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小旅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有去過太魯閣嗎?面對她的景色時,曾帶給你什麼樣的想法和感受呢?
上次到太魯閣,是高中的畢業旅行,走馬看花,跟著同學嘻嘻哈哈,只留下幾張合照,沒留下任何深刻的記憶。這次又造訪太魯閣,我試著打開我的感觀,好好的感受這趟旅。

.車窗上的塵埃,是穿越中央山脈的印跡。

當決定要去太魯閣的那一刻起,交通路線就是一個問題。因為從基隆出發開車要到花蓮,google導航首選就是叫我們走蘇花公路。可是蘇花公路對駕駛來說,開起來容易疲勞且心理負擔大。因為它道路狹窄,大貨車多且開的速度又一輛比一輛快,加上遇到下雨容易坍方。
一想到這樣,大家就興致缺缺。
所以幾經討論後,我們決定避開蘇花公路,從南投走台14甲線,經過霧社、清境農場和武嶺,再從合歡山下來接到台8線中橫公路的尾端。在李宗盛不斷唱著”越過山丘”的歌聲中,我們也從西部越過中央山脈到達花蓮。早上五點半從基隆出發,中午十一點到合歡山,休息一小時後出發,下午三點抵達太魯閣。
越過山丘,來到只有15度的武嶺
這條路線,走的是清幽的山路,可以看到合歡山的美景。如果你不急著當天就到花蓮,建議可以在清境或合歡山松雪樓多待一天,炎熱的夏天,在涼爽的山上是一種享受。

.太魯閣峽谷,是立霧溪穿越的軌跡

太魯閣的岩層結構,是花好幾億年的時間所形成的。起先是由一堆珊瑚礁等生物骨骸,不斷地堆積在淺海陸棚,累積後形成石灰岩。隨著時間的過去,覆蓋在石灰岩上的其它堆積物,讓石灰岩埋入深深地底下後,受到壓力和地熱的變質,變成了現在的大理石。
但大理石並不是國家公園中最著名的特色,著名的是那明顯的"V"字。"V"字,是立霧溪經年累月侵蝕所開鑿出來的太魯閣峽谷,駐足在峽谷旁仔細聆聽,仍然能聽見立霧溪沖擊著岩層的"嘩啦"、"嘩啦"聲,持續且不間斷地從深淵傳來。
V字型的峽谷
站在峽谷的這一頭的我,心中不斷好奇的想著:"再過一萬年,造山運動和溪水切割,會帶給太魯閣什麼樣的風貌呢?"

‧ 山壁上的古道,是前人穿越的足跡


抬頭看山壁,我很好奇為什麼山壁上爬著一條一條的小蛇?
原來這些小蛇是前人留下的古道,古人憑藉著雙手,在比台北101還高的高度下,沿著山壁開鑿出僅有一人寬的道路,把自己的路延伸至一個又一個的山頭。
最經典的錐麓古道,必須事先經過伸請才能進去,而且難度太高,於是我們選擇了老少咸宜的"小錐麓古道"和"砂卡噹步道"。看著這些被鑿開的山壁,有的側面像千層般派整齊的堆疊著,有的則是像海綿蛋糕般充滿波浪皺褶。許多生命力強大的植物,葉子和根從層層相疊的石縫中長出來,彷彿在此生活的前人,為了求生存,不得不克服一切困難,建造出一條又一條令人讚嘆的古道。
老少咸宜的小錐麓和砂卡礑步道
一層一層的大理岩
最後邀請大家來走走的,是之前因風災封閉六年的九曲洞步道。它在今年6/24重新開放,實際走訪之後,發現步道都經過整修 ,也加強步道安全設施,甚至連公廁都有。在此非常推薦大家來走走,讓自己隨著前人的腳步,一同在穿越在山壁裡。
重新開放的九曲洞
太魯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會員
4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凱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時候,最喜歡在平交道和過往的火車揮手,希望能讓車上的乘客知道我在和他們打招呼,哪怕只是短暫的零點幾秒,我都想和車上的每個人產生交會。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蘇軾用來形容廬山的詩句,想不到還可以拿來形容文章的結構。閱讀文章竟然像在爬山,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那我們要怎麼讓文章裡有山谷和峭壁,同時讓讀者捨不得離開呢?
如果告訴你,有一位魔王專門吃掉人的大腦,現在有一個讓你自願前往面對他的機會,請問你會去嗎? 這個許多學員口中的魔王就是洪震宇老師,江湖傳言他會在課堂上把學員的腦吃掉,讓你在課後換了一個新腦子回去。
找到一直讓我哈啾的元凶了。 自從搬到新住處後,常常會一直打噴嚏。用力的掃地加拖地後,把灰塵都清完了,想說應該就沒事了,但一坐在沙發和躺在床上時,身體和鼻子就又癢了起來。 看著潔淨的地板,我思索著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我一直有過敏的感覺? 把眼光移到沙發和床上後,我想起來有一種生物專讓人過敏:
洪震宇老師設計的「嘉義布袋風土餐桌寫作團」就是帶大家在在38度的高溫下去蚵田,拿工具用力的剖蚵仔,走訪生態級的養殖魚塭,體驗什麼是-20度的冷凍庫房,以及在鹽田濕滑的泥土上曬鹽。邊旅行邊感受,最後把它化為文字表達出來。
我一直很好奇,既然沒有辦法和老師的頻率連上,那能不能用自己的頻率和自己對話,再透過老師的引導來完成學習的任務呢?
小時候,最喜歡在平交道和過往的火車揮手,希望能讓車上的乘客知道我在和他們打招呼,哪怕只是短暫的零點幾秒,我都想和車上的每個人產生交會。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蘇軾用來形容廬山的詩句,想不到還可以拿來形容文章的結構。閱讀文章竟然像在爬山,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那我們要怎麼讓文章裡有山谷和峭壁,同時讓讀者捨不得離開呢?
如果告訴你,有一位魔王專門吃掉人的大腦,現在有一個讓你自願前往面對他的機會,請問你會去嗎? 這個許多學員口中的魔王就是洪震宇老師,江湖傳言他會在課堂上把學員的腦吃掉,讓你在課後換了一個新腦子回去。
找到一直讓我哈啾的元凶了。 自從搬到新住處後,常常會一直打噴嚏。用力的掃地加拖地後,把灰塵都清完了,想說應該就沒事了,但一坐在沙發和躺在床上時,身體和鼻子就又癢了起來。 看著潔淨的地板,我思索著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我一直有過敏的感覺? 把眼光移到沙發和床上後,我想起來有一種生物專讓人過敏:
洪震宇老師設計的「嘉義布袋風土餐桌寫作團」就是帶大家在在38度的高溫下去蚵田,拿工具用力的剖蚵仔,走訪生態級的養殖魚塭,體驗什麼是-20度的冷凍庫房,以及在鹽田濕滑的泥土上曬鹽。邊旅行邊感受,最後把它化為文字表達出來。
我一直很好奇,既然沒有辦法和老師的頻率連上,那能不能用自己的頻率和自己對話,再透過老師的引導來完成學習的任務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臺灣北部觀霧地區的大鹿林道,包括林道的由來、各部分的特色、開放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進入大鹿林道東線以及遊客需要注意的事項。文章內容詳細描述了大鹿林道的主線、東線和西線路線,以及登山和騎乘活動的行程安排和準備物品。此外,也分享了作者個人的探勘經驗,提供了一些警示和建議。
Thumbnail
【錐麓古道】 一看就懂的錐麓古道攻略! 錐麓古道高懸在錐麓斷崖,從古道上鳥瞰太魯閣峽谷,壯麗又震撼。然而,提到這條驚險的山徑由來,就不得不說到百年前的一場戰役。 美麗的斷崖背後乘載著日治時期原住民部落征戰的辛酸血淚史。走在斷崖上,除了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也可以感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悲歌。
Thumbnail
經國梅園位於臺灣虎頭山,最近因為改造舊的石階為木棧道後成為賞景點之一。本文介紹了經國梅園的特色景點,以及攝影建議。
Thumbnail
第一條橫斷臺灣的車行公路:中部橫貫公路自1960年以來時常面對天災的考驗。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臺灣在1999年集集地震後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橫貫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中橫公路也柔腸寸斷,短時間恐怕難以再次走完。這篇文章希望趁此機會整理中橫公路的歷史與舊線跡,謹此記下太魯閣道路的美麗與哀愁。
Thumbnail
太魯閣山川的絕美,無可否認地,是我從台中搬到花蓮定居的重要因素。 買房子時,心中憧憬的是隨時可以投身進入的這個國家公園獨有的山光水色。 不過,住在花蓮前後12年期間,我和老伴可以說是很少去太魯閣走動。就算忍不住被吸引前往, 最遠也只到遊客中心,以及布洛灣的山月吊橋欣賞山與水的崇偉融合。
這次的花蓮大地震,其中損害最嚴重的地方之一「太魯閣」。算是我很熟悉,每到花蓮就一定會去的一個地方。 有時想出門走走散散心時,一個人就背包背著,書本帶著,火車坐著,租車騎著,來到了太魯閣國家公園裡,一待就可以待上一整天。 當遠離喧囂,躲避人群的我。獨自一人在山中步道漫步。時而欣賞斷崖峭壁,
Thumbnail
曾經嬉遊於碧翠剔透的大森林,曾濯足於火燄山無水的小溪,山裏有茶園的波浪,但我們的心不再湧動,在「一世愛你」的觀景牌樓前面,成為永生的印記。
Thumbnail
【花蓮新城】 403地震,太魯閣國家公園各地發生嚴重山崩,大大小小的落石滾落谷底,好多好多的美景都被掩埋於落石塵土之下,幾條遊客的生命也因此被帶走了... 看著一張張年初才在太魯閣拍下的照片,如今記憶中的景象不復存在,不禁泛起一股淡淡的哀傷。 Violet想透過文章讓大家看見曾經美麗的太魯閣!
Thumbnail
烏岩角,台灣護國神山中央山脈的北部起點,終於一睹它的風采。 這一趟刻意走了北宜公路與蘇花公路,就是為了避開塞車;不挑特別的景點,就是為了避開人潮。當旅遊品質無法保障、無法享受行走時的過程,大家卻又能忍受時,也許也是國旅沒落的推手之一。
Thumbnail
一路向上再向上,階梯過後進入岩石與樹根交錯的步道迷宮,在迷霧中找到了桃花源。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卻都在同一塊土地上,背負著傳承的使命、守護著自然之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臺灣北部觀霧地區的大鹿林道,包括林道的由來、各部分的特色、開放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進入大鹿林道東線以及遊客需要注意的事項。文章內容詳細描述了大鹿林道的主線、東線和西線路線,以及登山和騎乘活動的行程安排和準備物品。此外,也分享了作者個人的探勘經驗,提供了一些警示和建議。
Thumbnail
【錐麓古道】 一看就懂的錐麓古道攻略! 錐麓古道高懸在錐麓斷崖,從古道上鳥瞰太魯閣峽谷,壯麗又震撼。然而,提到這條驚險的山徑由來,就不得不說到百年前的一場戰役。 美麗的斷崖背後乘載著日治時期原住民部落征戰的辛酸血淚史。走在斷崖上,除了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也可以感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悲歌。
Thumbnail
經國梅園位於臺灣虎頭山,最近因為改造舊的石階為木棧道後成為賞景點之一。本文介紹了經國梅園的特色景點,以及攝影建議。
Thumbnail
第一條橫斷臺灣的車行公路:中部橫貫公路自1960年以來時常面對天災的考驗。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臺灣在1999年集集地震後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橫貫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中橫公路也柔腸寸斷,短時間恐怕難以再次走完。這篇文章希望趁此機會整理中橫公路的歷史與舊線跡,謹此記下太魯閣道路的美麗與哀愁。
Thumbnail
太魯閣山川的絕美,無可否認地,是我從台中搬到花蓮定居的重要因素。 買房子時,心中憧憬的是隨時可以投身進入的這個國家公園獨有的山光水色。 不過,住在花蓮前後12年期間,我和老伴可以說是很少去太魯閣走動。就算忍不住被吸引前往, 最遠也只到遊客中心,以及布洛灣的山月吊橋欣賞山與水的崇偉融合。
這次的花蓮大地震,其中損害最嚴重的地方之一「太魯閣」。算是我很熟悉,每到花蓮就一定會去的一個地方。 有時想出門走走散散心時,一個人就背包背著,書本帶著,火車坐著,租車騎著,來到了太魯閣國家公園裡,一待就可以待上一整天。 當遠離喧囂,躲避人群的我。獨自一人在山中步道漫步。時而欣賞斷崖峭壁,
Thumbnail
曾經嬉遊於碧翠剔透的大森林,曾濯足於火燄山無水的小溪,山裏有茶園的波浪,但我們的心不再湧動,在「一世愛你」的觀景牌樓前面,成為永生的印記。
Thumbnail
【花蓮新城】 403地震,太魯閣國家公園各地發生嚴重山崩,大大小小的落石滾落谷底,好多好多的美景都被掩埋於落石塵土之下,幾條遊客的生命也因此被帶走了... 看著一張張年初才在太魯閣拍下的照片,如今記憶中的景象不復存在,不禁泛起一股淡淡的哀傷。 Violet想透過文章讓大家看見曾經美麗的太魯閣!
Thumbnail
烏岩角,台灣護國神山中央山脈的北部起點,終於一睹它的風采。 這一趟刻意走了北宜公路與蘇花公路,就是為了避開塞車;不挑特別的景點,就是為了避開人潮。當旅遊品質無法保障、無法享受行走時的過程,大家卻又能忍受時,也許也是國旅沒落的推手之一。
Thumbnail
一路向上再向上,階梯過後進入岩石與樹根交錯的步道迷宮,在迷霧中找到了桃花源。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卻都在同一塊土地上,背負著傳承的使命、守護著自然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