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宅的誕生:小誌文化如何改寫台灣二次元視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年來台北開了許多新的獨立書店,其中不少除了販售商業書籍,更以推廣素人創作小誌為己任。例如最具代表性,已成為國內外創作者橋梁的 Mangasick,著重實驗、情慾創作為主軸的荒花,以及設計類選書為主的朋丁等等。
然而這些店家帶來的影響不僅止於讓更多小誌創作者被看見,我認為也為台灣二次元創作打開了新的一頁。


看見主流套路外的多彩可能

不可諱言,約莫10多年以前,台灣可見的二次元創作,如輕小說與同人誌,都能見到濃厚的仿日系色彩。創作都是從臨摹開始,然而當市場上可見的資源只有成功商業化的作品,後進者就難以突破主流的框架。
回想當年大一的我第一次走進 Mangasick 的地下室,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不斷跟友人一起驚呼「居然有漫畫可以做成這樣!」、「甚麼居然有人這樣出本!」。
無論是畫風、印刷、題材、編排,眾多小誌的存在,都是年輕創作者珍貴的啟蒙。近年許多創作者甚至不再從同人誌開始,直接用特殊的風格搭配作者喜歡的敘事方式切入原創。
例如最近在 Mangasick 辦展的高妍,一出道就在鋪浪上以精緻的原創引起關注。
 


讓技術成為創作的一種可能

許多人對漫畫的認知仍停留在畫風、分鏡、故事等層次,事實上周邊的技術也是構成作品的重要成分。大家應該都有過喜歡的作品好不容易要出中文版,台灣代理之後封面紙質醜的想燒的經歷吧?
此外,技術也直接影響到創作的內容,例如2016時進駐台灣的孔板印刷廠商 RETRO JAM,讓螢光、錯色等特殊技巧成為可能。目前市面上可見的特色作品,有許多都經過他們家操刀。

小誌出版也帶動更多特殊技術的需求,而當廠商發現這些過去只有少數平面設計師在意的技術,有更多的商業價值,也會更願意投入資源發展。
只要願意去嘗試,任何媒材都有發展成作品的可能,
甚至技術會成為作品本身的特色指標。
 


宅文化的新分支

隨著各方人馬的努力,今天已經不會有媒體或無知的公眾人物(例如吳X憲)隨便拿宅文化開砲,表明自己的宅興趣也不再是一件丟臉的事。
有別於一般大眾對於「宅男宅女」不懂時尚的想像,出入這些小誌文化場所的,有許多打扮、談吐深具特色的潮人。其實這應該是很自然的現象,印刷、動畫、周邊產品製作,其實都跟設計與美學有關,也有不少相關科系的學生用自己所學在宅領域發揚光大。
再加上許多漫畫、動畫的客群其實是成人觀眾,傳達設計上也必須兼顧成熟與品味。
 


族群的分裂與混血

當然,我現在文中所描述的「潮宅」們,其實只是廣大二次元文化中的新興分支。事實上在許多場合,例如同人場次,我能感受到傳統日系、萌系愛好者們對於此族群,彼此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排他感,你甚至可以很清楚辨明哪些作品會受哪一邊喜歡。
這些充滿實驗精神的創作者,很有可能是台灣次文化站上國際舞台的推手,然而傳統宅宅們也是維繫產業的重要基石。期待有更多的場合或管道能讓兩邊互相交流,兩邊都混一點的我其實也希望自己能扮演這樣的角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高譚市需要更高階的罪犯, 我覺得寫作圈需要一個非典型的異男。 如果可以我想變成魔法少女, 但從年紀跟性別我都已經不行, 我所剩下的不是魔杖而是心中的筆, 但我其實都用鍵盤打字。 OK 歡迎來到新世界,天堂請右轉出口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RPG 遊戲裡常見的獸人種族,到長著貓耳的萌妹女僕,「動物化」的元素,無論程度輕重,早已被大量用在 ACG 角色的創作上,也深受市場的支持。今天的萌點大觀園,就讓我們一窺這些潛藏在毛茸茸背後的慾望。
就算你不是阿宅,你可能也聽過「初音只是個軟體」這句能惹怒阿宅的玩笑,或者你也揶揄過這件事。然而今日 AI 與影像技術正蓬勃發展,如今的虛擬角色真的不再是軟體,或許將成為下一個世代與許多人共渡餘生的
相信許多並不熟 ACG 的朋友也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明明不是同性戀卻喜歡這些看起來像是女生實際上長了 OO 的漂亮男孩子。本篇記錄了這些討論內容,不過基本上是我自己的看法。
講完了令人感動的二次元角色之愛,該談談現實的黑暗面,你的愛也養得夠肥了,接下來就是營運方收割的時間了。 雖然會把原因分開解析,但最可怕的是這些因素通常同時發生,就讓我們來看看是什麼讓大家踏上了這條成魔之路吧!
如果你不玩手遊,或總是玩不太需要付錢的輕鬆遊戲,可能很難理解有一群人,願意每個月怒擲上萬,甚至數十萬在小小的手機遊戲上。 文中將針對玩家對遊戲內容的「內在動機 ─ 對角色的愛」與遊戲機制造成的「外部影響 ─ 賭博與炫耀心理」分開作討論。
從 RPG 遊戲裡常見的獸人種族,到長著貓耳的萌妹女僕,「動物化」的元素,無論程度輕重,早已被大量用在 ACG 角色的創作上,也深受市場的支持。今天的萌點大觀園,就讓我們一窺這些潛藏在毛茸茸背後的慾望。
就算你不是阿宅,你可能也聽過「初音只是個軟體」這句能惹怒阿宅的玩笑,或者你也揶揄過這件事。然而今日 AI 與影像技術正蓬勃發展,如今的虛擬角色真的不再是軟體,或許將成為下一個世代與許多人共渡餘生的
相信許多並不熟 ACG 的朋友也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明明不是同性戀卻喜歡這些看起來像是女生實際上長了 OO 的漂亮男孩子。本篇記錄了這些討論內容,不過基本上是我自己的看法。
講完了令人感動的二次元角色之愛,該談談現實的黑暗面,你的愛也養得夠肥了,接下來就是營運方收割的時間了。 雖然會把原因分開解析,但最可怕的是這些因素通常同時發生,就讓我們來看看是什麼讓大家踏上了這條成魔之路吧!
如果你不玩手遊,或總是玩不太需要付錢的輕鬆遊戲,可能很難理解有一群人,願意每個月怒擲上萬,甚至數十萬在小小的手機遊戲上。 文中將針對玩家對遊戲內容的「內在動機 ─ 對角色的愛」與遊戲機制造成的「外部影響 ─ 賭博與炫耀心理」分開作討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創作者有兩種,一種隱居內省,與社群絕緣,另一種與社群共生,臉書、IG、threads各種平台無役不與。這幾年在社群上連載作品的漫畫家謝東霖,以神明、貓科虎爺,書店工作的流氓,以及在詐騙公司上班的正直青年回應社會各種議題,一波又一波觸及到原本不看漫畫的族群,毫無疑問屬於後者。   謝東霖擅長補
Thumbnail
御宅文化源自日本,主要受到動漫、漫畫、電子遊戲等流行文化的影響。御宅文化不僅提供娛樂,更是一個能夠提供情感支持和社會連結的特殊社群。此文化在全球迅速擴展和發展,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對現代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Thumbnail
  前言:本文寫作於2021年9月,有篇貼文被瘋傳。宅圈的求偶焦慮和困境被提出來討論。多數人指出動漫設定的男女關係過於單純且獎勵化,導致這種日系霸總(?風格。不過,同樣是看動漫長大的,我是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給同樣是宅圈,有求偶焦慮的朋友一盞明燈。
Thumbnail
因為讀過《臺灣漫遊錄》,而開啟了閱讀《四維街一號》的旅程,並期待能夠在其中體驗如同前作般的感觸;但相較之下,後者的口味與風格顯得輕鬆、清淡許多,甚至帶有一點少女漫畫的氛圍。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每到一處陌生的地方,我都會想找找附近有無獨立書店。書店之於我,就像現代年輕人愛喝手搖飲,總是習慣地親近消費一下,彷彿打卡景點般意義的存在,這已是一種多年習慣。苗栗一直是我除了露營外,向來很少造訪的鄉鎮,濃濃客家風情的氣味,讓我有出遊的感覺,藉此認識地方民俗文化,不枉到此一遊蜻蜓點水的路過。
Thumbnail
這次想介紹的,便是一本同樣令我「好想收單行本!」的台灣漫畫──在CCC追漫台(前身CCC創作集)連載完結,茜Cian繪製的《台灣特有種》。 我是非常後期才跟上進度的讀者,但對這部漫畫幾乎是一見鍾情。墜入情網的契機沒什麼特別,無非裡面那些軟萌又心善的小學生們,真的、真的畫得太可愛了……
Thumbnail
近年,日、韓漫進入臺灣人生活,細緻畫風與高潮迭起的劇情,圖像敘事不僅成為我們的日常,更帶動相關商機、活動舉辦。讚嘆日韓漫的同時,臺灣有自己的漫畫嗎?臺漫,又走出了什麼路?來到「國家漫畫博物館」(主場館尚未完成),目前全區劃分為13區,自臺灣漫畫的歷史、發展再到多元題材等,一同閱讀體驗「臺漫」新氣象。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創作者有兩種,一種隱居內省,與社群絕緣,另一種與社群共生,臉書、IG、threads各種平台無役不與。這幾年在社群上連載作品的漫畫家謝東霖,以神明、貓科虎爺,書店工作的流氓,以及在詐騙公司上班的正直青年回應社會各種議題,一波又一波觸及到原本不看漫畫的族群,毫無疑問屬於後者。   謝東霖擅長補
Thumbnail
御宅文化源自日本,主要受到動漫、漫畫、電子遊戲等流行文化的影響。御宅文化不僅提供娛樂,更是一個能夠提供情感支持和社會連結的特殊社群。此文化在全球迅速擴展和發展,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對現代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Thumbnail
  前言:本文寫作於2021年9月,有篇貼文被瘋傳。宅圈的求偶焦慮和困境被提出來討論。多數人指出動漫設定的男女關係過於單純且獎勵化,導致這種日系霸總(?風格。不過,同樣是看動漫長大的,我是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給同樣是宅圈,有求偶焦慮的朋友一盞明燈。
Thumbnail
因為讀過《臺灣漫遊錄》,而開啟了閱讀《四維街一號》的旅程,並期待能夠在其中體驗如同前作般的感觸;但相較之下,後者的口味與風格顯得輕鬆、清淡許多,甚至帶有一點少女漫畫的氛圍。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每到一處陌生的地方,我都會想找找附近有無獨立書店。書店之於我,就像現代年輕人愛喝手搖飲,總是習慣地親近消費一下,彷彿打卡景點般意義的存在,這已是一種多年習慣。苗栗一直是我除了露營外,向來很少造訪的鄉鎮,濃濃客家風情的氣味,讓我有出遊的感覺,藉此認識地方民俗文化,不枉到此一遊蜻蜓點水的路過。
Thumbnail
這次想介紹的,便是一本同樣令我「好想收單行本!」的台灣漫畫──在CCC追漫台(前身CCC創作集)連載完結,茜Cian繪製的《台灣特有種》。 我是非常後期才跟上進度的讀者,但對這部漫畫幾乎是一見鍾情。墜入情網的契機沒什麼特別,無非裡面那些軟萌又心善的小學生們,真的、真的畫得太可愛了……
Thumbnail
近年,日、韓漫進入臺灣人生活,細緻畫風與高潮迭起的劇情,圖像敘事不僅成為我們的日常,更帶動相關商機、活動舉辦。讚嘆日韓漫的同時,臺灣有自己的漫畫嗎?臺漫,又走出了什麼路?來到「國家漫畫博物館」(主場館尚未完成),目前全區劃分為13區,自臺灣漫畫的歷史、發展再到多元題材等,一同閱讀體驗「臺漫」新氣象。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