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一切都從那個充滿陽光和廢氣的十字路口開始 ── 《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五版後記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按:《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初版於 1998 年,後來承蒙大塊出版社不棄,屢次更新再版,每次有新版本,五位作者都會為它添寫一些新東西。2022 年大塊 25 週年,又要發行紀念新版,幾位哥們兒決定這真的是最後一次了,好好寫下各自的後記,從二十多歲來到五十多歲,終於可以『出清存貨、告別青春期』了,這就是我寫的那篇。

那天做了這樣的夢:我回到了世紀之交的台北,立刻明白我有機會重寫人生、改變歷史。然而我很快就茫然了:我該打電話給電視台,說九二一將有大地震,說將有一場叫SARS的瘟疫,然後還有一場更厲害的COVID-19?還是,我該設法警告福島核電廠小心海嘯?顯然,沒有人會理我。

夢裡的我想來想去,覺得唯一可行的,是把所有財產拿出來買房子。但又馬上想起:那時的我,連一間套房的頭款都湊不出來。

夢裡的我無計可施。想到所謂未來我已經活過,每一個日子都要歸零,想到生活、婚姻、工作累積的一切都要打回原形,頓時萬念俱灰。

然後就醒了,回到這個中年的身體,大大鬆了一口氣。

常有人問:要是遇見年輕時候的自己,會跟他說什麼?這一題我認真想過,覺得還是不要遇見的好。反正那個小青年一臉很罩得住的樣子,我有什麼好說的。

倘若青年的我聽到的都是「你不會」、「你不適合」、「你不應該」開頭的警語,或者更該糟的,「你會」、「你適合」、「你應該」云云,都不是好事。

像現在,我也不想遇見七十歲的自己。

二十五年前若你告訴我:黃威融會在廚房幫太太切菜,許允斌會結婚當爸爸,陳光達會當瑜伽老師(並且瘦成當年一半尺寸),姚瑞中不但生了兩個女兒,還會成為我輩最重要的台灣藝術家,我只會說:神經病啊你,滾!

而我呢,也和當年想像不同,沒有去倫敦留學,沒有變成出版社編輯,寫了上百萬字也沒有寫成大作家──我陰錯陽差跑去創業做生意,吃了幾年苦頭,痛切體悟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之後便是「打零工」人生,盡量做比較有把握、也有興趣的事。如此這般,兩鬢已霜。

從青年到中年,不是只有我人生顛簸,哥們兒也都不只一次「換跑道」,一再發明新身分──除了姚瑞中,他是我此生認識唯一貫徹始終以「藝術家」三個字作為職場自我介紹的人。當年他一窮二白,哥們兒老是調侃他這個「大藝術家」。如今想起往事,我們自慚形穢,後悔不迭。

世紀之交的台北有一種「派對散場」的感覺,只是當時身在其中,看不明白。

起初我們多半覺得這座城遲早裝不下自己,還有更寬闊、更深奧的世界等在外面。後來也確實有人離開,拿了學位,做了生意,看過了世界。

我們經歷各種得意與狼狽,生離與死別。兜兜轉轉,終究還是回到這座城,把日子慢慢過下。台北呢,也漸漸變成一座不那麼逼仄,也沒那麼醜陋無禮的城市了。

其實這座城市的度量,遠遠大過我們的想像,容得下我們這種動輒被另一半罵成「廢青」的傢伙。甚至,還能讓我們這種人摸索出安身立命的門道。

這大概是一輩子都在抗拒「勵志」這兩個字的我們,生命中最勵志的事了。

曾幾何時,我們早已不是動輒瞧不起大人又擔心被大人瞧不起,既自卑又臭屁的小青年。不過,我們也沒有被時光磨成滑溜溜的油膩中年。

這樣說吧:我想我們對當時年輕的自己,大抵並不虧欠什麼。

我們大概還是幸運的吧?

這本亂七八糟、五顏六色、滿是失效聯結的書,記錄了九十年代末期五個小青年的世界觀。我們試圖用一種突梯的方式,表述自己(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生活。

對,沒什麼大不了。但若要我和別人交換人生,或者讓我從頭再活一次,我也是不願意的。

想當年我們攢了點錢,各自出國自助旅行:倫敦、紐約、巴黎、東京,領教了第一世界帝國氣象。然而帝國再壯麗,終究不是自己的地方。回到這座亂糟糟尚帶著鄉氣的城市,一時難以適應。

但所謂「不適應」,也可以是「換一雙眼睛看」。

我記得拖著行李回家的第二天早晨,頂著時差騎五十西西Dio出門上班,南京東路復興北路口陽光燦爛,晒得人睜不開眼。

綠燈亮起,幾百輛摩托車一齊噗噗噴出廢氣奮力往前衝,我忽然莫名其妙地感動起來:這就是台北啊,我的城,骯髒而生猛。

對我來說,那個早晨陽光燦爛的南京東路復興北路口,就是這本書的起點。

(2022年2月)


購書由此進:《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
(五版)(大塊文化25週年增修紀念版)(五位作者豪華親簽版)

博客來 https://bit.ly/3MiGNoU
誠 品 https://bit.ly/3EDckzl
金石堂 https://bit.ly/3vxblfU
讀 冊 https://bit.ly/3K3KZXQ
MOMO https://bit.ly/3MjsSPd
大 塊 https://bit.ly/3ExoGJi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世芳的沙龍
3.3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馬世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29
很多江浙館子都有這道盆頭菜,涼吃。自家做,掌握去籽、塞肉技巧就不難,熱吃也好吃,非常下飯。
Thumbnail
2024/01/29
很多江浙館子都有這道盆頭菜,涼吃。自家做,掌握去籽、塞肉技巧就不難,熱吃也好吃,非常下飯。
Thumbnail
2024/01/08
願我們的社會能朝文明進步的方向挪動,哪怕只是一點點。
Thumbnail
2024/01/08
願我們的社會能朝文明進步的方向挪動,哪怕只是一點點。
Thumbnail
2023/10/30
甘香糯嫩,一口上天堂。
Thumbnail
2023/10/30
甘香糯嫩,一口上天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決定向我後青春期的那些焦慮告別!告別這些無謂的追逐,只過自己其實相當精采的日子,為自己未來的人生多留點空間:生活的空間、思考的空間、自在的空間。我將那些在中年以前焦慮地想追逐上誰所買的書,要用閉上眼睛、往事無須再提的方式,全部出售,只留下那些我珍愛的音樂、電影、戲劇、建築⋯⋯
Thumbnail
我決定向我後青春期的那些焦慮告別!告別這些無謂的追逐,只過自己其實相當精采的日子,為自己未來的人生多留點空間:生活的空間、思考的空間、自在的空間。我將那些在中年以前焦慮地想追逐上誰所買的書,要用閉上眼睛、往事無須再提的方式,全部出售,只留下那些我珍愛的音樂、電影、戲劇、建築⋯⋯
Thumbnail
現在人在日本,也三十幾了,覺得成就了一點,得到了一些,卻失去了回家的路。這只是一篇失眠中年人的無病呻吟。
Thumbnail
現在人在日本,也三十幾了,覺得成就了一點,得到了一些,卻失去了回家的路。這只是一篇失眠中年人的無病呻吟。
Thumbnail
那天做了這樣的夢:我回到了世紀之交的台北,立刻明白我有機會重寫人生、改變歷史。然而我很快就茫然了:我該打電話給電視台,說九二一將有大地震,說將有一場叫SARS的瘟疫,然後還有一場更厲害的COVID-19?還是,我該設法警告福島核電廠小心海嘯?顯然,沒有人會理我。
Thumbnail
那天做了這樣的夢:我回到了世紀之交的台北,立刻明白我有機會重寫人生、改變歷史。然而我很快就茫然了:我該打電話給電視台,說九二一將有大地震,說將有一場叫SARS的瘟疫,然後還有一場更厲害的COVID-19?還是,我該設法警告福島核電廠小心海嘯?顯然,沒有人會理我。
Thumbnail
是阿,生活才是。 但生活又該是什麼樣子?
Thumbnail
是阿,生活才是。 但生活又該是什麼樣子?
Thumbnail
  從小到大,有人教我們怎麼「求」學、怎麼「求」財、怎麼「求」職、「求」神拜佛……但幾乎沒人告訴我們應該放下「求取」、用雙手去創造人生。大多數的人把「期待」放在「別人」身上。於是一輩子欠了人情、壞了交情、傷了愛情………。
Thumbnail
  從小到大,有人教我們怎麼「求」學、怎麼「求」財、怎麼「求」職、「求」神拜佛……但幾乎沒人告訴我們應該放下「求取」、用雙手去創造人生。大多數的人把「期待」放在「別人」身上。於是一輩子欠了人情、壞了交情、傷了愛情………。
Thumbnail
  “嗯,我回來了。”   就在剛剛2021年的5月3日18:53我因為要給文學實驗室的一篇文章讚登入了方格子,點開個人頁面,原以為不過是一個月沒更新了,沒想到竟然已經兩個月。   說真的,整個四月,我的身心就是團亂麻。在期中考和新接工作的案子下,還是略微高估了自己⋯⋯幾乎所有是
Thumbnail
  “嗯,我回來了。”   就在剛剛2021年的5月3日18:53我因為要給文學實驗室的一篇文章讚登入了方格子,點開個人頁面,原以為不過是一個月沒更新了,沒想到竟然已經兩個月。   說真的,整個四月,我的身心就是團亂麻。在期中考和新接工作的案子下,還是略微高估了自己⋯⋯幾乎所有是
Thumbnail
我們渴望出發,並非為了抵達,當你的人生走到某個十字路口──不一定是和我一樣來到年過 40 的中年,也可能只是單純考慮著職涯轉換。假設眼前的工作十分穩定,生活也沒什麼不好的地方,但未來一切幾乎都可預期,缺乏起伏驚喜。你是否會和我一樣,心底三不五時浮現懷疑的聲....
Thumbnail
我們渴望出發,並非為了抵達,當你的人生走到某個十字路口──不一定是和我一樣來到年過 40 的中年,也可能只是單純考慮著職涯轉換。假設眼前的工作十分穩定,生活也沒什麼不好的地方,但未來一切幾乎都可預期,缺乏起伏驚喜。你是否會和我一樣,心底三不五時浮現懷疑的聲....
Thumbnail
我48歲,今天是我的生日。 祝我生日快樂吧,趁我還活著的時候。 我目前所在的位置是台北縣中和市,一個快要不是我的家的地方。 失業十一個月,一點點棉薄的積蓄都在房貸與保險中消失殆盡。 由於實在不想看到我辛苦建立的視聽室就這麼拱手讓人, 眾多的遊戲機既然都毫無用武之地,不如就離開吧。 反正再過不久房
Thumbnail
我48歲,今天是我的生日。 祝我生日快樂吧,趁我還活著的時候。 我目前所在的位置是台北縣中和市,一個快要不是我的家的地方。 失業十一個月,一點點棉薄的積蓄都在房貸與保險中消失殆盡。 由於實在不想看到我辛苦建立的視聽室就這麼拱手讓人, 眾多的遊戲機既然都毫無用武之地,不如就離開吧。 反正再過不久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