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Ronda Darby on Unsplash
新任美國參議員、前麻州州長羅姆尼(Mitt Romney)
投書《華盛頓郵報 》說川普「引發全球驚慌」,這是他繼2016年稱川普「騙子」和「虛偽」後,再度重砲批評川普。文中還抨擊川普「總的來說,他過去兩年的行為…足以證明總統未能扛起總統應盡的責任」。
羅姆尼的文章點出了關於政治人物(特別是國家元首)的人格操守,也就是「私德」議題。
羅姆尼認為:
總統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公眾品格(public character ),所以「總統應該擁有正直誠實的品格,能夠透過禮儀和相互尊重提升公眾討論的層次 (A president should demonstrate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honesty and integrity, and elevate the national discourse with comity and mutual respect.) 」。
對比今昔 相差不可以道里計
也不過是十多年前,政治人物的言行總是被人拿放大鏡檢視,一被媒體揭發行為不檢,社會觀感不佳隨時前途盡毀:
2003年,香港財政司長梁錦松被揭露在宣布增加汽車首次登記稅前自行買車,節稅19萬,雖然後來他宣布捐出雙倍金額給慈善機構,仍無法平息爭議,幾個月後不得不辭職負責;
2008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愛德華茲在妻子罹患癌症期間出軌,結果不得不宣布退出角逐;
2011年,法國籍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在紐約出差時,因為在入住酒店涉及性侵疑雲,被曼哈頓檢察官以7項罪名之後控,雖然最後檢察官因為罪證不足最後撤銷了檢控,但卡恩已經被迫辭去了他的職務;
2012年,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彼得雷烏斯因為婚外情被迫辭職,提前結束了政治生涯。
但這幾年來,似乎群眾(以及政治人物本身)已經不像以前一樣,在乎自己的名譽,對於社會觀感也一概不理,擺明「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的態度。
2012年,香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被揭露在1994·95年間購入多個大角咀單位作「劏房」出租牟利,涉嫌違反《建築物條例》。他強辯說買入的單位只有「板間房」而不是「劏房」,最後更申請休假「潛水 」。2013年他還因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時沒有申報利益(涉及1245萬港元)而引起喧然大波。但他少理輿論指責、堅拒辭職,後來更步步高升,現任香港財政司長。
2016年,川普在總統競選期間官司纏身、緋聞、性侵指控不斷,但他還是成功當選成為美國第45人總統。除了「通俄門」調查之外,他本人、他的子女、「川普大學」、「川普基金會」、「就職委員會」、「競選團隊」等等各有官司纏身,他與兩位緋聞案女主角的「封口費」安排最近曝光,證明他一直在說謊。但最近哈佛大學美國政治研究中心與哈瑞斯民意調查(Harvard CAPS/ Harris Poll)的最新民調 顯示,在2020年大選「肯定」或是「可能」會把票投給川普的受訪者分別為22%與11%,也是就是說有33%的人會投票給他。
2016年,有「菲律賓川普」別稱的杜特蒂當選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上任以來,以「反毒」之名已經有超過2萬人被殺害。天主教會因此經常指責他,而他也百般嘲弄天主教神職人員。之前杜特蒂在出席韓國首爾的一場公開活動時,當眾向一名已婚的海外菲籍女士索吻而引發批評 。幾天前,杜特蒂還坦誠曾經向神父吿解,年輕時曾褻瀆家裏的女傭 。
看到陳茂波、川普、杜特蒂這些人物,當初因為19萬港幣下台的梁錦松、因為緋聞被迫退出總統選舉的愛德華茲,一定會大嘆不公平。
以前民眾對政治人物的操守有極為嚴格的要求,現在似乎真是寬鬆到了幾近沒有標準的程度了。
Photo by Borna Bevanda on Unsplash
木匠 v.s.聖人
這個現象在杜特蒂身上尤其明顯。
杜特蒂多次失言,還說過「要是有人能上天堂,跟上帝照個selfie,拿照片回來給他看,我今天晚上就可以立刻辭職」這種話。總統府總是解釋那些都只是玩笑話、民眾無需當真。
杜特蒂掀起的口水戰蔓延到了全菲律賓的天主教堂
有煙硝味的週日彌撒 medium.coma
杜特蒂罵天主教神父「沒用、應該去死」….
但在這個頌揚平安與喜樂的季節,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和天主教會的關係,又再一次進入了歷史的低點,這次他說…. medium.coma
但在2018年年底Social Weather Station
(SWS)民意調查 顯示,杜特蒂的滿意度高達74%,比該年第3季還上升4%。
支持杜特蒂的菲律賓人說,他們需要一個能幫他們打造櫃子的木匠,只要能把櫃子做出來,他們不在乎這個木匠是不是個聖人。當然,木匠是個聖人再好不過,但2000年來合乎這個條件的也只有耶穌一位。
這個說法跟支持川普的美國基督教徒說法極為類似,他們明知道川普私德不彰,聖經裡的「十誡」不知道犯了多少誡,但衝著川普的保守政策(例如反對墮胎、不支持同性戀與跨性別人士等)也就義無反顧地和川普站在了同一陣線。對他們來說,川普的「政策」比川普的「人格」更重要。
就好比聖經故事裡,菲利士人找了巨人歌利亞(Goliath)攻打以色列一樣。菲利士人找的是有機會打勝仗的傭兵,傭兵的道德操守不是重點。從這個角度來看,川普也正就是福音教派基督徒找來的「歌利亞」。
這樣的說法似乎很實際,選民當家作主,選票找的是公僕,只要受託的人能成事,這個人是不是個正人君子並不重要。
總統等同「公僕」與「傭兵」,道德操守無關緊要。
真是這樣嗎?
Photo by Jehyun Sung on Unsplash
動見觀瞻的榜樣
我認為這些看似實際的論點忽略了一個政治人物的另一個角色要求——成為引領群眾的榜樣(role model)。羅姆尼在《華盛頓郵報》提到總統作為一個國家的「公眾品格」,也是這個意思。
是的,說謊、對女性不尊重、貪污、酗酒、婚外情等等都屬於私領域,是個人的「私德」問題。一旦成為政治人物,就會被期待個人「私德」合乎「公德」的標準,扮演「榜樣」的角色。
這是因為政治人物,特別是總統,每天在新聞版面和電視畫面裏出現,每一句話都動見觀瞻,對社會有極大的影響力。
特別是處於人格養成階段的兒童。當父母親和老師諄諄告誡他們要誠實、要遵守規矩,而他們在電視上看到代表國家的領導人卻經常強詞奪理、謊話連連的時候,會覺得無所適從,對於人格的養成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就算是有判斷力的大人,在充滿謊言的環境裡,久而久之,分辨真相與假象的敏銳度也會下降。
甚至,因為已經習慣領導人那種口不擇言的表達方式,已經見怪不怪,而以「他這種人就是這樣」來合理化這些不對的言行。
但領導一個國家和訂製櫃子完全是兩碼事,不能相提並論。
沒錯,需要櫃子的客人只在乎木匠的手藝好不好,不在乎他是不是吃喝嫖賭;但一個代表國家的領導人,除了必須有管理技巧和施政能力之外,還需要是一個好榜樣,引領風氣。
我家的新聞頻道通常鎖定CNN 和CNN Philippines,每天電視螢幕裡不是「川普」就是「菲律賓川普」。他們似乎擁有無窮的創意,經常語出驚人,譁眾取寵的技巧更是與日俱增。
通常電視新聞的現場直播之後,接下來就是網路媒體無窮盡的分析報導,同一個新聞得循環上幾天。生活在這種資訊重度污染的環境下,實在令人厭煩(但又不能與世隔絕不看新聞)。
政治人物的私德重要嗎?
拉貝萊(François Rabelais)說得一針見血:
學術無良知是靈魂的毀壞,政治無道德即是社會的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