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特務|2018 高雄電影節|米洛斯.福曼──凝視瘋狂之眼
方格精選

釀特務|2018 高雄電影節|米洛斯.福曼──凝視瘋狂之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月亮上的男人》海報/IMDb

《月亮上的男人》海報/IMDb

第一幕:開場
畫面淡入

(安迪.考夫曼身處一個非寫實的場景,看起來有點緊張。雙眼睜大、試探性地,他以令人不安的神情看著我們。頭髮梳理得相當整齊,身上穿的是「安迪.考夫曼特別現場」的戲服。

終於,安迪開口了,用一種獨特的外國口音。)

你好,我是安迪,感謝大家來看我的電影。我本來想拍好一點,可是結果好糟,難看死了,連我都不喜歡。我一生所有的大事,都混淆顛倒了,只為了戲劇效果。所以,我決心剪掉所有的無聊戲,現在這部片短了很多。事實上,這是本片的結局。非常感謝大家。我不開玩笑的,再見。

(安迪放下留聲機的唱針,劇終樂聲響起,跑演職員表。

安迪動也不動地站著,怪異地看向觀眾。每次當音樂停止,就再次放下唱針,直到所有幕後名單跑完為止。)

1999 年米洛斯.福曼與金.凱瑞合作的《月亮上的男人》,與其說是整理喜劇演員安迪.考夫曼的生平,倒不如看作試圖還原他的創作精神,像是提出一個假想:「如果安迪.考夫曼還在世,他會怎麼拍這部以他為主的傳記片?」

《月亮上的男人》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月亮上的男人》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試驗、大膽、躁動,安迪.考夫曼從沒打算讓觀眾舒適地坐在電視機前、舞台下看他表演。他要的是情緒,哪怕是憤怒、嘲笑、無聊、或是瘋狂喜愛都好,就是要觀眾忘記第四面牆的存在,按捺不住地衝上前,非自覺地進入他營造的演出場域。

《月亮上的男人》就是抓住安迪對喜劇的想像,才設計出這麼考夫曼式的開場。不單純只是讓安迪登場評論這部傳記在他眼裡有多無趣,而是讓幕後名單被闔上留聲機的動作卡斷後,進入十五秒鐘的全黑畫面。在這十五秒裡,如果觀眾開始議論紛紛,「是不是放映機故障」、「電影真的就這樣結束嗎」,那麼要恭喜各位,剛親身體驗了安迪.考夫曼式的幽默。就像當年看到電視螢幕上下跳動,而走上前想拍打電視機的觀眾;就像 1979 年在卡內基廳目睹擔任特別嘉賓的老嫗不支倒地,忍不住吆喝的觀眾。他的圈套從來不會設計在表演內容上,那樣太容易預期也缺乏真實感,會像他瞧不起的情境喜劇表演。他挑戰的是觀賞的過程,被一些意外打斷,觀眾會不設防地信以為真,主動地踏進他設計的局。真相大白後,會為自己的一時不察噗哧一笑,然後心想「安迪,你這個狡猾的傢伙」。

你能用瘋狂戲子、入戲太深來形容安迪.考夫曼,但不得不承認他以孤絕的天才之姿,對抗陷於無趣卻動彈不得的龐大體制。傾一生來身體力行,信奉單一卻亙久不疑的信念,即便連自己的死亡一併奉上也在所不惜。

這是《月亮上的男人》的安迪.考夫曼,但同樣的文字也能用來形容《飛越杜鵑窩》被判精神監禁的麥克.墨菲、《爵士年代》嚥不下種族霸凌的黑人樂師小柯爾豪斯.沃克、《阿瑪迪斯》被上帝遺棄的宮廷音樂家薩里耶利、《毛髮》高舉反戰卻陰錯陽差從軍的嬉皮喬治.博格、《情色風暴 1997》捍衛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好色客創辦人拉瑞.佛林特。抑或是該說導演米洛斯.福曼借助這些角色從瘋狂到著魔間不同程度魔性的成色,推演對抗體制所需下手的輕重,形成一種與社會、歷史及自身過往的對話。

《爵士年代》海報/IMDb

《爵士年代》海報/IMDb

米洛斯.福曼對挑戰權威這類題材的偏好,從他與編劇團隊如何將 E.L. 達克特洛小說《爵士年代》中的多線敘事進行裁減就能嗅出端倪。原著中出場角色眾多,大致可歸類為上流社會的白人家庭、甫踏上美國土地的東歐移民、從勞動階層逐漸翻身的黑人族群,作者在部分史實背景裡佈局虛構的巧合,讓原先壁壘分明的族群互相滲染,那理不清的人際/情感、階級/社會關係,正好勾勒出廿世紀初美國東岸尚未沉澱的喧嘩樣貌。然而,在 1981 年改編的電影版本中,米洛斯.福曼大幅縮減東歐移民對美國夢從寄託到夢醒的脈絡,取而代之地聚焦黑人族群對白人社會的衝擊。

故事是在白人社會中好不容易掙得樂師工作的小柯爾豪斯.沃克,決定回頭與女友莎拉團聚。不久前,莎拉差點因棄嬰罪鋃鐺入獄,幸好遇見好人家的夫人,願意收為女僕暫供容身之地、避過牢獄之災。重逢的愛侶旋即締結婚約,喜不自勝的小柯爾豪斯.沃克卻在返家半途,遭一班白人消防隊員攔阻且毀了新車。就在求助無門下,莎拉決定趁總統下鄉之際出面陳情,孰知衝上前的莎拉被當作恐怖份子,命喪警方亂棍。萬念俱灰的小柯爾豪斯.沃克決心採取更激進的手段。

「主啊,為何祢讓我內心被這些憤恨佔據呢?」

小柯爾豪斯.沃克的復仇之計並不如原先以為的篤定,佔據摩根圖書館的行動或許能引起矚目,但造成社會對黑人族群恐懼的傷害卻是個人無法承擔的歷史責任。黑人民權領袖布克.華盛頓在與之談判時,點出這宏觀下的矛盾。此時,小柯爾豪斯.沃克與狂人的歷史定位僅差一步之隔。

《阿瑪迪斯》海報/IMDb

《阿瑪迪斯》海報/IMDb

關於內在衝突,更不能不提《阿瑪迪斯》的宮廷音樂家薩里耶利。他與小柯爾豪斯.沃克的道德兩難差別在於,淹沒薩里耶利的嫉妒是愛與恨並存的一體兩面,上帝之音透過神選者/莫札特被送至他的面前,他卻執著於神選者的品德、行為不足端正到能擔當上帝的使者,就像堅持帶污漬的杯子不該盛裝甘露。當整合不了對天籟的崇拜與對使者的鄙棄,他註定在美與惡之間成為單獨一方的服侍者。

「我所冀望的就是歌詠上帝。祂賦予我這樣的渴求,卻又使我噤聲無語。為什麼呢?告訴我是為什麼。如果祂不希望我用樂聲讚美祂,為何要注入這樣的渴望?這就像在我體內的一股慾火!到頭來卻又否認我的天份。」

每段薩里耶利與年輕神父的對話,都絲絲入扣地傳遞他潰不成軍的自戀。目睹名震一時的宮廷樂師,揚棄了悉心打造的學院正統與累積的社會聲望,心像著了魔般跟隨音樂神童荒誕不羈的挑釁,決心從上帝的福蔭出走,縱容自己投身嫉妒的怒火,以黑斗篷的死神形象,收購莫札特的安魂曲,想藉此嘲笑上帝的錯誤。可悲的是,擊潰了莫札特,薩里耶利同時也拒絕了上帝傳遞天籟的信鴿。「我殺了莫札特」成為剩下卅餘年的心魔,以訕笑、以宣戰、以悔恨、以疼惜的口吻不斷縈繞、折磨他。

論米洛斯.福曼作品年表上的這些經典角色,安迪.考夫曼是完全自覺地進行操弄,無論是在表演與生活、安迪與東尼(安迪演出的虛構人物)、演員與觀眾間的轉換,他都思緒澄澈地精心佈局,卻又能時時置身事外。薩里耶利與小柯爾豪斯.沃克則相反,他們煞不住黑暗的召喚,成為入戲太深的悲劇型人物。至於《飛越杜鵑窩》是上述兩種極端的集合之作,透過不同角色的對照來顛覆觀眾對贏家的想像。

《飛越杜鵑窩》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飛越杜鵑窩》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這兒要說的贏家,不是傑克.尼柯遜飾演接受精神鑑定的麥克.墨菲。麥克.墨菲充其量是躁動激進的反抗者,缺乏策略就只是一味地用橫衝直撞企圖撼動體制,但出盡了風頭,所以一班病患全繞著這風雲人物轉。而現實裡的體制就像那只飲水機,是他使盡蠻力仍紋風不動的。事後撂下的那句「至少我嘗試過了」,就是理解他在所有行動功敗垂成,卻仍不斷出招的心理運作模式。

麥克.墨菲真的插翅難飛嗎?其實不盡然。莫忘在酋長的協助下,他也曾翻牆成功,在病房保全默許下,從窗外偷渡進兩名妙齡女子。但他終究沒有離開,選擇開著車送所有出遊的病患回來,選擇在大肆開放的窗邊喝得泥醉。那有沒有另一種可能,麥克.墨菲是「離不開」而不是「不離開」?就像他得知只有自己是被判刑入病房接受治療,其他病友皆是自願住院的,他的憤怒、咆哮不單朝外,也是某種程度地朝向自己。若他當真飛越杜鵑窩,在真實世界裡,有誰會聽從他的指令、又有誰願意接受他這樣操弄?

真正將所有人唬過去的、具有謀略的,是酋長。他沉潛安靜,讓大家誤以為他暨聾又啞;他絲毫不躁進,唯有時機成熟才是出手的時候,否則短暫的甜頭都撐不久。戲走到最後才會發現,他借力麥克.墨菲的光芒盡出,成為在黑暗處伺機而動的人,大局只有被他一人摸透。

瘋狂在戲劇史裡是久久未癒的題材,它帶有浪漫的頹廢色彩、也具有迷人的顛覆力量。米洛斯.福曼藉助瘋狂撥開世俗的真相,讓人的內在暴露得赤裸裸。什麼時候赤裸裸不好了?


《月亮上的男人》(Man on the Moon)
米洛斯福曼|英國、德國、日本、美國|1999|DCP|Color|118min
2018.10.21(日)21:50@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7F
2018.10.23(二)18:30@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7F
2018.10.29(一)21:30@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7F
《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米洛斯福曼|美國|1975|DCP|Color|133min
2018.10.21(日)19:00@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7F
2018.10.23(二)21:10@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7F
2018.10.26(五)15:10@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7F
《阿瑪迪斯(導演版)》(Amadeus (Director’s Cut))
米洛斯福曼|美國|1984|DCP|Color|180min
2018.10.22(一)19:00@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7F
2018.10.28(日)19:30@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7F

【釀特務】2018 高雄電影節專題
大師致敬|米洛斯.福曼 ── 凝視瘋狂之眼 by 波波
國際視窗|《比基尼月亮》── 你的真實不是我的真實 by Lizzy
成長之詩:釜山短片節特映|沒有明天的成長,只剩徒勞的傷痕 by 陳太陽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據說,梁朝偉有一次在內地,被張國榮的一個影迷悲情問話:「黎耀輝,你還記不記得何寶榮?」這個影迷當時記錄說,梁朝偉衝她的方向點了點頭。這個事情,在榮迷中傳播很廣,一歲一哭榮,張國榮節氣又到,不過今天,到我們這一代榮迷已經比哥哥還老,我倒是常常恍惚,不知道何寶榮還記不記得他的黎耀輝,他的前世。
夾雜在煤礦工人與鎮暴警察之中,芭蕾顯得如此羸弱易碎,卻也異常地柔軟輕盈。舞動本該是一種身體本能。嬰兒從母體子宮跳出來再一路跳向墳墓,從出生到死亡,我們原本都應該舞動身體、踩著輕盈步伐一路往前。長大成人幾乎意味著失去自由使用身體的能力,並且在失去能力之前,首先失去的是勇氣。比利幫我們拾回舞動身體的勇氣
每個平行時空的下午,相似又不同的夜晚,既視感像老唱片跳針,在時間推移中拉出一個個畫格,仔細對照,他和她不是她和他,舞伴換過舞伴,每次離別和相聚。但又可能,故事既然是故去的事,會像旭仔之後說的另一個版本:無腳鳥「一開始便已經死了。」電影是一個更大的,未生未死的夢。
(《無法無家》、《被監禁的女人》、《性、手槍,再來點森巴》)不管在華達的劇情片還是影展的紀錄片中,創作者都是在尋求觀看的角度,將單一事件複雜化,使多種角度同時存在,最終想要呈現的不是事件中作為一個點的「真相」,而是指出這個事件本身就是由無限的點所建構的。
各位親愛的釀讀者,我們的「創刊號」實體雜誌已經上線預購了,即日起至 10 月 31 日,開放以優惠價預購,請參考以下說明,趕緊前往訂閱方案!
學校這注定野蠻的地方,成為回憶後,不是曝曬就是清冷。我至今仍有一個自己在逃著,逃到那個自備的防空洞裡,打開書頁,急忙跳水一樣的逃進去,像溺水一樣哭著漂流,在那裡掏洗出泥沙中的碎鑽,是我信的人性中的一點光,帶它回到這走不穩的扶搖世界。
據說,梁朝偉有一次在內地,被張國榮的一個影迷悲情問話:「黎耀輝,你還記不記得何寶榮?」這個影迷當時記錄說,梁朝偉衝她的方向點了點頭。這個事情,在榮迷中傳播很廣,一歲一哭榮,張國榮節氣又到,不過今天,到我們這一代榮迷已經比哥哥還老,我倒是常常恍惚,不知道何寶榮還記不記得他的黎耀輝,他的前世。
夾雜在煤礦工人與鎮暴警察之中,芭蕾顯得如此羸弱易碎,卻也異常地柔軟輕盈。舞動本該是一種身體本能。嬰兒從母體子宮跳出來再一路跳向墳墓,從出生到死亡,我們原本都應該舞動身體、踩著輕盈步伐一路往前。長大成人幾乎意味著失去自由使用身體的能力,並且在失去能力之前,首先失去的是勇氣。比利幫我們拾回舞動身體的勇氣
每個平行時空的下午,相似又不同的夜晚,既視感像老唱片跳針,在時間推移中拉出一個個畫格,仔細對照,他和她不是她和他,舞伴換過舞伴,每次離別和相聚。但又可能,故事既然是故去的事,會像旭仔之後說的另一個版本:無腳鳥「一開始便已經死了。」電影是一個更大的,未生未死的夢。
(《無法無家》、《被監禁的女人》、《性、手槍,再來點森巴》)不管在華達的劇情片還是影展的紀錄片中,創作者都是在尋求觀看的角度,將單一事件複雜化,使多種角度同時存在,最終想要呈現的不是事件中作為一個點的「真相」,而是指出這個事件本身就是由無限的點所建構的。
各位親愛的釀讀者,我們的「創刊號」實體雜誌已經上線預購了,即日起至 10 月 31 日,開放以優惠價預購,請參考以下說明,趕緊前往訂閱方案!
學校這注定野蠻的地方,成為回憶後,不是曝曬就是清冷。我至今仍有一個自己在逃著,逃到那個自備的防空洞裡,打開書頁,急忙跳水一樣的逃進去,像溺水一樣哭著漂流,在那裡掏洗出泥沙中的碎鑽,是我信的人性中的一點光,帶它回到這走不穩的扶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