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從《今生是第一次》到《狂女的逆襲》:談韓國與台灣的性別偏見

2019/05/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為重度韓劇迷,不難從戲劇中看到韓國父權高漲又保守的社會風氣。
記得編以前介紹過一部韓劇《#今生是第一次》嗎?其中有一段女主去男主角家幫忙祭祀——在韓國媳婦替夫家準備祭祀被視為義務,而男主角因為內心過意不去,願意勞力交換,到岳母家幫忙醃泡菜的情節。
在那段醃白菜的場景裡,圍著乘坐著碩大白菜的塑膠大盆,清一色全是女性,只有男主角一人,突兀地、笨拙地刷洗著白菜。其他男性呢?也在一旁圍著,圍著一張小圓桌,吆喝著老婆準備酒菜,當所有女人忙得焦頭爛額之時,男性們只管喝得醉醺醺的,非得要女人抽空照顧的狀態。
這是整部戲一段非常重要,顛覆韓國傳統男女形象的情節,也替後續兩人的感情線發展鋪陳了重要的價值觀——那是違背「韓國傳統」的。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跟台灣的圍爐拜拜很雷同呢?當妳跟男性親戚一起坐著看電視的時候,還會被檢討「怎麼不去幫妳媽妳二阿姨三姑姑四嬸婆?」不僅男人為難女人,女人也檢討女人呢!
《今》劇的結局,是男女主角雙方訂定了「契約婚姻」,彼此沒有任何義務替對方家庭承擔任何家務,例如祭祀、例如醃泡菜;女方也沒有必要非得到男方家去逢年過節。據說,在韓國挨了一頓罵,檢討起劇情的「不切實際」。契約婚姻明明是雙方協議,但最後挨打的卻只有女主角。
編劇分明花了很多時間鋪陳女主角對於「自我」形狀的刻畫,無論是工作、愛情或是家庭,女主角無時無刻不與「傳統女性」背道而馳。在意圖性侵的加害者面前大力譴責、表述自己遭受的傷痛;在工作上不願為了五斗米拋棄自尊與理想;在追求愛情的途中,能忠於內心,而不是活成對方喜歡的樣子。
這些鋪陳並未被某些觀眾所接受,反而更大力譴責:「妳為什麼不忍耐?」只因她女性。
之所以又重提這齣韓劇,是因為最近看了一本新書《#狂女的逆襲》,這本書讓我再次回憶起上述情節,也透過韓國作家的筆尖,認識韓國社會對待男女的差別眼光和性別偏見。
狂女的逆襲》(臺灣商務印書館)
台灣的性別偏見,或許比韓國好上那麼一點,但以男性作為主體思考的價值觀仍無孔不入,瀰漫整個社會。
諸如鄉民一邊喊「鮑鮑換包包」一邊求連結、每次性侵事件傳出就檢討「一定是妳穿太露」、收個男友禮物就被說「女權自助餐」、講一下生小孩有多痛就被酸「又不用當兵」、偶爾煮個飯就被貼上「可以嫁人了」標籤等。
如果你╱妳受夠無論發語者的性別,卻砲口一致對準「女性」的言論、社會氛圍、輿論譴責。那麼《狂女的逆襲》這本書一定深得你╱妳心。因為作者畫出了那個在保守的韓國社會裡(部分觀念其實也適用於台灣),被壓迫的性別所渴望的,男女可以被一視同仁的世界。
畫面是溫和的,言詞是激烈的。整本書的內容都是那些捍衛父權的保守分子眼裡,大逆不道、傷風敗俗、低級下流的表現。如果你╱妳讀了很不舒服,但從不自認為是「保守分子」,那麼你或許就該誠實面對內心的不快,然後試圖剖析不悅的原因,並且盡可能地設法改變。
如果說某些「傳統」是倚靠物化性別和加深刻板而延續,在宣稱「性別平等」的國家裡,又為何要擁護崇拜這樣的「傳統」呢?如同作者反覆表達的,我們並未意圖建立一個女權高張的世界,僅是希望男女能夠被一視同仁而已。
(但我還沒我準備好跟鄉民戰兵役問題,20點求解。)
*本文由臺灣商務印書館​ 贊助播出
一個愛看韓劇的出版人,用迷妹的眼光、閱讀的方式看韓劇,精讀韓劇裡的細節,可能算是一種劇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