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成為一個無可替代的人,真的有必要嗎?

2019/05/0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某位網絡名人曾說:你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勞動成正比,而是和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而變得無可替代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做別人做不了或者不願做的事情;一種是把人人都能做的事情做到卓越。(引自:職場中想要升職,要做到這一點!)


看過很多文章,都會強調在職場上必須要成為一個無可替代的人,才能提升競爭力,最簡單的例證方式就是:人力資源市場上的稀缺性、技術能力的稀缺性、性格特質的稀缺性......等等.稀缺性為什麼重要?因為市場經濟上物以稀為貴,高技術人才不易培養、不易取得、不易維持所以有價值.
諸如此類的論述幾乎比比皆是.

但我覺得無可替代性(稀缺性)的重要有兩個前提.

1.符合資方的需求
2.能力培養成本高昂

在這兩個前提之外的能力,最多只能算是一種自我吹捧.

那感覺就像是當客人已經選好了一桶炸雞套餐時,店長忽然間開始說起水煮青菜有多麽珍貴,農民栽種的艱辛、通過許多國家級別認證、很不容易取得.....等等.

或許客人會有興趣,會買.

但基本上只是出於一時興起.

大多數的客人只會覺得莫名其妙,因為那些客人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額外的推銷並不會讓他們聽進心裡,只會讓他們感到不需要,感到多餘.

在台灣這個環境下,害怕被取代的人很多,害怕上司責備的人也很多,懷疑自己的人也未曾少過,為了不被拋棄(取代),那些人努力著提升自己的價值,努力去追尋安全感.

他們覺得自己別無選擇.

Tina(There is no alternative.)(柴契爾主義)

所以對沒有選擇的人而言,無可替代真的很重要.

他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失去.


至於那些清楚自己需求的工作者,或是在被生活周遭的壓力逼入絕境前的工作者,則是從來都不會在意.

工讀生並不會在意自己被取代,生活優渥的人也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李俊宏
李俊宏
深愛著美食與料理,對於氣味以及光線特別敏感. 認為生活的意義有三分之一來自於與人相處,三分之一來自享受美食,剩下的三分之一則是說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