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的殭屍在列車徘徊?論《屍速列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馬克思《共產黨宣言》

雖然在看《屍速列車》之前我所看過的韓片就只有 《駭人怪物》跟《我的野蠻女友》這樣而已,但我自認為看出了一些端倪。想跟大家分享一種假設:屍速列車是否在暗示韓國過去的階級鬥爭呢?如果我們真的可以如ptt電影版裡面這篇《屍速列車的政治隱喻》所說,把殭屍當成共產主義,那是否就可以把殭屍吃人當成是無產階級對於其他有產階級的批鬥?而整部列車上的所有行為、舉凡殭屍、主角、列車長、資本家的所作所為是否就是階級行為的縮影呢?

你或許會說這是腦補。但馬克思不也在《共產黨宣言》開宗明義就說「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嗎?只是我認為這次是「一群殭屍,共產主義的殭屍,在列車徘迴」罷了。所以我想大膽假設這是一種可行的讀法。甚至認定這種解釋方式才能讓我們補足《屍速列車》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以下就針對其中的情節來解釋看看。

raw-image

列車上播放的新聞、群眾的反應。

raw-image

令人意外的是,從電影開頭男主角的視角來看,我們只看到都市裡的大樓燒起來了,人們急著逃出都市(男主角差點撞車那段)。媒體也只說這是暴力事件,而不是一般殭屍片聽到的生化危機。新聞裡面提到的政府說法也極其曖昧,只說了「全國戒嚴」跟「國民要對政府有信心,不要相信小道消息」之類的話。這裡跟台灣以前保密防諜的說詞有87%相似。這似乎開啟了一種超譯《屍速列車》的方法:我們不能單純把《屍速列車》當成殭屍片看,殭屍本身的行為、政府的反應都可能是對社會氛圍的暗喻。就連老婆婆對這新聞的看法也是「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上街抗議」,從片頭至此,「殭屍」這個詞從未出現。我很懷疑,如果今天片名翻譯不叫《屍速列車》,而是直譯的《釜山行》,然後再把片頭一開始的死鹿復活橋段拿掉的話,會不會有人看到這邊還不知道這是殭屍片呢?

阻止殭屍的方法

在列車上乘客及主角們曾經兩次阻止、或者至少成功地分散了殭屍的注意力。第一次是發現殭屍只會衝過來但不會開門、而且只要看不到活人就不會攻擊。第二次是男主角把帥大叔的手機扔到對角然後打電話過去,因為手機鈴聲夠俗所以殭屍就被吸引過去了(笑),主角們得以順利通過該節車廂。這似乎暗喻了社會如何透過體制內的方式抒發無產階級者的憤怒,一是透過媒體來遮蔽群眾的眼光,二來透過流行娛樂來疏導人們的負面情緒。第二點比較好理解:本片中的殭屍會受到聲音及光線影響來行動,就這點來說似乎與追求聲光效果的追星族無異(被毆)。希特勒不也說過不需要讓年輕人有判斷力和批判力。只要給他們美麗的明星、刺激的音樂就行了?這些娛樂文化看似無用,卻是分散無產階級力量的重要媒介。

 

至於第一種,也就是透過媒體來阻止無產階級聯合這點,我認為片中是有明確暗示的。當帥大叔關門把殭屍擋在外面時,主角告訴大叔可以把手放開沒關係。接著孕婦靈機一動把報紙貼在窗戶上,結果殭屍停止撞門了。這裡怎麼看都很怪,主角怎麼知道殭屍不會開門?孕婦又怎麼知道只是把門貼起來殭屍就不會衝過來?原因或許很簡單:報紙很好用。無產階級擁有衝撞階級的能量(撞門)、卻缺乏進入更高階級的方式(開門),加上受到報章媒體的影響,它們很快的恢復平靜。在此列車門成為了一個意象,反映了無產階級在體制的衝撞以及阻隔。

大田站為何全是軍人殭屍?

raw-image

這我一直覺得很怪,有個一兩個平民百姓殭屍應該不為過吧?轉念一想,那可能是指涉北韓共軍。查了一下資料,韓戰時南韓政府一度被逼到只能堅守釜山,其他地方全都淪陷了。這也解釋了金主任在電話裡的那番話「在釜山的初步防禦成功了」,換個角度思考,韓戰時也是「左派勢力的入侵在釜山止步了」。在大田站還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為何人們逃回列車後,卻像笨蛋一樣打開了裡面充滿殭屍的車廂?當然這是災難片,每個人當下的腦衝行為都有牽一髮動全身的可能。但我認為這裡反映的是,當眾人看到軍人殭屍(北韓共軍)對人民的屠殺後,回頭尋求與自家左派共處的可能,如果照馬克思的說法,左派會超越國界及民族的藩籬,聯合起來共同推翻有產階級,這裡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了。

保導聯盟事件:被困在第13節車廂的人、以及從第9節車廂前往救援的人員構成?

raw-image

保導聯盟據載是南韓政府在1949年成立的官方組織。旨在懷柔、統制和正確引導左派勢力。在韓戰爆發後, 當時的總統李承晚為對抗左翼勢力,韓國國內實行了專制獨裁統治,不但嚴厲鎮壓共產主義者為代表的左翼勢力,連這群保導聯盟組織的人也被視為共黨的同路人,被政府血腥屠殺,據估計殺了十萬人。

保導聯盟的人員組成十分多元,同情左派的人、溫和右派、中間派、當然也是有湊數跟共產黨毫不相關,純粹受到威脅利誘而加入的平民百姓。列車上剛好也有很類似的構成:對抗左翼勢力、被千里馬營運長(右派)把持的列車長(決策者)堅持掃除所有感染者(暗示可能被左派滲透的人/主角群),支持營運長這麼做的其他乘客(有產階級)、殭屍(泛指所有被共產主義影響而失去理智的人們)。被困在列車上第13節的成員正是代表了共產主義亟欲吸納的成員縮影:無產階級(流浪漢)、同情無產階級的人(姐姐)、年輕的下一代(秀安跟孕婦)。另外別忘了更早之前的棒球隊學生。從第9節車廂前往救援的主角、大叔跟學生可能就是指這些保導聯盟中有積極作為的人員,他們根本上算是右派的人但卻因為跟左派接觸的關係而被政府懷疑。

這也呼應了為何那位千里馬營運長打死都不開門的原因:在他眼中根本無法辨識這些人是否為感染者(左派勢力),只能透過排除異己的方式防止可能的滲透。寧可錯殺,不可錯漏。如果不開門這件事影射的就是保導聯盟事件。那麼老太太(妹妹)開門引殭屍也顯得可理解了。因為對她來說殭屍也好、自私的營運長也好,他們沒人顧及這些保導聯盟成員的安危,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我們可以說,妹妹無視意識形態的鬥爭,也不特別站在哪一方,她只是單純對這種鬥爭感到厭煩,為她姊姊深感不值罷了。

一路從第9車廂打殭屍打到第13車廂的男主角,最後卻自己伸手給殭屍資本家咬?

raw-image

從殭屍出現之前,其實這部片就一直在重複一個思想:「人必須自私。」坑殺散戶,因為他與我無關、關門擋住帥大叔進來,因為他與我無關、別讓位給孕婦,現在不是禮讓的時候。別告訴人群自己知道的消息,因為只要女兒跟我知道就可以了。就我看來,這有點像是一路走來自私的主角對於自己行為的贖罪。(補充另一種可能:正如同保導聯盟的成員明明就為了統制左派勢力存在的,但到最後卻被極右派反咬一口。)

雖說資本主義的形成不單單源自人們的自私,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價值觀對於整個(韓國)社會影響極大(對台灣來說不也如此?)。對抗左派的人一路走來憑著一己之私拋棄了許多人,就像尼采所說跟怪物戰鬥的人要小心不要成為怪物,與殭屍戰鬥的人最後也成了殭屍,營運長跟主角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人們之所以會選擇左派,就馬克思的說法,不就是因為資本家出於自私剝削了勞動的剩餘價值,所以人們才群起反抗嗎?失去理智的人未必就是殭屍,也可能是活人。

(6) 走進山洞,唱出離別之歌

 

這結局很突兀。但如果把整部電影看成韓國從階級鬥爭、韓戰走出來後,後面的生活還是一片黑暗、沒人敢保證未來會如何的狀況,我倒覺得這結局不賴。人們必須在不忘歷史傷痛下與過去做個了斷,對秀安來說,經歷了那麼多事(走上失控的列車、親眼目睹了喪心病狂的殭屍跟乘客、歷史潮流下的生離死別、換過列車、到最後跟孕婦走出列車),這是給父親未完的歌,卻也是給她自己的、給她未來的歌。這一首是夏威夷的歌,我覺得這是件很哀傷的事,因為這表示這段復甦的路還是需要美國的幫忙(我們不也如此嗎?)

小結:意識型態的幽靈是我們必須描繪的

raw-image

綜觀整部電影,不論是列車本身或是車上乘客,似乎都一再影射韓國的社會氛圍。大多數對於《屍速列車》的負評來自於角色不夠人性化、情緒轉折不夠多、或是覺得轉得有點硬。但是如果照上述說法,這反而不是《屍》片弱點,而是本片為了呈現社會縮影而故意有所為之,每個角色似乎不只是個人,也代表某個群體的集體心理。當然,以上所做的這些評論並不是想告訴大家「屍速列車其實就是歷史片、政治片」這麼武斷。說實在的,我認為這篇頂多只是提供了一種重讀《屍》片的方法,至於它的意義、衍伸、好壞與否其實還是掌握在每個觀眾心裡的。

最後,如果要我回答為何台灣拍不出《屍速列車》這種片的話,我認為有一定程度是因為我們尚未掌握意識型態的幽靈、未能理解歷史、也未能將社會氛圍化做美學題材,因此創造不出能夠讓人有感觸的殭屍或怪物。綜觀整個志怪文學或是電影的發展,其實還是以理解社會氛圍為重要元素,唯有先理解縈繞在群眾心中揮散不去的事物或現象,才能進一步去塑造怪物的形象及相關設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罵克伍陸的沙龍
354會員
44內容數
這是一個剖析ACGN的專題。這裡的文章有時天馬行空、有時講些硬派理論;有時講點新番,有時講些過時但值得回味的。歡迎分享,但若想轉載內文至其他平台請先徵得同意喔!
罵克伍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06
即便「致敬」了大量元素,卻沒人會否認《JoJo》是荒木飛呂彥獨具匠心的作品。在這樣的基礎上,《JoJo論》作者杉田俊介提出的論點是:《JoJo》是一本關於「自我發展」的作品,對於慾望、平等、自我啟發、協作、自立、命運、奇蹟、生命都有一定程度的探討。
Thumbnail
2021/11/06
即便「致敬」了大量元素,卻沒人會否認《JoJo》是荒木飛呂彥獨具匠心的作品。在這樣的基礎上,《JoJo論》作者杉田俊介提出的論點是:《JoJo》是一本關於「自我發展」的作品,對於慾望、平等、自我啟發、協作、自立、命運、奇蹟、生命都有一定程度的探討。
Thumbnail
2021/01/06
學校、三人組合(加上一位老師)、少年在邂逅他人後得到未知的力量、來到一個重要卻未知的世界、力量的使用與控制是少年必學的課題。以上講的各種元素、可以是《火影忍者》、有一部分是《死神》、也是《咒術迴戰》。
Thumbnail
2021/01/06
學校、三人組合(加上一位老師)、少年在邂逅他人後得到未知的力量、來到一個重要卻未知的世界、力量的使用與控制是少年必學的課題。以上講的各種元素、可以是《火影忍者》、有一部分是《死神》、也是《咒術迴戰》。
Thumbnail
2020/12/31
隨著一年即將結束,正如同大家都很在意年終、過年紅包等等,我也想透過《JoJo黃金之風》,聊聊「金錢」這件事。希望大家也都在年底能拿到應有的酬勞,新年快樂。
Thumbnail
2020/12/31
隨著一年即將結束,正如同大家都很在意年終、過年紅包等等,我也想透過《JoJo黃金之風》,聊聊「金錢」這件事。希望大家也都在年底能拿到應有的酬勞,新年快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末日世界觀建構階級秩序的題材已不新穎,題材想到《末日列車》、《屍速列車》,片中台詞對階級的比喻直覺想到《寄生上流》,本片跟其他末日科幻片不同之處便是在烏托邦前面加了水泥,全片僅聚焦於一棟社區公寓,地震浩劫摧毀南韓半島,一磚一瓦全倒塌,整個首爾猶如斷垣殘壁般觸目驚心。
Thumbnail
末日世界觀建構階級秩序的題材已不新穎,題材想到《末日列車》、《屍速列車》,片中台詞對階級的比喻直覺想到《寄生上流》,本片跟其他末日科幻片不同之處便是在烏托邦前面加了水泥,全片僅聚焦於一棟社區公寓,地震浩劫摧毀南韓半島,一磚一瓦全倒塌,整個首爾猶如斷垣殘壁般觸目驚心。
Thumbnail
若是觀看電影的時候只顧著找內鬼,就可惜了劇本在這個部分拋出得已令人深思的議題,這不僅是《獵首密令》的精采處,也是韓國在極權政治與民主化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核心:什麼是民主?什麼是專政?和平的極權與暴力的推翻之間的差異?
Thumbnail
若是觀看電影的時候只顧著找內鬼,就可惜了劇本在這個部分拋出得已令人深思的議題,這不僅是《獵首密令》的精采處,也是韓國在極權政治與民主化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核心:什麼是民主?什麼是專政?和平的極權與暴力的推翻之間的差異?
Thumbnail
《核爆家園》並非核災史劇,而是一部當代寓言,講述謊言、恐懼與操弄;同時,更也講述自我救贖,尤其主角群的雙手,都曾沾染鮮血與髒污,卻還是能重生、覺醒為英雄。當然,如果沒有壓迫,衝鋒陷陣的英雄也就不用誕生,若非一無所有,誰還會願意,縱身躍入腥紅的槍林彈雨呢?
Thumbnail
《核爆家園》並非核災史劇,而是一部當代寓言,講述謊言、恐懼與操弄;同時,更也講述自我救贖,尤其主角群的雙手,都曾沾染鮮血與髒污,卻還是能重生、覺醒為英雄。當然,如果沒有壓迫,衝鋒陷陣的英雄也就不用誕生,若非一無所有,誰還會願意,縱身躍入腥紅的槍林彈雨呢?
Thumbnail
2020年是個特殊的年度,受到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的影響,看到了許多歷史上未經歷過的恐慌現象,醫療資源排擠、地區性歧視、大規模封城、股市融斷...有些事情的後續效應仍在持續發酵未見結果,這樣的情形下《屍速列車2:感染半島》這部片感覺特別符合時事。
Thumbnail
2020年是個特殊的年度,受到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的影響,看到了許多歷史上未經歷過的恐慌現象,醫療資源排擠、地區性歧視、大規模封城、股市融斷...有些事情的後續效應仍在持續發酵未見結果,這樣的情形下《屍速列車2:感染半島》這部片感覺特別符合時事。
Thumbnail
這類型電影的底下通常都扮隨著一句令人深思的評語:「真正令人害怕的其實不是殭屍(外界壓力),而是人心的淪喪(內部矛盾)」。這暗示著關於群體在對應外部壓力的過程中,個人為了突顯自己的價值,總是會過份地將群體外部的對立轉換成內部對立。
Thumbnail
這類型電影的底下通常都扮隨著一句令人深思的評語:「真正令人害怕的其實不是殭屍(外界壓力),而是人心的淪喪(內部矛盾)」。這暗示著關於群體在對應外部壓力的過程中,個人為了突顯自己的價值,總是會過份地將群體外部的對立轉換成內部對立。
Thumbnail
看完《寄生上流》當天,我在臉書不斷讀到一個媒體人的質疑,他說「這麼有本事的一家人,怎麼可能窮呢?」──然在我看來,這個評論者對「社會流動的可能」太過自信,恐怕也出於中產階級乃至保守派固有的盲點──他們相信資本主義社會是公平的,只要有本事就有脫貧的可能,如果你貧窮,是自己不夠努力⋯⋯
Thumbnail
看完《寄生上流》當天,我在臉書不斷讀到一個媒體人的質疑,他說「這麼有本事的一家人,怎麼可能窮呢?」──然在我看來,這個評論者對「社會流動的可能」太過自信,恐怕也出於中產階級乃至保守派固有的盲點──他們相信資本主義社會是公平的,只要有本事就有脫貧的可能,如果你貧窮,是自己不夠努力⋯⋯
Thumbnail
原本在喜劇界就有所斬獲的喬登皮爾,在《逃出絕命鎮》大獲好評後打鐵趁熱推出眾所期待的《我們》,身為黑色幽默專家的他總能機敏的嗅到現實的可笑與諷刺,《逃出絕命鎮》旨在呈現白人進化的對黑人的剝削現象,而到了《我們》他則將政治諷喻藏在科幻恐怖後面,從一連串刺激緊湊時而富含黑色幽默的家庭逃殺記帶到美國危機。
Thumbnail
原本在喜劇界就有所斬獲的喬登皮爾,在《逃出絕命鎮》大獲好評後打鐵趁熱推出眾所期待的《我們》,身為黑色幽默專家的他總能機敏的嗅到現實的可笑與諷刺,《逃出絕命鎮》旨在呈現白人進化的對黑人的剝削現象,而到了《我們》他則將政治諷喻藏在科幻恐怖後面,從一連串刺激緊湊時而富含黑色幽默的家庭逃殺記帶到美國危機。
Thumbnail
一部關於韓戰集中營的電影,或許許多人對這個集中營有點陌生,但對我來說是一個模糊的記憶,那是關於123自由日的故事,在維基百科上有比較完的紀載,在談論電影之前,先來認識一下這個世界自由日的由來。
Thumbnail
一部關於韓戰集中營的電影,或許許多人對這個集中營有點陌生,但對我來說是一個模糊的記憶,那是關於123自由日的故事,在維基百科上有比較完的紀載,在談論電影之前,先來認識一下這個世界自由日的由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