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機器的共同演進—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

更新於 2021/01/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除了精彩的展覽與工作坊外,亦請來國內外藝術工作者,舉辦數位藝術國際研討會,以跨領域的視野深入探討人、機械、藝術之間的共斥與共存,以及未來世界的可能性!本場次為今日(11/23)第一場次,會場外下著微雨,但許多聽眾仍在一早即抵達會場,坐定位置準備聆聽接下來的發表。第一場次的發表人,來自南韓白南準藝術中心的策展人Sooyoung Lee走上講台,以講題「人與機器的共同演進」為研討會拉開序幕。
講者Sooyoung Lee(左)策展經歷豐富,現為南韓白南準藝術中心的策展人。
「演進」一詞最初來自於達爾文的生物學,指物種與物種間會彼此影響而產生改變的結果,例如掠食者與捕食者間具有相互影響關係的連結。本次講題「人與機器的共同演進」,是將演進視為一種隱喻,討論人與機械間的關係,從模控學往後人類時代邁進,是人機共同演化階段的現在進行式。
白南準對於機械與人類關係的思索,深受學者麥可魯漢(左)的媒介理論,與維納(右)的模控學影響
Sooyoung Lee首先由被稱為錄像藝術之父——南韓當代藝術家白南準(Nam June Paik)的回憶錄談起。白南準整合了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對於人與傳媒科技關係的思辯,與維納(Norbert Wiener)模控學的理論概念,產生了一套對於人機關係的省思,並將之化為藝術行動呈現。
在現今的社會中,因為機器人的勞動能力高於人類,智慧低於人類,所以在人機關係上,由機器人擔任生產者,而人類擔任觀測者。但當機器人的智慧能力超越人類之時,人類可能要面臨的是「普羅米修斯的窘境」。白南準認為後人類時代的到來是一種「毒」亦是一種「機會」,在面對人機關係改變下的巨大的震撼與面對該狀況進行自我療癒的同時,人與機械的關係亦得到拓展的可能。
〈TV Bra for Living Sculpture〉與〈Robot k-456〉的創作,呈現了白南準利用藝術對科技與人性間關係的追索與探問。
對於白南準而言,人與科技的關係一直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課題,呈現出對於科技的喜愛與厭惡同時並存的複雜情結。作品〈TV Bra for Living Sculpture〉中將兩台電視螢幕作為女性的貼身衣物供模特兒穿戴,所展現的不是奇觀化而產生的拒斥,而是將科技視作為最貼近人的存在。
早期的作品〈Robot k-456〉是架走上街頭,並且會與人互動的擬人化機器人。白南準與阿部修(Shuya Abe)在〈Robot k-456〉上裝置了無線電頻道與數據紀錄器,試圖將許多訊號源加入機械中,隱喻將生命融入機械中,成為有機體的樣貌。
現場聽眾提問:「普羅米修斯的窘境」是困境抑或是轉機?
在會後的Q&A問答中,有觀眾舉手詢問講者,是否對於後人類的時代中「普羅米修斯的窘境」感到憂心,並舉出了Alphgo在先前的圍棋競賽中大勝人類為例。講者回應,當Alphgo打敗韓國九段棋士李世石的新聞傳出時,的確讓韓國社會相當震驚,但也說到對於未來科技的發展,人們可以思考的是如何創造一種與機械間的新連結關係。
白南準藝術中心的策展人Sooyoung LEE(右)與館長Jinsuk SUH(左)在早上場次結束後,與現場聽眾進行Q&A討論
對於白南準而言,在後人類的時代中,資訊與形體是不可分割的。後人類不是人類,亦不是賽博格(Cyborg)。後人類時代的來臨代表著對人類中心史觀的解放,人類不再以過去的方式來確認自己的主體,而是能有更廣泛的解釋,在大量資訊與元素的整合之下,主體的邊界會不斷地建構與解構。
後人類的世代中機械與人會產生怎麼樣的關係還未可知,但白南準藉由創作的方式,使人類、機械、藝術能夠產生了精彩的火花。如同他在回憶錄中所說的:「不要只將科技視為工具,而是具有想像力的東西」。
主持人與早上場次的發表人合影留念
▶更多關於白南準的藝術創作資訊,參照以下連結(左側選單第二項):

臺北數位藝術節參展資訊

時間:2018 / 11 / 22 ~ 12 / 01
地點:松菸文創園區5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免費入場)
  • 即日在方格子發表臺北數位藝術節的相關文章,就有機會參加抽獎哦!
    詳情請見:點我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所舉辦的其中一場數位藝術國際研討會,主題是目前常被熱烈討論的議題—機器人與創意要如何並存?主講者是英國導演奧斯卡‧夏普(Oscar Sharp),他在2016年首度創造了第一位能賺寫電影劇本的人工智能,名為班傑明(Benjamin)。
臺北數位藝術節此次邀請了居住在德國的日本藝術家:ACCI BABA 來談談關於他的作品及想要傳達的意念——人類與科技之間的關係。ACCI BABA擅長以眾所皆知的物理變化和不符合科學的觀點,衝擊人們視覺體驗,並將這種藝術表現與電影及各種裝置結合,以超現實的形式,展現出跨越自然現象與人類意識的藝術。
以《超機體》為主題探討科技與人工智慧和未來藝術與人類互動的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邀請韓國白南準藝術中心館長徐真錫(Jinsuk Suh)以《後數位時代,當代藝術的趨勢與可能性》為題,與在場的二十多位來賓深度探討當今處於後網路時代的新生代數位原住民其創作、散佈與欣賞藝術的方式,與類比世代有何不同。
來自ZKM德國新媒體藝術中心的機器人實驗室之所以成立,起因於原本機器、機械主要用於工業生產,但他們將其帶入表演藝術中,讓機器人的角色有自主及創意的可能。「我們不創造新的機器人,而是運用現成的機器人進行創作。」
這場英文演講現場口譯的內容我聽得霧煞煞,錄音效果也不好,回家後腦袋一片空白,心裡很挫這下怎麼交稿!我抓太太來幫忙聽錄音,再趕緊上網查相關資料,交稿後收到滿意的回覆,真是一個小小的震撼教育。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所舉辦的其中一場數位藝術國際研討會,主題是目前常被熱烈討論的議題—機器人與創意要如何並存?主講者是英國導演奧斯卡‧夏普(Oscar Sharp),他在2016年首度創造了第一位能賺寫電影劇本的人工智能,名為班傑明(Benjamin)。
臺北數位藝術節此次邀請了居住在德國的日本藝術家:ACCI BABA 來談談關於他的作品及想要傳達的意念——人類與科技之間的關係。ACCI BABA擅長以眾所皆知的物理變化和不符合科學的觀點,衝擊人們視覺體驗,並將這種藝術表現與電影及各種裝置結合,以超現實的形式,展現出跨越自然現象與人類意識的藝術。
以《超機體》為主題探討科技與人工智慧和未來藝術與人類互動的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邀請韓國白南準藝術中心館長徐真錫(Jinsuk Suh)以《後數位時代,當代藝術的趨勢與可能性》為題,與在場的二十多位來賓深度探討當今處於後網路時代的新生代數位原住民其創作、散佈與欣賞藝術的方式,與類比世代有何不同。
來自ZKM德國新媒體藝術中心的機器人實驗室之所以成立,起因於原本機器、機械主要用於工業生產,但他們將其帶入表演藝術中,讓機器人的角色有自主及創意的可能。「我們不創造新的機器人,而是運用現成的機器人進行創作。」
這場英文演講現場口譯的內容我聽得霧煞煞,錄音效果也不好,回家後腦袋一片空白,心裡很挫這下怎麼交稿!我抓太太來幫忙聽錄音,再趕緊上網查相關資料,交稿後收到滿意的回覆,真是一個小小的震撼教育。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意料之外的有趣,內容說明「 幸災樂禍」這種任何人都有的劣根性,像是點開《爆笑一籮筐》的影片後,驚覺時間小偷的出現,或是看見別人吃鱉感到心情愉悅,不用恥於自身的道德虧損,這就是每個人都有的天性。
Thumbnail
醫學作為一種人文科學,其實正是凱博文教授一直以來對醫師與醫學教育發出的提醒。提醒意謂著遺忘。由於人們傾向將康復視為面對疾病的勝利,於是醫學成了武器,醫師成為戰士,終極目標則是戰勝「病魔」。如此,醫學成為與「病魔」的周旋,就經常與人的生存紋理擦身而過。
Thumbnail
老實說,你苦心孤詣地去把自己的卵子冷凍起來或者怎麼樣,其實最終付了很大的成本以後,造成的效果很可能不如羅馬人的那種做法:一個三十歲的元老到軍隊裡面去找了一個五十歲的大將來說,”你是我的義子。你打了一場勝仗,而我的兒子不一定能打勝仗,將來我們家光宗耀祖全靠你了,我的家廟託付給你了。我另外準備一批私產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Thumbnail
來自ZKM德國新媒體藝術中心的機器人實驗室之所以成立,起因於原本機器、機械主要用於工業生產,但他們將其帶入表演藝術中,讓機器人的角色有自主及創意的可能。「我們不創造新的機器人,而是運用現成的機器人進行創作。」
Thumbnail
<p>這樣的一個地方,有格調,任性,充滿驚奇,自然也難以捉摸。而它的難以捉摸,也當然會讓外來人一個不小心吃了閉門羹。</p>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意料之外的有趣,內容說明「 幸災樂禍」這種任何人都有的劣根性,像是點開《爆笑一籮筐》的影片後,驚覺時間小偷的出現,或是看見別人吃鱉感到心情愉悅,不用恥於自身的道德虧損,這就是每個人都有的天性。
Thumbnail
醫學作為一種人文科學,其實正是凱博文教授一直以來對醫師與醫學教育發出的提醒。提醒意謂著遺忘。由於人們傾向將康復視為面對疾病的勝利,於是醫學成了武器,醫師成為戰士,終極目標則是戰勝「病魔」。如此,醫學成為與「病魔」的周旋,就經常與人的生存紋理擦身而過。
Thumbnail
老實說,你苦心孤詣地去把自己的卵子冷凍起來或者怎麼樣,其實最終付了很大的成本以後,造成的效果很可能不如羅馬人的那種做法:一個三十歲的元老到軍隊裡面去找了一個五十歲的大將來說,”你是我的義子。你打了一場勝仗,而我的兒子不一定能打勝仗,將來我們家光宗耀祖全靠你了,我的家廟託付給你了。我另外準備一批私產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Thumbnail
來自ZKM德國新媒體藝術中心的機器人實驗室之所以成立,起因於原本機器、機械主要用於工業生產,但他們將其帶入表演藝術中,讓機器人的角色有自主及創意的可能。「我們不創造新的機器人,而是運用現成的機器人進行創作。」
Thumbnail
<p>這樣的一個地方,有格調,任性,充滿驚奇,自然也難以捉摸。而它的難以捉摸,也當然會讓外來人一個不小心吃了閉門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