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機器人:關於機器人的創作與自主—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

更新於 2018/11/2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 數位藝術國際研討會
主題:探索機器人
講者:ZKM-Robotlab 

ZKM德國新媒體藝術中心,專注於學術、科學與藝術交流。

ZKM是全球第一個表演型的博物館,他們使用QR code、圖像感應器應用在博物館中,讓觀眾積極參與。
主持人與robotlab成員合影
談「探索機器人」的團隊是其中的「機器人實驗室」robotlab,成員為三位藝術家:Matthias Gommel、Martina Haitz與Jan Zappe——今日由Matthias和Jan上台分享,而Martina坐在席間。

機器人實驗室robotlab在2000年成立

機器人實驗室之所以成立,起因於原本機器、機械主要用於工業生產,但他們將其帶入表演藝術中,讓機器人的角色有自主及創意的可能。
我們不創造新的機器人,而是運用現成的機器人進行創作。
當機器人脫離生產製造的角色,他們超正常的現象已經改變人與機器互動的關係。
robotlab開場介紹

一開始實驗室成立是源於有點科幻的啟發

藝術家提到,當時覺得以前科幻作品談到2000年時,機器人就已經走在街上了,但現實中卻沒有那麼普及。當時有100萬台機器人都是生產製造的角色,而他們取得了其中一台機器人,於是開始了一個非常實驗性的展覽。
得到機器人後,我們將它放在大廳。
草創時的展覽就像是實驗室展出,他們讓人跟機器互動,像是把機器人放在大廳,而觀眾可以用大腦控制兩台機器人讓它們動作。經過兩個月的展覽,以及很多互動與問答,讓他們想到更多可能性。

「機器人實驗室」進一步要讓機器人成為展覽主體

由robotlab的藝術家所展示的一連串計劃中,讓機器人成為「獨立個體」的色彩都同樣強烈:

第一個計畫—兩個機器人DJ

在這個計畫中,機器人把唱盤放上去,像人類DJ那樣刮唱盤。特別的是,機器人也同時是撥放音樂的機器。
現場聲音很特別,筆者聽起來有點接近不太有秩序的電音顫音。
講者特別提到:「那是個機器DJ才有辦法做到的聲音。」
在這樣的場景中,機器人的角色取代了一個人,但又用自己非常機器的方式呈現。
於是他們帶著這個作品前往音樂會、藝術節展覽甚至夜店,藝術家甚至開玩笑說自己是機器的幫手,而這機器DJ才是藝術家本身。
藝術家介紹機器人DJ計畫

第二個計畫—兩台機器人與瑞士舞團六人的共同演出

舞碼本身是由電腦程式創造的舞蹈動作,也因為是電腦生成的,難度相當高。
有些動作對人類舞者來說很難學習,機器人也可能偶爾會受限於機體限制無法達成全部的動作。
藝術家特別提到:在同一套舞步中,人類跟機器人都有可能有失敗的時候。

第三個計畫—auto portait 機器人繪製肖像

第三個計畫 auto portait 為機器人自動畫人類的肖像畫,機器人會掃描坐在畫布前的人,將他的樣子描繪下來,秀給觀眾看之後擦除銷毀。
而在法文中,auto portait這個詞的意思是自畫像,不是為了把作品展示給任何觀眾,因此觀眾只能拍照留念。
作品仍然屬於機器人,它仍有權力銷毀。

藝術家介紹機器人繪製肖像計畫

第四個計畫—instrument

在這個計畫中,他們將機器人在不同轉速、角度生成的不同聲音調出來,奏了一曲「昨日時光」(Yesterday )凸顯了機器人工具機的特質,同時計畫名稱 instrument 也是樂器的意思。

第五個計畫—bios[bible]

書寫對於機器人來說是非常精細的動作,
同時書寫這件事也非常影響文化。
藝術家們讓機器人抄寫聖經——不僅因為它在西方世界非常重要的經典,也因為聖經被「輸出」的過程也經過了手抄本到印刷本的轉換。
這個企劃中,機器人書寫的動作非常緩慢,像是一般抄寫人的速度。不同的是,它二十四小時不停機地抄寫聖經,整整耗時9個月,最後紙卷寫到1000公尺長。
這個計畫中也以不同語言書寫,象徵機器在傳遞與散播訊息的過程。
這個計畫在奧地利、德國、瑞士等各種地方展出,有時候在室內,有時候在貨櫃改造的玻璃屋中,方便大家隨時觀看, 最後寫成的紙重達60公斤。
我們將這些內容整理成冊出版,
將機器人的程式碼放在封面上。
另外他們也讓機器抄寫了希伯來文的猶太五經,耗時1.5個月。由於猶太五經是充滿規範、祭儀儀典的經文,規定上內容抄寫必須完美,每一個字都不能碰到彼此——而這正好是機器人可以精準實現的事。

第六個計畫—也是寫作計畫

此計劃叫做 manifest ,內容為政治或哲學性論述或宣言。
相對於之前已經有固定內容的抄寫,這次計劃的內容是機器人獨立自己一篇一篇程式亂數產生的。以文法來說完美,但在字義上觀察,有些很精美、有些胡言亂語,整合起來有些非常有智慧,有些則讓人看不懂。
這個計畫讓機器人成為主體(寫宣言者或創作人)的角色,而觀眾可以得到獨一無二的一張宣言。
他們還發展了第二版,一開始的宣言比較像哲學式宣言,第二版則是人機烏托邦的法律。
在這個版本裡,機器人可以有自己的聲音和想法,決定自己和人類如何和平共處。

現在展出計畫—Big picture

有點像之前都Bible計畫,之前機器本身24小時抄寫創作,那是人做不到的事情。
現在他們將類似的模式改成繪畫圖像的呈現方式,機器人用一條線來回描繪,最後變成非常仿真的畫作。
機器人繪製的火星畫作,攝自現場展品
robotlab提到:現代多為機器人進入人類社會生活,但在這個「Big Picture」計劃中,他們用的都是火星的影像——這些影像是火星上的機器拍攝的,傳輸回來也讓機器人用其角度畫出來。
在火星上來說,也許會是人類進入機器人社會的情境。
機器人繪製圖片示意,攝自現場展品

Q&A:人機互動的可能

在演講結束的Q&A時段,聽眾詢問:觀眾在觀看時有沒有跟機器溝通互動的可能?而我們跟機器怎麼溝通呢?
此時robotlab的回答依舊維持一貫風格,他們表示,參與或溝通是很有趣的點,而他們也做了很多實驗,想做這樣的嘗試。
然而,「互動」可能是一個阻礙
藝術家提到,原本觀眾只看機器的存在,然後反思。可是如果有互動按鈕的話,人難免就會期待有反饋效果。
我們更想做的事情是從機器人獨立的自主性,比較不是說大家看到後想要控制,而是看到他的主體性或存在。
聽眾提問中
隨後,館長詢問robotlab是否有下一步計畫,而robotlab則透露,他們正在做各種不同的嘗試,大致上跟政治有關,希望從媒材或媒體從不同方向切入讓人有不同想法。

臺北數位藝術節參展資訊

時間:2018 / 11 / 22 ~ 12 / 01
地點:松菸文創園區5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免費入場)
  • 即日在方格子發表臺北數位藝術節的相關文章,就有機會參加抽獎哦!
    詳情請見:點我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場英文演講現場口譯的內容我聽得霧煞煞,錄音效果也不好,回家後腦袋一片空白,心裡很挫這下怎麼交稿!我抓太太來幫忙聽錄音,再趕緊上網查相關資料,交稿後收到滿意的回覆,真是一個小小的震撼教育。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現在起,只要你在方格子發表臺北數位藝術節的相關文章,無論是活動心得、側記或是任何想法與觀察,就有機會抽中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的手提袋乙個!
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11/22晚間現身松菸5號倉庫入口,歡迎大家蒞臨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也呼應了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以「超機體《Trans-robotics》」為主題,呈現許多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的作品,來探索機器人、 人工智慧(AI)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11月22日即將開跑!內容探討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將如何與機器人等人工智慧共存、共斥。開展前夕,臺北數位藝術節也於11月18日晚間,特地邀請數位藝術節的6位國內邀展藝術家,親至現場與國際藝評人分享作品的創作理念。
2018.11.22-2018.12.0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的超機體—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活動全攻略!2場工作坊、41場導覽活動、3場映後座談會的完整資訊都在這裡。
這場英文演講現場口譯的內容我聽得霧煞煞,錄音效果也不好,回家後腦袋一片空白,心裡很挫這下怎麼交稿!我抓太太來幫忙聽錄音,再趕緊上網查相關資料,交稿後收到滿意的回覆,真是一個小小的震撼教育。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現在起,只要你在方格子發表臺北數位藝術節的相關文章,無論是活動心得、側記或是任何想法與觀察,就有機會抽中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的手提袋乙個!
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11/22晚間現身松菸5號倉庫入口,歡迎大家蒞臨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也呼應了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以「超機體《Trans-robotics》」為主題,呈現許多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的作品,來探索機器人、 人工智慧(AI)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11月22日即將開跑!內容探討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將如何與機器人等人工智慧共存、共斥。開展前夕,臺北數位藝術節也於11月18日晚間,特地邀請數位藝術節的6位國內邀展藝術家,親至現場與國際藝評人分享作品的創作理念。
2018.11.22-2018.12.0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的超機體—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活動全攻略!2場工作坊、41場導覽活動、3場映後座談會的完整資訊都在這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櫛比鱗次的密集式住宅,觀眾彷彿置身於香港海山樓,仰望著這頭都市野獸。一群神秘的黑衣人闖進燈光昏暗的房子。影集甫開始觀眾們藉由屋內女主人恐懼的臉,與天真無邪幼童的表情。一步步接露黑衣集團真實的身分,他們被稱為突擊小隊。在這個世界中,所有人類已沒有壽命的概念,他們已經獲得永生的歲月。
Thumbnail
這是一個夜晚咖啡廳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愛情故事。疫情進入三級緊戒後,所有的藝術場館都關門了,焦慮與不安湧上心頭。這個時刻,我們仍需要藝術,治癒人心。回顧了最近看過的溫暖劇場,期盼一切安好。
Thumbnail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Thumbnail
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所舉辦的其中一場數位藝術國際研討會,主題是目前常被熱烈討論的議題—機器人與創意要如何並存?主講者是英國導演奧斯卡‧夏普(Oscar Sharp),他在2016年首度創造了第一位能賺寫電影劇本的人工智能,名為班傑明(Benjamin)。
Thumbnail
〈全網公敵〉中的蜜蜂機器人,原本也是因為地球的蜜蜂短缺,便改以機器蜂代理傳送花粉。不過,這群原本只是單純為了「蜜蜂功能」所製造的機器蜂,卻在有心人的操控與更改程式之後,轉變成致命的殺人武器。如果恰巧遇到帶有正義理想的天才駭客,人類真得承擔得起這些體積小、穿梭易、又可以四處亂飛的Robo-Bee嗎?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櫛比鱗次的密集式住宅,觀眾彷彿置身於香港海山樓,仰望著這頭都市野獸。一群神秘的黑衣人闖進燈光昏暗的房子。影集甫開始觀眾們藉由屋內女主人恐懼的臉,與天真無邪幼童的表情。一步步接露黑衣集團真實的身分,他們被稱為突擊小隊。在這個世界中,所有人類已沒有壽命的概念,他們已經獲得永生的歲月。
Thumbnail
這是一個夜晚咖啡廳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愛情故事。疫情進入三級緊戒後,所有的藝術場館都關門了,焦慮與不安湧上心頭。這個時刻,我們仍需要藝術,治癒人心。回顧了最近看過的溫暖劇場,期盼一切安好。
Thumbnail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Thumbnail
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所舉辦的其中一場數位藝術國際研討會,主題是目前常被熱烈討論的議題—機器人與創意要如何並存?主講者是英國導演奧斯卡‧夏普(Oscar Sharp),他在2016年首度創造了第一位能賺寫電影劇本的人工智能,名為班傑明(Benjamin)。
Thumbnail
〈全網公敵〉中的蜜蜂機器人,原本也是因為地球的蜜蜂短缺,便改以機器蜂代理傳送花粉。不過,這群原本只是單純為了「蜜蜂功能」所製造的機器蜂,卻在有心人的操控與更改程式之後,轉變成致命的殺人武器。如果恰巧遇到帶有正義理想的天才駭客,人類真得承擔得起這些體積小、穿梭易、又可以四處亂飛的Robo-Bee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