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推出「Disney+」影音平台的三個策略意涵/Manny Le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眾所期待下,Disney 正式公布自家的 OTT 影視平台:Disney+,並被多數人認為這是「向 Netflix 宣戰」。透過現況描述、背景分析,本文試著提出三個 Disney+ 的策略意涵。

Disney 媒體事業的三大重點

在聊怎麼看待 Disney+ 前,讓我們先粗略地從其 2018 年報中了解 Disney 在媒體部分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媒體網絡事業為主軸,但高度倚賴有線電視

Disney 的 2018 年營收組成如下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媒體網絡的營收當中以有線電視為最大宗,占比近七成、達 170 億美元。

從外部平台授權獲得的營收越來越高

以營收來源來看 Disney 的媒體相關事業,則又可看到不一樣的面貌。當類似 SVOD 的平台越來越廣受歡迎,Disney 透過授權賺進口袋的錢也越來越多;以 Netflix 為例,每年就要付 1.5 億美元給 Disney。
媒體網絡事業方面, 頻道費年增 5%;廣告費年減 5%;提供給其他電視、SVOD 平台,以及其他收入則較 2017 年大幅增加 27%。
影業事業方面, 戲院票房因為大作成績優秀,較 2017 年增加 48%;家庭娛樂年減 5%;提供給其他電視、SVOD 平台,以及其他收入則年增 7%。

高度倚賴北美市場

雖然 Disney 是個全球家喻戶曉的名字,然其超過 75% 的營收來自美國與加拿大;歐洲雖位居第二,佔比卻僅有 11.8%。
可惜的是,年報只揭露了綜合營收的區域佔比,因此本文僅能根據媒體網絡事業的總營收占比、主題樂園、渡假設施的營收主要也來自北美市場,以及 Disney 旗下許多媒體品牌並未走出北美等事實,來推測媒體網絡事業也有同樣的集中現象。

Disney 進軍 OTT 影視領域的三大背景因素

早在 2017 年,Disney 就在法說會上點名 Netflix,預告自己將進軍網路影音平台。在本業並未有明顯營運失常的情況下,合理推斷 Disney 應該是基於大環境因素,並審視完自己的優勢後決定投入這一個長期戰爭。

「剪線族」的態勢無法擋

北美是 Disney 最重要的市場,而其中有線電視又是相當重要的營收來源。然而,近年來北美越來越多人不購買有線電視的付費內容服務,紛紛投入網路影音平台的懷抱。這些人被稱作「剪線族」(cord cutter)。
下圖來自 Variety 的最新報導。從上面可以看到,2018 年底美國主要網路業者的訂戶數量降至 7,833 萬戶,年減 3.2%;值得一提的是,2016–2017 的減幅僅 2%,顯示剪線的速度不僅沒有慢下來,還越來越快。
這點當然也影響了 Disney 的生意。從 2018 年報中北美訂戶的下滑數量,就可以看到平均減幅也接近大環境的 3%。
  • Disney Channel: 9,200 萬(2017)→ 8,900 萬(2018)
  • ESPN: 8,800 萬(2017)→ 8,600 萬(2018)
  • Disney XD: 7,400 萬(2017)→ 7,100 萬(2018)
  • Disney Junior: 7,200 萬(2017)→ 6,900 萬(2018)

OTT 影視平台的市場前景看好

剪線族把線剪了,下一步往哪去?答案是 OTT 平台,甚至有人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 YouTube 上。針對這個趨勢,Disney 在幾天前的投資人會議上,也透過以下兩張圖表表達高度樂觀。
首先,要使用 OTT 平台,家中就得要有寬頻網路。根據 Disney 的估算,全球擁有寬頻網路的家庭戶數,自 2010 年以來就以年複合成長率 9% 的速度在增加,預計 2020 年將來到 11 億戶。
其次,Disney 更推估,OTT 影視服務的訂閱數將以 37% 的年複合成長率增加,於 2020 年來到 8.1 億。換句話說,Netflix 目前近 1.4 億的訂閱用戶,也不過只佔了其中的 17%,整個市場還大有可為。

捨我其誰的堅強實力

最後,Disney 當然也評量自己是市場上最有實力的業者之一。在全球的前 12 大市場當中,宣稱有 95% 的人認得 Disney 品牌,粉絲數更超過 10 億。
Disney 品牌除了辨識度高,還「1 至 99 歲通吃」。
最後,除了超高品牌辨識度與超廣定位的優勢,Disney 影視內容的變現能力也極強。單就電影來說,過去 12 年來總共推出 44 部電影,總計創造了 370 億美元的票房,平均每部片都有 8.5 億美元的好成績。

我看 Disney+ 的三個策略內涵

綜合上述的三個現況、三個背景因素,以及目前可取得的 Disney+ 公開資訊,我認為 Disney+ 有三個策略內涵。

長痛不如短痛,擺脫剪線族帶來的市場威脅

我並不認為,Disney 推出 Disney+ 是為了與 Netflix 競爭。透過自主投入及不斷收購,Disney 將掌握更多的內容版權,從 Netflix 收得的授權費用也將越來越豐,這不是一件壞事。
真正讓 Disney 頭大的,是剪線族帶來的威脅。在過去幾年來的財報中都可看到一句重複出現的陳述:「營收受訂戶數量下降影響,但透過調高價格的方式得以彌補」。
漲價、推出複合產品等短期應對措施絕對有效,因為Disney 擁有制價權力,但當大環境的崩壞突破臨界點,這些權力的價值也沒了。
長痛不如短痛,自建 OTT 服務、「直接」跟觀眾收錢,雖然會面臨長達 6 年以上的虧損,但長期而言才能幫助自己擺脫正在下沉的通路環境。

一起把餅做大,成為大家最想要的「第二選項」

我認為,Disney+ 現階段並非基於與 Netflix 競爭而推出的理由還有一個:定價。
Disney+ 預計於今年年底在美國推出,每月定價 7 美元、年訂閱方案更低到每月僅 5.83 美元,相當便宜。反過來說,Netflix 將於今年 5 月漲價,之後的價格是:
  • 基本方案(沒什麼人用):9 美元
  • 標準方案(最多人用):13 美元
  • 高級方案(多數為了 4K):16 美元
Disney+ 的定價不到 Netflix 漲價後的一半,但考量其內容數量來說其實也合理;第一年只會有 25 部原創影集,其他內容則以目前在其他 Disney Channel 上也看得到的為主。
若 Disney 的目標是與 Netflix 對打,則 Disney+ 的定價與內容策略必須像是「Must Have」(必需品),但目前看起來並非如此。事實上,Disney 還有更好的既有打手:掌握六成股權的 Hulu。
我認為 Disney+ 更像是「Nice to Have」(有了更好),以低價來成為一些人的「最佳第二選擇」,舉例來說這些人會是:
  • 已經是剪線族、已經訂閱有 Netflix、Hulu 等 OTT 服務,但苦於沒有完整 的 Disney 內容。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長一定感同身受。
  • 還未剪線、本身又是 Disney 粉絲,願意每月多花一點錢看到獨家內容。
根據前面整理的「Disney 硬實力」,我認為這個策略很正確。題外話,這個策略也很有有線電視產業的味道。

全新十年戰略,自建可直通全球市場的平台服務

最後,從 Disney 的說明會當中可以嗅出新一個十年戰略是「全球部署」;而 Disney+ 不僅是第一槍,也是核心的一槍。如下圖所示,從一開始 Disney+ 被設定的擴張次序就是「全球」。
長期而言,訂戶的構成也設定為「國內-國外」比例達 1:3。Netflix 已經即將達到這個目標了。
上述目標設定都與最一開始提及的「高度倚賴北美單一市場」特性相反。因此我認為 Disney 認知到自己有這限制,而 Disney+ 以及其帶動的未來相關業務,將是打破此一現狀的布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前篇文章〈菜鳥與老鳥,求職經歷大不同〉中提到,有經驗的軟體工程師在求職過程中,遭遇與毫無經驗的新手可能大不相同。尤其現在,有經驗的熟手屬於優勢的賣方市場,所以買方企業通常會透過各種管道,先對應徵者的經驗和能力有所瞭解。
OKR的最終目的,在於辨別目標與關鍵成果來改善績效,同時經常修訂目標與關鍵成果,以利公司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靈活應變。實踐OKR需要高階主管支持,並且讓這套方法深植於公司文化之中。
來說說筆者為什麼不喜歡講「痛點」的原因:因為這是個很容易誤導創業者的說法。
去菜市場賣番茄,對比成立一個創新創業團隊搞網路,誰比較有前途?答案是:看誰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大。
近年來,越來越多數據公司應運而生,並陸續切入數位行銷領域,與一眾數位技術發展者,形成了所謂「MarTech」行銷科技產業圈,而最重要的元素則是「科技驅動」。
在我貼出〈7-Eleven和達美樂為什麼要合作?或許是「新餐飲」的起點〉這篇文章時,不小心說了一句「這比無人店的商業邏輯清楚多了」;於是有人問我「你對7-Eleven無人店的看法如何呢?為什麼覺得商業邏輯不清楚?」
在前篇文章〈菜鳥與老鳥,求職經歷大不同〉中提到,有經驗的軟體工程師在求職過程中,遭遇與毫無經驗的新手可能大不相同。尤其現在,有經驗的熟手屬於優勢的賣方市場,所以買方企業通常會透過各種管道,先對應徵者的經驗和能力有所瞭解。
OKR的最終目的,在於辨別目標與關鍵成果來改善績效,同時經常修訂目標與關鍵成果,以利公司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靈活應變。實踐OKR需要高階主管支持,並且讓這套方法深植於公司文化之中。
來說說筆者為什麼不喜歡講「痛點」的原因:因為這是個很容易誤導創業者的說法。
去菜市場賣番茄,對比成立一個創新創業團隊搞網路,誰比較有前途?答案是:看誰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大。
近年來,越來越多數據公司應運而生,並陸續切入數位行銷領域,與一眾數位技術發展者,形成了所謂「MarTech」行銷科技產業圈,而最重要的元素則是「科技驅動」。
在我貼出〈7-Eleven和達美樂為什麼要合作?或許是「新餐飲」的起點〉這篇文章時,不小心說了一句「這比無人店的商業邏輯清楚多了」;於是有人問我「你對7-Eleven無人店的看法如何呢?為什麼覺得商業邏輯不清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大家好,我是股市基友,今天要帶大家來看看迪士尼最新的財報,這次的成績單可是有不少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地方。從串流媒體的強勢表現,到傳統電視網路的挑戰,迪士尼這家娛樂巨頭正面臨著多方位的轉型與挑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變化如何影響迪士尼的整體業績,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逆勢成長?迪士尼如何在串流
迪士尼的 Entertainment(娛樂) 部門的主要業務可分為以下三個子板塊,每個子板塊的營收來源和業務範疇如下: 1. Linear Networks(線性網絡) 業務範疇:主要涉及迪士尼旗下的有線電視網絡和電視頻道,例如ESPN、ABC等。這些是傳統的電視廣播網,通過訂閱和廣告收入來獲取
迪士尼目前的核心業務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板塊,並且每個板塊都有各自的營收來源和競爭對手。以下是迪士尼的核心業務及其營收占比、主要競爭對手的詳細說明: 1. 媒體和娛樂分部 主要業務:包括迪士尼的流媒體平台(如Disney+、Hulu、ESPN+)、有線電視網(如ESPN、ABC等)、和內容授權(
Thumbnail
上個月,串流媒體Disney+拋出了新用戶年費折扣,吸引不少民眾加入訂閱的行列。串流影音平台在疫情時代走向高峰,盤點一下自己每月的訂閱,Netflix、Prime Video、Apple One等等。每個月可能就得先繳一張小朋友給這些串流影音媒體。除了影音平台外,外送平台也開始搞起訂閱制,像是台
Thumbnail
▌YouTube 正式擠下 Disney 成為美國電視內容消費霸主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904 →報導摘錄→ IndieWire:「今天早上,迪士尼電視和串流部門辦公室可能不是地球上最快樂的地方。根據尼爾森的最新統計,2024年7月YouTube 佔(美國)所有電視
Thumbnail
▌電影消費者原本高度集中化的口味正逐漸疏散到好萊塢大片以外的地方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715 ■ 好萊塢躲掉了 Sony 併吞 Paramount 這場可能的災難 Skydance 併購 Paramount Global 的提案雖然已投票通過,但後者仍然享有45天競購期
Thumbnail
隨著迪士尼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內部為第2季度,以下用第1季稱)的財報公布,迪士尼再次展示了其在娛樂產業中的領先地位。迪士尼本季度營收達到220.83億美元,年增長1%,但略低於市場預期的221億美元。調整後的每股盈餘(EPS)為1.21美元,高於預期的1.10美元,超出預期0.10美元。
Thumbnail
Going Bus 能讓你以平均近四折的價格,購買到Netflix、Disney+、HBO GO、Youtube Premium、Spotify、GPT Plus等平台,而且完全合法,甚至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等級。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大家好,我是股市基友,今天要帶大家來看看迪士尼最新的財報,這次的成績單可是有不少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地方。從串流媒體的強勢表現,到傳統電視網路的挑戰,迪士尼這家娛樂巨頭正面臨著多方位的轉型與挑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變化如何影響迪士尼的整體業績,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逆勢成長?迪士尼如何在串流
迪士尼的 Entertainment(娛樂) 部門的主要業務可分為以下三個子板塊,每個子板塊的營收來源和業務範疇如下: 1. Linear Networks(線性網絡) 業務範疇:主要涉及迪士尼旗下的有線電視網絡和電視頻道,例如ESPN、ABC等。這些是傳統的電視廣播網,通過訂閱和廣告收入來獲取
迪士尼目前的核心業務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板塊,並且每個板塊都有各自的營收來源和競爭對手。以下是迪士尼的核心業務及其營收占比、主要競爭對手的詳細說明: 1. 媒體和娛樂分部 主要業務:包括迪士尼的流媒體平台(如Disney+、Hulu、ESPN+)、有線電視網(如ESPN、ABC等)、和內容授權(
Thumbnail
上個月,串流媒體Disney+拋出了新用戶年費折扣,吸引不少民眾加入訂閱的行列。串流影音平台在疫情時代走向高峰,盤點一下自己每月的訂閱,Netflix、Prime Video、Apple One等等。每個月可能就得先繳一張小朋友給這些串流影音媒體。除了影音平台外,外送平台也開始搞起訂閱制,像是台
Thumbnail
▌YouTube 正式擠下 Disney 成為美國電視內容消費霸主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904 →報導摘錄→ IndieWire:「今天早上,迪士尼電視和串流部門辦公室可能不是地球上最快樂的地方。根據尼爾森的最新統計,2024年7月YouTube 佔(美國)所有電視
Thumbnail
▌電影消費者原本高度集中化的口味正逐漸疏散到好萊塢大片以外的地方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715 ■ 好萊塢躲掉了 Sony 併吞 Paramount 這場可能的災難 Skydance 併購 Paramount Global 的提案雖然已投票通過,但後者仍然享有45天競購期
Thumbnail
隨著迪士尼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內部為第2季度,以下用第1季稱)的財報公布,迪士尼再次展示了其在娛樂產業中的領先地位。迪士尼本季度營收達到220.83億美元,年增長1%,但略低於市場預期的221億美元。調整後的每股盈餘(EPS)為1.21美元,高於預期的1.10美元,超出預期0.10美元。
Thumbnail
Going Bus 能讓你以平均近四折的價格,購買到Netflix、Disney+、HBO GO、Youtube Premium、Spotify、GPT Plus等平台,而且完全合法,甚至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