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1 - 看甚麼展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開學前 8 週



有趣的是,和大多數人一樣,在大學各個階段,都曾幻想過自己的畢業設計該是甚麼樣子,然而當它真的來臨,腦袋突然就又空了,確切來說,是被繁雜的準備工作震懾住了,格局與過去所有課題都不同,挑戰著這些年所習得的一切知識與技能,以至於此,在初期最大的問題是...

該如何開始呢?

對我來說,開始真正感受到畢業設計逼近的壓力,是在6月初去參觀各校畢展的當下;趁著實習期間的天時地利之便,與好夥伴們決定去瞧瞧學長姊的設計成果,就當作是幫自己尋找一個設計操作的方向,「欸只要我們挑對時間,同一天就會有好幾所學校可以一次看完」我說,夥伴A:「蛤,這樣不會瘋掉嗎?」,夥伴B:「沒關係啦,就來去給它刺激一下大腦也不錯」。

周末的松菸,四五所學校的建築系匯集與此,百花齊放,雖然明白所謂的「看展」其實就是看一個感覺,但端詳著各式圖面與模型的火力展示,欣賞之餘,心情也頓時緊崩了起來,思考著:「是甚麼樣的議題和過程,才會產生這樣的成果呢?」,「如果我也嘗試操作這個主題,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類型」是我們開始思考畢業設計時常常會先切入的關鍵詞,甚至企圖想將過去看到的作品分門別類,尋找一條可行的道路,其中考慮的點有很多,自己的興趣、自己的能力、時間與金錢、各方建議、指導老師的取向...超多,這個時候心中的小劇場又開始陷入沉思:「所以,畢業設計到底是甚麼,是為了甚麼而做」,類似這樣的過程,顯然有一個共同的歸宿,就是拖延病,躊躇不前,生怕自己選錯題目走錯方向。

不過後浪推前浪,作者目前有個確定的想法,除了學長姊的經驗,也是在此次展覽中不斷感受到的,就是選擇一個自己確實有興趣並且願意花時間深化的主題 (若能符合自己的風格更好),這聽起來相當簡單,但回想以往操作設計的過程,有趣而複雜,或平凡但容易,是設計者時常會遇到的選擇題,兩者各有優缺,在此暫且先忘記當下的是如何做決定的,試想畢業設計的時間長達三十多週,若是在此過程中不斷地選擇簡單的道路,到最後對於該設計原本就稀薄的熱誠,很可能就被消磨殆盡了,而當人問起:「你喜歡你這次的設計嗎?」,「你滿意嗎?」......這或許就能解開前文的小劇場:「所以,畢業設計到底是甚麼,是為了甚麼而做」。

說說的倒挺容易,來欣賞以下的作品先。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部分的作品無論是內容或呈現,都充滿著能量,而這些作者想必也經歷了一連串抉擇,很難想像若是對該主題沒有絕對的興趣,會有這樣的成果,辛苦了。


所以,所謂的「類型」,或許可以解釋成,機能、議題、時間軸的排列組合,透過調查與討論,檢討階段性的結果,慢慢夾擊出一個可行的方向,將問題從「做甚麼?」轉換成「如何做?」。(這個過程聽起來就像是建築計劃呢)

一個下午的時間,值得一探究竟的作品非常多,的確像夥伴A說的,會瘋掉...,為了轉換心情,我開始向站在作品旁的設計者們聊天,有趣的是,這種做法意外的非常有收穫,從設計動機到成果檢討,主題如何延伸,概念如何收尾,設計者發自內心的感受,比圖面文字更能刺激思考,在此推薦各位,那麼接下來,我也該開始嘗試建構並延伸主題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7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因為不管你走的是哪一條路,你的所學終將會為你所用。
Thumbnail
因為不管你走的是哪一條路,你的所學終將會為你所用。
Thumbnail
現實或許無法改變,但是經驗(希望可以)不斷累積。只為了在未來可以突破這沉滯。
Thumbnail
現實或許無法改變,但是經驗(希望可以)不斷累積。只為了在未來可以突破這沉滯。
Thumbnail
你當下所做的選擇,沒有對與錯,只有你能寫出自己的故事。 升上大學之後,你曾想過未來想做什麼事情足以影響全世界嗎?以過來人的角度,希望剛上大學的你,能好好看身邊的同學、好友、師長,哪一個人是你未來想要效仿的對象呢?或是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向外尋找與眾不同的興趣或職業發展?
Thumbnail
你當下所做的選擇,沒有對與錯,只有你能寫出自己的故事。 升上大學之後,你曾想過未來想做什麼事情足以影響全世界嗎?以過來人的角度,希望剛上大學的你,能好好看身邊的同學、好友、師長,哪一個人是你未來想要效仿的對象呢?或是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向外尋找與眾不同的興趣或職業發展?
Thumbnail
2月26日,與3月12日這2個星期六下午,已畢業並在淡江精進的前輩將藉著視訊返校演講她的畢業設計甘苦,以及製作畢業設計時所熟練的Grasshopper軟體。這2場(以及接下來的另外2場)均為金大建築系學會與系友會專屬課程。請務必以學校帳號登入,這堂課將不允許@nqu.edu.tw帳號以外的帳號登入。
Thumbnail
2月26日,與3月12日這2個星期六下午,已畢業並在淡江精進的前輩將藉著視訊返校演講她的畢業設計甘苦,以及製作畢業設計時所熟練的Grasshopper軟體。這2場(以及接下來的另外2場)均為金大建築系學會與系友會專屬課程。請務必以學校帳號登入,這堂課將不允許@nqu.edu.tw帳號以外的帳號登入。
Thumbnail
如果各位家長在委託空間專業者時(不論是室內設計或是建築營造)不願意給足10%設計費,請不要逼自己的孩子念建築,不要逼他們進入這個由你們親自造成的病態產業結構裡。
Thumbnail
如果各位家長在委託空間專業者時(不論是室內設計或是建築營造)不願意給足10%設計費,請不要逼自己的孩子念建築,不要逼他們進入這個由你們親自造成的病態產業結構裡。
Thumbnail
刊於Q&A vol. VII (2019.4),也是(好像已經成立的)系友會會刊 Q&A Alumni I。 有些回答,或者說藉著回覆問卷所提出的疑問,現在是不是有更切身且因為親身經歷過而能提出更適合的解決提案了呢?很期待能聽到經過了半年的時間,現在的大五們又怎麼回答。
Thumbnail
刊於Q&A vol. VII (2019.4),也是(好像已經成立的)系友會會刊 Q&A Alumni I。 有些回答,或者說藉著回覆問卷所提出的疑問,現在是不是有更切身且因為親身經歷過而能提出更適合的解決提案了呢?很期待能聽到經過了半年的時間,現在的大五們又怎麼回答。
Thumbnail
不管是要繼續從事建築還是要考建築師或者爾後轉行,我們的基本設計訓練的主旨是理解空間需求、觀察、了解人們所真正需要的並提供能夠持續發生活動的場域或者計畫。
Thumbnail
不管是要繼續從事建築還是要考建築師或者爾後轉行,我們的基本設計訓練的主旨是理解空間需求、觀察、了解人們所真正需要的並提供能夠持續發生活動的場域或者計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