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50年:從這塊浮冰,再跳到那塊浮冰/Jean-Louis Gassée

2019/02/2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手上有了來自創投的現金之後,我們興沖沖開始製造和銷售第二代產品「BeBox」電腦;然而,我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堆更麻煩的硬體問題,以及後面的「歷史故事」。

Jean-Louis Gassée
法國巴黎人,曾於1980年代擔任Apple歐洲營運負責人、以及Mac電腦開發主管。本站已獲Monday Note直接授權編譯其作品。tuna.toa
當腳下的浮冰開始融化的時候,膽子大的人就會跳到一塊更大的浮冰上,然後再跳到下一塊。回頭來看,我們在Be公司的十年歷程不外乎就是這個樣子。
如同我們在上一次專欄中談到的,Be公司從「花家人的錢」變成「花投資人的錢」,當時的金主原本是里昂信貸銀行(Crédit Lyonnais,當時法國最大銀行);在里昂信貸出問題之後,我們的股東變成了一群熱心但力量有限的小投資人。
最後(希望是最後了),以Dave Marquardt帶領August Capital創投公司為首的一群矽谷專業投資人,成了Be公司最大的股東。

BeBox的誕生

在硬體方面,並沒有受到股東結構改變的影響。在AT&T Microelectronics公司忽然終止生產原本要採用的Hobbit處理器之後,原本的雙Hobbit處理器「BeBox」主機設計就改為使用兩顆PowerPC 603處理器。
將Hobbit處理器換成PowerPC 603,並沒有原本以為只要改寫作業系統那麼簡單(而且改寫系統本身就不簡單了)。Be系統的雙處理器架構,原本是針對大幅加速多媒體應用所設計的;但PowerPC 603原本並不適合雙處理器應用,所以工程師必須克服種種問題、甚至設計特殊晶片,來處理暫存資料快取的問題。
這就是最後的成果:「BeBox」電腦。
在投資人的錢好不容易入帳之後,我們終於有能力生產和銷售BeBox、並且提供售後服務了。
我們跟主要投資人Marquardt之間的關係很特別。他對我們做的事情很有興趣,幾乎每天都打電話來查問進度、或是純聊技術。
作為微軟的董事會成員,他肚子裡早就裝了一堆對該公司主要成員的辛辣評語,所以偶爾也會跟我分享幾個小故事;這些事情有時候聽了笑笑就好、但有時候則是讓我不由得警惕自己。
不過必須補充一句:他從來不提跟商業機密有關的事情;這樣也好,如果他告訴我微軟的事情,我可能也得告訴他我們公司的事情,恐怕不太恰當。

BeBox不如預期

在資金到位之後,我們找了一家代工廠商生產BeBox、也啟動了BeOS作業系統的軟體開發者專案、並且在1995年開始出版一份開發者週刊。這份週刊不僅談技術,也談行銷、業務、以及公關方面的話題;事隔超過20年,這些文章還是相當好看。
言歸正傳。配備66MHz處理器的BeBox訂價US$1,600、133MHz版本則是US$2,995;雖然外界的初步評價都相當不錯,但銷售量並不足以支持硬體本身的獲利。同時,雖然開發者都很喜歡它,但消費者還是對它的前途不太放心。
換句話說,我們踩的這塊浮冰又開始縮小了。

Mac相容機

同一時間的Apple其實也有自己的狀況。在1993年取代John Sculley(就是原本來自百事可樂、把Jobs趕出Apple的那位)擔任執行長的Michael Spindler,決定開放外界製造配備PowerPC處理器的Mac相容機,以展現Apple開放系統架構的決心。
這是我們的全新機會,也是BeOS下一步可以走的路。
我已經不記得是誰決定往Apple這個方向靠攏了;不過當時我們藉由「圈內朋友」的幫忙,取得了Apple韌體和硬體的相關資訊,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改好程式碼、讓BeOS在Power Computing等公司設計的Mac相容機上執行。
於是我們在當年的Macworld電腦展中訂好攤位、並且及時宣布了這個消息。這個動作掀起了軒然大波,外界的問題多到我們難以招架;但無論如何,也確實幫我們打開了知名度。
看到我們的作業系統在Mac相容機上(甚至某些Mac機種上)執行,讓許多人大吃一驚。既然如此,Apple何不將我們的系統核心用在已經老態龍鍾的Mac OS上?
於是,我們與Apple的非正式會談在1996年夏天開始,之後則是有公司高層和銀行界人士參與的正式磋商。

半路殺出程咬金

後來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了:在1996年初繼任Michael Spindler成為Apple執行長的Gil Amelio並沒有併購Be公司,而是買下了Steve Jobs的NeXT公司、以及它旗下的NeXTSTEP作業系統。
同時,Steve Jobs也回到Apple擔任顧問一職。
Apple之所以沒有買Be公司,在外界知道的歷史之中,有一個版本是我們這邊4億美元的要價太高,而Apple只願意出到1.2億左右,所以兩邊談不攏;而我因為無法將團隊和產品成功變現,所以陷入了另一個危機。
不過,後來我從NeXT和Apple內部的朋友那邊聽到了另外一個版本:早在1996之前,Jobs其實也已經放棄了NeXTSTEP系統,而把大部分心力都投注在WebObjects上。
WebObjects是一套用來設計高效能、多功能網站的模組化軟體工具。當Apple和Be開始就收購一事開始洽談時,這件事情引起了NeXT軟體部門副總裁Avie Tevanian的注意;他勸Jobs趕快把NeXTSTEP整理一下、並且趕快去Apple展示一下。
最後,Jobs這位以「現實扭曲力場」聞名的簡報專家,竟然說服了Gil Amelio以我們要不到的4.29億美元價格併購了NeXT

Jobs之後

以矽谷的業界八卦來說,就是Jobs事實上進行了「反收購」:在正式回到Apple之後,他和一群死忠的Apple老骨頭設計了一場「董事會政變」,反而把Gil Amelio搞了下台。
平心而論,Amelio當時引進了廣受尊重的財務長Fred Anderson(後來Jobs也留用了他),因而將風雨飄搖之中的Apple穩定下來,可以說是功不可沒;而且究竟是他決定將Jobs請回來,因而開創了之後讓Apple起死回生、甚至演出命運大逆轉的「Apple 2.0」時代。
至於Be,因為這樣而又把錢燒完了,於是又得繼續找到下一塊浮冰來跳。我們下回繼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吐納商業評論
吐納商業評論
專業、深入、提供最佳閱讀體驗的商業評論網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