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七)地平線

2019/02/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伊朗與伊拉克,何梅尼與海珊,宗教家與野心家,在 1980 年到 1988 年間兩虎相搏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伊拉克從此經濟不佳,積欠阿拉伯各國債務堪稱鉅額,光是對科威特就達 140 億美元,海珊著實錯算此一舉。在個人野心不滅的狀態下,不斷對周邊產油國恐嚇威逼,日後甚至以科威特產油量過大,影響市場為由,引起波斯灣戰爭


反觀伊朗。
伊朗在兩伊戰爭後,走上了一條穩定與發展之路。

從經濟看來,第一、伊朗修復油管與煉油廠,產油量恢復,第二、隨著石油的需求在各國日漸普及,伊朗在理性上也不再怕制裁。其實何梅尼掌政初期,由於完全背離工商業,伊朗的經濟下滑得頗為嚴重,又遭逢兩伊戰爭,自然是損失慘重。但是由於伊朗戰後復原工作已經開始,而且基礎建設也一步步地建立起來,往工業化邁進,展望相當不錯,目前正在過渡期,多數重大產業為國有。就算在美國 1979 的制裁以來,仍然向其他國家輸油而保有成長。
從政治來看,1991 蘇聯解體,中亞新獨立了什葉派伊斯蘭國家:亞塞拜然(Azerbaijan);美國則先後推翻了原本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2001)和伊拉克的海珊政權(2003),新建立的政權都因什葉派的背景為伊朗增加中東舞台上的話權。
而伊朗國內領導人也出現數任「溫和派」的領導人。包括拉夫桑賈尼(Akbar Hāshemī Rafsanjānī)、哈塔米(Mohammad Khatami)、魯哈尼(Hassan Rouhani),他們在國際關係上,大多尋求和平共處、共榮,也都獲得成果。拉夫桑賈尼尋求與阿拉伯國家重修舊好,哈塔米甚至對聯合國喊出「文化間對話」的口號,並在國際場合與宿敵國以色列總統握手交談,還向聯合國提議將 2001 年設為「不同文化年」。可惜美國並不賞臉,依然冠上「邪惡軸心」之名,從阿富汗和伊拉克,伊朗的東西鄰國進軍。
日後,雖然在較為保守的內賈德總統(Mahmoud Ahmadinejad)任內發生伊朗核問題,但是在 2015 談判獲得結果後,已經改變不了重大的趨勢:伊朗,昔日波斯,搖著自己的旗幟,作為新興 11 國(NEXT 11)穩健地起身了。如今已在國際舞台具有重要的地位,一時無法動搖,屹然立於世界之林。波斯昔日的曙光,於今日伊朗的地平線上,向我們直直投射,如飛箭,如隆隆作響的火車,如先知的話,璀璨如一顆寶石。

續集:

  1.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一)尾聲
  2.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二)巴勒維王朝的腹中鱗甲(上)
  3.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三)巴勒維王朝的腹中鱗甲(下)
  4.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四)伊斯蘭革命與何梅尼世代
  5.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五)大使館中的伊朗
  6.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六)兩虎相搏
責任編輯:游沛駿 核稿編輯:黃琬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7會員
569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