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木乃伊-帝爺柯象的故事

臺灣木乃伊-帝爺柯象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讀研究所的時候就從老師、學長那邊聽說一個故事,關於全台最早的肉身菩薩柯象,到底是怎麼回事。記得柯象就在雲林縣大埤鄉,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柯象是一具木乃伊,距今有超過百年歷史,並成為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北極殿供奉的神明。柯象金尊穿著華麗的服裝,臉部用石膏修補並有彩繪,看起來並不像乾癟的屍體,但從露出衣服外的手腳便可以發現,這是一具貨真價實的木乃伊屍首。

  當初師大台史所范燕秋老師的課程學生,敝所學長簡克勤意外發現原來長年藏身警專刑事教室,1993年移交台博館並收藏於庫房之中的詭異木乃伊柯象,就是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北極殿傳說中的「肉身菩薩」柯帝爺,也因此開啟了一場南來北往,學術單位與鄉村的合作與溝通,讓柯象金尊能夠被後人研究並好好展示,同時也讓柯帝爺回到北極殿受鄉民供奉。

供俸柯象的廟宇:大埤鄉大德村北極殿

供俸柯象的廟宇:大埤鄉大德村北極殿

  據說柯象早期在大埤鄉大德村奉祀玄天上帝,並向鄉民宣稱自己死後必定化為神。在光緒4年(1878年),也就是距今140年前,柯象將自己關入房間,並告訴鄉民,百日以後,其屍身必定成佛。百日以後,鄉民進入房間,發現柯象屍體已經坐化成木乃伊,鄉民深感靈驗,便將柯象屍身奉為神明,尊稱為「柯帝爺」。

  離奇的是在1912年,這個恬靜的南部聚落大埤鄉大德村發生了一場抗日事件。當時一名鄉民黃朝,因其母生病,而從奉祀柯象的廟宇中偷出神像私下奉祀。在其母過世後,黃朝便宣稱玄天上帝對他降下神諭,要鄉民信仰他,便可刀槍不入,並打敗日本,一舉成為台灣國王。但事尚未成就被日本警察破獲,黃朝等24人被捕。此事件後來被稱作「土庫事件」。在事件中,由於黃朝從柯帝爺的廟中偷取神像並以此為抗日的號召,因此柯帝爺金尊被視為反抗事件的物證而被日本警察扣押,並做為呈堂證物,當時的日本法官也認為「審判木乃伊」是聞所未聞的珍奇事件,當年的《臺灣日日新報》還為了土庫事件特別做了連載六篇的〈土庫事件顛末〉專題,可見此事件之曲折離奇。後來柯帝爺金尊長期被收藏於「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司獄官練習所」的參考室中。後來被戰後的警專接收,作為刑事教學上的人體模型教具,到1993年才由警專轉交給台灣歷史博物館收藏。2009年,國立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的范燕秋老師與台博館合作開設「社區文化資產保存與臺灣史」課程,對柯象進行深入的研究,才發現了柯象的故鄉,也才認知到這個物件有多特別。同時,范燕秋老師與簡克勤學長並為兩邊牽線,最終於2011年讓柯象回到故鄉受鄉民奉祀,並每半年回到台博館進行檢查與修復。

《臺灣日日新報》上連載的有關柯象的故事。〈土庫事件顚末二〉,《臺灣日日新報》,1912年8越10日,第6版。

《臺灣日日新報》上連載的有關柯象的故事。〈土庫事件顚末二〉,《臺灣日日新報》,1912年8越10日,第6版。

《台法月報》上提到審判木乃伊真是前所未聞的奇事。けー、ゑむ生,〈木乃伊の裁判〉,《臺法月報》,6:9(1912),頁19。

《台法月報》上提到審判木乃伊真是前所未聞的奇事。けー、ゑむ生,〈木乃伊の裁判〉,《臺法月報》,6:9(1912),頁19。

  柯象不只其本身是一件極為特殊的物件,祂背後所具有的歷史與故事讓這個物件更有深度且更具傳奇性。而近年柯象故鄉被發掘,並進行研究,到後來重回故鄉的過程,更增加了柯象的故事性與傳奇性,從這之中也衍生了幾個新興傳說,使柯象的靈力更加增強。

  跟幾年前的新聞照片相比,現在前來參觀這個百年國寶的人已經非常之少了。我自己參觀的過程中感到非常怪異的氣氛,因為從幫我介紹及帶路的阿伯口中聽來,柯帝爺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是信仰中心,也是國寶,從他的口中我可以聽到一股以此為傲的感覺。柯帝爺金尊的展示廳是一個恆溫恆濕的空間,並控制照明亮度,甚至禁止拍照,這些高級設備都是為了保護國寶,但這套高水準的設備跟這股冷清感實在很不搭配。

帝爺公柯象金尊展示館。室內不能拍照,因此只有外部照片。實際的柯象照片各位可以google搜尋之前的新聞照片。

帝爺公柯象金尊展示館。室內不能拍照,因此只有外部照片。實際的柯象照片各位可以google搜尋之前的新聞照片。

  神明需要人的奉祀才能持續維持靈力,如果有外地人的奉祀,神明便能擴展其靈力至其境外。我想參拜柯象,除了能維持柯帝爺的信仰效力之外,更是一個讓祂的傳奇故事與這個小地方的小歷史持續流傳的方式。如果大家有機會,不妨前來大埤鄉大德村這個安靜休閒的小農村,並一睹全台灣唯一肉身菩薩,並且擁有特殊歷史故事的柯帝爺吧!

avatar-img
散步老人的沙龍
34會員
22內容數
老人是個歷史研究者,尤其對鄉村、民間信仰的歷史有高度興趣,因為如此所以被朋友稱為老人。在研究的過程中老人也跑遍台灣各地旅遊,旅遊自然會產生遊記,因此順手放上網路,充當紀錄,也分享給大家,希望有人也能喜歡這些地方的這些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散步老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小說家吳明益所著《天橋上的魔術師》中,中華商場的獨特場景勾起多數老台北人的回憶,最近更被公視改編成連續劇,準備在電視上播映這特殊的場景與特殊的回憶。雖然中華商場已經被拆除,但是台北還有一個地方與中華商場造型類似,並且也以天橋出名...
  早在15、16世紀,西方人開始從海路前來探索東方世界的大航海時代之前,東南亞地區早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海上貿易圈,這時的明朝是東亞最大的經濟體,作為中國沿海小島的金門自然也是這個海上貿易體系的一份子。這樣的歷史背景,為金門帶來了一個跟台灣很不同的身分:僑鄉。
說到金門,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都不一樣,例如大太陽、高粱、牛、甚至有人可能想到五星旗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對望的神奇景象,但是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還是金門的戰地風光吧!沒錯,就是散佈在金門島地下各處,俗稱「地下的金門島」,盤根錯節的坑道了。
  台灣小說家吳明益所著《天橋上的魔術師》中,中華商場的獨特場景勾起多數老台北人的回憶,最近更被公視改編成連續劇,準備在電視上播映這特殊的場景與特殊的回憶。雖然中華商場已經被拆除,但是台北還有一個地方與中華商場造型類似,並且也以天橋出名...
  早在15、16世紀,西方人開始從海路前來探索東方世界的大航海時代之前,東南亞地區早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海上貿易圈,這時的明朝是東亞最大的經濟體,作為中國沿海小島的金門自然也是這個海上貿易體系的一份子。這樣的歷史背景,為金門帶來了一個跟台灣很不同的身分:僑鄉。
說到金門,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都不一樣,例如大太陽、高粱、牛、甚至有人可能想到五星旗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對望的神奇景象,但是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還是金門的戰地風光吧!沒錯,就是散佈在金門島地下各處,俗稱「地下的金門島」,盤根錯節的坑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