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不知道──民謠傳唱的遠古愛戀

2019/05/2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用雲淡風輕,甚至「抬頭微笑」的表情,面對悲傷的思念苦澀
〈知道不知道〉是我為電影《天下無賊》所寫的主題曲。當時導演馮小剛特別屬意陝北民謠〈知道不知道〉,所以我針對電影內容和劉若英扮演的角色而寫成這首歌詞。這是從近代陝北民謠旋律重新創作的作品,這讓我有機會重新撿起從小就聽過的民謠;只是該如何把民歌賦予現代觀點,並且吻合電影角色呢?我想,藉由現代詩的寫法發展,希望歌曲脫離電影之後,也能獨立存在,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
最早的陝北民歌〈知道不知道〉是簡單的訴情之歌,藉由陝北開闊的風景,讓女子對鍾愛的男子表白情意。我重新循著這個旋律,將場景轉換成一個愛情看似已結束,卻仍想念的表白;中間隱含人們普遍的思念經驗,如同電影裡劉若英飾演的王麗,愛情結束了,但是想念才開始蔓延。在這短短旋律裡,用雲淡風輕,甚至「抬頭微笑」的表情去面對悲傷的思念苦澀,最終的都結語在〈知道不知道〉的問號裡。
我不曉得大家沒有類似經驗,聽了一首已經流傳幾十年的民歌,卻還是覺得旋律動人,雖然歌詞字面不太符合自己生活的環境,但是歌裡頭的情感卻是貼近的。所以我用現在的白話語態,從風、雲倒敘自己安靜的想念。這一切都是未知的,未來的愛情可能無法有塵埃落定的圓滿結局,所以最後用「知道不知道」這樣開放的結局來影射想念。
這首歌找了鍾成虎編曲,他以吉他發展整體編曲,最後在結尾譜上弦樂,用一個更隆重宏偉的方法來表現滔滔不絕的想念;對照劉若英吟唱時清淡的吉他旋律,以小與大、近與遠這樣的對比呈現。發表之後,獲得許多人喜歡;當然也有少數人對陝北民歌原版印象深刻而覺得不恰當。但是創作就是嘗試各種新方法,試著用自己的時代和語言,再重新演繹一個可能亙古相通的情緒感受。
幾年前,我巧遇電影導演丑丑,她正計畫要拍攝家鄉侗族的愛情故事,我被故事裡那對男女一輩子遙遠相伴的感情所感動,決定為電影創作主題曲;因此寫了萬芳所演唱的〈你還在我歌裡〉。也因為這次相遇,科普了許多關於侗族大歌的知識。我非常驚訝這個珍貴的世界民族遺產已經在2009年正式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之所以能入選,是因為它常採用複調式的多聲合部、三人以上高低音合唱,這是目前所知在亞洲最早發展此套合唱方式的紀錄。
侗族大歌反映了自古以來侗族人一生各種生活面向,包含生老病死的歷程,都可以用歌曲對應。用情歌訴情是侗族大歌裡特別重要的部分,而〈你還在我歌裡〉是啟發於一首侗族男女訴情時吟唱的情歌〈想你了〉。在歌曲開頭,萬芳用侗族語吟唱一遍,然後再進入新創的歌曲旋律。
侗族沒有文字,口傳文化更重視語言與歌聲傳遞。〈想你了〉是一首女人對心愛男人的訴情之歌;〈你還在我歌裡〉就延續著侗族大歌、呼應電影劇情對照發展。我嘗試用接近〈想你了〉的口吻創作,電影裡這對侗族男女無緣共結連理,最終用後半生遙遠的相望來相守;有情人也將因生命終老而各自分別。當畫面只剩女主角垂垂老矣,記憶兩人曾經年輕,唱著侗族大歌〈想你了〉互表衷情。而對應著這個畫面的〈你還在我歌裡〉則是用一生來紀念一段愛情的感嘆
寫這首歌時,我總想著,流行音樂有太多描述青春的情歌;但熟年後的愛情應該有怎樣的風景?當我們老去,愛仍在心中,無論相守與否,那惦記著對方與雙方曾有過的美好,是否足以面對生命最後風中殘燭的時刻?這份記憶之愛,能夠成為面對老年孤寂的依靠嗎?
人近黃昏,這份想念已是耗盡全部的生命,
接近於以呼吸延續著生命般的絕對,來守護這份愛情。
我在副歌裡沿用了民謠常用的借景訴情:「飛在風中的雲/知道去留原因」、「三千的弱水裡/知音何處可遇」這是一種塵埃落定、心意已決的宿命,主角已知曉愛情最終的結果。
非常感謝萬芳把我最想要表達的成熟中年之愛演繹得真好。我跟萬芳特別有緣,她在90年剛剛發行首張專輯《時間仍然繼續在走》我們就合作了,專輯主打歌是我寫的;93年我們再度合作〈試著了解〉,這是我在創作中蠻滿意的一首歌,至今在她多場演唱會,或在卡拉OK仍常聽到這首歌。沒想到十多年後,我們有還機會再合作〈你還在我歌裡〉這首歌,我覺得特別高興,像珍貴的禮物。
歌中收藏了多少人的生命經歷和感情,許多情愛藉由情歌銘刻在口與心。縱然景色依舊,人事已非,只要歌還在,這份情感就不遠離。
對侗族來說「飯養身、歌養心」,這句話非常好;是的,歌是養心的。侗族「鼓樓」除了傳遞訊息和警報,也是重要的娛樂場所。在不同節日、對外接客,或者族人內部情感交流,都會用歌聲傳達溝通。侗族人出生後,父母都會隨著孩子的年紀變化尋求不同的歌師,藉由學歌、唱歌,進行人際之間的交誼和相處,甚至是學習知識;在他們的日常作息裡,情感、愛情與生老病死的儀式都有不同的歌相配。
使我記憶最深的是,為了《侗族大歌》這部電影,導演丑丑特地採風,將許多搜集來的民謠放入電影;我看著採風的素材影片不禁莞爾。特別是一群不同年紀的孩子們在同一個歌師教導之下,小小年紀就學會分部合唱。分部合唱需要一些學術技巧和訓練,這些孩子卻能在引導下自然發展出分部合唱;侗族沒有文字,他們用歌傳授兒童知識與文化。像是模仿青蛙叫聲而形成的〈青蛙歌〉,或模仿鳥聲而形成〈布榖歌〉等歌曲。我非常感動,對於侗族由歌來傳遞文化的習俗與形式感到由衷欣賞與佩服!
我非常讚嘆侗族有「飯養身、歌養心」這樣的體悟,我們喜歡音樂,如何透過音樂這個平台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更貼近心,還是創作最重要的元素。

民謠原歌詞:
〈知道不知道〉
山清水秀太陽高 好呀好風飄
小小船兒撐過來 它一路搖呀搖
為了那心上人 起呀起個大早
也不管路迢迢 我情願多辛勞
我情願陪著他 陪呀陪到老
除了他呀都不要 他知道不知道
〈想你了〉
無緣無故,總是突然想起你
想起你,我的心就撲撲地跳個不停
應想起你,就像蜜蜂採到蜜
全頻口傳你的身影在妹妹的心裡
就像密密麻麻的樹木
我願意和你做萬年青松
一心一意與你六十年結伴

雋永的歌詞是如何誕生的?
為什麼有些歌聽過就忘不了?
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是一首歌。
我們都被寫在歌裡,我們都是有歌的人
「在創作裡有各種方法,千萬不要擔心自己的想法或文筆是不是很厲害,因為誠實會比炫技的文字更為動人,這是創作的重要核心;而每一次書寫就像我們試圖去解答人生的題目,尋求這個階段最能說服自己的答案。只有說服了自己,才有可能說服別人。」——姚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聯合文學出版社
聯合文學出版社
【聯合文學 UNITAS】 文學是唯一的國語,字是冬雷震震夏雨雪,書連結心靈密碼,在無邊的國度,跨越界線,形成聯合的力量。創社於民國76年,為傳承文學傳統、匯整文學資產、鼓勵文學創作,始終秉持出版文學好書,多次獲金鼎獎出版獎項,為國內重要之文學出版公司,同時出版綜合生活類型圖書,並培育文學新種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