,也可以分享到其他業務團隊積累的數據和經驗。
受Supercell啟發,馬雲在回國後很快啟動了對阿里巴巴的中台化改革,組建了“共享業務事業部”(Shared Services Platform),通過這一部門溝通了前端的業務部門和後端的雲平台。這次改革極大提升了阿里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其內部各部門間在數據、資源、產品和標準等方面的共享。

三、2018年後的中國互聯網

裁員更大程度上意味著互聯網調整階段的開始,企業開始重視成本,重視長久發展
2018年,市場及資本已沒以前這麼瘋狂,同時互聯網業界也發生了許多大事,包含年中C端增長的瓶頸有讚年會996事件滴滴的安全事件及各種裁員風波、到最近京東的劉強東那句“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的裁員。
每件事都是可以用一篇文章來探討的內容,我這特別關注裁員。
即便裁員風波沸沸揚揚,但仔細看各大廠的招聘訊息,仍有大量的新職缺,也就是一邊裁員、一邊招人。
以前試水的業務開始保守起來,更專注於本業及發展潛力好的業務、更重視了CP值,部分反映在年紀的限制,2019年的阿里,對P6職級限制年齡由30歲降至28歲,P7由35歲降至32歲。
我想企業發展路徑都從[完美的創意開始,接著資本的湧入、跑馬圈地、轉流量為盈利]。待到企業闖過了諸多關卡,走上成熟的發展道路,便開始意識到初創與成長期所遺留下來的諸多問題,包括混亂的組織結構、臃腫的管理體系以及冗雜的人員配置。換句話來說,裁員更大程度上意味著互聯網調整階段的開始,企業開始重視成本,重視長久發展。
Zhang那種薪水可怕的漲幅,應該是不易複製了。但我感覺這邊勞資雙方還是滿對等的,正規的廠商,對於薪水的談判的態度,還是滿符合雙方互惠、利益相符的原則。
企業付錢,員工付出勞動價值,薪資談判的心態還滿健康,在了解自己貢獻價值及外部市場行情的基礎下,都能對薪水進行理性的討價還價,相較前一份20%~30%漲幅還是在合理的空間。
總之,回歸理性,我覺得也是好事吧,免得數據分析、產品經理被玩爛玩到沒價值。

四、大環境的社會氛圍

從Zhang的例子看出,即便起薪低,但往上的空間很大,取決於你的能力與價值 (加上運氣)
2016出現了知識付費的浪潮,以知乎、得到、喜馬拉雅為代表。知識付費抓住學習者希望能够快速學成、快速成長的心理,提供了大量的知識内容,用專欄訂閱、付費課程、內容讚賞、有償問答、社群等形式變現。
發展至今,最讓人詬病的就是”販賣焦慮”,品質龍蛇混雜,不能帮助用户從根本上解决實際问题,焦慮的還是焦慮,不會的還是不會。
但回頭想,為何焦慮可以販賣?不就是大家都在深怕自己落後別人、怕自己儲備不夠。
路邊唸書的小孩(上海古宜路)
從房地產的上漲,暴發戶大媽在海外到處買精品、路邊不時看見的精神標語,尤其是一些文明素質的口號,立刻讓我想到小時候的”禮貌運動”。
當下的中國,我感覺就是80、90年代的台灣,美好的亞洲四小龍、台灣錢淹腳目年代。也就是我們爸媽的年代,努力就有機會翻身的年代。

五、方言的感受:在地情感

我目前大概可以聽懂70%的上海話,因為跟上海人相處時,他們彼此之間都是用上海話對話,不知道是把我當自己人,還是不想管我。
接觸的大陸各地人多了後,發現各地幾乎都有方言,甚至一個浙江就有10種以上方言,而且講方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一種認同與驕傲。
在台灣時,有時覺得說台語有點LOW,現在才感受到語言更包含了”在地的情感”,他鄉遇故知的感受特別強烈。因此,多說台語吧!

六、回得去台灣嗎?

其實在外繞了一下,感覺台灣並沒有多不好,有時在想,若是能有些什麼成績的話,還是期待哪天可以回台灣付出貢獻點什麼。但這邊有很現實的問題。
我覺得台灣的政策對外來人口很不友善,尤其大陸人,如果在這交往對象是大陸人,根據兩岸人民條例,對方在台灣短期內是沒有身分證,意味著無法找工作。
在普遍是雙薪家庭的年代,如果自己或是對方無法接受沒工作的話,回台灣的機會是渺茫了…

七、最後:動態成長

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
這幾年過程順利嗎?我心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折騰” 這兩個字。一路跌跌撞撞了三年,老實說還是沒到達我當初的預期(可能是自己太弱了、或是時機沒抓好)。
剛來上海時,我也很迷惘。一切都是未知數,我會不會能力不足失敗離開?我會不會錯估情勢?還要自己處理生活的問題、要適應一個全新的環境;沒有信用卡,一切開銷都要規劃到後兩三個月的現金流;大陸的五險一金怎麼處理?台灣的勞健保怎麼處理?
在不順的時期,我也會想當初決定是不是正確的?放棄了朋友、熟悉的環境、甚至放棄過一個台灣滿喜歡的Offer。
動態成長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我們有個最終的目的地,隨著時間發展,會有新的變因、干擾進來,可能會偏離原先設定的路徑,但不管走哪條路徑,最終目的都是那個點。
因此,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最重要的是不要後悔,人生充滿各種選擇,結果很重要,路程也很美,Enjoy~
avatar-img
1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在了解「錨定效應」以前,我們直接來做當初發展出這個效應的實驗。 請問,你覺得「1x2x3x4x5x6x7x8」等於多少? 先在心中把這個數字記下來,接下來再問一個問題。 請問,「8x7x6x5x4x3x2x1」等於多少?
Thumbnail
澳洲打工存不存得到錢,其實只是個「假議題」。因為錢只要有心存就一定存得到,只是存多存少罷了。根據打工度假的目的不同,首要考量的點應該是「有沒有打算帶錢回來?」。當確定要存錢後,再來探討該如何開源節流才有意義。而一個人存不存得到錢,雖然跟收入有關,但是跟在台灣養成的消費習慣與金錢觀,卻有明顯的正相關。
Thumbnail
疫情時代,窩居在家,有人為了發洩被關在家的鬱悶,頻頻上網購物;有人則發現,原來生活所需比想像中的還少。無論哪一種,消費行為本身很有趣,某種程度反映了每個人的心理狀態,推薦大家觀看紀錄片《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想一想自己真正「缺少」的是什麼。
Thumbnail
西雅圖秋天的楓葉 其實這篇是寫於2020/4/29的舊文,當時人還在邁阿密,而COVID-19疫情正在美國失控,每天都有十幾萬確診案例,除了最必要的外出採買,哪裡也不敢去。 但即便時至今日,我已經回到台灣,除了戴口罩以外,幾乎是完全遠離了疫情的陰影。但此刻回頭看一年前寫下的文字,還是很有感觸。 究竟
Thumbnail
EP30 感情中的安全感哪裡來?如何培養? 你在感情中是有安全感的人嗎? 像是說書人,總有莫名的安全感。 如果你比較像是喬安納,在感情中沒有安全感, 那麼,安全感要從哪裡來,要如何培養呢?
Thumbnail
   千萬別想在這本書裡尋找千迴百轉的刺激感,一切就是那麼自然而然的發生....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在了解「錨定效應」以前,我們直接來做當初發展出這個效應的實驗。 請問,你覺得「1x2x3x4x5x6x7x8」等於多少? 先在心中把這個數字記下來,接下來再問一個問題。 請問,「8x7x6x5x4x3x2x1」等於多少?
Thumbnail
澳洲打工存不存得到錢,其實只是個「假議題」。因為錢只要有心存就一定存得到,只是存多存少罷了。根據打工度假的目的不同,首要考量的點應該是「有沒有打算帶錢回來?」。當確定要存錢後,再來探討該如何開源節流才有意義。而一個人存不存得到錢,雖然跟收入有關,但是跟在台灣養成的消費習慣與金錢觀,卻有明顯的正相關。
Thumbnail
疫情時代,窩居在家,有人為了發洩被關在家的鬱悶,頻頻上網購物;有人則發現,原來生活所需比想像中的還少。無論哪一種,消費行為本身很有趣,某種程度反映了每個人的心理狀態,推薦大家觀看紀錄片《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想一想自己真正「缺少」的是什麼。
Thumbnail
西雅圖秋天的楓葉 其實這篇是寫於2020/4/29的舊文,當時人還在邁阿密,而COVID-19疫情正在美國失控,每天都有十幾萬確診案例,除了最必要的外出採買,哪裡也不敢去。 但即便時至今日,我已經回到台灣,除了戴口罩以外,幾乎是完全遠離了疫情的陰影。但此刻回頭看一年前寫下的文字,還是很有感觸。 究竟
Thumbnail
EP30 感情中的安全感哪裡來?如何培養? 你在感情中是有安全感的人嗎? 像是說書人,總有莫名的安全感。 如果你比較像是喬安納,在感情中沒有安全感, 那麼,安全感要從哪裡來,要如何培養呢?
Thumbnail
   千萬別想在這本書裡尋找千迴百轉的刺激感,一切就是那麼自然而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