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記者在北京胡同碰一鼻子灰:跨世代媒體人的共同課題

2017/08/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她,留著一頭俏麗短髮,一雙單鳳眼上畫著眼角微微向上揚的寶藍色眼線,再加上網紅般的倒錐子臉,還真的有點像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不過,花木蘭征服了外邦匈奴,衣錦還鄉;而我今天要講的主角——一位台灣正妹記者,卻在帝都北京碰了一鼻子灰。

 

故事是這麼開始的。

 

帶著她逛完了雍和宮,我領著她來到了一旁的五道營胡同。這裡的歷史我就不多介紹了,不需要翻牆的就估狗一下,懶得翻牆的就百度百度,便能迅速了解這裡的許多古老故事。

 

不過,這兒更受矚目的並不是那些舊時點滴,而是如今的五道營胡同,已經成為的當代文化與古早時空交錯的魅力場域,既搖滾又文藝。在這裡,你能買到動盪年代中最性感妖嬈的旗袍,或是親手繪製一張張讓心靈沈澱下來的唐卡,也能在越野車俱樂部中認識一幫來自世界各國志同道合的好夥伴。

 

這樣的一個地方,有格調,任性,充滿驚奇,自然也難以捉摸。而它的難以捉摸,也當然會讓外來人一個不小心吃了閉門羹。

 

閃亮登場的台灣美女記者

 

我帶著她,一間間店逛著。她像個興奮的孩子般,一路笑著,叫著。

 

「怎麼樣?這些題材夠妳發揮了吧?」 我帶她來這裡應該沒錯。

「啊哈!」 她尖叫著跑到前面去,「就是這一間!」

 

這位活潑的女孩是我的學妺,不服輸的個性,也讓她拼搏幾年後坐上了台灣某知名媒體的小主管位置;說多資深也談不上,但也被賦予了做系列專題的資格。這次她來北京,就是為了發掘報導題材。

 

她興奮地衝進一間看起來不太起眼,其實在這裡卻是非常火紅的一間文創品牌店舖。

 

五道營胡同

 

「你好,我是台灣XXXX的記者。」她的臉蛋微微向上揚,明顯自我感覺頗良好,「是這樣的,我現在在規劃一系列的文化創意品牌報導,如果方便的話,請您給我的幾分鐘,我們聊一下好嗎?」

 

跟著她進到店舖裡的我,聽著她連珠砲似地講完了這一長串的記者腔,正好迎面看到兩位女孩略帶錯愕地看著我那可愛的小學妹。兩位女孩一位年紀略長,眼神銳利,畫著淡妝,一身混搭式穿著頗有後現代風格,很明顯是品牌創始人;另一位則青澀許多,估計就是她請的店員或工讀生。

 

不料竟踩到坑

 

「那兒有我們的品牌介紹,您可以把資料帶回去參考一下,有什麼問題可以再過來找我們,或是email聯繫。」 略為年長的那一位淡淡地笑著說。

 

「這樣啊……」 學妹顯得有些失望,她後來告訴我,她以為她們會滿臉堆笑地迎上來,好好地伺候她這位從台灣來的大記者。誰知道,事情卻不是如她所願發展。

 

「這樣啊……那,我們加個微信吧?」學妹亮出了自己微信帳號的QR Code,等著女孩來掃自己,沒想到……「可以啊。」女孩回了一句,接著向那位更年輕的女孩看了一眼。年輕女孩並沒有掃我學妹的QR Code,而是打開了自己的QR Code,「請妳掃我吧,謝謝。」年輕女孩淡淡地說。

 

人家為什麼需要妳Promote啊?

 

天漸漸黑了,我和學妹並肩走在往地鐵站的路上。學妹一臉沮喪,讓我看得既心疼又好笑。

 

「你說,她們那什麼態度?」她說。

「我說,妳才是什麼態度?」 我笑著回她。

「我要幫她Promote她的商品耶!」 她忿恨地說。

 

「人家為什麼需要妳幫她Promote啊?」 我忍不住想好好說她:「首先,妳太aggressive了,人家會以為妳要跟人家要什麼好處。再者,妳知道這個品牌有多少媒體報導過嗎?妳工作的媒體在台灣可能很有名,但是在這裡一點意義都沒有啊!人家為什麼要討好妳?還有,妳憑什麼要人家掃你的QR code呀?她讓妳掃她工讀生的QR Code已經很給你面子了。」

 

「喔。」

 

「還有,北京這地方,任何一個人的背後,都可能隱藏著讓你驚訝的人際資源呢!我告訴你,她的表姐就在央視當主播,人家如果真想要有媒體報導,要多,一定不會少。妳那副以為別人會黏過來的台式記者姿態,真的在這裡一點用都沒有呀!」

 

我其實很難過。八零後後段班的學妹,長著一張討人喜愛的臉龐,卻彷彿活在上一個世紀。

 

我不知道她的長官是誰,教了她什麼,也許許多一代台灣新聞人都有些共同課題要學習。只能說,如果新世代的媒體人不有所覺醒,那麼,這一類的故事,勢必還會繼續一幕幕上演。

 


 

全文圖片來源:許復

編輯:熊編

 

許 復 Harry
許 復 Harry
英國劍橋大學科技政策(Technology Policy)碩士、中國傳媒大學訪問學者。曾在大中華區多間主流電視台任新聞主播多年,深耕國際政治及科技新創議題。現轉商管領域任經理人,兩岸三地遊走,兼任講師及顧問,講授媒體行銷、公關品牌策略、商務溝通等實務課程。最新著作《那一年,我在劍橋揭下佛地魔的面具》(秀威出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