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年輕一代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年輕抗爭者為七一重新油上新的象徵意義,使其由香港淪陷二十二年,轉化成光復立法會,填寫了香港抗爭歷史一個重大里程碑。

早於示威者毀壞立法會之前,這個這個DQ民選議員、DQ參選人、由建制派低質素議員以及0票自動當選功能組別議員所把持的立法會其實早早已經爛掉,已經腐爛到極點,只是大眾不願意正視問題。在中國香港強權內外夾擊導致制度的扭曲下,立法機關已經失去了監察行政機關的功能,淪為純粹出賣港人利益、消耗庫房公帑的橡皮圖章,無恥通過大大小小與中國融合銜接的大白象工程方,任何賣港政策如一地兩檢,都能夠在立法會多數暴力配合下通過,示威者對此政權面具的破壞可謂充滿象徵意義,有網民更表示七一示威者佔領的立法會,是有史以來唯一屬於香港人的議會,雖則只有短短數小時。


短短數小時屬於香港人的議會

短短數小時屬於香港人的議會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論語·為政》

但於香港最勇敢最無私的是一眾90後、00後的年輕人,有人質疑衝擊沒有會議的立法會有何用?有人指責衝擊的都是鬼、是黑社會,說這些荒謬言論的正正是一眾民主派議員。年紀、經驗令人成熟、世故、計算多了,亦令這群人跟新世代產生了鴻溝,他們完全不明白年輕一輩的無力感,作為前人更應反省自己過去二十多年的碌碌無為,導致今日剩下一個愈見敗壞的體制由年輕一代去承受。

站在最前線的幾乎全部都是年輕人,是中學生、大學生、剛剛畢業的,他們有人是首次出來抗爭,但對一班經歷過雨傘革命、魚蛋革命的抗爭者,更加具有多一重的意義:修正五年前抗爭的過錯,做返當年早就該做的事!遲來了五年的升旗禮、擊退阻止衝擊的梁耀忠(物理上)、毛孟靜(道理上),將行動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示威者強行帶走阻止衝擊的梁耀忠(來源:東方日報)

示威者強行帶走阻止衝擊的梁耀忠(來源:東方日報)

年輕人面對的難處其實非常之大,經濟上:每次的衣物、交通費用對學生來說其實是龐大的經濟壓力;家庭上,家人反對的話要抵住壓力;肉體上,每次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面容都要包得密密實實,整套防具在三十多度高溫猶如焗桑拿,一焗就是一整日;心理上,要抵受被追捕的風險、恐懼,失敗的失落、失去同路人的傷心⋯⋯如此情況於成年大人身上也是非常難捱,但年輕人並沒有懷憂喪志,反而更加果敢,於過程中極速進化、以死相搏,只是因為多了一顆赤子之心、少了一些自私的計算,真摰的熱愛這片土地,這片孕育我們卻對我們不仁的不潔之地。

沒有暴民,只有暴政。

沒有暴民,只有暴政。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蘋果日報直播佔領立法會時訪問一位決定死守的抗爭者,記者問:有否預過最壞嘅後果係乜?抗爭者答:有,如果冇預咗十碌八碌(監禁十年八年)、冇預咗一身傷,入嚟做咩?當極權只剩下散播恐懼,已是強弩之末了,尤其是面對一班置生死於度外,陷入絕望困境,想盡辦法生存的抗爭者,年輕人看不到現在也看不到未來,對他們來說今仗一輸,他們和他們的後代等於永遠失去自由,暴動罪最高刑期是十年,當日衝擊立會的人全都知道,但他們並沒有退縮,因為他們知道:身在極權國度,監獄之外都只是更大的監獄。

最後想跟各路抗爭者講一句:世界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也是我們的。即使失望,但不要絕望,我們一起堅持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琌佶的沙龍
4會員
7內容數
社會上人人口中都說著「仁義道德」,但字縫裏卻只有「吃人」兩個字。誰是狂人;誰又能鑑定誰是正常?
琌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8/14
反送中運動已上升至對政府、香港警隊、中共政權的全面開戰,日子越久和理非和勇武各自來到了樽頸位置,除非大家想專心返去搞區選,覺得選舉可以改變現況,否則沒有割蓆分化的理由;除非你覺得對得住殉道、被捕、被打既手足,否則沒有散水的藉口!如果唔係既話,請克服恐懼,一日未達到五大訴求,就一日仍然街頭見。
Thumbnail
2019/08/14
反送中運動已上升至對政府、香港警隊、中共政權的全面開戰,日子越久和理非和勇武各自來到了樽頸位置,除非大家想專心返去搞區選,覺得選舉可以改變現況,否則沒有割蓆分化的理由;除非你覺得對得住殉道、被捕、被打既手足,否則沒有散水的藉口!如果唔係既話,請克服恐懼,一日未達到五大訴求,就一日仍然街頭見。
Thumbnail
2019/07/11
特區政府官員、建制派議員,不禁想起魯迅曾經講過:中國的歷史只有兩個時代,其一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其二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林鄭是暫時做穩了奴隸;葉劉則是想做奴隸而不得。但鄭南榕、太古廣場的殉道者、陸續出現以死明志的輕生,又不禁令我想起陳寅恪寫在王國維碑文的一句: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
Thumbnail
2019/07/11
特區政府官員、建制派議員,不禁想起魯迅曾經講過:中國的歷史只有兩個時代,其一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其二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林鄭是暫時做穩了奴隸;葉劉則是想做奴隸而不得。但鄭南榕、太古廣場的殉道者、陸續出現以死明志的輕生,又不禁令我想起陳寅恪寫在王國維碑文的一句: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
Thumbnail
2019/06/30
悼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五日, 香港第一位為自由而犧牲的殉道者, 他的名字叫梁凌杰。 悼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第二位「反送中」殉道者, 二十一歲盧姓女子。 把殉道者的遺志、精神、理念貫徹下去,從今天起我們背負了兩條生命,好好活下去!
Thumbnail
2019/06/30
悼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五日, 香港第一位為自由而犧牲的殉道者, 他的名字叫梁凌杰。 悼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第二位「反送中」殉道者, 二十一歲盧姓女子。 把殉道者的遺志、精神、理念貫徹下去,從今天起我們背負了兩條生命,好好活下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反修例運動」從去年六月走到今天,剛好一週年。 2020年的香港社會衝突依舊不斷,可無論是怎樣的立場見解,都需要,亦值得被聆聽。《2047》本期將深入探討「反送中運動」中所反映,較年長與較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政治取向的差異,以及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等——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是否能並存?世代與政治光譜、
Thumbnail
「反修例運動」從去年六月走到今天,剛好一週年。 2020年的香港社會衝突依舊不斷,可無論是怎樣的立場見解,都需要,亦值得被聆聽。《2047》本期將深入探討「反送中運動」中所反映,較年長與較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政治取向的差異,以及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等——中國人與香港人的身份是否能並存?世代與政治光譜、
Thumbnail
我們的年輕人,緊記六四教訓,時刻警剔,不敢妄為、不敢迷失、不落圈套,以致為世人嘲笑:走走坐坐就像得到民主。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年輕人有多愛香港,不想輕易毀壞它,我們知道,要打要殺都容易,只是,香港百年基業其實很脆弱,一旦催毀,將立即崩塌。所以,2014年的夏天,年青人努力證明,香港人配得上民主。
Thumbnail
我們的年輕人,緊記六四教訓,時刻警剔,不敢妄為、不敢迷失、不落圈套,以致為世人嘲笑:走走坐坐就像得到民主。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年輕人有多愛香港,不想輕易毀壞它,我們知道,要打要殺都容易,只是,香港百年基業其實很脆弱,一旦催毀,將立即崩塌。所以,2014年的夏天,年青人努力證明,香港人配得上民主。
Thumbnail
今早 (11 月 11 日) 參與黎明行動的所有手足做得好!謹在此向你們致敬,亦希望中槍危殆的 21 歲學生盡快康復。 有人說,自己本來支持抗爭,但現在事件已經變了質,「班人癲架,好暴力」。筆者想指出,抗爭者之所以到處堵路、放火、私了,是因為魔警施暴不受約制,中共及其傀儡只知姑息養奸,卻不給予任何懲
Thumbnail
今早 (11 月 11 日) 參與黎明行動的所有手足做得好!謹在此向你們致敬,亦希望中槍危殆的 21 歲學生盡快康復。 有人說,自己本來支持抗爭,但現在事件已經變了質,「班人癲架,好暴力」。筆者想指出,抗爭者之所以到處堵路、放火、私了,是因為魔警施暴不受約制,中共及其傀儡只知姑息養奸,卻不給予任何懲
Thumbnail
我們香港人並沒有默默過了22年,只是和那些賺足賺飽的上一代相比,很多人年紀少,社會資本少,少到你不能在臺灣的媒體上看到他們而已。但他們的呼聲不是第一天才這樣。為了香港而流血汗,為了香港而勇抗橫暴,為了香港而死。香港人的年輕一代做到了,我以他們為榮。
Thumbnail
我們香港人並沒有默默過了22年,只是和那些賺足賺飽的上一代相比,很多人年紀少,社會資本少,少到你不能在臺灣的媒體上看到他們而已。但他們的呼聲不是第一天才這樣。為了香港而流血汗,為了香港而勇抗橫暴,為了香港而死。香港人的年輕一代做到了,我以他們為榮。
Thumbnail
歷史告訴我們從來沒有一個打壓學生的政權最終能夠倖存。即使是我們背後的偉大祖國,也只是「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Thumbnail
歷史告訴我們從來沒有一個打壓學生的政權最終能夠倖存。即使是我們背後的偉大祖國,也只是「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Thumbnail
對於七一金鐘起義,年長的人好像都經歷類似的心理轉變。首先覺得年青抗爭者是「鬼」,「衝黎做咩」,策略上太不智。接著開始替抗爭者擔心,怕警察會開槍,解放軍會入城,於是不斷勸抗爭者撤離。最後知道抗爭者主意已決,便默默誦禱,祈求他們平安返家,甚麼暴力都不緊要,最重要安全,同時懺悔自己過去做得不夠,苦了年青人
Thumbnail
對於七一金鐘起義,年長的人好像都經歷類似的心理轉變。首先覺得年青抗爭者是「鬼」,「衝黎做咩」,策略上太不智。接著開始替抗爭者擔心,怕警察會開槍,解放軍會入城,於是不斷勸抗爭者撤離。最後知道抗爭者主意已決,便默默誦禱,祈求他們平安返家,甚麼暴力都不緊要,最重要安全,同時懺悔自己過去做得不夠,苦了年青人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讀者今天已經在不同的社交媒體上了解或觀看了今早電台節目裡「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所剪輯下來的那段感人肺腑的影音片段。隨著這段影片被瘋傳,同時也引發起了我們對於七一佔領立法會行動的反思。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讀者今天已經在不同的社交媒體上了解或觀看了今早電台節目裡「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所剪輯下來的那段感人肺腑的影音片段。隨著這段影片被瘋傳,同時也引發起了我們對於七一佔領立法會行動的反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