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民主》能帶來更好的方式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民主政治到底帶來了理性還是非理性?民主制度真的是一個好制度嗎?看過銀河英雄傳說,腦海中一直有著楊威利描述的民主理念,但回歸歷史,民主制度實施至今,到底有那些優缺點,這是值得被探討的。
若是民主真的有價值,那它的價值又是甚麼?為了更深的論述民主,作者以相反的立場去檢視民主,其中提到民主政治可分類為三種類型的參與者,其中包含哈比人、政治流氓和瓦肯人,最理想的參政者是瓦肯人,但出現的機率有限,而且所能代表的選票和意識型態相同,因此多數還是在哈比人和政治流氓。
簡單節錄這三種人
哈比人──無知、資訊掌握量低,容易被煽動並選擇支持對自己並無好處的一方。
政治流氓──資訊掌握量高於哈比人,但支持政策與候選人的根據為個人認同的道理,會罔顧事實與真相,支持與自己意識形態相合的一方。
瓦肯人──資訊掌握量高,深具社會科學知識,對政策的看法不受個人看法影響,而以客觀的方式選擇結果最良好的一方。
文中談論到民主政治的風險,並且思考可惜性的菁英政治,各種民主論證確實經不起實證的考驗,但相對菁英政治也是如此,如何有一個規則可以防弊呢?或是能做出更好的判斷呢?我自己思考了許久,很多事情很難以單以個體的好壞作為論述,政治更是如此,因為是處理眾人的事情,而人數眾多意見就會分歧,而每個人追求的自我利益又不相同,最後還是在拉扯之中。
但這樣的紛鬧或許就是民主的特點,喧囂叫罵,甚至挺誰反誰,誰的論證對,誰的意見好,到頭來都只是針對特定人的喜好,並無法滿足所以人,民主就在這樣拉扯之中,看似有點失能,卻又是一種平衡。
書中提到了民主許多的問題,並試著尋找更好的解答,民主制度是一種政治工具,不代表就一定是最好,因此值得去常常思索,而這也是民主制度所容許的不一樣的聲音,不過書中太多的論點都不是我所能理解,看來還有太多的知識需要學習,我想我離作者期待的瓦肯人仍有一段距離,但至少我不更著煽動起舞,先留下一點時機,做好自己的判斷,能說出自己的理由,才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反民主:選票失能、理性失調,反思最神聖制度的狂亂與神話!
Against Democracy

作者: 傑森‧布倫南
原文作者: Jason Brennan
譯者: 劉維人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08/07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反民主
簡介:
★本世紀最危險的書,看了會崩潰,不看會後悔
★政治大學教授葉浩老師萬字導讀!
★撼動現代社會的根基、挑戰你我的信仰
★世上最宜居之處大多是民主的。為維繫民主,首先要反對它!
  在這價值混亂、制度失衡,民主神話即將破滅的年代
  人人都應該要有投下神聖一票的權利,錯了嗎?
  民主其實很無能?
  民主是現代社會最普遍的政治形式。
  我們相信,人人有同等的政治參與權,有權利參與選舉、投下神聖的一票。掌握參與政治的權利則讓每個人擁有權力,決定什麼法案是我們所需,什麼人物非我們所用,而這一再抉擇的過程,會讓公民更成熟、社會更建全,但本書《反民主:選票失能、理性失調,反思最神聖制度的狂亂與神話!》作者傑森‧布倫南卻說,我們都錯了!
  布倫南指出,就現行實施民主政治的結果來看,這個制度顯然不夠好,而且人人有權參與、決定政治的結果,是社會被無知與非理性的選民牽著走,導致我們往往無法得到對社會來說最好的政治結果。民主,其實是效率低下的制度。
  ‧你是無知的「哈比人」、意識形態主導的「政治流氓」,還是完美選民「瓦肯人」?
  布倫南將選民依資訊掌握度的高低分為三類:
  哈比人──無知、資訊掌握量低,容易被煽動並選擇支持對自己並無好處的一方。
  *例如:投票給政治承諾會發放高額補助,不知道此舉會拖垮縣預算,造成後續連串問題之人。
  政治流氓──資訊掌握量高於哈比人,但支持政策與候選人的根據為個人認同的道理,會罔顧事實與真相,支持與自己意識形態相合的一方。
  *例如:舉著認同的道理大旗,四處遊說、參與社運、熱烈表達支持看法,往往看似公正、有憑有據地長篇大論,但選擇忽略不利於個人認同之道理的證據。

  瓦肯人──資訊掌握量高,深具社會科學知識,對政策的看法不受個人看法影響,而以客觀的方式選擇結果最良好的一方。
  *例如:選舉時仔細衡量各候選人政策,投票時不分黨派、不受候選人個人魅力影響、不計任何鄉里人情壓力,主動蒐集相關資訊,審慎而公正。
  布倫南認為,瓦肯人為最理想、最不受情緒、意識認同影響的政治參與者,但現實的情況卻是無知的哈比人與偏頗的政治流氓當道,整體政治走向被民粹引向歪路。實際的社會科學研究更表明,政治參與以及審議制度會讓公民更加劣化、更無理性、偏見更加嚴重。
  ‧反對民主,才有修正體制的可能?
  面對發展至此陷入僵局的民主制度,布倫南提出一個遭可能萬人撻伐的解決方法:知識菁英制。他認為此時此刻,我們真正該思考的是新政治體制的可能,不能再毫無限制地讓人們自由參與政治。由知識淵博的理性菁英運行政府、做決策,才是現在我們應該認真考量、實驗是否可行的方法。
  民主的缺陷並不足以構成支持權威、走回頭路的理由,為了追求更建全的社會,我們有義務面對迫切待解的民主問題。
  布倫南指出了當前社會最重要的難題,來自民主政治的失調。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我們該何去何從?民主這看似現代社會最珍貴的價值,難道真的是過度吹噓的神話嗎?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99內容數
閱讀中感受生活,生活中享受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布雷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與小說《偷書賊》同名之作,乘載著一個承重的歷史,書籍帶來的不只是知識,還包含著難以抹列的記憶與情感,在那大屠殺的年代中,如何建立起對人的仇恨,透過拼裝出來的舉證,讓人無法明瞭真相,何謂真?何謂假?並不是這麼容易分辨的事情,若是無法有足夠的資訊作為判斷依歸,人們依然是很容易被煽動。
閱讀駱以軍的第二本書,上次看完一本《匡超人》,看到有介紹到這一本書,就順便借來看看,看看他的寫作風格是否適合我閱讀,因為不是小說型態,而且有聚焦的對話,相較《匡超人》比較容易閱讀,但就少掉一些故事性質,像是比較長篇式的對談。
似乎太久沒看相關的科技應用書籍,閱讀起來有點思緒不連貫,雖然從書名大概可以知道這本書想表達的是什麼,但是閱讀起來卻有點卡住,或是不難以理解,書中分了三個部份來談論,第一部【人腦與機器】、第二部【產品與平台】和第三部【核心與群眾】。
第一次閱讀韓良露的書籍,當初也不知道為什麼選擇這一本,只是剛好看到在新書清單有就預約了下去,但閱讀後才發現她的文字是令人輕鬆愉快,認識喝酒微醺的享受,感受那與回憶過往與現實的膠合,沒有距離感,這樣的描述也是我想呈現出的感受,不過我的文字太平鋪無趣,少掉了許多的感情,或許這也跟我這個人也有一定的關係。
移工的問題只是會漸漸變多,特別是當少子化成為現況,很多的工作就會變得沒有人做,但又要貼補勞力,只好透過移工來遞補,先前閱讀過《被天堂遺忘的孩子》,談論的正是移工因為貧窮必須要偷渡去打黑工,也看過電影【麵包情人】,描述的是合法的照護外勞的家庭生活,為了金錢必須遠離家人,但又被不當的管理制度如奴隸般
關於哲學似乎總有獎不完的大道理,或是經常遇到爭辯的過程,而《閣樓裡的哲學家》想要用日常的經歷,將這些道理敘述給讀著門明白,因此使用日記的方式,將平常生活的周遭事情,各種的遭遇與想法,直接呈現給讀者們感受,因此讀起來相當的輕鬆,不會不斷的論證,而是用現實的經歷去描述何謂關心與善念。
與小說《偷書賊》同名之作,乘載著一個承重的歷史,書籍帶來的不只是知識,還包含著難以抹列的記憶與情感,在那大屠殺的年代中,如何建立起對人的仇恨,透過拼裝出來的舉證,讓人無法明瞭真相,何謂真?何謂假?並不是這麼容易分辨的事情,若是無法有足夠的資訊作為判斷依歸,人們依然是很容易被煽動。
閱讀駱以軍的第二本書,上次看完一本《匡超人》,看到有介紹到這一本書,就順便借來看看,看看他的寫作風格是否適合我閱讀,因為不是小說型態,而且有聚焦的對話,相較《匡超人》比較容易閱讀,但就少掉一些故事性質,像是比較長篇式的對談。
似乎太久沒看相關的科技應用書籍,閱讀起來有點思緒不連貫,雖然從書名大概可以知道這本書想表達的是什麼,但是閱讀起來卻有點卡住,或是不難以理解,書中分了三個部份來談論,第一部【人腦與機器】、第二部【產品與平台】和第三部【核心與群眾】。
第一次閱讀韓良露的書籍,當初也不知道為什麼選擇這一本,只是剛好看到在新書清單有就預約了下去,但閱讀後才發現她的文字是令人輕鬆愉快,認識喝酒微醺的享受,感受那與回憶過往與現實的膠合,沒有距離感,這樣的描述也是我想呈現出的感受,不過我的文字太平鋪無趣,少掉了許多的感情,或許這也跟我這個人也有一定的關係。
移工的問題只是會漸漸變多,特別是當少子化成為現況,很多的工作就會變得沒有人做,但又要貼補勞力,只好透過移工來遞補,先前閱讀過《被天堂遺忘的孩子》,談論的正是移工因為貧窮必須要偷渡去打黑工,也看過電影【麵包情人】,描述的是合法的照護外勞的家庭生活,為了金錢必須遠離家人,但又被不當的管理制度如奴隸般
關於哲學似乎總有獎不完的大道理,或是經常遇到爭辯的過程,而《閣樓裡的哲學家》想要用日常的經歷,將這些道理敘述給讀著門明白,因此使用日記的方式,將平常生活的周遭事情,各種的遭遇與想法,直接呈現給讀者們感受,因此讀起來相當的輕鬆,不會不斷的論證,而是用現實的經歷去描述何謂關心與善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柏拉圖以航行中的船來譬喻政治體,他認為在一種人們不相信或不在乎政治專業的狀況中,船員們用武力或計策拉攏船長做出符合他們利益的決策,互相攻擊來謀取船上的最大利益。此時,真正具航海技術的人會被當作只會看星星和說空話的無用之人。而那些得到地位與決定權的,將會是那些善於選舉而沒有政治上的專業技能的人。
  只要是對民主要較深刻的認識的人,都會知道,民主絕不僅僅是每隔兩年上街投票一次。更不會是只要有人數優勢就能輾壓不同意見者。我們之所以認可民主勝過於威權獨裁,就是因為沒有人應該要被規定去「服從」另外一些人。不管對方是基於血統、基於武力還是基於人數,沒有人可以不經討論地要求另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
  這是一場消耗戰、是一條漫長的路。敵人很凶狠,但他們的心中永遠都不會有那種做正確的事的人才會擁有的信心和勇氣。當那些反民主人士在行動前拼命要求更多的警力時,我們知道,他們害怕人民,他們害怕真實的力量與聲音。獨裁者永遠都該害怕人民,而「真實」,永遠有更長的保鮮期。
Thumbnail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
Thumbnail
  我認知的民主確實就是這樣,所以我才會覺得民主真的不可能「完美」,它就是一種以「誰都不完全相信」為前提、以「各人造業各人擔」為目標的政治結構,更無奈的是,這大概就是目前全人類累積了幾萬年進化歷程後,所能創造出來最周到的治理制度。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民主並不完美,民主永遠不會達成完美,甚至民主可能有點恐懼完美。民主從來不是社會發育最終的結果,像一面華美的錦旗,拿到了就沒事了,民主更像是一個工具,小心翼翼的控管風險、分擔責任,以及最大程度降低權力轉移的社會成本。當然我們可以企圖把民主變得更好一點,只是把民主變得更好的方式,還是只有民主而已。
在大陸生活過一段時間,也認識了一些當地的人。可能是磁埸的關係吧!裡面大多數是反共的,但是很遺憾,他們沒有一點點民主的概念。 民主的基本是要容許不同的聲音,並且服從被選票選出來的人。年輕時上過街頭,但在老農夜宿台北火車站以後,我開始厭惡這群人,一直到民進黨,我也是深刻的不屑!但是他們選中了,也還是要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柏拉圖以航行中的船來譬喻政治體,他認為在一種人們不相信或不在乎政治專業的狀況中,船員們用武力或計策拉攏船長做出符合他們利益的決策,互相攻擊來謀取船上的最大利益。此時,真正具航海技術的人會被當作只會看星星和說空話的無用之人。而那些得到地位與決定權的,將會是那些善於選舉而沒有政治上的專業技能的人。
  只要是對民主要較深刻的認識的人,都會知道,民主絕不僅僅是每隔兩年上街投票一次。更不會是只要有人數優勢就能輾壓不同意見者。我們之所以認可民主勝過於威權獨裁,就是因為沒有人應該要被規定去「服從」另外一些人。不管對方是基於血統、基於武力還是基於人數,沒有人可以不經討論地要求另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
  這是一場消耗戰、是一條漫長的路。敵人很凶狠,但他們的心中永遠都不會有那種做正確的事的人才會擁有的信心和勇氣。當那些反民主人士在行動前拼命要求更多的警力時,我們知道,他們害怕人民,他們害怕真實的力量與聲音。獨裁者永遠都該害怕人民,而「真實」,永遠有更長的保鮮期。
Thumbnail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
Thumbnail
  我認知的民主確實就是這樣,所以我才會覺得民主真的不可能「完美」,它就是一種以「誰都不完全相信」為前提、以「各人造業各人擔」為目標的政治結構,更無奈的是,這大概就是目前全人類累積了幾萬年進化歷程後,所能創造出來最周到的治理制度。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民主並不完美,民主永遠不會達成完美,甚至民主可能有點恐懼完美。民主從來不是社會發育最終的結果,像一面華美的錦旗,拿到了就沒事了,民主更像是一個工具,小心翼翼的控管風險、分擔責任,以及最大程度降低權力轉移的社會成本。當然我們可以企圖把民主變得更好一點,只是把民主變得更好的方式,還是只有民主而已。
在大陸生活過一段時間,也認識了一些當地的人。可能是磁埸的關係吧!裡面大多數是反共的,但是很遺憾,他們沒有一點點民主的概念。 民主的基本是要容許不同的聲音,並且服從被選票選出來的人。年輕時上過街頭,但在老農夜宿台北火車站以後,我開始厭惡這群人,一直到民進黨,我也是深刻的不屑!但是他們選中了,也還是要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