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女對決大魔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網路

同步刊登於女人迷

日劇《惡女》改編自深見惇1988-1997年的同名漫畫,描述日本女性在職場的各種遭遇,主角田中麻里玲是看起來天兵型的爆衝惡女,一心想出人頭地,在當時的日本,光是「想要出人頭地」的「女性職員」就已經夠惡了。當然,2022年與1998年的時代背景相差非常多,但相同的是,一樣塑造出主角衝撞現實體制、規定、主流價值觀的「惡女」特質,而這種「惡女」跟台劇《俗女養成記》的「俗女」相似,都是一種挑戰「好女人」的象徵。

其實這30年間的日劇經常碰觸到性別議題,試圖探討日本社會僵化的性別角色框架,如何對於女性造成壓迫,我看過的就包含《坡道上的家》、《我要準時下班》(其中一集),《鴉色刑事組》(其中一集),以及最近的《檜山健太郎懷孕了》,大抵都是談到女生懷孕生子後的母親角色,在家庭、職場等社會場景的衝突。因此漫畫《惡女》裡的觀念,即使在那個時代可能算是新穎,放到現在可能也算普通甚至過時。

沒想到漫畫《惡女》2022年翻拍成日劇,除了碰觸到一般日劇常見的女性成為母親後,在家庭與職場成為弱勢的狀態之外,更碰觸到性別問題的大魔王:父權。

田中麻理玲參與了峰岸雪主導的JK5計畫,預計將公司裡的女性主管比例,在3年內從原本的一成提高到五成。但計畫推行之後,發現很多女性職員其實無意升職,原因包含家庭、個人特質,或是因為少有這種榜樣,導致他們無從想像女性主管的樣子等,導致計畫遭受阻礙,但這不只是因為女生的緣故,也跟男生有關。日劇裡雖未直接說出父權這兩個字,但有談到男生在這個社會主流觀念底下的辛苦與難處。

其實男生也在適應這個社會的變化,他們變得不知道該怎麼跟女性職員相處,或與積極投入工作的另一半(尤其在有小孩後)共同經營家庭,乍看之下,男生似乎是女性主義的受害者,但其實上述的那些狀況早在這幾年之前就已存在,只是沒有浮現出來,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他們沒有「聊心事」,透過彼此袒露軟弱來互相理解的文化,而欠缺這種文化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求男生要有男子氣概的「父權」,他們不知道怎麼樣展現自己的軟弱,所以即使能力不足也無法自在表現出來,怕被踩在腳底下;無意擔任管理職也不敢說,怕被認為沒有出息;同樣家裡公司兩頭忙,也只以攻擊隊友的形式來展現自己的焦頭爛額。男生被教導要堅強、不能軟弱,因此之所以展現堅強,其實是因為比女生更接受那一套父權期待、更認命。但當他無法處理自己跟周圍的人,甚至是親密的家人/另一半的軟弱時,就會變得的不知所措,只能以暴力抒發出來。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的男性,才會容易具有攻擊性。

這呼應了艾瑪.華森(Emma Watson)2014年在聯合國演講的其中一段內容:

「我也看到許多男性因擔心開口尋求幫助是沒有男子氣概的表現,所以年紀輕輕就罹患精神上的疾病,——事實上,英國20-49歲男人當中,有絕大多數死於自殺,比例甚至遠遠多於交通意外、癌症和冠狀動脈血管疾病。我也看到不少男人因為扭曲的成功觀念而變得既脆弱又缺乏安全感。換句話說,男人也從未獲得真正的性別平等。」

而劇中JK5計畫的走向,也從原本直接叫女生接受主管培訓,排擠男性主管,轉而透過聆聽和尊重個人特質、狀況等意願來調整計畫節奏,積極朝向兩性平權。

當然,這終究是虛構的日劇,日劇有個特色,就是很容易營造「只要主角有心,大家都會受到感動來幫忙,然後事情就成功了」的結局跟氣氛。不過這次的改編帶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面向,就是:男生、女生都是父權的受害者。

總體而言,我覺得2022年日劇《惡女》的改編,雖然劇情、人設大改,但基本精神還是有抓到,而且還是很先驅地提出了一些性別在家庭、職場上應該深入追究的大魔王:父權制度,光是這點就很值得讚賞。
圖片來源:網路


父權/性別書單(「至少」以下3本):
1、《82年生的金智英》(漫遊者),有改編成電影
2、《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日月文化集團)
3、《性別打結》(群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5會員
391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太田律師指出,日本男性倍數於女性的自殺比率以及更高的過勞死比例,都與這樣的陽剛競爭有關。她認為,這是一種社會在男性身上加諸的詛咒,而這樣的詛咒,甚至在他們還是男孩子時就已經存在。尤其顯著地,首先展現為「受女孩子歡迎的程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男權社會下的種種困境與壓抑,以及如何逐漸覺醒並勇敢做自己的故事。文章內容涉及情感壓抑、家庭暴力、自我覺察與未來規劃等議題。作者勇敢面對困境,並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電影《惡女》改編自日本真實社會案件,「木嶋佳苗連續騙婚殺人詐財事件」,在木嶋佳苗被死刑執行前,有眾多男性為她癡迷,他們是因為性?還是因為她的美貌?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女權」這個詞彙在當今臺灣乃至於全球社會,就如同佛地魔的名字之於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諸如漫威等好萊塢大牌電影公司,如果讓女性擔任超級英雄電影主角,便不難在電影預告片下的留言區,看到一些批評電影公司「過度政治正確」的發言。而「父權凝視」的電影敘事角度,也讓女性角色形象塑造立體化之路走得相當坎坷。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殺人者的難堪 #살인자o난감 說說劇中的女性。 此劇很明顯是一齣以男性為主導的劇,個人覺得是有點太過”性別”失𧗾! 雖則是男性劇、但女角多到數不勝數!當中不少還是美女!? 但, 劇中出現的女性幾乎不是被任人魚肉就是被肆意欺凌!?又很大一部份只出一幕、間場作用(?),但又經常大尺度演出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最近我跟朋友聊天,他認為女生被父權社會蠹惑,對壞男人的崇拜是常態,卻忽略謹守本分的好男人。我告訴他這些壞男人背後的風險和問題,建議他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優勢,而非執著於那些無賴之徒。最後,我們一同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太田律師指出,日本男性倍數於女性的自殺比率以及更高的過勞死比例,都與這樣的陽剛競爭有關。她認為,這是一種社會在男性身上加諸的詛咒,而這樣的詛咒,甚至在他們還是男孩子時就已經存在。尤其顯著地,首先展現為「受女孩子歡迎的程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男權社會下的種種困境與壓抑,以及如何逐漸覺醒並勇敢做自己的故事。文章內容涉及情感壓抑、家庭暴力、自我覺察與未來規劃等議題。作者勇敢面對困境,並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電影《惡女》改編自日本真實社會案件,「木嶋佳苗連續騙婚殺人詐財事件」,在木嶋佳苗被死刑執行前,有眾多男性為她癡迷,他們是因為性?還是因為她的美貌?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女權」這個詞彙在當今臺灣乃至於全球社會,就如同佛地魔的名字之於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諸如漫威等好萊塢大牌電影公司,如果讓女性擔任超級英雄電影主角,便不難在電影預告片下的留言區,看到一些批評電影公司「過度政治正確」的發言。而「父權凝視」的電影敘事角度,也讓女性角色形象塑造立體化之路走得相當坎坷。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殺人者的難堪 #살인자o난감 說說劇中的女性。 此劇很明顯是一齣以男性為主導的劇,個人覺得是有點太過”性別”失𧗾! 雖則是男性劇、但女角多到數不勝數!當中不少還是美女!? 但, 劇中出現的女性幾乎不是被任人魚肉就是被肆意欺凌!?又很大一部份只出一幕、間場作用(?),但又經常大尺度演出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最近我跟朋友聊天,他認為女生被父權社會蠹惑,對壞男人的崇拜是常態,卻忽略謹守本分的好男人。我告訴他這些壞男人背後的風險和問題,建議他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優勢,而非執著於那些無賴之徒。最後,我們一同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