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募資平台所扮演的角色不是「掌櫃的」,募款人進入平台要完全靠自己努力募款,募資平台確一點資源也沒有,那麼,在任何募款平台上募款有何區別?---推書的一千種方法
除了共鳴還是共鳴
群眾募資平台本身可以快速擁有粉絲。全世界第一個產生的群眾募資活動,英國樂團Marillion就宣告了,群眾募資等於粉絲經濟。
培養粉絲的唯一方法,就是產生「共鳴」,品牌與粉絲之間的共鳴「主題」廣度越大,能產生的粉絲群體就越大。
群眾募資平台剛好就擁有最大的「共鳴」之處,但卻沒看到有任何募資平台好好利用這個機會。
這個主題名稱就叫「自由」。
粉絲與行動
FB在世界議題上經常扮演著「催化」角色,2015年FB推出彩虹大頭照濾鏡就是最好的示範。世界議題,也就意謂著產生共鳴的群體非常龐大,當然,因為這是世界議題,也代表著這個問題並不好解決;並非人人都有機會參與制度改變的機會,因為彩虹大頭照濾鏡而產生變化。將自己的大頭照放上彩虹濾鏡讓「我」參與其中,當識別群體越多時,產生的體制對抗力量就越大。
並不是讓聲音成為力量,而是讓多數成為力量,這也是粉絲文化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想要被看見」所帶來的效果;越是想要被看見的粉絲,就越會採取行動,但首先,他們要「被看見」,如果發聲人數不夠多,他們是不會有所行動的。
群眾募資平台最想要的兩件事,就是「粉絲」與「行動」,當募資平台本身就是造粉品牌時,這兩件事隨之而來。
催化之後
只要有任何與「自由」相關的議題出現,都是募資平台發揮自我品牌價值的時候;募資平台可以引導粉絲與創作者接觸,讓粉絲發聲,告訴創作者這是一個值得您一展長才的話題。
就算是小議題也能好好發揮,我們永遠不知道任何議題經過催化所能帶來的粉絲有多少,而創作者也經常需要題目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只有在募資平台的幫助下,才能促成一個又一個會行動的粉絲群體。
*****
書中主題:大浪運動
書名:狂粉是怎樣煉成的
作者:柔依.弗瑞德-布拉納(Zoe Fraade-Blanar)、亞倫.M.葛雷澤(Aron M. Glazer)
譯者:許恬寧
出版者: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一刷:2017年6月
ISBN:978-986-213-7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