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寫聲] 1988年 Honda 本田光陽 王牌 HX135SS-Part 1

[城市寫聲] 1988年 Honda 本田光陽 王牌 HX135SS-Part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1980年代左右,功學社引進DT125二行程越野車,臺灣騎乘機車的文化逐漸轉向休閒娛樂與商用等多種性質,多家公司開始開發與引進新技術生產街車、商用車、跑車等等。而在這樣的氛圍下,當時與本田有技術合作的光陽在1984年推出了主打運動與速度的王牌HX135(第一代循環五檔鋼絲框),配有方管車架、打著延續本田冠軍車種的引擎和ATAC閥(全名Auto-control Torque Amplification Chamber),在那時的國產機車間打下響亮的名號,同時也影響到功學社DT的銷售。

本田光陽推出二代王牌,也就是鋁框版的HX135RS的同時,功學社為了拉回市場,於是開發新車種,使用DT的國際六檔變速機構、搭配當時RX車系的汽缸和YEIS系統,結合日製RZ的車架與外觀,催生第一代王牌死對頭,追風RZX135。和王牌一樣方燈頭罩的街車外觀,連排氣量都故意同為135量級(實為133cc),可見挑釁意味濃厚,在當時的國產跑車中可謂一時瑜亮,媒體雜誌爭相報導評測兩台車的性能外,更是年輕人在大度路、大業路上必須爭個輸贏的對手。這個時期其實追風是險勝王牌的,但是兩者仍繼續發展下一代改版車種。

台灣山葉時期(有興趣可以對照粉專裡介紹萬山125的那篇,比較好銜接),追風除了原本街車版RZX外,更多了整流罩版的RZR135,本田光陽也因此在1987年推出三代王牌HX135SS,這一代王牌配置同為鋁框,但變速箱改為往復式六檔(一方面大概是想再和追風一較高下吧),方向燈也整合進頭罩裡了,塗裝更固定為本田賽車經典的Rothmans配色。只是在這之後較少媒體雜誌再比較王牌追風,事實上這一代王牌據說是有機會扳回一城的XD。

raw-image

本次錄音的這台王牌,即是末代王牌HX135SS,並搭配那個時期流行的改裝尾段,聲音扎實。引擎大約7000至8000轉時就會開啟ATAC閥(如影片)。

-----------------------------------------------------------------------

錄音:Roland BR80、Shure SM57 and SM58

攝影:IPad

avatar-img
城市寫聲的沙龍
104會員
86內容數
生活在一座大城市裡,每天接收來自日間車水馬龍的市景、入夜時的夜生活、夜裡靜謐的巷口,日復一日地,找尋活在城市裡的獨自樂趣與必要元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城市寫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風神100在臺灣不算是稀有的車種,甚至在民國六十多年還有一定的熱潮,但因為距離當時生產年代久遠,存活下來的相對少一點。而且保存得宜的風神可能平時不騎乘的時候是保存在室內,至少我還沒有遇過野生的SL就是了。
豪爽的推出就是主打美國車,有點自我風格的呈現。可以想像自己活在1980~1990年的臺灣,沒有太多額外進口車選擇的環境裡,能有這樣「類進口車」的選擇已經是不得了的突破了。如果只單注意豪爽的引擎聲,那無法顯出這台車特殊的地方。因為豪爽是騎精神的:精神如果對了,豪爽就真的豪爽了!
這是1982年的日規老刀GSX750SS,外觀改成外銷車GSX750SZ的樣子。這台老刀會來到我的工作室是因為Euphoria Speed Cafe Taiwan的神宮前輩沒有時間查找它無法點火的原因,才將Katana載送到我這裡研究。既然問題解決了,引擎狀況也還ok,那就順便記錄一下吧!
風神100在臺灣不算是稀有的車種,甚至在民國六十多年還有一定的熱潮,但因為距離當時生產年代久遠,存活下來的相對少一點。而且保存得宜的風神可能平時不騎乘的時候是保存在室內,至少我還沒有遇過野生的SL就是了。
豪爽的推出就是主打美國車,有點自我風格的呈現。可以想像自己活在1980~1990年的臺灣,沒有太多額外進口車選擇的環境裡,能有這樣「類進口車」的選擇已經是不得了的突破了。如果只單注意豪爽的引擎聲,那無法顯出這台車特殊的地方。因為豪爽是騎精神的:精神如果對了,豪爽就真的豪爽了!
這是1982年的日規老刀GSX750SS,外觀改成外銷車GSX750SZ的樣子。這台老刀會來到我的工作室是因為Euphoria Speed Cafe Taiwan的神宮前輩沒有時間查找它無法點火的原因,才將Katana載送到我這裡研究。既然問題解決了,引擎狀況也還ok,那就順便記錄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