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小旅行

2019/07/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有去過太魯閣嗎?面對她的景色時,曾帶給你什麼樣的想法和感受呢?
上次到太魯閣,是高中的畢業旅行,走馬看花,跟著同學嘻嘻哈哈,只留下幾張合照,沒留下任何深刻的記憶。這次又造訪太魯閣,我試著打開我的感觀,好好的感受這趟旅。

.車窗上的塵埃,是穿越中央山脈的印跡。

當決定要去太魯閣的那一刻起,交通路線就是一個問題。因為從基隆出發開車要到花蓮,google導航首選就是叫我們走蘇花公路。可是蘇花公路對駕駛來說,開起來容易疲勞且心理負擔大。因為它道路狹窄,大貨車多且開的速度又一輛比一輛快,加上遇到下雨容易坍方。
一想到這樣,大家就興致缺缺。
所以幾經討論後,我們決定避開蘇花公路,從南投走台14甲線,經過霧社、清境農場和武嶺,再從合歡山下來接到台8線中橫公路的尾端。在李宗盛不斷唱著”越過山丘”的歌聲中,我們也從西部越過中央山脈到達花蓮。早上五點半從基隆出發,中午十一點到合歡山,休息一小時後出發,下午三點抵達太魯閣。
越過山丘,來到只有15度的武嶺
這條路線,走的是清幽的山路,可以看到合歡山的美景。如果你不急著當天就到花蓮,建議可以在清境或合歡山松雪樓多待一天,炎熱的夏天,在涼爽的山上是一種享受。

.太魯閣峽谷,是立霧溪穿越的軌跡

太魯閣的岩層結構,是花好幾億年的時間所形成的。起先是由一堆珊瑚礁等生物骨骸,不斷地堆積在淺海陸棚,累積後形成石灰岩。隨著時間的過去,覆蓋在石灰岩上的其它堆積物,讓石灰岩埋入深深地底下後,受到壓力和地熱的變質,變成了現在的大理石。
但大理石並不是國家公園中最著名的特色,著名的是那明顯的"V"字。"V"字,是立霧溪經年累月侵蝕所開鑿出來的太魯閣峽谷,駐足在峽谷旁仔細聆聽,仍然能聽見立霧溪沖擊著岩層的"嘩啦"、"嘩啦"聲,持續且不間斷地從深淵傳來。
V字型的峽谷
站在峽谷的這一頭的我,心中不斷好奇的想著:"再過一萬年,造山運動和溪水切割,會帶給太魯閣什麼樣的風貌呢?"

‧ 山壁上的古道,是前人穿越的足跡


抬頭看山壁,我很好奇為什麼山壁上爬著一條一條的小蛇?
原來這些小蛇是前人留下的古道,古人憑藉著雙手,在比台北101還高的高度下,沿著山壁開鑿出僅有一人寬的道路,把自己的路延伸至一個又一個的山頭。
最經典的錐麓古道,必須事先經過伸請才能進去,而且難度太高,於是我們選擇了老少咸宜的"小錐麓古道"和"砂卡噹步道"。看著這些被鑿開的山壁,有的側面像千層般派整齊的堆疊著,有的則是像海綿蛋糕般充滿波浪皺褶。許多生命力強大的植物,葉子和根從層層相疊的石縫中長出來,彷彿在此生活的前人,為了求生存,不得不克服一切困難,建造出一條又一條令人讚嘆的古道。
老少咸宜的小錐麓和砂卡礑步道
一層一層的大理岩
最後邀請大家來走走的,是之前因風災封閉六年的九曲洞步道。它在今年6/24重新開放,實際走訪之後,發現步道都經過整修 ,也加強步道安全設施,甚至連公廁都有。在此非常推薦大家來走走,讓自己隨著前人的腳步,一同在穿越在山壁裡。
重新開放的九曲洞
太魯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林凱彥
林凱彥
我是一位國中老師,過去一直以為只要當一個知識的生產者,但發現除了教學外,班級的管理和溝通輔導也要與時並進。於是針對不足,我開始學習,溝通,寫作,說故事和易經, 我相信:「大人若健康,孩子的成長就會健全」 希望透過文字和演說帶來正向力量,在紛亂的社會中做到安定人心的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