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劇評|以「謊言」與「恐懼」編織獨裁 ─《核爆家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以為問對問題就有答案?這裡根本沒有真相!
什麼是極權政府?曾有大屠殺的歷史?或是領導世襲制?無論何者,都更像是極權的結果,而非核心機制,例如為了方便統治,它們不願也不信,資訊的透明化。尤其,資訊一但流通,人的視野就會開闊,促使民心動搖,爾後,本堅若磐石的國家基礎,開始搖搖欲墜。所以,才會有一套套的說詞,只為擺弄思考,好以鑄造聽話的人偶,列隊演出規劃好的劇本,以實現、維持領導階級的利益最大化。
回到本次主題,前述的情境描繪,可不只在嘲諷中國,還是車諾比事件的故事背景與主軸。為此,接著要聚焦討論的作品《核爆家園》,與其說是闡述核能危機的影集,不如說是,針對獨裁這座高牆,提出質疑、反動的倡議之舉,好比記述了血腥暴政的《時代革命》,或是承載星火希望的《少年》,即便不是製作最為精良的作品,當中嵌合的人性關懷,卻仍足夠深刻,得以點燃觀眾心中的火炬。
談回《核爆家園》,劇中的蘇聯政府,必然不會宣稱自己就是獨裁,甚至還會把持著共產主義的偉大信念,抗著為民所苦的大旗,不斷洗腦這是追尋幸福必要有的犧牲,政府不過是代為管理,人民才是主人。當然,生在自由寶島的我們,都曉得這不過是拙劣的謊言,只可惜,資訊共產並非蘇聯的首要考量,表面上保證幸福的共產,卻又不斷以謊言掩蓋真相。
本文涉及劇情討論
說謊,是一場浩大的工程,為了圓謊,我們會說更多的謊,為了讓謊言成真,我們必須不斷說謊,好鞏固人民的信任感。可是,不斷地說謊,說著說著,就連自己也忘了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謊言?又或是真實與否,早已不再重要……
上述劇中主角的獨白,宛如一把利刃,刺穿華麗皮囊的荒唐虛偽。遺憾的是,這一份提醒直至今日,仍然適用,特別是極權勢力復甦的當代,精準契合了中國,以及散佈全球,各種過度擴張的封閉組織。《核爆家園》就像是意味深遠的警鐘,使人想起,無論是深陷獨裁泥沼,還是呼吸著珍貴的自由,人類所處的世界,還未擺脫威脅。
然而,人之所以說謊,是因為要埋葬背後的事實,國家體系說謊,掩藏的又是?
正如影集所述,謊言是一種掩飾,掩藏組織核心早已腐敗的事實──貪戀權力,不再掛心人民福祉的肥貓,透過謊言的妝點,名正言順地續舉正義之旗,好再寄生吸血。
中古時期的歐洲,曾經透過君權神授來合理化統治,當時的蘇聯,同樣急迫需要一個神話故事,以推動大規模的社會規訓。為此,只有共產黨能夠創造幸福的論述,即為符合利益的人工傳說,至於領導人,則能比喻為創造神蹟的代理者,猶如神明再世,深受崇拜,具有神性之外,更也是不得侵犯的象徵。
爾後,順著這層邏輯,若誰反抗統治,就是反抗共產主義,就會被貼上剝奪人民幸福的反派標籤。自此,政府有了良好的施力點,將人浸泡於極惡極善的二元之論,就能呼風喚雨,再搭配縝密的思想改造,運用教育、新聞這些文化工廠的日夜輸出,不知不覺,百姓的日常,早已變成一座巨大的動物農莊,充斥著腐敗與特權化。
藝術家用謊言揭露真相,政治家則用謊言掩蓋真相 ─《V怪客》
談回謊言,蘇聯能讓它保持續航,不僅因為它足夠精緻,如前所述,更因為民眾配合演出。首先,蘇聯的共產童話【帶給全世界人民幸福】,不斷地被歌頌與傳播,大眾不知不覺就會產生預設立場,相信黨不可能做壞事,就算有不合理、怪異之處,都是出自於黨的好意與用心,而這種不當預設,形成思考的盲點。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410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影劇相談室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9K會員
133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片試圖描繪春春晚期的男男女女,如何在愛裏打滾、沈醉,然後再不斷落空、沈淪,一會舔舐傷口,一會搞到皮開肉綻,儘管憨傻、愚頑,卻也緩緩勾起共鳴,促使觀眾,因著這一份熟悉漸感驚恐;無論是害怕被拋棄、在關係中尋求替代、餵養心底的空虛,還是要盼許一份成年禮,個個都是吸引人們,墜落於愛戀這座深井的甜蜜餌料。
為母則強,簡單四個字,闡盡長久的信仰,可它真的只是力量的源頭嗎?還是說,也是讓「女人丟失自己」的日不落詛咒?這是每位母親都有過的掙扎與迷惘,不斷在孩子、家庭與工作之間徘徊,有時收拾殘局,有時則得預識危機,避免走向死局──原來,要獲得超能力,不用基因突變、科學藥劑,只需要一個孩子,就能學會十八般武藝。
花開花謝,戀如花期,終有凋萎,所謂長相廝守,不過黃粱一夢;面對生命的無情,再濃的愛,也都淡如晨曦,全部的溫暖與和煦,僅在一瞬。匆匆走遠的時間與死亡,輕而易舉,就撕心裂肺──此後,留下來的人,不只心被挖空,就連呼吸都會忘記,到頭來,龐大的思念,真如一座黑洞,深不見底,還會偷走所有的晴朗。
磕磕絆絆了四十年,嘉玲終於開始起步,學習去愛自己,學習在愛裡闊步,或許分分合合,但許多道理與事情,就是在一擺一盪之間,才有了圓滑的曲線,才有了堅定的篤信;情感是如此,跟自己的相處也如此,繞繞轉轉,曲折蜿蜒又何妨,要是少了迷路,我們怎麼會知道,要割棄什麼,又要抓緊什麼。
嗡嗡迴響的報導,依然喚不醒人的警鈴,使人麻木的盲信,到底是其來有自的相信,還是怠忽警示的傲慢與鬆弛;面對大自然,人類總有過份的篤定,自以為萬物之主,闔上眼皮,在腦海回放幾種過去的殘影,就能知曉未來的軌跡。
長久以來的教育與規範,讓性變得陌生、不自在,本跟食慾一樣的存在,好似過街老鼠,一從嘴裡溜出來就人人喊打;性,明明是隻巨大的白象,卻因集體的緘默,成了人的千古秘密。電影以此出發,試圖挑戰眾人避諱的性話題,還有羅馬尼亞的國族處境,無論是學憑主義、階級對立、蕩婦羞辱或極權崇拜,都是臺灣民眾共感的熟悉日常。
本片試圖描繪春春晚期的男男女女,如何在愛裏打滾、沈醉,然後再不斷落空、沈淪,一會舔舐傷口,一會搞到皮開肉綻,儘管憨傻、愚頑,卻也緩緩勾起共鳴,促使觀眾,因著這一份熟悉漸感驚恐;無論是害怕被拋棄、在關係中尋求替代、餵養心底的空虛,還是要盼許一份成年禮,個個都是吸引人們,墜落於愛戀這座深井的甜蜜餌料。
為母則強,簡單四個字,闡盡長久的信仰,可它真的只是力量的源頭嗎?還是說,也是讓「女人丟失自己」的日不落詛咒?這是每位母親都有過的掙扎與迷惘,不斷在孩子、家庭與工作之間徘徊,有時收拾殘局,有時則得預識危機,避免走向死局──原來,要獲得超能力,不用基因突變、科學藥劑,只需要一個孩子,就能學會十八般武藝。
花開花謝,戀如花期,終有凋萎,所謂長相廝守,不過黃粱一夢;面對生命的無情,再濃的愛,也都淡如晨曦,全部的溫暖與和煦,僅在一瞬。匆匆走遠的時間與死亡,輕而易舉,就撕心裂肺──此後,留下來的人,不只心被挖空,就連呼吸都會忘記,到頭來,龐大的思念,真如一座黑洞,深不見底,還會偷走所有的晴朗。
磕磕絆絆了四十年,嘉玲終於開始起步,學習去愛自己,學習在愛裡闊步,或許分分合合,但許多道理與事情,就是在一擺一盪之間,才有了圓滑的曲線,才有了堅定的篤信;情感是如此,跟自己的相處也如此,繞繞轉轉,曲折蜿蜒又何妨,要是少了迷路,我們怎麼會知道,要割棄什麼,又要抓緊什麼。
嗡嗡迴響的報導,依然喚不醒人的警鈴,使人麻木的盲信,到底是其來有自的相信,還是怠忽警示的傲慢與鬆弛;面對大自然,人類總有過份的篤定,自以為萬物之主,闔上眼皮,在腦海回放幾種過去的殘影,就能知曉未來的軌跡。
長久以來的教育與規範,讓性變得陌生、不自在,本跟食慾一樣的存在,好似過街老鼠,一從嘴裡溜出來就人人喊打;性,明明是隻巨大的白象,卻因集體的緘默,成了人的千古秘密。電影以此出發,試圖挑戰眾人避諱的性話題,還有羅馬尼亞的國族處境,無論是學憑主義、階級對立、蕩婦羞辱或極權崇拜,都是臺灣民眾共感的熟悉日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政府只是大財團的魁儡,人民只選擇相信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從眾的人就被歸為異類,有能力的人搶奪資源,沒能力的人蒙蔽雙眼,麻痺自己好快活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這根本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
  陰謀論在一些時候對社會是有害的。在資訊時代,敵意國家的認知作戰不僅僅是散布單一的、一戳就破的假訊息。而往往是抓住某些不嚴重的小事實,在上面層層添加出無法被否證的陰謀論。像是缺蛋、缺電這類民生議題都很好炒作,只要出現過幾次斷電、只要的確有些地方買不到蛋,這樣的傳言就可以散布開來。
Thumbnail
人們常說我冷酷無情、殘忍至極。然而,站在權力巔峰的我,內心世界並非外界所見的簡單黑白。這是一段從未曝光的自白,一個隱藏在我內心深處的真實獨白。  恐懼的根源  在外界眼中,我是一個無所畏懼的統治者,但事實並非如此。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動,都是基於深深的恐懼。這種恐懼並非來自外部的敵人,而是來
Thumbnail
好像什麼都說了,卻好像什麼也沒說。《夢想集中營》透過這座以「夢想」為名建造的納粹樂園,揭露人性對邪惡與良知的抉擇。斑斕的花園彩繪殘酷的種族屠戮;舒適的居所埋藏焦黑的生命;愜意的嬉戲聲掩蓋鮮紅的哀嚎——恐懼在日常帷幕後蠢蠢欲動。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要談的,就是這種平凡而正常到近乎完美的弔詭狀態。除了默默發出「別再做那種事了」的警語,和在熱成像下散發溫暖光影的孩童們之外,連同霍斯在內的所有納粹黨人,基本上都處在一種絕對服從的集體氛圍之中;他們不認為自己有罪,因為他們是公務員,只是執行的工作內容是屠殺而已。
Thumbnail
看似日常的生活,其實隱藏了諸多恐懼。背景設定在希特勒統治時期下的一個家庭生活日常,吃飯、慶生、庭院玩耍、泳池嬉戲等等。在家園外,則是電影中的人物避而不談,鋪天蓋地的恐懼。
故事會帶回真相。 「他們怎麼可以說我們是共產黨。」 「和國家作對,和我們的軍人對抗,你們不是共產黨?那你們是誰?」
Thumbnail
自欺是人類心靈的一部分,是對現實選擇性忽視的表現。通過選擇性忽視,我們選擇相信虛假事物來滿足內心需求。這種自欺對自由的懦弱回應,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薩特認為,自欺只是一種延遲面對現實的痛苦,會加劇內心衝突,讓人更加困惑和痛苦。唯有自己能決定要做哪些事,自欺只會讓人遠離真相,遠離真正存在。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政府只是大財團的魁儡,人民只選擇相信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從眾的人就被歸為異類,有能力的人搶奪資源,沒能力的人蒙蔽雙眼,麻痺自己好快活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這根本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
  陰謀論在一些時候對社會是有害的。在資訊時代,敵意國家的認知作戰不僅僅是散布單一的、一戳就破的假訊息。而往往是抓住某些不嚴重的小事實,在上面層層添加出無法被否證的陰謀論。像是缺蛋、缺電這類民生議題都很好炒作,只要出現過幾次斷電、只要的確有些地方買不到蛋,這樣的傳言就可以散布開來。
Thumbnail
人們常說我冷酷無情、殘忍至極。然而,站在權力巔峰的我,內心世界並非外界所見的簡單黑白。這是一段從未曝光的自白,一個隱藏在我內心深處的真實獨白。  恐懼的根源  在外界眼中,我是一個無所畏懼的統治者,但事實並非如此。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動,都是基於深深的恐懼。這種恐懼並非來自外部的敵人,而是來
Thumbnail
好像什麼都說了,卻好像什麼也沒說。《夢想集中營》透過這座以「夢想」為名建造的納粹樂園,揭露人性對邪惡與良知的抉擇。斑斕的花園彩繪殘酷的種族屠戮;舒適的居所埋藏焦黑的生命;愜意的嬉戲聲掩蓋鮮紅的哀嚎——恐懼在日常帷幕後蠢蠢欲動。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要談的,就是這種平凡而正常到近乎完美的弔詭狀態。除了默默發出「別再做那種事了」的警語,和在熱成像下散發溫暖光影的孩童們之外,連同霍斯在內的所有納粹黨人,基本上都處在一種絕對服從的集體氛圍之中;他們不認為自己有罪,因為他們是公務員,只是執行的工作內容是屠殺而已。
Thumbnail
看似日常的生活,其實隱藏了諸多恐懼。背景設定在希特勒統治時期下的一個家庭生活日常,吃飯、慶生、庭院玩耍、泳池嬉戲等等。在家園外,則是電影中的人物避而不談,鋪天蓋地的恐懼。
故事會帶回真相。 「他們怎麼可以說我們是共產黨。」 「和國家作對,和我們的軍人對抗,你們不是共產黨?那你們是誰?」
Thumbnail
自欺是人類心靈的一部分,是對現實選擇性忽視的表現。通過選擇性忽視,我們選擇相信虛假事物來滿足內心需求。這種自欺對自由的懦弱回應,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薩特認為,自欺只是一種延遲面對現實的痛苦,會加劇內心衝突,讓人更加困惑和痛苦。唯有自己能決定要做哪些事,自欺只會讓人遠離真相,遠離真正存在。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