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我其實也不是很介意一定要準時下班,只是如果公司待起來不舒服,為何要勉強自己?
工作如果都有好好完成,自然就可以準時下班了。
因為對工作本身有責任,才會希望做到一個段落,假若這件事情不能拖,自己也確實效率不佳,那多花點時間去完成我是願意的。但前提是,我理解整個事情的情況,也自願這麼做。
原本嚮往著坐辦公室的工作,因為一般印象是個靜態的工作環境,「可能」不需要和人有過多接觸,「可能」可以早八晚五準時上下班,「可能」只要顧好自己的本分就好。
但實際上氛圍會因不同產業而有極端的差別,安靜到像自習室的嚴肅氣氛,或是活潑到像是遊樂園都有可能。
而且,辦公室裡要注意的細節並不少。
在工作上,對應上級、下屬與同事各有不同的方式,工作過程也通常不太會被注意到,比如怎麼整理資料夾、excel會用什麼公式等等,通常外人只能看到工作效率與完成度,因此非常考驗個人獨立作業的能力──簡單來說,面對分配下來的工作任務,要能自己找方法處理,必要時可以尋求協助,最後要盡可能達到與公司期望一致的結果。
人際關係也很重要。
相處得好,即便是規定,還是可能會有各種通融的空間;相處不好,工作就會被各種人為因素卡住。而且,有時候相處不好的原因甚至也不是可控的,單純看不順眼就使計陷害都有可能,因此非常需要高情商與堅定的心性。
真正的重視員工本身,而不是口頭上說說「我們是大家庭」而已。
對於工作成果的追求,公司立場往往是希望員工能精益求精,然而以現在大環境「給多少薪水做多少事」的風氣而言,如果期待員工能多為公司付出,除了適才適任,更應該考慮如何一起提升員工的生活品質。
要讓員工意識到,公司得利也會與員工同享,如此才能讓員工自願為公司努力,畢竟為公司努力的成果,自己也能享受,才會有拚搏的動力。如果是努力賺錢幫老闆買新車,那工作有及格就好。
只有勞健保的話也不用寫進「公司福利」的欄位了,謝謝。
或許有人會以「藉由工作增強個人能力」的角度,認為不論薪水高低與否,都應該全力以赴,確保個人競爭力,使未來能有轉換跑道或是創業等其他選擇的底氣──前提是,自己想要穩定的工作,還是變化多的工作?
同時,也要看公司是想要穩定的員工,還是要能力強但待不住的員工?
假如公司全員構成,除了老闆,都是一年就算資深的員工,這樣的公司和履歷上最長經歷只有一年的求職者一樣,都需要再三考慮。
況且,每個人的人生發展,也不會只有一種樣子。
個人競爭力也是個人成長的一種,只是競爭力是對應在工作上,而個人成長則是更為全面的對應在一個人的人生。
現在我開始會想像自己想過的人生樣貌,這對於自我成長來說,就像是一份地圖,知道終點之後,就可以開始規劃怎麼抵達了。
自從踏入社會工作後,不論兼職或正職,也默默的經過七八年,我接觸過服務業、行銷、行政、活動企劃、市集擺攤,還有一點點會計。
因為我還在摸索,只是大致有一個模糊的方向,這些經歷看起來會比較混亂。
但嘗試的過程中,我慢慢知道我比較擅長與不擅長的部份,在之後的職涯規劃上,也才能漸漸往擅長且喜歡的方向靠攏。
其中依舊讓我感到熱情,未來有機會還想再次投入的是服務業、行銷、市集擺攤與活動企劃,而且每次離開,我確實都有在過程中學到一些東西,也因此更加認識了自己。
好比我喜歡飲料店裡「調飲料」的工作。
可以很順暢地在短時間內,有條不紊地做出百杯以上的飲料,快速消化掉訂單會讓我很有成就感;相對的,遇到奧客的時候就真的很討厭,但因為並不會天天遇到,也有遇到天使客人的時候,所以我願意繼續這份工作。
又或者是我喜歡行政工作能夠單獨處理文件的部分。
就算是重複性的工作我也不會排斥,如果能明確的分配工作任務給我是最好;不喜歡的部分是,需要與其他部門溝通以及催進度,那要消耗我極大的心力在斟酌用詞與思考怎麼傳達最精準省力,而且還不能期待對方會以同樣的方式回覆我,導致產生誤會是非常正常的,而要思考怎麼減少誤會產生又是另一件費心費力的事。
綜合以上經驗,我想做喜歡的部分多一點,不喜歡的部分少一點的工作。
理想是盡可能結合所有我喜歡的部分,就算還是有些不喜歡的部分避不掉也沒關係,因為夠喜歡的話,就可以一起分擔那些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