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極掰真社會新人類-螞蟻(下)

2019/07/01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承上篇
  1. 禮:表=同時在巢穴中有兩代以上的個體;裡=所有的個體的基因特徵都來自同一隻蟻后的基因池中。
  2. 義:表=高度秩序化組織和戰爭裡的自殺性攻擊;裡=巢穴裡的所有子代統一集中照顧
  3. 廉:表=功能分工,特別是繁殖分工;裡=蟻后不(太)能動、兵蟻不能(自己)進食、工兵不能繁殖。
  4. 恥:表=巢穴內沒有糾紛,沒有內鬥:裡=巢穴中的所有角色都有無可取代的必要性
粗體字的部份,就是威爾遜的真社會性三點。它不完全都是以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來描述螞蟻這種真社會性動物。但唯一可以確定是,它的三點與大同世界的前三句極度吻合。所以要能夠完成大同世界,也就同等於要成為群居性生物的頂點-真社會性動物,而必要的條件筆者斷言一定還得包含第四點(下劃線部份):巢穴中的所有角色都有無可取代的必要性
一個標準的螞蟻群體如果符合以上四點,就代表群體裡的任何一隻螞蟻個體,其實都有能實踐禮義廉恥的部份:禮的能力就是個體都具有與其他個體相同的部份,相同的部份他們依此團體行動、分工合作、共同分享成果;義的能力就是每個個體不會因為自身的利益而單獨突出自己。而且當巢穴之間發生戰爭時,他們都能具有執行像是自殺攻擊的這種利他行為;廉的能力就是他們都具有與其他角色不同的部份,工蟻做工,兵蟻打仗,蟻后生孩子,他們無需擔心自己的角無法勝任的工作。
問題就在四點上,恥的能力是指過去群體內部矛盾發生時,因為部份個體可以轉換成其他的角色來幫助群體渡過壓力。因此在以保留特徵為前提的恥策略之下,內部衝突一旦發生,特徵不明顯、功能與其他角色明顯重覆的,很可能就會被暫時收斂回族群整體。這使得留下來在台面上的角色都是絕對必需的、無可取代的,也讓內部衝突在未來無處施力。但為什麼威爾遜博士沒有列出第四點?
昆蟲的變態行為無非是人類感到十分好奇的一部份。變態行為讓昆蟲可以藉由它變出與其他個體完全不一樣的功能,但同樣的也可以被用來反向調控群體的角色比例。雖然威爾遜博士所描繪的螞蟻世界,對於螞蟻的變態能力也有詳盡的記錄與觀察。但他之所以沒有當它是必要條件的重要推測是:每種螞蟻族群當面臨內部壓力時的角色轉換策略,其實都不盡相同。比如很多螞蟻巢穴並沒有兵蟻,因此兵蟻的角色轉換與螞蟻巢穴的外部環境是否存在有威脅有直接因果。同時工蟻雖然外觀看起來都一樣,但牠們在巢穴裡負責的分工卻相當細緻,而且除非個體死亡,並不常彼此交替崗位。
我們無法統一所有螞蟻巢穴生活的外部環境條件,使得我們希望觀察到的角色結構已經是最精簡的結果不免有點一廂情願。反之如果條件只是想描述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那麼不同巢穴之間的蟻群對彼此來說都是獨特的。但他們還是一樣會相互鬥爭,無法和平相處。因此這個界線實在沒法準確地拿捏。
我們這裡用最極端的例子:螞蟻巢穴面臨斷絕後代的壓力來說明,來看看螞蟻族群中到底什麼樣的角色可以稱為無法替代,而這個角色又是誰?

女人國

我們首先要理解在螞蟻的世界裡,其實雌蟻和雄蟻是不太對等的i,也普遍地不像人類如此般優待男性。蟻穴裡所有的工蟻都是母的,兵蟻是母的,蟻后…… 當然也是母的1。牠們就像是《西游記》裡描述的女人國一般:女人能農耕、能織布、能從政、能養育子女。這樣的話,那她們還需要男人做什麼?
蟻穴中的蟻后只有在受精初期,分別利用受精卵與未受精卵產下少量的雌蟻與雄蟻。這些雄/雌蟻的功能就是在交配期間飛出巢穴進行交配,之後雄蟻很快就會死去,而雌蟻則會遠離原來的巢穴另組家族。接著蟻后再利用大量未受精卵產下其他的蟻種-如工蟻。因此這些工蟻在基因上完全與蟻后相同,彼此可以相互替補。比如兵蟻缺乏時,工蟻能夠取而代之;甚至蟻后死亡時也能取而代之。因此當巢穴有危機時,蟻群可以選擇的方法有從幼蟲變態成蟻后再繼續生殖的工作;或是讓母的工蟻利用自己那從來沒用過的卵巢產下未受精卵,再從未受精卵發育成雄蟻飛出去延續生命。
當一個螞蟻族群的蟻后如果意外死亡,幼蟲若可以發育成蟻后,則可以繼續延續族群的繁衍。這個方案相當直截又容易理解。但事實上很多螞蟻族群在面臨這種情況時,並不是用這種方法為族群渡過難關。而是工蟻直接產下雄蟻出去交配。這種方法雖然意謂著現在這個巢穴是結束了生命,但飛出去的雄蟻總的來說還是可以延續這個巢穴的部份基因。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這還是極度具有達爾文意義的一件事。如果一個巢穴的生命可以一直依靠幼蟲蛻變成蟻后再繼續繁衍,那麼這個巢穴的生態就會一直保持著原貌,直到世界末日的那一天-就是巢穴裡的基因將永遠不再因為有性生殖而發生變化。若僅靠著蟻后自己誕生的雄蟻與雌蟻近親交配來無止盡地延續下去,那麼近親交配的風險也會持續地惡化下去,一樣也更難再去應付環境的千變萬化。因此螞蟻族群為了還要能夠保持有適應自然環境的優勢,就不能讓同一個巢穴一直存活下去。
事實上能擁有多個蟻后,同時在多個不同的地區建立巢穴並繁殖開來的蟻種,才真的能夠有效率地擴張牠們的規模,達到永續發展的能力。一種在人類居住環境很容易就發現的蟻種-法老小家蟻(Pharaoh Ant)-就是採用這種生命策略。他們的蟻后壽命短的出名,但族群可以遍及世界各地。牠們可以生存在一般的住宅牆壁,醫院大樓,甚至是火車上的行李間,搭個順風車做個旅行,藉此快速擴散家族ii
法老小家蟻(圖片來源
正是群體會為了保有環境的適應能力,他們選擇保留了生物長久演化下來透過有性生殖所帶來基因變異的好處,而犧牲了所有角色都可以互換的能力。生物夠資格稱為完全真社會性動物所要守下的最後一座堡壘,就是雄性/雌性(男女)之間,也必須要保留差異才行。巢穴發生傾覆的危機就是指我們描述恥階段的第二種內部壓力,這時雄蟻與雌蟻在角色轉換上的能力卻不相同。很明顯的,雌蟻的無性生殖能力使牠可以轉換成雄蟻,但雄蟻卻轉換不回雌蟻。雄蟻在基因池的意義之下,與誕生下他的工蟻、甚至追溯到蟻后,都完全可視為是同一個個體,對家族的基因而言是條不歸路。雄蟻飛出巢去交配後誕生下來的後代,這時會加入其他不同族群的基因,則完完全全是另一個新的開始。
我們現代女性大概很難體會自己如果透過無性生殖生下一個與你一模一樣的兒子那會是種什麼感覺。大概感覺會相近於雙胞胎,又有一點微妙的不同。這種雌性生物無性生殖的能力,除無脊椎動物較為普遍外,從魚類的鯊魚、直到爬蟲類少數在沙漠型氣候生存的蜥蜴上都還能找到。這些遺跡能力都代表由於過去的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都還不如哺乳類動物,所以如果某一天環境受到巨變而有生存危機時,他們都需要這種無性生殖的能力來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夠延續下去,才出現了雄蟻這種轉換上珍貴的缺陷。所以就算是螞蟻,尚且以最低限度保留了雄蟻這種一生中只要負責吃和交配就好的軟飯男人。

究極真社會性動物

除了雄/雌蟻的情況之外,若是難以判斷其他角色是否一定必須存在,從第四條規則的「表」其實倒是可以獲得提示。也就是透過觀察個體之間會不會產生衝突也可以做為判斷是否有角色矛盾存在的準則之一。生物學家在觀察螞蟻巢穴裡的生活時,還是多少可以看到螞蟻互相打架的情況發生,只是比起群體一致對外的戰爭行為較為罕見,也和平許多。
有一種稱為舞鐮猛蟻(Harpegnathos saltator)的蟻種,他們的社會組織還保留了有點像是古代封建社會的那種等級制度。彼此相互衝突不斷,為的是把對手打壓下去,提升自己的等級地位iii。支持這些行為的背後原因很可能就是牠們的族群並未透徹地經歷過內部壓力的洗禮,角色並不唯一。在不同階級之間,個體會認定對手是可以完全被取代的。
捕食中的舞鎌猛蟻(攝影:L. Shyamal [CC BY-SA 4.0])
或許這樣的蟻種只能稱為「準」真社會性動物。也許你可以說是威爾遜博士等生物學家們將真社會性動物的範圍擴的太大了,也就是由於沒有第四個條件去約束,才會讓現在所謂的「真社會性動物」在族群之間仍有鬥爭行為。如果刨去不符合第四個條件的動物,留下來的就會更少。或說這也只是個名詞定義問題。如果能夠實踐類禮一項能力的動物稱為群居性動物;實現二項的可稱為社會性動物;實現三項的稱為真社會性動物,那麼可以同時實踐禮義廉恥四項能力的動物,我們就可取名叫究極真社會性動物。至於英文,就讓他們想去吧。
總而言之,幾乎所有種的螞蟻在禮義廉恥的前三點都已經可以做的很好,而部份第四點也做的不算差。人類充其量也只能算做到第一點禮的境界和第二點義的境界而已,第三點廉的境界可以說都還做的不全面,只算是沾的上邊而已。真正將恥的行為做到完善的螞蟻族群,很少會為了個人利益衝突而打架,就是因為自己所擔當的角色已經無法再收斂、再相互取代的原因。

伊甸園

以上這些論證若足以使假設成立的話,那麼在《尷尬癌》一章裡孟子的觀點也可以同時得到了佐證:大同世界就是一個禮義廉恥完滿的世界,能夠活在大同世界裡的人,其實也就是禮義廉恥四維已經完美的新人類。但人類在演化上,確實在恥這個上面還有很多缺陷。如果這個缺陷是生物性的,那麼大同世界可能也很難在短時間內靠教育與文明的發展而瞬間站上舞台。而是等到好幾百萬年後,人類以生物體的身份,演化到確實擁有完滿的恥的感知與策略執行能力以後,成為一種新的人種。而這種新人類除了保留有性別上男與女的區別外,還能對於彼此無可取代的角色建立尊重,才有辦法達到大同世界的境界。
若說孟子所在的時代已經確實能夠發現人在恥方面的缺陷,有趣的是相較於基督的原罪說,人類的「罪」會在大審判之後獲得救贖。拿這兩個啟示一對比-聖經裡說亞當和夏娃在吃了禁果之後,對彼此的裸體感到羞恥-似乎有點眼熟。這種男女對性的「羞恥」感與四維的「恥」很可能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東西。暗示著羞恥心是對於男與女之間保留下來最後的角色區隔能有感知,好讓彼此的優點與缺點能相互扶持。
亞當和夏娃的矛盾就是人類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內部矛盾-男人與女人的矛盾,是最原始、也是最無法逃避的矛盾。大同世界裡針對廉的第一句就是講男女的社會分化-男有分;女有歸。男人與女人的分化筆者有特別提到過,他們是確定無法轉化的兩個角色;那麼人類的男人與女人之間雖然無法轉換,取而代之的是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又比所有男人與男人/或女人與女人的同性之間更重要的許多。這種以愛情與性為基礎的調合劑應該就是為了確立男人與女人之間永遠無法轉換的這股鴻溝不起衝突、和平相處。而任何人對於異性保持有偏見、暴力或過度依賴的行為可能都可以視為其本質在處理該內部矛盾問題上帶有缺陷。
這麼一來,之前被診斷出有尷尬症的善男信女們,如果發現自己有異性恐懼症時,是不是又覺得離新大同世界的市民證遠了一大步呢(笑)。人類的恥雖然有缺陷,但這麼多文化裡都有類似末日審判與伊甸園的傳說,代表人類裡還是有對於自己的缺陷自我診斷挺良好的先知們存在。他們都同時意識到恥的問題,而且像孟子一樣希望人類能夠透過文明,找尋解決的手段。

1雖然螞蟻和蜜蜂的世界中工蟻全是母的,但這並不是真社會性動物的必要特徵之一,比如說白蟻就不是如此。白蟻的工蟻男女比例是一半一半,這得追溯到螞蟻(膜翅目)奇怪的染色體結構:半分多倍體(Haploidiploidy)。簡單來說,螞蟻的性別是由染色染的倍數決定的,不是像人類用不同性質的染色體X, Y來決定。由於雌/雄蟻的染色體數目不同,一隻雌蟻和他的姊妹們基因相似性是 3/4。而雄蟻之間是 1/2。因此生物學家們推論正是這個原因,對雌蟻而言當然有較高的意願去照顧她的姊姐們,而不是兄弟們、甚至她的子代。科學家漢米爾頓(William D. Hamilton)發現這種染色體數量決定生物體性別的機制,確實會影響到一個族群中性別的比例。使得他在 1964 年提出了「親族選擇」這個假說。認為這個機制除了影響性別的比例,還使得螞蟻與蜜蜂產生了利他行為,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同胞比自己的後代有更多的血源關係。
i 貝爾特.荷爾多布勒,愛德華.威爾遜著,夏侯炳譯,《螞蟻的故事》,海口市:海南出版社,2003 年,第 104 頁。
ii《螞蟻的故事》,第 41 頁。
iii《螞蟻的故事》,第 96 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在人類過著社會生活的時候,有一種生物卻能屌打人類,被稱呼為真社會性生物,牠們就是螞蟻。這種用兩支手指就能捏死的東西到底厲害在哪裡?!天天看著電視裡政客相互對罵,人類社會裡充斥著謊言,貪婪與暴力,跟本就是一盤散沙。到底我們的智慧只能讓我們成為究極掰的人類?還是能夠一躍成為究極真社會的新人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