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在哪裡?── 台灣農業觀察》:以書寫碰觸時代,與人

2023/01/2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初瀏覽《江湖在哪裡》時,我以為這本爬梳近代台灣農業發展史的報導型文學,可能會像田野考察報告那樣枯燥無趣,沒想到實際上頗為易讀,並能從中省思如今這個看似繁榮富裕的工商社會,究竟是誰在背後付出代價?農業、農產品在國家發展的脈絡之下,成為世界政治與經濟角力的棋子,並為了中飽少數人的私囊,而犧牲了無數人的權益,包括整體自然環境。作者吳音寧以「白米炸彈客」事件作為切入點,回顧農業歷史中普遍的不正義現象:權勢階級往往壓榨、迫害農民,而短視近利的人類正在一步步毀傷養育生命的土地。同時,作者也處理到了農業人口以外的底層勞工(兩者的身分常常是重疊且有世代複製性的),包含他們的反抗與困境中的生命韌性,讓內容所喚起的不僅是讀者的憐憫同情,更多是一份敬意和慚愧。
「江湖」指涉的是什麼?這是我在閱讀過程中第一個好奇的問題。如詩歌的韻腳般,作者在文章裡多次插入「江湖啊!水的流域。」一句。江湖所指,原是灌溉生命、調節能量的自然地景,而引向人的社會後,江湖之詞則可喻為各方勢力匯聚爭鬥的場域──農田於焉是江湖、農業經濟於焉是江湖,在現代化、機械化、資本化的過程中,包藏多少看不見的利益糾葛私相授受;官兵如盜匪,反之亦然,在颳個不停的腥風血雨中,鮮少能見俠客的仗義心腸。台灣政府半世紀來打著經濟起飛的旗號,全心投入工業發展和國際貿易,然而付出真正代價的人,永遠是位處權勢邊緣的農人,那些守著土地的勤懇耕種者。苛扣重稅、環境汙染、所得分配不均、腐敗政風⋯⋯台灣農民長期受到剝削,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卻缺乏應有聲量的檢討。
農業衰退造成「(被迫)離農」的悲哀潮流,消失的不僅是務農人口,更是整個農村文化和景觀。人們逐漸失去與土地的連結,並且快速遺忘腳踏實地的生活方式。《江湖在哪裡》是一種心懷憤怒的書寫,但那憤怒不僅僅停留在私人的情緒,更是對於「不公不義被人們視為常態」的憤怒。因此,字裡行間強烈的批判性、諷刺意味令人難以忽視;故事為表面,訴求為內裡,它是一部企圖介入社會,也邀請讀者加入思辨的作品。
從作品建構的角度而觀,我認為《江湖在哪裡》是有自己的書寫策略的。比如,從田野資料交錯私人家鄉回憶的行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描繪特定時代樣貌的野心:將一份份零散的個體記憶,匯流為屬於人民的集體記憶,以抵抗龐大的、名詞化口號化的統治者歷史敘事。因此,經常會看見作者旁徵博引──那些能夠顯現某年代台灣社會處境的文學作品、歌詞或詩句等等;從藝文領域的紀實書寫與私我書寫,印證每一個絕對特殊的時代階段,同時考察活在彼時的人們的心境和日常生活。引述最多的應該是鄉土作家洪醒夫、黃春明等描繪農家生活與階級關懷的內容;而討論到年輕人口離鄉打拼的現象,作者也引用了林強 1990 年的流行歌曲〈向前走〉。但讓我甚感意外的是,吳音寧竟然能引用八零年代的詩人夏宇的後現代詩作,來呼應台灣作為世界代工廠的全盛期。我並不覺得這有拾人牙慧或偏頗詮釋的嫌疑,基於非虛構書寫的體裁,這樣的引用反而提供了讀者更複合、更多層次的理解──理解某個時代的物質生活、語言習慣,乃至抽象的時代氛圍、精神、價值觀。
不過,《江湖在哪裡》儘管可以被視作長篇報導,儘管涉入歷史、社會學、文化研究與環境研究等討論,我仍認為它本質上甚是接近文學性的散文,乃至詩歌。從第一章〈冬夜現身〉和後段的〈窮人擁有什麼〉,都可以看出十分文學性的結構風格。前者以月光溫柔的凝視開場,帶出一種時間靜靜流轉、再多的苦難與毀傷皆在夜色的緘默中被輕輕收納的感覺。於是,當我在之後的章節讀到:「痛楚,在背負疼痛者死掉許久之後,仍隱隱作痛著。」才察覺到〈冬夜現身〉的用意,是一種回望的預備姿態,灌入冷風的每個時代裂口,還在等待著被敘述、被修繕、被關照。而〈窮人擁有什麼〉用公路旅行雜揉意識流的鋪陳方式,講述「白米炸彈客」事件主角楊儒門的青年半生。故事開展中,辯證的其實是他個人對於死亡與自由的意識形態,而非代言集體的窮人性格。楊儒門在環島時遇見的流浪小孩讓我印象深刻,如夢似幻,無法確定那是主角的自我投射或某種鬼魂;而海岸堤防上的青梅竹馬,談論著自盡和骨灰之事,也產生一種懸疑的夢的質感。這個章節讓楊儒門作為一個(被書寫的)人物的形象和經歷豐滿鮮活起來,也像許多精彩的小說那樣,讓角色變得「真實」,彷彿他真的活過那樣。
楊儒門當然是一個真正活著的人。虛構寫作與非虛構的差別就在於,如何塑造一個躍然紙上的人,有著完全不同的路徑──〈窮人擁有什麼〉隱隱有著這方面的思考。閱讀過程中經常感受到的某種破碎性、斷裂性,來自許多段落抒情未滿、背景設定不足而無法讓讀者投入角色人生,進而抽離開來、懸空審視。補足故事裂隙者,便是那些作者採集到的具體口述資料,使得楊儒門的人生故事成為一種凹凸不平的狀態,而不去追求那種平滑的、完整的、充滿說服力的建構。在閱讀了漫長的台灣農人血淚史後,其實我在這個章節期待的是,被定位成受壓迫者、弱者的那些人,也擁有自己的生命情懷與能動性──我想作者絕對是關心著這一點的,因此,她才採取以小見大的路徑,關照著楊儒門的個人省思和語言模式(例:監獄書簡內容的拼湊性質),並回頭端詳著這樣一個「人」帶給自身的啟發。
《江湖在哪裡?── 台灣農業觀察》© 印刻出版
2022 十二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1會員
171內容數
雙層棉被搭配記憶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