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以前在台灣因為能力受限,大致上都只能接觸英文學術世界的訊息。在來到維也納之後,我除了開始看看學校老師課程大綱的書目,也開始讀我指導教授Julio Mendívil的專書(順便幫忙打書XD):
《一個家鄉的音樂片段:德國流行音樂的民族學觀察》(Ein musikalisches Stück Heimat: Ethnologische Beobachtungen zum deutschen Schlager),探討特定的德國流行音樂如何與德國人的情感認同產生連結,其品味與階級又如何造成聆聽經驗的差異,並以民族誌書寫勾勒出此樂種的歷史發展與社會互動。
其他就從自己手邊的書本講起,像是德國出版社Laaber-Verlag出了一系列的書籍,共十六冊,主題分別有「什麼是音樂」、「音樂歷史」、「音樂語言學」、「音樂描繪」、「音樂與性別」、「民族音樂學」、「樂器學」、「系統音樂學」、「音樂理論」、「音樂教育學」、「音樂演奏」、「音樂哲學」、「流行音樂」、「音樂與媒體」、「音樂聲學」。(原文請參考出版資訊)
假如我經費足夠的話,超想一整套買齊,開始許願!而其他專書內容介紹就有待自己讀完再來另闢說明(跪)。這套專書滿適合初到貴寶地補充音樂專業領域詞彙,其他基本款的樂理書像是ABC Musik - Allgemeine Musiklehre,也相當不錯。
其中德語的音樂線上辭典「歷史與當代之音樂」(Die 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簡稱MGG)是基本款,我知道台灣師範大學有訂購這一套。另外,德語流行音樂研究都避不開阿多諾的引用,因此真的要好好熟讀一下,上次翻開著作後面的參考書目,一整排都是阿多諾先生:))
而德國洪堡大學則提供了一系列的流行音樂讀本,也是基礎功課之一。其中台灣曾翻譯過專書《搖滾樂的再思考》一書作者Peter Wicke也是德語流行音樂書目引用的常勝軍。再補充一句是中國也翻譯了他與加拿大研究者John Shepherd 合著的《音樂與文化理論》(Music and Cultural Theory)。
就先暫時說到這。其他的德語著作就再陸續開箱,而維也納大學的音樂學程則另闢文章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