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 《法高哲》#4 第一大章結束

2022/06/2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個人閱讀心得記錄,有很多個人想法。
-

什麼是最好的政治體制?

西塞羅
「最好的政體—-混合式的政府型態」
以下節錄《論共和國》
「當全部事物都交給一個人,我們稱這個人為國王,這樣的政體稱為君主制。當事物都交給一群菁英,這個城邦則受貴族的意志所統治。至於民主的城邦,如其名,所有權力都屬於人民。
在君主制下,其他公民可能會過度排除在司法與政治之外。貴族政治中,人民也未必能享受到自由,因為參與公共決策的權利與權力都受到剝奪。最後是民主制,即使人民是公正且有節制,但當它不考慮到(個人與他人之間的差異)尊嚴的區分,這樣的平等本身仍缺乏公正性。」
西塞羅也有提出這三種政體有它的特殊性,也有各自的缺陷,所以要有第四種政體,是綜合前述的三種政體,一種均衡的體制。
我在某一個時刻也覺得現代的「民主」,或其他任何政體都不是最終的政體。民主有民主的問題,集權有集權的問題,但同時雙方也都各有好處,現在需要的,就像西塞羅講的,第三種政體。但西瑟羅是公元前106年的人欸!兩千多年前的人就已經在思考這件事了!到了今天這件事還是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要創造一個新的政體…是個大難題阿..!
Q:如何區別共和與民主這兩種概念?
照書中說的,「共和」源自拉丁語「公共事物」或「公共財產」,是一種將大眾利益置於政治行動的體制。民主是將人民的權力交給某一個人,由那個人代表某一個群體來發聲並針對那個群體的問題來做改變。

是否應該相信政治?

這邊提到1939年《華府風雲》電影。主角是一位沒有經驗但有抱負,且剛選上參議員的政治人物。而他會選上是因為一個具影響力的商人暗中相助,這位商人認為培養對自己有利的政治領袖,能夠大大的幫助自己的事業。在某個建案中主角發現了政治的腐敗,牽扯到許多有錢的企業和政治家。最後是男女主角協力揭發這腐敗的政商結構。
之後提到「找回民主最初的精神」,剛踏入政治的新人,對於政治或改變這個國家有極大的熱情,但時間久了可能覺得一切都只是利益和權力,跟一開始所有人想像的〝民主〞距離越來越遠;「透過電影讓公民了解政治功能」,只要公民認為公共事務與自身相關,中央集權就不可能與民主共存;以及「政治批評」,比如《華府風雲》這部電影對政治的批評,這其實就是總結前面兩點,找回民主精神和教育公民。
Q:民主制度中,民意代表可能會面臨哪些壓力?
選民或公民壓力。雖然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可能會受到〝金主〞的壓力?因為我們都有聽過或上面那部電影提到的商人與政治人物勾結,所以受到金主壓力也是有可能的?
Q:當一部電影揭發政治環境的腐敗,在甚麼條件下會有利於反民主的論述?
會利用「太過自由」這點來說嘴吧?這在現代也蠻常見的,拿「言論自由」這點來說假資訊滿天飛之類的。
Q:然而,當藝術作品與電影揭發民主的腐敗面時,是否應該予以限制?
恩..我覺得不應限制。照書中舉的例子《華府風雲》這部電影,讓人們理解目前國家政治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教育公民」?

民調是民主的工具還是民主的失控?

「讓每位公民更能從他的投票衡量自己意見的分量,而出爐的民調可讓決策者掌握民意的走向。決策者能夠知道他們要做的事是否可行,了解不同區域的民意,以及他們必須作出甚麼修正才能爭取信任。」
這邊主要在強調民調的功能,書中提到利用民調了解「該投給誰」,了解國內實際民意之間力量強弱的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參考其他人對某些政治議題的意見。
下面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
Q:從〈統計學家的觀點〉,說明民調結果為何無法當作客觀知識。
「拿一份在理想情況下做出的民調進行對照(完全隨機抽象、100%答覆率、沒有任何虛假的回覆),仍會有3%上下的不確定性,這是因為大約700份訪調中,有人會放棄作答。
而且實際上,上述這些條件非常難達成。首先,選民無法完全隨機取樣,在電話訪調中,實際答覆率大約是10%或20%,最後,還不能忽略故意給出相反答案的虛假回答。訪調者還可能越過道德界線進行「校正」,完全不知節制。更誇張的是,有時甚至看得出他們修正些錯誤回答的破綻!要知道,在提到的這五家民調機構中,我敢說裡面完全沒有精通民調理論的專業統計學家。其實,從科學方法來說,我們找不到任何客觀的規則來處理採樣結果。所有的校正標準很可能只是主觀選擇,這比較屬於政治學者經驗上的好惡,而非統計理論。」
有趣…
上面在講民調的功能時我就有點想講「民調是不可信的」,但也不知道為什麼不可信,因為如果只是說那些民調都只是某些政黨自己做的民調,而政黨自己做的民調就很有可能不太公平。只是這樣講好像有點膚淺,而且其實除了政黨或媒體自己做的民調,台灣也有其他民間自己創立的民調中心比如「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所以你要說不可信..?又好像可信?總之因為不知道如何表達,就只強調本章是在講「民調的功能」。
在看到這位統計學家的觀點後,其實有蠻多點都可以讓我知道民調就真的是參考用。比如無法完全隨機取樣、答覆率太低、虛假回答、訪調者自己的調整,還有最後提到的,目前沒有客觀的規則來處理採樣結果。
所以民調就真的是參考用。

接下來書中給不少「哲學練習」的問題,下面就列1個。
Q:人必須要被治理嗎?
書中給的參考:
「『治理』這個動詞本身就有政治涵義,它涉及行使與組織權力的某些方式。法律提出的框架,套用在個體身上會成為束縛,且幾乎能控制他們、剝奪所有自由。但這裡指的是一種制度化的權力形式,追求特定的政治目的。
如果人類能夠自發的制定並遵守規則,不妨害他人,法律就沒有存在的理由,也不需要政權來制定法律要求人們遵守。實際情況是,社會是有衝突的,且個人重視自身利益勝過公眾利益,因此必須要有一個政治權力機構來運作。
人類自身渴望自主:人是自由的存在,外在的規則對他而言都是束縛。人是理性的存在,能運用他的思考能力謀求自身利益,也因此,人無法想像為什麼會有另一個比他優秀的人,可以管理它的存在。
政治體制有多種形式,也就是說政治責任的分配方式很多樣。當一個政體可能針對的利益目標可大可小,他可能只對某些人有利,也可能排擠追求平等的少數。不過,我們還是能透過勇氣、膽量、開放與對話的方式來管理。
在人類社會中,政治權力行使有其必要,但不表示任何形式的政治權力都能被合理化,例如最不公正與最壓迫的政權。」
這只是其中一題,然後這是法國高中生的讀本…。
然後關於這個問題,書中給的參考已經我覺得很好的解答了。一開始先定義治理,然後解釋人們為什麼需要被治理,然後提出治理方式有很多種,我們要小心和注意,不要讓不合理的政權變得合理

最後是本章的綜合整理。書中再次將政治的定義標列出來。
政治是與權力運作相關的所有活動。政治是由權力制定並施行法律,讓人們得以組織社會生活
看完本章後再來看這段話,就知道政治並不只是「政治即生活」這麼簡單,而是各種權力角鬥、選擇、犧牲,還有為什麼政治會存在,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等。
政治真是一件令人覺得麻煩,又無可避免的事啊!

其他廢話

接下來進入第二大章「社會」
也是利用問題來引導思考,包括「為什麼要進入社會?」、「社會是否控制其成員?」、「社會能阻止衝突嗎?」和「為了尋求幸福,我們應該要逃離社會嗎?」
也都是十分有趣的問題!
繼續加油!

8會員
140內容數
呃..這個沙龍是幹嘛的問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