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這件事:《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些書可以淺嚐即止,有些則是要生吞活剝,唯少數要咀嚼與消化
磨磨蹭蹭,終於以極慢速狀態不捨地暫別這本書。往往最困難的就是把最基本的原則做好,當我們讀近百本書(呃,教科書也算),再從頭開始了解閱讀這件事,這真是最高級的幽默。初版完成於1940年,將近70年的時光,我們卻無所長進,反因網路興起、眾多碎片化資訊,導致溝通、閱讀、寫作能力大幅下降。時間帶不走這本書的價值,卻減緩了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 四種閱讀方法論
作者將閱讀方法分為四種,互為輔助,部分矛盾,端看閱讀的目的:
基礎閱讀:強調理解文本字句,是速讀最關心的範疇。
檢視閱讀:又稱略讀、預讀,強調時間與掌握整本書的架構。
分析閱讀:於無限時間內,將書讀到這本書屬於自己。注重論點的組織、空間及動線,純粹消遣或是獲取資訊則不需分析閱讀。
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著重主題以及書與書之間論點的關係。
¶ 輕鬆上手檢視閱讀
最容易上手的應是「檢視閱讀」,畢竟現代人閱讀目的多是獲取資訊,而非掌握理論。在「3分鐘懂得世界經濟趨勢」、「5關鍵加薪升職不是夢」之外,透過檢視閱讀,也能在短時間內從書中獲得更完整且有系統的資訊。
翻閱時間以一小時為限,越短越好。第一步從「序」開始,了解主題,再研究「目錄頁」分析書中綱要,最後「挑章節」閱讀,要特別留意章節或全書的結尾,通常作者會在此重申精華。
是不是很簡單?但你是否想說這樣看完就會忘記了;沒關係,因為你讀完「5關鍵加薪升職不是夢」之後也是忘記。該如何避免「懂這麼多書,卻不好這一生」?『分享』,語言或文字都可以,不要使用專有名詞,而是以自己的話說明,包含舉例、類比也是相當好的方法。教比學更容易讓你發現自己的盲點。此外,實用性的書籍,最重要的就是當你認同作者論點後『行動』。認同後就去做,把目標切分成無數個小目標,降低進入門檻,從微小的成就感中讓自己前進。

¶ 主動閱讀才是好讀者
打開書不代表主動閱讀,有意識地問四個問題才是:
本書主軸:作者意圖、書的主軸是什麼?
論說方法:方法、結構,這本書是怎麼組成的。
自我評價:保持禮節、像是溝通知識一樣評論書。
與我何干:傳遞訊息的讀物,特別注重該怎麼實踐。
閱讀就像是運動,練習就能幫助下次的動作更熟練,如果你閱讀的讀物是是以傳遞訊息為主,就要更近一步找出啟發性。即使被啟發了,也要繼續往前探索其中的意義。像自己提問,然後自己找出解答,主動出擊、持續磨練你的心智。

¶ 眾書為我註腳的「主題閱讀」
本書的精彩絕不僅限於上述所說,最具啟發性的首推「主題閱讀」。當你想對某個議題進行研究,首先理解「一個特定的問題牽涉到的不只一本書」,然後確立「總的來說要讀哪些書」的概念。透過問題聚焦、排序,再收集書單,以「檢視閱讀」方式快速篩選是否符合主題,挑章節判讀,透過強烈的讀者意識搜集、展露各書的觀點,最好能找出在相同立場上有著完全相反的論點,透過正反辯證,由讀者自行分析歸納。
與其說是「主題閱讀」更精確的說應該是「主題研究」,不單指書或研究所論文或工作上的專題,而是我們生活中所會遇見的任何重要的事,都能以此方式進行。確認問題,諮詢手邊所有的資源,辯證越激烈越有價值,然後決策。
說得簡單,但仍然有許多基本的事情該按部解決,例如從哪去找到書單?如何有原則的評論?讀實用性的書跟讀詩、讀小說都一樣嗎?「主題閱讀」是指在眾多書中找到符合你的答案,同時反過來說,一本好的書,會在許多方面提供解答或給予線索。無論看過再多的書摘與書評,我真心期望你能翻開這本書,必定將能得到屬於你自己的寶貴體悟。

▍如何閱讀一本書
作者: 莫提默‧艾德勒, 查理‧范多倫
原文作者: Mortimer J. Adler, Charles Van Doren
譯者: 郝明義, 朱衣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6/12/07
    5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隔壁的天使有糖吃──《關於我在無意間被隔壁的天使變成廢柴這件事》1~4 初次閱讀心得作品名稱:《關於我在無意間被隔壁的天使變成廢柴這件事》 作者:佐伯さん 出版社:東立 閱讀級數:1~4(實際閱讀1~3集) 每集售價:210元
    Thumbnail
    avatar
    懵夢
    2021-05-18
    讀《恍惚書》—關於書這個東西因為反送中運動的抓捕中才知道鄧小樺,而總是被書名以及設計的我也就無懸念地買了這本書,而我慶幸地是因為這本書作為墊腳石,讓我認識到更多的香港作家,而雖然這本書在不到中間就以開始進行對書展的論說(雖然前言都有說,但我都直接買了才看前言),所以說沒有些氣餒是騙人的,然而這仍無礙於前些篇章中對「書」這
    Thumbnail
    avatar
    曾友俞
    2021-05-11
    【職場讀書人選書】經常只以背影示人的他們 其實也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計程人生》 「沒人看得到計程車司機,就像透明人,只看到後腦勺。」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中短短一句台詞,卻道盡計程車司機在現代社會中,被「工具化」的悲哀。隨著台灣經濟發展,作為重要交通元素的計程車業也在1980年代開始萌芽,因為只要會開車就能快速上手,計程車也成為許多男性遭遇困境後,得以支撐生計的救命索。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4-23
    【職場讀書人選書】15位移工的故事 說明為何我們不需要仲介制度—《移工的仲介故事書》 想買甜甜圈,店家卻在交貨前先咬了一口,讓顧客當場傻眼。投資理財平台的廣告中,對於交易佣金的生動描述,讓許多人心有戚戚焉。然而,這看似荒謬的劇情,卻是所有在台移工必須面對的現實,差別只是他們不只必須每個月吃著「被咬過的甜甜圈」,還必須在購買之前,先想辦法生出五個甜甜圈給對方。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2-10
    《從 1 到 1+》閱讀筆記:談談關於「影響力」這件事《從 1 到 1+》並不是一本介紹行銷理論或知識模型的行銷教科書,也不像某些商業類書籍那樣艱深難懂。它談論的,是一般人都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力」。作者談到了發掘自我 Onlyness 的方法,並且藉由建立盟友、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Thumbnail
    avatar
    郭思妤(Marci Kuo)
    2020-11-04
    【職場讀書人選書】關於這個社會上 付出與社會地位最不相稱的族群-《做工的人》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0-09-17
    [好書好劇推薦] 10分鐘閱讀《使女的故事》與基督教的關係簡介: 事沿兩個月前,消息指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將不會在今年上影使女的故事第四季,期待已久的電視劇迷們,包括筆者在內,又要再等一等,明年才有機會看到。在第四季還未出之時,就讓筆者,亦是我,和看文章的你聊聊,推薦看的小說和電視劇:使女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KIUCHEUK
    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