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六)兩虎相搏

2019/02/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知道,何梅尼是宗教人士出身,又因民氣可用,在政變後成功成為最高領袖。此人可想而知,善於灌輸他人想法,也善於鼓動他人發起行動。因此,與伊朗伊斯蘭革命同年的 1979,躁動不安的並不只有波斯人,而是全伊斯蘭教世界的人們,向原有的統治者發起潮水一般的吶喊,要依據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建立伊朗式的「共和國」。
而鄰近首當其衝者,莫非西邊的伊拉克。
當時,伊拉克在王權政治之後,已經先後經歷兩次革命,主事者分別是 1958 年,「伊拉克自由軍官組織」的卡賽姆(Abd al-Karim Qasim)和 1963 年「伊拉克復興黨」的貝克爾將軍(General Ahmed Hassan al-Bakr)(筆案:關於伊拉克的歷史,請參考高中生看世界上的拙作,庫德血淚(二),當中有相關內容),都分別建立一黨制的共和國家。今年 1979,正是貝克爾職掌大權的第十二年,也是將影響全中東深遠的一年。
1979 年,伊拉克的少數,什葉派受到何梅尼影響發起反政府革命,而貝克爾自稱因「健康因素」辭職,而接棒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此時他接下的職務包含總統兼總理,外加革命指揮委員會的主席。
當然,革命後來沒有成功。但是影響並不在此,而是在於海珊發現苗頭不對。既然感到伊朗的威脅甚鉅,野心勃勃如他,自然不會任其發展。首先,何梅尼原本就不只向伊拉克輸出革命,也對海灣各國造成如此威脅,更遑論歐美列強對何梅尼根本沒有好感,加強海珊日後行動的信心;其次,煽動此次革命就兩國關係而言,十分不厚道而且威脅意味濃厚。而這背後也象徵了雙方就有的民族衝突。原本兩伊之間的衝突就包含阿拉伯河上的疆域劃分、此次革命背後的民族和宗教問題,火藥味已經相當濃厚。
海珊好不容易能有今日地位,當然不願做一盞省油的燈。時正值他的復興黨政權需要鞏固勢力、確保威信,所以他看準了伊斯蘭革命以後,原本伊朗皇室的優秀軍官受到清洗,也少了美軍裝備,軍事能力顯著下降。接下來海珊所要做的就是選定導火線,也就是實際觸發軍事衝突的那一根神經。
1980 年 4 月 5 日,伊拉克的副總理,同時是外交部長,受到伊朗籍人士襲擊。雙方開始互相指責,並且驅逐對方僑民與外交人員。到了 9 日,何梅尼甚至將海珊的肖像丟進「歷史垃圾堆」裡,宣示以輸出革命推翻復興黨,緊張情勢可說是到達了最高峰。零星攻擊之下,9 月 22 日,空襲宣告戰爭之始。
伊拉克率先進攻,在裝備並不算精良的情況下率先空襲,其次又兵分三路,攻擊伊朗的革命衛隊與民兵,加上日後伊朗的反擊,是為第一階段。
同時忙碌的並不只是前線的軍人,更不只是雙方的政軍領袖,也包刮了聯合國的外交官們。他們在 1980 年就開始了停火的努力,到 1982 年時第一階段結束,戰火稍歇,眾將士獲得喘息機會。聯合國通過決議文,要求雙方停火,並先後五次派遣特使。伊拉克趁機表達願意開啟對於阿拉伯河領土的談判,進而可以撤軍,但是伊朗拒絕,反而希望戰爭持續以懲罰對方。聯合國的常駐組織「伊斯蘭合作組織」也試圖解決,甚至希望為雙方重建家園,但未獲結果。直到第三階段,雙方都已使出殺手鐧:伊拉克的空軍逐漸壯大,遂用以輔助路上戰場。在聯合國的調查之下,也發現有毒氣「芥子氣」和「塔崩」的使用。直到 1988 年,第 598 號決議文的通過,才正式為雙方所接受,於 8 月 20 日宣告停火。
戰後雙方都受到衝擊。伊拉克經濟幾乎從此一蹶不振,伊朗則面臨糧價狂飆、通貨膨脹等問題。何梅尼的「不要東方,不要西方」也因戰時外援而有所鬆動。

續集:

  1.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一)尾聲
  2.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二)巴勒維王朝的腹中鱗甲(上)
  3.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三)巴勒維王朝的腹中鱗甲(下)
  4.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四)伊斯蘭革命與何梅尼世代
  5.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五)大使館中的伊朗
  6. 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七)地平線
責任編輯:游沛駿 核稿編輯:黃琬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7會員
569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