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0年代的BBS、網路聊天室開始,然後是即時通訊軟體的各種興替,一直到目前台灣臉書、IG、line、微信的廣泛使用。我們無疑的,進入一個全面性的文字溝通時代。無論我們是否察覺、是否還在抵抗中,都無法否認已經存在透過文字傳遞資訊、話語、工作等的事實。 我們透過臉書、IG、line、微信等工具正在傳遞訊息的行為,其實是說話。其性質接近於彼此交談。這件事情很容易被體認到,只是我們要怎麼釐清這個生活現象呢? 你正在line上面傳訊息的行為是說話,但你使用的形式是書寫。 你正在line上面傳訊息的行為是聆聽,但你使用的形式是閱讀。 這裡存在一個已經被注意到的議題,就是,我們是否能夠好好駕馭文字,透過文字表達我們腦子裡想的意思? 當我們在臉書上留言的時候,也許我們沒有注意過,那些被寫下來的文字,是否完整傳達了我們的想法?更何況,在人與人對話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的附加資訊,諸如語氣、表情、手勢,甚至這個人當天的裝扮,都輔助著訊息的傳遞,一個人用開心的語氣說今天我很好,跟另一個人用哀傷的語氣說今天我很好,很容易被辨別出到底好不好,但是...臉書、line上面的訊息就只是文字。 很多人告訴我,文字可以慢慢寫、慢慢看,應該是比較精準的。但這句話不是我們使用網路社群媒體溝通的習慣。我們都慢慢寫慢慢看嗎?我們可以審視一下是不是真的這樣在網路上互相溝通的。 另外,我們能夠掌握多少對方寫給我們的訊息,透露的意思呢?這個行為是閱讀。近幾年台灣的校園裡面,正在大力推廣閱讀教育。這次的閱讀教育跟過去的閱讀推廣,有個很大的不同之處,過去閱讀推廣把閱讀當成一種素養,多讀多看就好。但當前的閱讀教育更進一步的把閱讀當成一種技術,是自學能力的來源。 也許我們覺得,閱讀還需要技術嗎?難道會有文字讓人看不懂得嗎?因為我們從不懷疑,很有自信的覺得可以讀懂文字訊息,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網路上的誤會與爭執。這中間存在著讀的人讀不明白,寫的人不被理解的相互溝通困境。 我覺得寫詩這件事情,很多習慣能讓人,比較在意文字的使用與閱讀。當然,不寫詩也可以,只是如果有朋友意識到了文字溝通的困境這件事,想要做一些文字方面的訓練,我覺得,讀詩與寫詩,是一個不錯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