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中《台灣廢墟迷走》摘要

更新於 2019/05/2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台灣廢墟迷走
姚瑞中
2014
  時間拉回至1988年秋天,姚瑞中在大學聯考補習班:
  每每在補習班冷氣房中睡得不醒人事差點沒感冒後,就乾脆翹課瞎晃到人煙罕至的廢墟去,沒有特別目的,更沒有任何壞念頭,大概是潛意識怕被人「抓包」,於是只好躲在沒人管的廢墟裡啥事也沒幹,就傻傻地抽著煙,面對破舊廠房與斑駁牆壁,想像著未來遙不可及的藝術大夢。
  兩年後,姚瑞中考進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因為一句「世界在外面等著我們!」的廁所文學之啟發,姚瑞中開始了他騎機車閒晃,找廢墟、混廢墟、並用相機記錄廢墟的日子。1993年「甜蜜蜜」開張,姚瑞中在那裡認識了吳中煒,成為日後一起混廢墟的朋友。大四時,姚瑞中休學跑去當兵,入伍前夕在《雄獅美術》刊登廣告,宣告了他的「反攻大陸行動」創作系列正式展開。
  入伍變成藝術行動,退伍後的姚瑞中在1990年代後期台灣藝壇迅速竄紅,大鳴大放之際,那個在廢墟中無所事事的姚瑞中卻未曾消失。他剛退伍那幾年,和吳中煒兩人持續找廢墟、混廢墟,用鏡頭記錄下大量處於台灣都市邊緣或都市之外那些「人造卻無人跡」的場景:廢棄的民宅、工廠、倉庫、碉堡、遊樂園、渡假村,及一些凌亂堆放著半成品的神像製造廠。一開始多少是為了尋找創作材料,但對姚瑞中來說,更重要的其實是尋找的過程:「就像在外面流浪,常不知道這是哪裡,可能走在鄉間小路上看到一座廢墟,就被吸引進去了。過程很偶然,也沒特別選擇什麼。」這種在穿梭與游蕩的狀態,讓姚瑞中成為鄭慧華筆下一位「公路創作者」。同時,這些場景也在他的創作中也逐漸成為顯眼的母題。2000年「獸身供養」系列中,姚瑞中將他的廢墟攝影裱貼以金箔,呈現他眼中台灣特有的一種「冷現實」,被金箔遮蔽掉空間感的場景,顯得既華麗又荒誕。
台灣廢墟迷走
  姚瑞中把他的攝影作品分為五個系列:廢墟與文明、遠離家園、最後遊園地、造神運動、輪迴再生。這五系列跨越了此時所在,最後用連續的概念反覆循環,以下分別述之。
廢墟與文明
  姚瑞中關注環境與生態,他拍攝的場景涵蓋全台工業廢墟與環境污染現象,陰陽海及水湳洞十三層製鍊場、八里污水處理廠、高雄鼓山水泥製品廠、東勢大雪山林場鋸木園區、嘉義酒廠、松山菸廠等個案。這些汙染來自文明的發展,酒、菸和金屬。無論多發達的文明,最終仍將回歸原初-大自然。
所有一切都將成為未來的廢墟!這是一個以屍骸構築的文明。
姚瑞中《台灣廢墟迷走》
  
  當物品實用功能消散後,剩下象徵價值,「廢墟」指涉某種時間性和景觀(spectacle),道出生命週期,也象徵人世的無常。從不同媒材來看,衰亡的敘事結構多次在藝術品中再現,如:曹雪芹《紅樓夢》描述家族的興衰,Caspar David Friedrich用大自然題材表現衰敗。與之不同,姚瑞中作品的元素是硬邊有機體,大多是工廠的管路與機器,許多畫面由垂直水平線與銳利斜線交織而成,它們是工業革命後的產物,讓人聯想到資本主義的消費與生產。當代消費文化往往展示豐沛的物質;反之,姚瑞中巧妙地使用攝影媒材,利用攝影等於現實的迷思,呈現了風光表象中隱藏的另一面歷史真實。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從作品中的繁華與衰敗直接聯想到生與死,如果死亡是我們不可抗拒之宿命,姚瑞中企圖擺脫這種悲觀思維,他利用再生產來賦予作品中物象新的意義,從《屍駭構築的文明》這系列可看到,許多植披覆蓋至廢墟物的表面,水湳洞十三層製鍊廠也成為拍攝劇照的場景之一。
  最後,這系列作品大多是無人煙的存有,這裡還是回到了「盡力仍不可為」的悲壯精神,正與反類比成生與死,生產、衰敗、再生產、再衰敗,從更廣大的角度來看,如何變化仍然逃不了衰亡的命運。如果生命只是延宕死亡的過程,在感傷的同時,必須把握當下。
遠離家園
人因挫敗而回歸自我,這系列從探索原住民家鄉開始,人的思想、信仰與意圖先於器物存在,信仰轉變為現實的過程中被器物所儲存,廢墟在此成為一種外在象徵的儲存物,原住民藉由圖騰、祖靈、神祉等象徵物了解自身。
  上方攝影作品是魯凱族的石板屋遺跡,附近有散置的古甕、陶片。原住民的生長環境與大自然息息相關,人類退場之後,藤蔓逐漸覆蓋牆面,居所再度回到大自然。人類與原初居住地分離的情況也帶到下個系列《夢想總在他方》出現水泥、磁磚和鋼筋構成的建築,沒落的因素有兩種:一為被天災侵害,二為人為因素,這裡展現出個體對現實環境的不滿,任何事都有優缺點,個體與自身環境近距離接觸的同時也放大了缺點,遺忘了優點,夢想與目標永遠在它方,近而觸不可及,是一個永恆且未知的存在。
  高處不勝寒系列表徵了兩種呈現方式,一為權力的高處(例如: 日本統治階級的草山行館、蔣公的夏季避暑、陽明書屋。),另一為物理的高處,無論在何處,最終都將幻化為虛無。
最後遊園地
  本書作品一直有二元對立的存在,這裡過去是充滿快樂、帶給人歡笑的遊樂場,隨著70年代經濟的衰退而逐漸凋零,成為一個與外界隔離的空間。當代消費類型的改變,網路世界的擬像與現實世界的真實重疊,不斷重疊的擬像發展成一個世界-烏托邦。
  恐龍製造廠外面是恐龍的烏托邦,這裡的恐龍不在遊樂場、博物館或賣場,只是靜靜地躺在此地。凡是人造物,他人皆可重製。這種方式分為兩種,一為個體少量的摹製、二為大量的複製。由古至今,大量複製的方法有很多,古希臘人早知熔鑄與壓印模,可以應用在銅器、陶器和錢幣等方面。
  這裡恐龍即使用石膏大量翻模,雖然原件消逝也反映出當代社會的現象,數位科技的發達導致個體的自我不斷增殖,人從虛擬的空間找到另一種自我,儘管這空間遠離了真實的脈絡,但人們仍從當中獲得快感。正因人對現實有所不滿而把心靈寄託於形而上的存有-神。
造神運動
  神存在於超驗世界的認識論,但台灣的神祉和民間的本土文化息息相關,走入人間,宿命論觀點不能左右宗教人士的信仰,對神的期盼與回報影響神像的發展,因此,諷刺的是全島形形色色神祉的所在反而取決於人類。
悲劇無所不在,真神從未現形
姚瑞中《台灣廢墟迷走》
  神是某種形而上存有,世人無所知,理想化的存有無法由實際形象所表徵,過多的神像被放置在廢棄場,形成一種特殊景觀。姚瑞中在此提出一種「雜交美學」,意味著混雜的元素交織成畫面。
輪迴再生
  這也呼應本書的開頭:沒有廢墟就不可能有文明,姚瑞中企圖用再生產延宕死亡,常見的做法是廢墟與藝術空間結合,特定場域的作品(site-specific)使外來的藝術品與歷史進程組成一個新展示空間。
  台灣的「閒置空間再利用」(包括草山、官邸、台北國際藝術村、紅樓、光點、殼牌倉庫、中正二分局、台中20 號倉庫、新竹沙湖瀝、台南安平樹屋、米倉、枋寮、駁二、橋仔頭、松園等詳盡梳理)或「創意文化園區」趨勢在公部門獨大資源操作下,民間自主或藝術家獨立性將退位消亡?姚瑞中感嘆台灣的藝術家相較於國外大多不團結、流於單打獨鬥,其實可以更凝聚力量來發展在地文化。
結語
  從廢墟看到時間在物體上留下的痕跡,廢墟的可貴之處在於我們無法模仿具有歷史的物品,先人的文化由廢墟所傳達出自身曾經存在的價值,歷史與意義不斷在消逝與新增,當代人只能透過這些物來了解不復返的歷史與文化。廢墟也在敘述某種生與滅的規則,存有於世界與大地之物皆無法逃脫。像年老的明星述說著過去的繁華,等待人的挖掘。
  個體透過意識而詮釋世界,那世界也是經由意識而產生嗎?如果一個人在森林中大吼,沒人聽到,那他叫了嗎?個體需要它者而證成自身存有,那麼廢墟也是如此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康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藝術並非是一個資賦優異的人產生的自發活動,而是受到前輩藝術家「影響」,或著更含糊而膚淺的說法,藝術是受到「社會力量」所產生的。[1] 以上包含兩個問題,一是社會的價值觀,社會對不同的性別活動有所區分,這種固著概念限制了男性或女性的日常活動,「藝術」成為男性的專屬,藝術品的表現形式、媒材和評比
    Grundformen Der Angst Fritz Riemann 1961 Fritz Riemann首先以四種基本動力,精準譬喻了我們每個人都想擁有也害怕失去的自我狀態:一、自轉:想保持自我獨立、與眾不同的欲望。二、公轉:想得到他人認同、尋求歸屬的需求。三、向心力:對恆定不變與安全穩固
      我們是如何理解外界世界?親眼所見的是否真實?從形象的感知到理解,包含著複雜的過程。首先,從眼睛開始。   眼睛-從外觀看是一對肉體形象,呈現著兩頭尖的橢圓形,範圍由上下眼瞼所限定,從外部觀察可以看到睫毛、眼球、瞳孔等部份。睫毛有長有短,眼球可能有不同的顏色。在更進一步,不用顯微鏡也可以看到眼睛
    The art of rent: globalization, monopoly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culture  David Harvey 2002。   本文為David Harvy放在全球資本主義脈絡下思考文化商品化的一篇文章,上承《後現代的狀況》下承《希
    面對藝術史料我們有兩種態度:(1)追求歷史真實。(2)找尋新的意義。以某種嚴格的角度來說,人無法跨越時空再現真實的歷史,人文科學異於自然科學之處在於不能藉由自然科學的程序而歸納單一法則,人文科學的典範並不精確,個別事件必須回到對應脈絡之中,這些非量化無權威的表述產生許多新的詮釋,它們也讓歷史活化,
    2013年10月19日 發表於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摘要 藝術史是藝術史學家依據流傳至今藝術品所詮釋出來的歷史,藝術史的陳述與特定「經典化」藝術品相輔相成,過去有許多存有作者爭議的藝術品和無款畫無法廣被大眾所知,如能透過非經典作品的研究,勢必增添中國繪畫史新的氣息,也
        藝術並非是一個資賦優異的人產生的自發活動,而是受到前輩藝術家「影響」,或著更含糊而膚淺的說法,藝術是受到「社會力量」所產生的。[1] 以上包含兩個問題,一是社會的價值觀,社會對不同的性別活動有所區分,這種固著概念限制了男性或女性的日常活動,「藝術」成為男性的專屬,藝術品的表現形式、媒材和評比
    Grundformen Der Angst Fritz Riemann 1961 Fritz Riemann首先以四種基本動力,精準譬喻了我們每個人都想擁有也害怕失去的自我狀態:一、自轉:想保持自我獨立、與眾不同的欲望。二、公轉:想得到他人認同、尋求歸屬的需求。三、向心力:對恆定不變與安全穩固
      我們是如何理解外界世界?親眼所見的是否真實?從形象的感知到理解,包含著複雜的過程。首先,從眼睛開始。   眼睛-從外觀看是一對肉體形象,呈現著兩頭尖的橢圓形,範圍由上下眼瞼所限定,從外部觀察可以看到睫毛、眼球、瞳孔等部份。睫毛有長有短,眼球可能有不同的顏色。在更進一步,不用顯微鏡也可以看到眼睛
    The art of rent: globalization, monopoly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culture  David Harvey 2002。   本文為David Harvy放在全球資本主義脈絡下思考文化商品化的一篇文章,上承《後現代的狀況》下承《希
    面對藝術史料我們有兩種態度:(1)追求歷史真實。(2)找尋新的意義。以某種嚴格的角度來說,人無法跨越時空再現真實的歷史,人文科學異於自然科學之處在於不能藉由自然科學的程序而歸納單一法則,人文科學的典範並不精確,個別事件必須回到對應脈絡之中,這些非量化無權威的表述產生許多新的詮釋,它們也讓歷史活化,
    2013年10月19日 發表於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摘要 藝術史是藝術史學家依據流傳至今藝術品所詮釋出來的歷史,藝術史的陳述與特定「經典化」藝術品相輔相成,過去有許多存有作者爭議的藝術品和無款畫無法廣被大眾所知,如能透過非經典作品的研究,勢必增添中國繪畫史新的氣息,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歡迎各位參與《女書選書》第二期,在仍然無法行萬里路的此刻,七月選書提供一扇窗口,讓我們前往北歐的社會福利國家,瑞典。
    Thumbnail
    一九九五年高中聯考前夕,台灣各地學生於深夜讀書紛紛傳出怪事,說是翻動書頁時,會突然出現額上有刺青的頭顱,一直看讀書的人。
    Thumbnail
    熟悉的土地,陌生的歷史。這三十年間,台灣並非沒有其他關於二二八或白色恐怖題材的電影,但引起的回響和反應不大。 電影當然不能將歷史百分之百在觀眾眼前重演,但隨著改編及媒介的變化,能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在視聽者面前,而隨著時代更迭,白色恐怖等威權體制下歷史過往不再是不能提、不能想的禁忌。
    「每當我在世界各地一個個偉大的廢墟間看到文明殞滅的證據時,總是感到非常震撼。......每一種文明都有可能突然面臨滅亡,而這種滅亡是正常的,不滅亡才是偶然的。滅亡有多種等級。土地的失去、廟宇的毀壞,還不是最高等級的滅亡。最高等級的滅亡是記憶的消失,而記憶消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文字的滅亡。」上述文字出自
    Thumbnail
    樂成宮果然在裡面XD 怎麼說,拜拜真的是從小被大人帶去、很習慣的一種宗教儀式了。 我身邊的大人分成三種: 一、有事沒事都要拜拜、而且買一堆「祭品供品」塞爆供桌⋯⋯ 二、有事情才去拜拜、而且會回來還願、遵守規則 三、不信這種事情、但去廟宇不拿香不買供品、會用雙手合掌敬意 我自己其實是有想到什麼、才
    Thumbnail
    一則清初的異域傳說 臺灣自從1682年併入清帝國版圖後,在習慣以中國為天下中心的中國士人眼中,總是不脫「異域」、「海外」這樣的形容詞。在這個風土民情都異於中國的地方,清初的臺灣就成了各種想像與傳聞紛傳
    Thumbnail
    對當時的台灣基板盜版製造者來說,《快打旋風》裡大剌剌佔了畫面四分之一、搭配「China」語音登場的五星紅旗顯然是個麻煩,或很可能成為麻煩。出於自保,或是僅有他們知道細節,但卻很容易猜測到的種種理由,當他們在「山寨」這塊電玩基板的時候,便改寫了畫面物件,使遊戲中的五星旗變成了一面黑旗。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歡迎各位參與《女書選書》第二期,在仍然無法行萬里路的此刻,七月選書提供一扇窗口,讓我們前往北歐的社會福利國家,瑞典。
    Thumbnail
    一九九五年高中聯考前夕,台灣各地學生於深夜讀書紛紛傳出怪事,說是翻動書頁時,會突然出現額上有刺青的頭顱,一直看讀書的人。
    Thumbnail
    熟悉的土地,陌生的歷史。這三十年間,台灣並非沒有其他關於二二八或白色恐怖題材的電影,但引起的回響和反應不大。 電影當然不能將歷史百分之百在觀眾眼前重演,但隨著改編及媒介的變化,能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在視聽者面前,而隨著時代更迭,白色恐怖等威權體制下歷史過往不再是不能提、不能想的禁忌。
    「每當我在世界各地一個個偉大的廢墟間看到文明殞滅的證據時,總是感到非常震撼。......每一種文明都有可能突然面臨滅亡,而這種滅亡是正常的,不滅亡才是偶然的。滅亡有多種等級。土地的失去、廟宇的毀壞,還不是最高等級的滅亡。最高等級的滅亡是記憶的消失,而記憶消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文字的滅亡。」上述文字出自
    Thumbnail
    樂成宮果然在裡面XD 怎麼說,拜拜真的是從小被大人帶去、很習慣的一種宗教儀式了。 我身邊的大人分成三種: 一、有事沒事都要拜拜、而且買一堆「祭品供品」塞爆供桌⋯⋯ 二、有事情才去拜拜、而且會回來還願、遵守規則 三、不信這種事情、但去廟宇不拿香不買供品、會用雙手合掌敬意 我自己其實是有想到什麼、才
    Thumbnail
    一則清初的異域傳說 臺灣自從1682年併入清帝國版圖後,在習慣以中國為天下中心的中國士人眼中,總是不脫「異域」、「海外」這樣的形容詞。在這個風土民情都異於中國的地方,清初的臺灣就成了各種想像與傳聞紛傳
    Thumbnail
    對當時的台灣基板盜版製造者來說,《快打旋風》裡大剌剌佔了畫面四分之一、搭配「China」語音登場的五星紅旗顯然是個麻煩,或很可能成為麻煩。出於自保,或是僅有他們知道細節,但卻很容易猜測到的種種理由,當他們在「山寨」這塊電玩基板的時候,便改寫了畫面物件,使遊戲中的五星旗變成了一面黑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