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菸:讓人從入口驚喜到結尾的開幕晚會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免費入場】2018.11.22-12.01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在松菸
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11/22晚間現身松菸5號倉庫入口,歡迎大家蒞臨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也呼應了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以「超機體《Trans-robotics》」為主題,呈現許多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的作品,來探索機器人、 人工智慧(AI)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門口有可愛又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迎接來賓入場
開幕晚會主持人黃子佼以一身銀色科技感服裝,與臺灣自創智慧居家機器人Zenbo們一同亮相登場,和臺下來自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眾多國際參展藝術家及團隊打招呼。黃子佼也向大家講解此次數位藝術節分為兩個展區,5號倉庫展區為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另一側北向製菸工廠則為國內數位新銳藝術創作展演。
主持人黃子佼與臺灣自創智慧居家機器人Zenbo為活動揭開序幕
臺北數位藝術節開幕晚會,滿場的國內外藝術家及觀展民眾
主持人黃子佼特別提到,此次德國參展藝術機構Robotlab使用機器人手臂「庫卡」24小時不休息,不斷電創作的作品,讓他發現其實機器人是很貼近一般民眾的。接著工作人員協助將舞台旁的黑幕拉開,出現了一台紅遍台灣大街小巷的夾娃娃機,主持人黃子佼幽默地說:「 各位瞧瞧,臺灣也有機器人手臂啊,也是24小時不間斷,這也算是臺灣民間版的作品啊。」
主持人黃子佼邀請文化局劉主秘上來操作「臺灣庫卡」-夾娃娃機
驚喜連連的夜晚尚未結束,臺北數位藝術節還用心準備了讓眾人目不轉睛的精彩開幕表演。首先是神秘失控人聲樂團與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合作,帶來A cappella與Zenbo同台演出的「Zenboppella」。讓大家不禁好奇,當主打純人聲的A cappella遇上了高科技機器人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合,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呢?
神秘失控與Zenbo帶來了歡樂的人聲與律動
緊接著,是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以及Pepper所帶來的演出「藝飛沖天—太極之先」。太極之先的創作故事為初次相遇,人發現了Robot,上前好奇地觀察,無意中的觸碰喚醒了Robot。Robot開始緩慢地探索自己的身體和周遭的空間,並努力對人做出回應。接著,人試圖教導Robot一些簡單的太極動作。透過學習,Robot逐漸熟練太極動作並能與人對招,而透過混合實境的投影技術,觀眾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此一變化的微妙過程。
藉由動作捕捉與即時繪圖的最新科技,觀眾可以看到,舞台上真實世界中的Robot與舞者,以及舞台背後大螢幕所投射之虛擬世界中的舞者與Robot,彼此角色同步互換,人變成了Robot,Robot變成了人。或許在未來世代,人類將與Robot融合為新的物種 —— 後人類,那麼後人類又將會與人類產生怎樣的溝通呢?
南藝大及Pepper所帶來的表演融合了混合實境的投影技術
透過學習,Robot逐漸熟練太極動作並能與人對招
最後,策展人羅禾淋上台為大家講解,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Trans Robotic」的核心思想,在於探討人工智慧的下一步,藝術家如何透過人工智慧讓數位藝術與社會接軌。並與視障、聽障協會合作,精心規劃展場的特殊導覽場次,邀請所有人一同共襄盛舉。
策展人羅禾淋(右一)期待下個10年,數位藝術節會有更燦爛的發展
開幕晚會的下半場為第十三屆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藝術創意競賽頒獎典禮。KT科藝獎為紀念李故資政國鼎先生,在2006年由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萬其超秘書長,與當時擔任台經中心主任的朱雲鵬教授發起,廣徵各大專院校師生共同爲台灣數位科技藝術努力,每年分為「互動科技藝術組」、「數位動畫組」、「數位遊戲組」三組競賽。
【數位動畫組】得獎作品:
科普創作獎:魚與米諾
實驗創新獎:劉
動畫評論獎:《步上動畫世界的參道,日本動漫迷的生的巡禮》
首獎:歡迎來到肝大
【互動科技藝術組】得獎作品:
銅獎:千百回只執於一念
銀獎:列印機
金獎:21:致被科技圈養的你
【互動組】得獎作品:
優選:voice_mail.Ver1
技術創新獎:觸簇
科普特別獎:列印機
【遊戲組】得獎作品:
評審團特別獎:八爪獵手
最佳美術獎: 普立歐
科普特別獎:烏洛諾斯計畫
【數位遊戲組】得獎作品:
銅獎:ANA
銀獎:Plenluno
金獎:畏光都市
得獎作品會在北向製菸工廠展出,歡迎大家前去參觀!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大合照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2018電影-盲點: 劇情大綱和觀後心得盲點是一部著重社會議題的電影,故事敘述發生在美國加州的一系列槍擊事件,以及主角對於種族歧視和社會底層問題的思考。電影通過角色的視角切換,讓觀眾感受到不同的懸疑和恐懼。故事末尾呼籲觀眾以包容和理解的態度面對社會。觀看者的心得和感受也是值得分享和討論的。整部片充滿情感起伏和對社會現況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avatar
Ean連苡安
2024-06-15
台積電107年度(2018)校園徵才IT部門面試心得了解台積電校園徵才的投遞履歷流程和面試過程及心得分享,包括性向測驗、英文測驗、主管面試、以及人資面試的細節和心得,適合準備應徵台積電的校園新鮮人參考。
Thumbnail
avatar
Yi-Hua Wu
2024-06-01
2018/2/27夢紀錄-跳越時空的尋找接位後,回憶過往,才發現這個夢是我的力量動物,在我靈魂黑夜時,告訴我這世界許多事情。
avatar
軒轅羿芎
2024-05-30
我們可以如何期待台灣的音樂節目?2018-2023 年台灣音樂節目觀察報告💡 我們想讓你知道 台灣從 2018-2023 年有多少檔音樂節目誕生、熱門節目有哪些 政府文化政策「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劃」音樂面的重點及可能的影響
Thumbnail
avatar
阿紫 Purple
2024-03-11
The Traveller 5 -2018/日本與台灣 旅行似乎交雜低落與高潮,趁著暖陽楓紅緊抓著假期的最後, 日本連假的第三天公車上滿滿人潮 一下車毫不猶豫走向smart 咖啡館竟是排隊人龍.....無緣品嚐鬆軟的法國吐司及香醇咖啡。
Thumbnail
avatar
曉旅行
2023-08-26
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Thumbnail
avatar
家安老師
2018-12-03
未來工藝的實踐—2018台北數位藝術節紀實當天講座的主題「未來工藝的實踐」將焦點拉近於「工藝」,探討其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所衍生的可能性。什麼是「工藝」?有人將它解釋為「做工的藝術」,由於不同工廠的生產條件不同(例如設備、工人能力及熟練程度等),即使是同樣的產品,生產出來的結果也不同,這正符合了「藝術」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avatar
Daph
2018-11-30
人工智慧在音樂分析與創作的應用—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人工智慧始終還是「人工」,機器需要透過人類的訓練,像人類一樣經過學習才能夠進行反饋。但它與人不同的地方則是不會疲憊、可以不斷的進行學習,這也進而加快了應用的時間。而牽涉到聯想及整合的時候,它依舊無法取代人類;人類在聽音樂時產生的觀點,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想到的。
Thumbnail
avatar
阿紫 Purple
2018-11-30
人與機器的共同演進—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在現今社會,因為機器人的勞動能力高於人類,智慧低於人類,所以由機器人擔任生產者,而人類擔任觀測者。但當機器人的智慧超越人類時,人類可能要面臨「普羅米修斯的窘境」。後人類時代的到來是一種「毒」亦是一種「機會」,在面對人機關係改變下的巨大震撼的同時,人與機械的關係亦得到拓展的可能。
Thumbnail
avatar
文本切割
2018-11-28
解構人類:科技作品中的哲學凝視—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臺北數位藝術節此次邀請了居住在德國的日本藝術家:ACCI BABA 來談談關於他的作品及想要傳達的意念——人類與科技之間的關係。ACCI BABA擅長以眾所皆知的物理變化和不符合科學的觀點,衝擊人們視覺體驗,並將這種藝術表現與電影及各種裝置結合,以超現實的形式,展現出跨越自然現象與人類意識的藝術。
Thumbnail
avatar
Kyle Hsia
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