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Logy」田原諒悟: 摘星巧手調和亞洲料理的日式本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你覺得疲憊又辛苦的今天,可能是別人夢寐以求的明天。
所以,請你莫忘初衷,為到不了之人的那份也一起努力吧!

楔子



raw-image
「Logy」整體令人的感受,如同巴哈的平均律,在豐富綿密的表現中,可以看見來自其背後高度的勤勉與自律。

很難想像,田原諒悟(Tahara Ryogo)主廚(以下簡稱田原)會用這句話分享給現在年輕人及欲踏入餐飲界的新手。
九十分鐘的訪談過程中,這也大概是我所有問題中,讓他最傷透腦筋要如何表達的問題。相較暢談旅外學習的經驗、食材的挑選與堅持、團隊的工事與組成,他大概還沒想到,1983年出生的他,已到要分享座右銘的年齡了。
將近一週的聯繫,我們敲定了11月22日下午的見面,這也是他8月來臺定居後,最細膩的一次紀錄。



不設限的風格結構



raw-image
很多人總會抱持一個疑問:「Logy」是一間什麼風格的餐廳?
出身自日本北海道積丹半島,那是一個盛產海鮮的鄉下,曾在日本修習並遠赴義大利深造義菜料理的日子,前後加總也有11個年頭;後期又因某次三天兩夜的旅程中,前往法國巴黎的米其林三星法式餐廳「L’Astrance」用餐,深受其料理方式影響,日後亦於日本東京的米其林二星法式餐廳「 Florilège 」擔任副主廚。
那麼,臺北安和路巷內的「Logy」,要走出什麼樣的風格?
田原說,「不同於《米其林指南》的嚴格區分,我反而希望以自己多元的經驗,揉合全亞洲的料理特色,以臺灣為基礎,開展精緻、令人舒適的用餐感受。
為了真實描述這樣的內涵,所以我大膽地以「摘星巧手調和亞洲料理的日式本格」為題,呈現這位旅外卻不忘東方家鄉的田原主廚。



溫度與時間在賽跑



raw-image
這道以馬頭魚為主的海鮮料理,搭配糯米椒,另以九層塔、烤金桔作為點綴。
食材的新鮮與否、擺盤的快慢與否,這些小細節的些微變化,都影響了每道料理的整體表現;尤其是溫度的微妙起伏,田原更是有所堅持,他自豪地說,「除了臺灣的熱炒外,我敢說Logy在料理溫度的拿捏上,絕對屬一屬二!


raw-image
環顧「Logy」的室內設計,承襲「Florilège 」的靜謐,整體開放式的料理空間、近距離的主客互動、每晚只接受13人的訂位,確實提供了田原恰如其分掌握時間的絕佳環境,「我們往往跑在時間前面!
不考慮一般人所強調的CP 值,田原說,「我只想給你們最好的用餐感受!



好廚師三大條件



raw-image
  • 良好的手藝
  • 良善的理念
  • 讓用餐者有開心的經驗
談到如何成為一名好廚師,田原說,「手藝跟理念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要讓用餐者有開心的經驗,廚師應該是要用身體去工作,而不單只是用腦。」
田原的意思,我從前後的脈絡下,大概能理解。田原認為,一名好廚師,是要把自己整個人,很全心地投入在料理的過程中,那樣的投入,是需要高度的觀察、體會、實踐,而不單是只有思考。
尤其,因為他高度佩服義大利人對於氣味的感受;也認為,日本人除了品茗時,有細膩的辨別外,義大利人大概是世界上,有精準嗅覺的人種。所以,他所謂的「要用身體去工作」,大概也有將自身感受極大化的意思。
至於他的自我要求,我們大概可以從他每日工事的時間分配中,略知一二。


每日工事與未來展望



raw-image
  • 07:30 起床盥洗
  • 09:00 進入「Logy」
  • 14:00 回覆工作電郵、團隊討論
  • 17:30 準備上工
  • 18:00 上第一道菜
  • 22:30 準備下工
  • 00:30 離開「Logy」
  • 01:30 回覆私人電郵
  • 03:30 休息
田原還補充,「我很少睡覺,跟伊藤久川先生的想法一樣,當哪天不能呼吸時,就能睡一輩子了!所以現在不用睡太多。」我們對於工作的執著,大概可以用這一句話而有共鳴。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因為對於嗅覺高度依賴的他,還是需要充足的休息。

當粉絲專頁宣布11月18日正式營運後,「Logy」兩個月內的訂位均已一位難求,訪談中,我們也得知日後將開放午餐及包廂位置的規劃。
這一切看似美好的光景,田原也很謙虛的表示,除了感謝「Florilège 」的主廚寬康(Hiroyasu Kawate),他還特別感謝「MUME」的主廚林泉、「RAW」的主廚Alain Huang、「J S STUDIO」的主廚Jimmy Lin,所提供的一切協助。

田原在尾聲時,有一段話是令人感動的,「我希望自己能在臺灣能成功,更希望Logy未來能順利摘星。但我最真摯的期盼,是以一個日本人在臺灣成功的故事,感動更多日本人或是亞洲人,讓更多人願意來臺灣,願意來體驗臺灣的美與好!」這像是摯友熱切的殷盼,你是會流淚的。所以我們也約定擇日再訪臺北祕境,讓他體驗山明水秀的寶島。

蹲下時,躍起的日子就不會太久!
你也確實該來趟「Logy」作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伊藤 久川的沙龍
1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蘊藏。濤濤海珍鮮爍爍珠寶盒 。風情。感受徜徉海洋滋味與海國情調 。分饗。把酒言歡共享美膳 。大器。分享海鮮豪邁澎湃饗宴 以上為煮海官方網店的介紹。 
Thumbnail
。蘊藏。濤濤海珍鮮爍爍珠寶盒 。風情。感受徜徉海洋滋味與海國情調 。分饗。把酒言歡共享美膳 。大器。分享海鮮豪邁澎湃饗宴 以上為煮海官方網店的介紹。 
Thumbnail
好懷念日本旅行,還記得那邊的店面都小小的,但食物都好好吃 😋 沒關係,給我找到日本好味道了!  –– ❰ 稻佐田食 ❱ –– 🔻有種家庭式的溫馨感耶 ! 🔻窗邊,覺得非常有儀式感❤️ 🔻完全公開的吧檯,新鮮食材看的見
Thumbnail
好懷念日本旅行,還記得那邊的店面都小小的,但食物都好好吃 😋 沒關係,給我找到日本好味道了!  –– ❰ 稻佐田食 ❱ –– 🔻有種家庭式的溫馨感耶 ! 🔻窗邊,覺得非常有儀式感❤️ 🔻完全公開的吧檯,新鮮食材看的見
Thumbnail
【野菜丼・宮川日本料理】 主打日本料理吃到飽菜單的店,中午時段人山人海,被安排擠進最後面的包廂區,還得跟別人併桌… 原本是要吃同一條巷子的韓式料理,沒想到經過時朋友一看到有定食,就決定改吃這家。 因為是中午來,不想吃得太飽,選擇先單點野菜丼試試味道。炸蔬菜外酥內軟,功力還算不錯,也蠻合胃。 原本想說
Thumbnail
【野菜丼・宮川日本料理】 主打日本料理吃到飽菜單的店,中午時段人山人海,被安排擠進最後面的包廂區,還得跟別人併桌… 原本是要吃同一條巷子的韓式料理,沒想到經過時朋友一看到有定食,就決定改吃這家。 因為是中午來,不想吃得太飽,選擇先單點野菜丼試試味道。炸蔬菜外酥內軟,功力還算不錯,也蠻合胃。 原本想說
Thumbnail
味道不是調出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 – 辰巳芳子
Thumbnail
味道不是調出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 – 辰巳芳子
Thumbnail
【Royal Host ・樂雅樂】 主打日式創意西餐,餐點選擇很多,很適合家庭、朋友聚餐。 只是久違的室內用餐,點的焗烤通心麵竟只有外層的起司味,裡面完全沒味道…自行加了超多的鹽和胡椒才總算有點味道…僅山型麵包和焦糖布蕾有發揮正常水準。 #樂雅樂
Thumbnail
【Royal Host ・樂雅樂】 主打日式創意西餐,餐點選擇很多,很適合家庭、朋友聚餐。 只是久違的室內用餐,點的焗烤通心麵竟只有外層的起司味,裡面完全沒味道…自行加了超多的鹽和胡椒才總算有點味道…僅山型麵包和焦糖布蕾有發揮正常水準。 #樂雅樂
Thumbnail
★★ 2020臺東慢食評鑑二星店家 2018年開店的漁采時令料理,雖然店齡年輕,主廚林師傅其實有著超過二十年的日本料理經驗。早年向日本師傅學習、在臺北開設餐廳,為了帶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環境而舉家遷來臺東,以漁采來延續日本料理手藝! 林師傅的純熟經驗,充分展現在鹽烤紅喉的火候掌握,外皮酥脆帶著焦香、
Thumbnail
★★ 2020臺東慢食評鑑二星店家 2018年開店的漁采時令料理,雖然店齡年輕,主廚林師傅其實有著超過二十年的日本料理經驗。早年向日本師傅學習、在臺北開設餐廳,為了帶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環境而舉家遷來臺東,以漁采來延續日本料理手藝! 林師傅的純熟經驗,充分展現在鹽烤紅喉的火候掌握,外皮酥脆帶著焦香、
Thumbnail
在前往台中路上做了一下功課,這是田樂十年來的新品牌,青春漢堡是以日本洋食為基底再融合現代,創作出新的日式洋食風格。 店面座落在一個轉角,開車來的朋友可能要繞繞,幸運的話會遇到路邊停車格,沒有的話,附近有滿多個停車場,交通我覺得是還滿便利。 店位於二樓/三樓,礙於當天都有人所以就只有拍攝一些空
Thumbnail
在前往台中路上做了一下功課,這是田樂十年來的新品牌,青春漢堡是以日本洋食為基底再融合現代,創作出新的日式洋食風格。 店面座落在一個轉角,開車來的朋友可能要繞繞,幸運的話會遇到路邊停車格,沒有的話,附近有滿多個停車場,交通我覺得是還滿便利。 店位於二樓/三樓,礙於當天都有人所以就只有拍攝一些空
Thumbnail
每道菜每個食材實實在在的餐盤中,沒有虛幻的泡泡球或如浮雲般猜不透什麼口味的慕絲,沒有在地食材刻意卡位的憋扭創意、菜就是菜、肉就是肉,每樣都很具體,沒有台味西菜這種讓人吃不懂的異國聯姻。
Thumbnail
每道菜每個食材實實在在的餐盤中,沒有虛幻的泡泡球或如浮雲般猜不透什麼口味的慕絲,沒有在地食材刻意卡位的憋扭創意、菜就是菜、肉就是肉,每樣都很具體,沒有台味西菜這種讓人吃不懂的異國聯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