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爾庭
日治時期,台灣的城市樣貌大幅改變,新式餐飲店陸續現身,其中,酒樓的大量增加,讓夜晚的街道更加多采多姿。中研院曾品滄研究員的論文曾指出,新竹第一家專辦筵席的酒樓「醉翁樓」出現於明治三十一年(1899),然而兩年之內,酒樓數量就增加到十二家。除了專營酒席的店家,一般料理亭也多半供酒,可見到藝妓出入之間,甚至有梨園表演。換句話說,相較於過去,日治時期新竹文人雅士飲酒作樂的去處,選擇多了許多。
酒家在哪裡?
這些場所位於何處呢?根據《新竹工商名錄》和《台灣日日新報》等文獻,可得知當時新竹的酒樓大多位於現今的新竹火車站前和北門街、長安街一帶,對應到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大約是北門、南門外、東門一帶。
位於後車路(現今長安街)的塚迺家本店。
圖片來源:《新竹大觀》。
位於新竹火車站前的塚迺家支店,專營旅館。
圖片來源:《新竹大觀》
「塚迺家」是新竹日治早期著名的酒家,塚迺家本店推測開幕於1896年,營運項目包辦了飲宴、歇宿、料理等等,位於後車路上(現今世界街、長安街交叉口)。店主人一度於火車站前另外開設了貨座敷群鶴樓,後來經營不善,改建為塚迺家支店,專營旅宿。1909年新竹名士謝介石在塚迺家本店宴客,觥籌交錯,現場來了百餘人,足見場面之大。當時塚迺家品牌響亮,1926年一度遭逢大火復又整建,更和白水旅店、田中屋並稱新竹三大旅館。
昭和14年出版的《臺灣鐵道旅行案內》(類似觀光導覽手冊)中,可看到塚迺家、田中屋等旅店位置,以及旗亭榮久的位置。
圖片來源:《臺灣鐵道旅行案內》/新竹市街略圖
明治41年,謝介石設宴於塚迺家本店的紀錄。
圖片來源:《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明治41年8月14日第四版
後期新竹較為知名的酒家則有味珍樓、樂仙樓、榮久旗亭(南門外)、竹意閣、新薈芳(北門)等等。新一代的酒樓規模又更加龐大,1916年落成的榮久旗亭,根據《新竹大觀》的記載,曾有15位美女藝妓,被稱為新竹第一流的料亭,在1940年出版的《臺灣鐵道旅行案內》中的新竹市街略圖中,也可看到「榮久」的字樣。而北門的竹意閣,整建後甚至有「噴水假山」。
旗亭榮久。《新竹大觀》的記載中,提到當時旗亭榮久的經營盛況。
圖片來源:《新竹大觀》
在酒家做些什麼?
酒家是當時士紳最重要的宴客空間。曾參與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創黨成員的黃旺成先生是當時新竹的重要士紳,在他的日記中,曾多次提到有人來訪時,在竹意閣、樂仙樓等地接待。例如1926年12月20日的日記,便記載:「一同往樂仙樓 用五角平均的菜八碗、白玉葡萄二本、三號紅酒一本 飲得興會琳琅」而1927年7月21日的日記,也曾記載台灣文化協會的重要參與者彭華英來訪,餐敘後兩人至竹意閣續攤至凌晨三點:「十一時半往竹意閣喚兩妓快飲 和華英回家已將三時矣。」
不只與人相會,各類團體組織舉辦宴會,也會選在酒家舉辦,從慰勞宴、惜別宴等等都有。而酒家出入份子複雜,喝酒鬧事的消息也時有所聞,有時甚至會有血光之災。酒客與藝妓之間也傳出不少風流韻事,從臺灣日日新報的記載中,有藝妓被內地(日本)情人帶出後,從此人間蒸發,店家急著報警的有趣故事。
當時的報紙,不乏各種酒樓的風流韻事。
圖片來源:《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昭和4年10月3日第四版
北門竹意閣(老闆為陳天敏)開幕時,曾有噴水假山等浮誇的造景。
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5年9月23日第四版
新時代的文化空間
酒家多元的娛樂服務,或許可從名稱的意義來觀察。當時酒家有各種不同的名稱,例如榮久在某些報導中被稱為「料亭」,也就是餐廳之意,但在其他文獻中,又被稱為「旗亭」。旗亭(きてい)的意思是外頭插有酒旗的酒樓,是日人常見對酒家的稱呼,也有酒家直接被稱為「酒樓」。而根據曾品滄的研究,當地人還會稱這些酒家為「多旨店」,多旨是福佬話,意思是專門為人烹煮宴會菜肴的廚師(類似總舖師)。
總體而言,日治時期酒家提供的不只是餐飲饗宴之所,更是當時重要的公共領域。大正年間,酒樓逐漸成為市民階層的公共空間,而更多廉價酒樓的出現,也讓更多市井小民能至酒樓享樂。文人雅士來此吟詩作對,談論時事,臺灣本地的仕紳也在這樣的空間,與日人統治階層交流、互動,建立關係。酒樓也就從純粹的大眾娛樂餐飲場所,演變為新時代的社會文化空間。
參考資料
曾品滄,2011,〈從花廳到酒樓:清末至日治初期臺灣公共空間的形成與擴展(1895-1911)〉。《中國飲食文化》,7卷1期。
蔡明志,2011,〈臺灣公眾飲酒場所初探:1895-1980s〉。《中國飲食文化》,7卷2期。
李維修,2018,〈消逝的逆旅:竹陽軒與塚迺家〉。收錄於廖志堅編,《從清代到當代:新竹300文獻特輯》。新竹:竹市文化局。
蔣竹山,2014,《島嶼浮世繪:日治台灣的大眾生活》。台北市:蔚藍文化。
新竹市役所,1941*昭和16年),《新竹市商工人名錄》。新竹:新竹市役所。
高木正信,1928(昭和3年),《新竹大觀》。新竹市:臺灣經世新報新竹支局。1939(昭和14年),《臺灣鐵道旅行案內(昭和14年版)》。台北市: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