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
含有「共情」共 3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只在雨夜營業的咖啡店
2025/02/19
給迷失在關係與情緒中的你,一封溫暖的信
羽依,你好。 首先,我想說謝謝你願意與我分享這些內容。閱讀你的信件,字字句句都戳著我的心,因為我也曾經經歷過類似的困境。這些困境,像是:因為對關係的不自信而不敢傾心訴說、迷失自我、過分共情、容易相信他人、反覆陷入負面情緒中,我都曾經歷過。或許,我無法完全體會你此刻的心境與感受,但希望這封信的回
#
感情
#
人際關係
#
情緒勒索
1
留言
我是不賣產品只賣故事的安
2025/02/18
動物界智商排行榜:人猿、海豚、黑猩猩奪冠!
探索動物王國中最聰明的物種,從人猿、海豚、黑猩猩到其他令人驚嘆的動物,例如大象、烏鴉、鸚鵡、豬、老鼠、松鼠和浣熊。深入瞭解牠們的獨特能力、學習技巧、社會互動以及令人難以置信的感官能力。
#
海豚
#
動物
#
人類
14
2
心裡住著小男孩
3
有趣的研究~~~
王寧海的沙龍
2025/02/15
你看到的哪吒,不是我看到的哪吒
不同年齡層觀看《哪吒》電影,產生不同世代的共鳴,本文透過家庭短劇,呈現各年齡層對人生、職場、愛情等議題的觀點,探討世代差異與溝通的重要性,並強調共情與理解是跨越代溝的關鍵。
4/5
哪吒之魔童鬧海
#
哪吒之魔童鬧海
#
哪吒之魔童降世
#
哪吒
4
留言
柔坡之間
2025/02/06
共情過度的靈魂,如何找到平靜?
我一直都很喜歡那個沒有情緒的自己。 看著眼前的一切,觀察著,研究著,等待最適當的時機再行動。 但這個社會,似乎不是這樣運轉的。 當有人在你面前哭泣,你必須同理他; 當有人在你面前發怒,你必須與他爭論; 當你選擇保持平靜,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冷酷無情。 平靜,真的錯了嗎?
#
高敏感
#
共情
#
感受力
15
1
旅人小萌
1
謝謝您的分享❤️
刻意微挑戰
2025/02/01
共情的力量:共情如何促進覺知?
共情不只是理解別人,它更是一面映照自我的鏡子!當你試圖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時,你也會回想自己過去的經歷?這就是 共情如何提升「自我覺知」的關鍵!它能幫助你察覺自己的情緒模式、找到行為習慣的盲點,甚至調整自己與他人的互動方式。下次當你聽到別人訴苦時,不要急著給建議,先想想:「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感受?」
#
共情
#
覺知
#
自我覺察
喜歡
留言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2025/01/23
《適度養育》「少即是多」的教養模式
金句:父母可以考慮對孩子採取一種「適度養育」的模式,果斷削減那些過剩、不必要的物質和關注投入,並且降低對孩子不切實際的預期。。 許多父母在養育孩子時,過度傾注資源和關注,並對孩子提出過高、難以實現的要求,這種養育方式反而會讓孩子變得依賴、脆弱,缺乏面對挑戰和挫折的能力,無法成長為獨立負責的成年人。
#
親子教育
#
適度養育
#
過度養育
30
5
九號
2
亞洲父母最不會稱讚了,他們只會說好還要更好。希望在現在這麼多教育資源的時代,父母會懂得要該稱讚時要稱讚。
ESME的故事人生沙龍
2025/01/03
寶月與文珊的故事(三):共情?還是一廂情願?
文珊因債務問題,多次自殺未遂,寶月想幫助卻徒勞無功,反而激起文珊的逆反心理。尤其父親過世後,對於父親遺產的安排起了爭執,算是徹底撕破臉。
#
共情
#
投射
#
繼女生存記
39
11
麋鹿林
3
童年的姊妹相依是寶月珍貴溫暖的記憶,然而卻是文珊不願回憶的青少年痛苦回憶.......我們如何奢談共情他人的天堂或地獄 ?我很喜歡寶月個性中的純良,甚至也喜歡她的「一廂情願」,過度理解他人痛苦,其實對自己是殘酷的。
ESME的故事人生沙龍
2025/01/01
《寶月與文珊的故事》簡介
...顯示更多
#
重組家庭
#
緣份
#
選擇
24
8
時光
4
剛看了第一集,地下錢莊讓我想到一個遠親也是向地下錢莊借錢,錢莊追債當事人不成,去找其兄嫂討債。那嫂嫂也是怕孩子受到傷害,後來不再跟那個小叔往來。有的時候為了顧自己的孩子,也只能這樣做啊。看了你的故事,感覺很真實。 新年快樂~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1/03
【融入社會:在互動中自然表達情緒,增強自信】
碩博士生在學術領域往往表現出色,但在社會和人際互動中,卻可能因壓力或自我要求而壓抑真實的情緒。要做到在互動中自信表達自我,並建立情感連結,需要一些練習與探索。本篇將帶你從表達自我、培養共情到發掘生活意義,逐步提升情緒表達的能力,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感。 ▋在社會與人際關係中表達真實的自
#
學術
#
碩博士生
#
社會
1
1
Rong
喜歡
這一切不是從小到大慢慢累積的經驗形成嗎?若到了成人再想要改變什麼個性應該很不容易。
容我說
2024/10/21
為何有時我們無法共情他人
共情不同於同情。同情更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對他人的困境表示關心或惋惜,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而共情則需要我們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
#
心理學
#
心理
#
心理諮商
3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