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Facebook的模糊策略,正是假新聞肆虐的元凶/Frederic Filloux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個世界上,還有好幾億人搞不清楚在Facebook、WhatsApp之外,還有開放多元的Internet。如果這樣的「普通人」愈來愈多,虛假消息的傳播就會越來越猖獗,甚至影響到整個國家的未來走向。

皮尤市場調查公司(Pew Research)最近針對「無意識網路用戶」,也就是一大群搞不清楚「手機上網」和使用「Facebook、WhatsApp」之間差別的網友進行市場調查,結果得到了令人驚訝的數字。
編按:目前WhatsApp也是隸屬於Facebook旗下的產品。
首先,許多網友明明用手機連上網路,卻不認為、或是不知道自己是在上網(譯註:這樣的用戶傾向認為「Facebook/WhatsApp就是Internet」,不知道還有一個更開放、更多元的Internet。同時,相同的狀況也出現在國內較為流行的Line用戶族群中)。
下圖是這類網友佔全體手機上網用戶比例最高的11個國家:
前三名依次是南非、菲律賓、肯亞。
以總數計之,這些人加起來共有快1.1億人;不少發展中國家的手機上網人口還沒列進這份調查中,要是全加進去的話,人數達到1.5億以上。
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之中。

開發中國家的資訊落差

根據國際電信組織GSMA的估算,2017年全球50億名手機用戶中,有37億人位於發展中國家;到了2025年,這些國家的手機用戶還會大幅成長,預估數字如下圖:
GSMA表示:
在2017到2025年間,印度會新增2億名手機用戶,中國會增加7,000萬名;另外中南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等三個亞洲國家,也會新增超過3.5億個手機用戶。
這麼多新用戶,有多少人能清楚理解「上網」和「使用手機App」的差異?
現在來思考一下 Facebook/WhatsApp 的效應。在皮尤報告中也提到,許多 FB/WhatsApp的用戶,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在上網:
光看這11國的用戶,Facebook的用戶總人數就高達6,200萬人,WhatsApp也有5,000萬人之多;而這數字還不包括印尼、巴西、馬來西亞等國。
這個趨勢看起來,對假新聞的散布大有幫助,來看以下三點分析:

刻意為之的模糊

實際上,Facebook正在刻意強化「開放網路」與其「封閉社群」之間的模糊性:
  1. Facebook在許多國家提供手機上網費用補貼,兩年前推出的「Free Basics」方案估計有超過一億用戶(實際數字很難取得);
  2. Facebook在全球各地努力建設其基礎服務設施(譯註:資料中心、高速網路等),以觸及更多用戶,並透過支付之類的新功能加深用戶黏度,以提升用戶對營收的貢獻。
目前每個美國用戶的貢獻額(ARPU)高達US$100,但亞太區的用戶貢獻額還不到US$9。為了大幅提升用戶貢獻,Facebook正在仿效中國的微信,把自己變成所謂的「超級App」,讓用戶舉凡從聊天、傳訊、匯款、交易、求職、買賣、約會、讀新聞,不論做什麼,都不用離開Facebook。

向WhatsApp轉進

不管是一對一聊天或一對多群聊領域,WhatsApp的市占率都在逐漸提高。
它的成長數字非常亮眼:全球有15億每月活躍用戶(MAU)、每天的活躍用戶(DAU)高達4.5億,其中3億人在印度。而巴西2.1億人口中,有1.2億是WhatsApp的用戶。
以Facebook的立場來看,逐漸向WhatsApp轉進,有諸多優勢:
  1. 在「端對端加密」技術的加持之下,即使是Facebook內部的工作人員,也無從監看用戶的對話內容;所以對Facebook來說,監控社群內容的負荷就能大幅降低。但這麼一來,WhatsApp就成了外界參不透的黑箱,各種亂七八糟的對話內容,都將無從得知。
  2. 從營收的角度來看,拜強大的精準廣告系統之賜,WhatsApp比其他的大眾即時傳訊服務更能賺到錢;即使因為端對端內容加密,使得內文情境廣告無用武之地,Facebook還是擁有最強大、也最能對應到個別用戶的資料,也就是電話號碼。
因為多數用戶都是一個門號走天下,所以用這個門號就可以對應到同一用戶,並且在不同領域收集到大量的精準資料;這是其他平台所沒有的巨大優勢,無怪乎Facebook極力推進旗下三大訊息平台(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的底層整合。

WhatsApp正是假新聞傳播的最佳管道

WhatsApp可說是政治操弄者傳播虛假消息不可或缺的一環;最近的一個大型例證,就是甫於去年選上巴西總統,人稱「巴西川普」的波索納羅。
這場又被稱為「WhatsApp選舉」的選戰,已經變成政客透過社群工具進行動員操作的完美行動指南。
另一場WhatsApp巨大破壞力的實驗,目前在正在擁有14億人口的印度上演;作為WhatsApp最大的單一市場,當地將在4月11日到5月19日進行選舉。
英國《金融時報》對這場選舉發表了一篇擲地有聲的調查報導,由Madhumita MurgiaStephanie FindlayAndres Schipani共同執筆。這篇報導指出:
WhatsApp之所以變成政客最愛用的平台,有幾個原因:一方面,政黨可以透過它接觸到更多人,人數遠遠超過自己原本的支持者,而且還沒有任何管控機制。

用WhatsApp發消息,可以藉由收訊者對發訊者的信任,讓訊息廣為轉傳,而且訊息來源還無法追查。

針對WhatsApp在巴西用於政治宣傳的研究顯示,假消息的傳播像金字塔一樣,由地方政治操弄者開始,一層又一層,逐步傳送到個人與其朋友面前。

在印度,WhatsApp政治性聊天群組,也有類似的複雜層次與結構。

執政黨印度人民黨的前資料分析員Shivam Shankar Singh指出,該黨在選戰中的社群操作,就是以投票記錄、社會階層與階級資料為基礎,針對還沒決定投票對象的選民,發送量身定做的政治宣傳訊息。

這些訊息多半不用印度人民黨自己的官方帳號發送,而是透過該黨外圍的多個WhatsApp群組來傳散。
WhatsApp中的假新聞形式十分多元,有造假的圖片、精心撰寫的謠言、甚至還有語音訊息。

Whatsapp與印尼選舉

國際記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Journalists)的一篇報告指出,去年四月舉行的印尼選舉,在競選期間就有一通語音訊息在WhatsApp中狂轉,說有幾百萬票要灌給爭取連任的現任總統:
在地政治觀察組織PoliticaWave指出:這則語音訊息高居印尼一月份最多人分享的虛假消息前三名;短短一個月之內,就有53,000個聊天群組在傳這個假消息。
遇到這種事情,Facebook從來不會立即出手處理,總是一拖再拖。WhatsApp每個月要停權40萬個有問題的帳號,而全球每個月有200萬個帳號被停權;但WhatsApp直到去年,才在印度雇了一個在地員工。
由此可見,整個WhatsApp體系造成了多少社會問題。
WhatsApp最近在官方部落格中發文表示,將會對貼文的轉貼次數祭出限制:
幾年前我們推出新功能,讓用戶可以把同一條訊息一口氣轉貼到多個討論群組中;現在我們要對所有WhatsApp用戶進行測試,限制訊息的轉貼次數。

特別是在印度,由於訊息、相片和影片的轉貼量比其他國家都多,所以我們將會限制訊息一次只能轉貼到5個討論群組中,之後用戶就看不到轉貼分享的按鈕。
這則官方貼文刊出後沒多久,全世界的WhatsApp用戶都開始適用相同的轉貼限制。
但即使如此,簡單計算一下就可以知道,就算只能分享到五個群組,但每個群組最多可以有256人;所以只要區區六次轉貼,一條訊息就可以觸及四百萬人,而且完全無法追蹤訊息的原始出處。
所以,WhatsApp至今仍然是假新聞大量傳播的利器。

參考閱讀

(編譯/施典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facebook的往事@幾年前在FB上,有一個某政黨的青年黨部幕僚林,突然要加我好友,我沒想太多,就加了他好友。 @後來才知道,因為我的大學學長,曾經在念博士班時,擔任過林的公司特助,所以林是透過學長的FB,輾轉看過我一些佛教和文學的文章,所以才想加我FB好友。林會把他自己經營的餐飲公司的廣告,他在政黨和民代及社福機構
Thumbnail
avatar
張旭淵
2023-10-31
SP.3【社交媒體攻略】創業者必知的 Facebook 運用指南前言 談到洗鞋業如何有效運用社交媒體 我首要推薦的平台絕對是Facebook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現今的使用族群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 年輕一代更傾向於使用 Instagram 和 TikTok 等平台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忽視Facebook的存在 特別對於初入社交媒體領域的洗鞋業而言
Thumbnail
avatar
李羊
2023-10-14
【為Facebook/IG/方格子的非全職數位寫作者解答:3大常見卡片入庫陷阱與在30天內每日更新的策略】作為一名數位寫作者,每日更新的壓力經常推我們去追求效率。 而在知識管理中,卡片入庫已被視為寶貴的工具。 但你知道嗎? 在卡片入庫的過程中,有些策略可能事倍功半。 讓我們探討三個常見的陷阱,並提供實際的對策,幫助你更高效地撰寫。 錯誤1 - 盲目複製: ◦ 問題:當你遇到一段GPT-4生成的卡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3-10-06
給銀髮族的友善教學文章-個人的facebook發文不要再公開給所有人看了!記得送出前注意一下有沒有不小心變成公開了!保護好自己跟家人的個人資料!
Thumbnail
avatar
Noir
2023-08-15
【懷舊系列】紙本年代的 Facebook作業本家,是歲月沈澱物的堆積處。 搬家,就是攪拌這些沈澱物的動作,不意間就會發現被遺忘的陳年古物,喚起我遙遠的記憶。
Thumbnail
avatar
人魚
2022-03-30
臉書檔案 – Facebook 的困境與進退兩難 | 科技巨頭解碼#77就在九月中,華爾街日報出刊了一系列的報導,叫做「臉書檔案 – The Facebook Files」,揭露了臉書的內部文件,指控臉書的營運問題。這份報導,當然對臉書的企業形象,又是一個重擊 - 即使裡面的一些指控,不見得是新鮮事。
Thumbnail
avatar
Miula
2021-09-28
Facebook 的廣告本質 在廣告投放操作之前,要先了解每個廣告平台的核心價值;這很重要,因為會關係之後廣告的永續發展 以Facebook 廣告來說, 我們試著站在 Facebook公司的立場思考,瀏覽者的使用者體驗很重要,因為這會影響到 Facebook平台的黏著度;當瀏覽者的使用者體驗不好,使用人口將會慢慢流失,屆時 Fa
avatar
麥斯先生
2021-07-30
Facebook的言論審查,ok嗎?網路平台已經成為民眾重要的資訊交流場域,也是民眾發表意見與言論的重要網路空間,更促成民眾彼此互相了解與溝通,影響世界或社會均極為重大。美國學界自1990年代起已預言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權,將隨之出現「典範轉移」。美國網路法權威學者Lawrence Lessig教授在2000年就主張未來的言論審查與
Thumbnail
avatar
建佑律師_NoMoreLaw
2021-02-09
渴望交流的Facebook逃離潮,Clubhouse讓人上癮的魔力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實踐著一件事:我想要在現實生活中與我的朋友坐下來吃飯聊天,我想要透過聲音跟我的朋友說話互動。於是我開始不推拒任何可以跟「真人」見面說話的機會。而跟著友好的朋友見面我都有同樣的感受:「啊!我們一定下次要再見!」我想這是Facebook做不到的事,Clubhouse讓人上癮的魔力!
Thumbnail
avatar
換日線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