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號》

2018/12/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有時真的太常在網路上逛來逛去,倒不是想找人聊天,也不是覺得自己做得比較好,想要把自學生的日常拿出來曬,而是為了3號。
國民教育階段的孩子實施自學,必須設籍在學區的國小。依照我們跟學校的協議,弟弟只需到校上體育課,他的座號是2號,3號足足高了他一個頭,又高又帥,可是大家都不喜歡3號。
3號會打人,會搶話,亂走動,連他媽媽也不放心,天天在教室盯他、陪他、打他!
沒錯,老師不打人,3號的媽媽卻動不動呼巴掌、砸書、罵人,還交代老師"別客氣",因為醫生診斷這孩子有些問題,而他們覺得孩子就該這麼管教。
坐在圖書館等弟弟下課,第一個衝進來的卻是3號,才小一,津津有味讀的書,已經多是文字,專注專心的模樣,讓人無法跟"過動"連結在一起。這一切,我和弟弟都看在眼裏,我們知道,如果他自學,一定會比在學校還慘;但是,如果他爸媽可以懂他、幫助他、引導他,他會很適合自主學習,學得很快樂!
小學生糊裡糊塗的日子像艷陽下的冰棒一樣飛快消失,在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班導師努力之下,3號得到全班小朋友的包容,展現很好的學習能力,他的媽媽也比較少動手打人了。一天,我突然接到3號媽媽打來的電話,竟然是要打聽自學申請的事宜⋯
一個小孩去到學校上課,總是跟家庭生活有一定時間的區隔;一個在家教育的小孩,卻是24小時沒有間斷的接受全部。小孩沒有權力去選擇,更不要說拒絕家中大人的安排。我實在不能確定,媽媽如果貿然做出自學的申請,對3號而言是更好的選擇,還是沒有出口的夢魘?
我盡我所能的,將自學申請的行政程序告訴媽媽,同時也小心翼翼的提醒她,離開學校後的特殊教育資源銜接問題。電話那頭,媽媽對自學的不確定因素也猶豫著。我不知道媽媽最後的決定是什麼。
後來,3號轉學了。
這件事之後,我們又碰到許多對自學好奇的親子,向我們詢問自學生活的優缺點,我們都是據實以告,好像也因此推坑了一些家庭跳進來自學。有教育選擇權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權益,但我們真的不是要「推廣」自學的意思啊⋯
我們沒有忘記,還有許許多多的3號,很需要爸媽的理解與陪伴;甚至,爸媽自己心中的那個3號小孩,也一直在等待被懂、被接納。如果「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才是真正的適性教育,那麼學習的地方、學習的對象、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歷程、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時間⋯都不應該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或許爸媽知道教育出了一些問題,有些事情應該改變,但究竟該怎麼做、怎麼教、怎麼學?實驗教育卻是尚在摸索中找尋契合的模式。

我們家的做法沒有辦法給任何人一個保證,證明我們做的事情就是最佳模式。但如果我們的經驗可以說明,爸媽是可以有不同的選擇,讓孩子們的臉上浮現滿足的笑容,而不是無奈的淚水,我們也願意當個野人獻曝~(所以,即使是非常注重隱私權的姊弟,看到我在網路上爆料,也只好搖搖頭認了)
自學雖是實驗教育,人生何嘗不是一場大冒險?冒險若是指挑戰風險,而停滯在原地的風險已經升高,那麼嚐試不斷前進的冒險還比較安全一點呢!自學是制度設計,而不是身分對立。大人應該當孩子的神隊友而不是豬隊友。我們透過邀請爸媽來協助孩子實現學習自主的人權,您們可以透過觀察自學生的行為,質疑、對照在校生的行為模式,以及本身求學階段和畢業後的學習型態,以做為您們學習策略的參考。
平等從來都不是生而擁有,平等是從實作中贏來的權力。
這才是我們應該教孩子們記住的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王翠儷
    王翠儷
    我們家是申請自學之後才學習如何自學,我試著去捕捉和孩子互動曾經的剎那,就像汲取儲思盆中的回憶,點點滴滴形塑成文字,慢慢的為您說一個,生命長河的故事,也許才會比較完整呈現我們不是最好,但可以更好的自學生活點滴,希望能夠鼓勵像我們一樣在學習中迷惘的親子,一起勇敢樂觀地面對這場成長戰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