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寫聲] 1982年 Suzuki 鈴木 GSX750S Katan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試想有一天,手中翻閱著經典老車的雜誌,看見某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車款(通常都是雜誌頁中圖片相對大的那種XD)突然來到家門口,那會是怎樣的感覺呢?


raw-image

這是1982年的日規老刀GSX750S(確切型號用引擎號碼對應是SS版),外觀改成外銷車GSX750SZ的樣子。這台老刀會來到我的工作室是因為Euphoria Speed Cafe Taiwan的神宮前輩沒有時間查找它無法點火的原因,才將Katana載送到我這裡研究。既然問題解決了,引擎狀況也還ok,那就順手記錄一下吧!

raw-image

我不是超級刀迷,在這台黑刀出現前我對Katana家族幾乎沒有概念(雖說都鈴菌感染,還是有分車種的啦XD),只知道刀有很多種、變異性非常大,甚至到可以說是複雜的程度。沒有特別的興趣或深入研究,是根本不會分哪一版刀是誰、長怎樣、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認真)。

前輩告訴我,這個黑色Yoshimura塗裝是參考電影「西部警察」裡出現的黑刀1100而烤的,並不是750刀有出吉村特仕版。


raw-image

「都是刀,不要分那麼細啦!」

因為臺灣的刀基本上都是進口的,所以「擁有Katana」已經算少數了,不會像日本那樣在意前期刀、二期刀或用排氣量區分大中小刀。

raw-image

在Suzuki的眾多車種中,GT/RG家族和GS家族的星星鋁框(cast alloy wheel)是可以區分70與80年代的重要指標(如果把GSX算進GS的一部分,因為都是四行程引擎)。翻閱年鑑可以知道1980、81年的第一台GSX1100 Prototype就是使用星星框配置。而750cc的版本則是從1982年的GSX750S開始的。

題外話,我和神宮前輩翻閱維修手冊時發現最初的GSX750S應該是沿用GS750E的引擎(引擎、車台號碼用GS75X做開頭),而最早使用GSX這個型號的車並不是Katana,而是一台名為GSX750E的車。反正很亂啦XD,分佈年份差不多在70末至80年代。

raw-image

所以囉,「刀」或是「Katana」只是商品名,Katana這台車隸屬於GS家族中的GSX系列,型號都是以「GSX+排氣量+S+次分類」。例如本次採訪的這台車算750量級SS版,所以型號就叫GSX750SS!

以此類推,1984年推出的「New Katana」掀燈夢幻刀型號就是GSX750S3(因為是750cc的第三版)。


raw-image

這邊岔開一下!

我用詞盡量謹慎一些,避免造成誤解。前面說的GSX1100 Prototype並不是唯一一台以Katana之名上市的車種,1981年在歐洲部分地區有推出以GS為基礎、混合一些Prototype上的元素的GS650(Katana 650),車身側蓋上也有個「刀」的貼紙。這個量級除了650外,還有500與550。


賀!回到正文~

我會把夢幻刀之前的750刀視作一個世代(因為夢幻刀是日本鈴木自己內部設計開發的「New Katana」),也就是1982年至1983年間。

來源:suzukicycles.org

來源:suzukicycles.org

根據VIN車輛描述系統中VDS編碼(Vehicle Descriptor Section),750刀和老阿魯750的引擎描述都是GR71A(反正就是直列四汽缸四行程750的意思啦,有興趣可以到網路上找,這裡不贅述);但是但是,兩者不同的地方就是引擎碼(Engine Code)的部分,老阿魯照著編碼系統走「R7**(R7表示750cc直四四行程,星號表示第幾代的這種引擎)」,而Katana 750則是採用引擎碼和車台碼一樣的「GS75X」。

來源:suzukicycles.org

來源:suzukicycles.org

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勒???

因為VIN車輛描述系統是從1981年開始的新制度,而Katana 750這顆引擎如前面說的,是沿用1970年代後期GS750E的,所以1980年代開始生產的750刀雖然掛著GSX字頭的型好像和阿魯是近親,但實際上Katana GSX750S其實和GS750更親近噢!

raw-image

釐清引擎碼的意義後,就可以來辨識這台車的版本了!

首先,要先知道750刀有分日本內銷和外銷版。日本境內銷售的版本有S和SS版,以及二代S-2和S-2C,初代和二代的差別主要是輪徑和框型(初代是星星框);因應日本境內的一些規範,境內銷售的S、SS、S-2等等都是搭配高把、沒有大燈頭罩下導流、側蓋沒有「刀」貼紙,且S版甚至沒有風鏡。

以上這些都是當時外銷版的750刀才有的(有側蓋貼紙、有下導流),並且原廠分離把。外銷型號有分SZ與SD版,以我木眼又非純正刀迷的角度來看,我大概只想得到1982年的SZ是星星框、銀色引擎,相比1983年的SD則是六輻框(長得像光陽王牌那種)、全黑引擎,並且頭罩油箱多了點線條感XD。

raw-image

假設車被改得已經不知道原本長怎樣的話,還可以透過車台碼去回推車型,這個部份的資料是神宮前輩查詢給我的,格式是:車型-六碼

如果車台碼(serial frame number / F. No.)是以GS75X開頭的,那麼是日本內銷的日刀750:

GS75X-106815開始的序號是GSX750S/SS

GS75X-114747開始的序號是GSX750S-2

這個編碼會和引擎號碼一致,至於不會從100001開始是因為GS75X在Katana出現前是GS750E的引擎編號~

如果車台碼是以GR71A開頭,那就是外銷刀750:

GR71A-100001開始的序號是GSX750SZ

GR71A-105386開始的序號是GSX750SD


raw-image

好,回來說說這台SS改SZ的750 Katana,之前的車主有改上816R套件,不知道是不是排氣量變816cc,還是有包含別的。但就我看到的已經換成高流量空濾,所以電瓶旁邊超級空的XD。

raw-image

排氣管也不是原本左右各一支的二合一集合管,取而代之的是Yoshimura四合一管,我幫這台車換機油的時候有拆過一次,很難裝回去XD,因為頭尾段是分開的很不好定位。

raw-image

從後方看,好像應該要有後土除,但目前車上是沒有就是了...

raw-image

在來就是大家常常聽到老刀就會說:「那車很難騎!」

究竟有多難騎呢?

我覺得很多時候不是聽大家說什麼就毫無思考地接受,就算Katana對我來說真的騎姿很不符合人體工學,但那也是因為有體驗過才知道「難騎」的點在哪裡。尤其是這台750改816R刀的腳踏位置沒變(原本就有點後移),加上改了外銷式樣的下斜分離把,整個身體被迫向前趴;然而油箱的外型又無法給予大腿或腹部依靠,這些因素導致我騎乘這台車的時候有點憋、有點像在練核心肌群XD。

車沒有到非常重,但因為重心很高、側柱又很斜,再配上分離把的位置、龍頭轉向角好像也沒很大,移動車輛也是種重量訓練!


raw-image

不過至少有感受過摸過一代名車「刀」Suzuki GSX750S Katana,並且記錄到引擎重新動起來的畫面,自己從中也是獲得了不少經驗值,謝謝神宮前輩!

不知道未來還會不會再遇到呢!


錄音:Roland BOSS BR-80

攝影:Canon 5D Mark IV、Sony Xperia XZ-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城市寫聲的沙龍
104會員
86內容數
生活在一座大城市裡,每天接收來自日間車水馬龍的市景、入夜時的夜生活、夜裡靜謐的巷口,日復一日地,找尋活在城市裡的獨自樂趣與必要元素。
城市寫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23
風神100在臺灣不算是稀有的車種,甚至在民國六十多年還有一定的熱潮,但因為距離當時生產年代久遠,存活下來的相對少一點。而且保存得宜的風神可能平時不騎乘的時候是保存在室內,至少我還沒有遇過野生的SL就是了。
Thumbnail
2022/08/23
風神100在臺灣不算是稀有的車種,甚至在民國六十多年還有一定的熱潮,但因為距離當時生產年代久遠,存活下來的相對少一點。而且保存得宜的風神可能平時不騎乘的時候是保存在室內,至少我還沒有遇過野生的SL就是了。
Thumbnail
2022/07/29
豪爽的推出就是主打美國車,有點自我風格的呈現。可以想像自己活在1980~1990年的臺灣,沒有太多額外進口車選擇的環境裡,能有這樣「類進口車」的選擇已經是不得了的突破了。如果只單注意豪爽的引擎聲,那無法顯出這台車特殊的地方。因為豪爽是騎精神的:精神如果對了,豪爽就真的豪爽了!
Thumbnail
2022/07/29
豪爽的推出就是主打美國車,有點自我風格的呈現。可以想像自己活在1980~1990年的臺灣,沒有太多額外進口車選擇的環境裡,能有這樣「類進口車」的選擇已經是不得了的突破了。如果只單注意豪爽的引擎聲,那無法顯出這台車特殊的地方。因為豪爽是騎精神的:精神如果對了,豪爽就真的豪爽了!
Thumbnail
2022/04/23
RG有好幾種塗裝版本,我之前在北部常常看見暗紅色的RG,發現這車其實也不是太冷門的車;後來又過了一、兩年,在中部又發現一台銀配綠的RG125E,再來才是我擁有的黑色RG。自己並不知道原廠到底有出哪幾種顏色可以選擇,但黑色是我認為最有日式風格的塗裝XD,很耐看呢!
Thumbnail
2022/04/23
RG有好幾種塗裝版本,我之前在北部常常看見暗紅色的RG,發現這車其實也不是太冷門的車;後來又過了一、兩年,在中部又發現一台銀配綠的RG125E,再來才是我擁有的黑色RG。自己並不知道原廠到底有出哪幾種顏色可以選擇,但黑色是我認為最有日式風格的塗裝XD,很耐看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原文撰於 2017/08/26,痞客邦 講講我與鋼彈的邂逅。
Thumbnail
原文撰於 2017/08/26,痞客邦 講講我與鋼彈的邂逅。
Thumbnail
機體編號:GN-0000 00 Gundam + GNR-010 0 Raiser 高度:18.3 meters 重量:75.1公噸 駕駛員:剎那.F.塞爾/沙慈.克洛斯羅德 登場作品:機動戰士Gundam OO 說起多功能兵器,迷惘可謂開啟了近二十年的輝煌。但這個有機會再討論吧。
Thumbnail
機體編號:GN-0000 00 Gundam + GNR-010 0 Raiser 高度:18.3 meters 重量:75.1公噸 駕駛員:剎那.F.塞爾/沙慈.克洛斯羅德 登場作品:機動戰士Gundam OO 說起多功能兵器,迷惘可謂開啟了近二十年的輝煌。但這個有機會再討論吧。
Thumbnail
這支鋼彈為夏亞專用薩克II,出現在鋼彈動畫UC.0079之中,但相較於GTO版本顏色較淡,整體配色也較為粉紅。
Thumbnail
這支鋼彈為夏亞專用薩克II,出現在鋼彈動畫UC.0079之中,但相較於GTO版本顏色較淡,整體配色也較為粉紅。
Thumbnail
HG系的初鋼從入坑至今, 已組了37盒, 其中有16盒是新生版;底下分享的是新生版的一些作品, 有些有上色、有些上司貼或水貼, 唯一相同的是, 都經過舊化處理。
Thumbnail
HG系的初鋼從入坑至今, 已組了37盒, 其中有16盒是新生版;底下分享的是新生版的一些作品, 有些有上色、有些上司貼或水貼, 唯一相同的是, 都經過舊化處理。
Thumbnail
這是1982年的日規老刀GSX750SS,外觀改成外銷車GSX750SZ的樣子。這台老刀會來到我的工作室是因為Euphoria Speed Cafe Taiwan的神宮前輩沒有時間查找它無法點火的原因,才將Katana載送到我這裡研究。既然問題解決了,引擎狀況也還ok,那就順便記錄一下吧!
Thumbnail
這是1982年的日規老刀GSX750SS,外觀改成外銷車GSX750SZ的樣子。這台老刀會來到我的工作室是因為Euphoria Speed Cafe Taiwan的神宮前輩沒有時間查找它無法點火的原因,才將Katana載送到我這裡研究。既然問題解決了,引擎狀況也還ok,那就順便記錄一下吧!
Thumbnail
機體編號:FX-550 駕駛員:穆.拉.布拉加 / 卡嘉蓮.尤拉.亞斯巴/托爾.肯尼西(戰死) 登場作品:機動戰士Gundam Seed 砌完之後連照片都懶得拍,整台機體深受骨質疏鬆症所苦。連拍照都懶得拍。不過拿來當技術實驗機倒也不賴。 分享一點點拍攝心得。 不務正業組模型系列:
Thumbnail
機體編號:FX-550 駕駛員:穆.拉.布拉加 / 卡嘉蓮.尤拉.亞斯巴/托爾.肯尼西(戰死) 登場作品:機動戰士Gundam Seed 砌完之後連照片都懶得拍,整台機體深受骨質疏鬆症所苦。連拍照都懶得拍。不過拿來當技術實驗機倒也不賴。 分享一點點拍攝心得。 不務正業組模型系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