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48《人的宗教》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閱讀本書比預期所想像的負擔還要沉重,短時間內恐怕無法深入探討每一個影響人類社會思想的宗教精神,姑且只能選擇筆者最有興趣了解的部分來窺伺其輪廓。以宗教廣義的定義,是『環繞著一群人的終極關懷所編織成的一種方式』,理解不同的宗教世界裡,不同的人們有著甚麼樣的思維邏輯,筆者認為是培養國際觀不可或缺的修練。當我們不再以自我周遭的世界來看待其他人的世界,我們就能產生出更多的同理心以及善良。宗教的目的都是引人為善,並且提供人們精神寄託,是穩定社會的極大力量,筆者本身雖為無神論,但仍肯定宗教存在的價值,並且認為不同的宗教皆能提供除了崇拜神以外有助於人類社會進步的哲學思想。
【印度教】
人們要甚麼?
全章節從人類最根本的訴求探討,印度教從表觀世界出發,將人們的欲求分為「慾望」、「棄絕」兩個部分
慾望之路-享樂、成功
棄絕之路-社群、職責
正如同俗世看法,我們汲汲營營於生活的快樂、事業的成就,然而無論是宗教或是科學都能告訴我們,欲望本身只會帶來更多的欲望,一旦深陷其中,心靈將邁入無底黑洞。
那何謂棄絕?棄絕並不單純指的絕望、放棄等負面之意,棄絕同樣可以是一種懷疑,根植於更長遠的眼光的思考,讓格局不被侷限於眼前的一切,導向最後所產生的超越自我的追求,即是為他人付出的「社群」與「職責」。
真正要甚麼?
說完人們要甚麼之後還不夠,印度教認為享樂、成功和責任從來就不是人類的最終目的,人們真正要的,是「存在」「知識」「喜樂」,並且是無止境的追求這樣的東西,因此需要「解脫」,擺脫我們自身的侷限性,無限的獲得我們真正要的東西。而令人驚訝的,人們已經擁有了他們,即是隱藏於自我與活力之下屬於真正的大我、梵我。
當一個人能充分的關注身體、人格以及梵我,才是一個人的完整自我
生命的三種限制
喜樂束縛-肉體痛苦、失望挫折、厭倦生命
知識束縛-掌握事物的洞見
存在束縛-空間上認同即是存在,認同於全世界,沒有限制;時間上,每一刻都是銜接,經驗它們而不是與其任何單獨一個認同。越是透過越大的格局來看待當下,生命就永不終結。
通往神的途徑
神,並非指的是一神論或多神論裡的神祉,而泛指每個人的內心(梵我),無限的喜悅、存在以及知識的神性。
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不同的宗教呈現不同方式的修練,來教導信徒獲得想要的真理。
印度教同樣相信,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途徑來接近神,但並非能將每個人區分得非常清楚,這不同途徑主要分為四大類,分別為「知」、「愛」、「工作」、「身心訓練」。
每個人必定都同時擁有適合各種途徑的特質,差別在於某些特質對某些人而言相對強烈
善於思考內省者、善於感性愛人者、善於工作者、善於分析辯證者,每種類型的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途徑來達到內心最真理的神。
種姓
若以西方民主的思想來思考種姓制度,自然會覺得相當不合理,但「印度從來沒有把民主與平等主義混淆」。何謂真正的公平?印度人對於這樣的社會道德有不同的見解,也就是「權利與責任是成比例的狀態」。種姓的起源將人民分為「婆羅門」(brahmins)-見者、「剎地利」(kshatriyas)-行政者、「吠舍」(vaishyas)-製造者及「首陀螺」(shudras)-跟隨者,不同層次的人民享有者不同層次的權力,與責任。最下層的人並不需要承擔過多的責任,而最上層的人犯規時必須承受數倍的刑罰。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自由越大、責任也越大」,不同於西方絕對世的尊重每個個體的人身及心靈自由,印度在先天上事先預設了每個人的生存條件以及規則,這種透過系統式方式來杜絕社會的分裂以及衰敗,如婆羅門階級的人不能掌控權力,如此便能避免引導社會之人因權力而腐化,某種程度更符合人性的本質。
每個社會對於如何達成最大的公平與創造的問題見解不同,或許種姓制度至今日的演變已不符合一開始的理想,但也如同印度總理所說「這個國家在社會形式上是最不包容的,但在觀念領域上卻是最包容的」,每個文化都有著追求真理以及人類至善的一面,實際了解種姓的理念能夠幫助我們更深一層探究人類最適切的生存模式。
【猶太教】
最早的一神論者
從聖經記載的最早開端,就顯示猶太教是一神論者。猶太教的一神論對後來的基督、伊斯蘭等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猶太教所信奉之神「雅威」並非一般翻譯的耶和華,並將諸神視為雅威的從屬。
猶太教對人類影響深遠並非在於其歷史悠久,也並非土地和歷史的重量,猶太人的歷史和其他數不清弱小民族的歷史相同,相反的其特殊性是建立在猶太人對於意義的追求,對於神的了解。
物質主義
猶太教及其後代基督教乃是世界上最物質主義的宗教,不同於亞洲的宗教文化,如佛教、印度教的基本精神,乃是將世界視為痛苦的來源,人要能解脫必須追求物質之外的精神世界。而物質主義正好相反,物質主義重視世界的一切,這一切都是上帝所創,寸草吋生都是神的恩典,也因此西方文明自古以來強調人道主義以及社會服務。現今文明世界所根深蒂固的個人自由主義,這樣的根源原來源自於猶太及基督的傳統文明。
世人都有罪?
為何總是可以看見篤信上帝的人們告訴我們,我們都有罪?其實罪(sin)的字根意思是「達不到目標」,也因此我們生而有罪,並不是因為一出生就犯了甚麼錯,而是因為我們總是距離我們理想的形象有一段距離。
希伯來人非常重視歷史的意義,每一段歷史都有他的時空背景以及前因後果,歷史不會平白無故地發生,歷史沒有偶然。歷史離不開情境,就像亞當與夏娃的故事脫離不開特定情境來談論,而在這樣的情境之下,亞當夏娃據以塑造自己的生命型態、機會和結果。正如同我們每個人所在的歷史背景、家庭背景都有差異,對於我們每個人自己所擁有的限制和機會友也都不相同,而做為一個猶太教徒,勢必將每一段歷史都視為上帝的安排,成新的創造自己的機會。

【基督教】
基督教一直是筆者最感興趣的一部分,自己並不是基督教徒,但卻被這樣影響人類深且廣的信仰所吸引。基督教最為人所誤解的莫過於與天主教間的糾葛,一般人將基督教與天主教區分成不同的宗教,實則所謂基督教,及信奉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為至高真神的宗教,是分成羅馬天主教、東正教以及新教三大門派,這些接統稱為基督教
。歷史上的演變,最早羅馬帝國天主教在西元1054年大分裂為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接著在16世紀從西部教會衍生出教會的改革新教,而普遍存在於我們台灣的,是屬於新教。新教主要依照教義可分為浸信、路德、喀爾文與聖公會。
三大教派各有不同的核心價值,天主教中,最重要的兩個概念是「教會為宣教的權威」與「教會為聖禮的媒介」;東正教沒有教皇,神的真理是通過教會的良心透露出來;而新教,則更為強調信徒的內心,相信信仰不僅是透過儀式與教義來顯現,而是發自內心的流漏。
歷史上的耶穌
耶穌是真人真事,這點對於無神論者應該是最想探究的一部分,但耶穌如何成就一的遭人傳頌兩千年的影響力?『基督教本身是一種歷史的宗教......它建築在真實的歷史與具體的事件.....最重要的是一個猶太木匠的生命....出生在馬廄中,三十三歲就被當犯人處死,從來沒有離開他出生第九十哩外,一無所有,沒上過學,沒帶領過甚麼軍隊,沒有出版甚麼書,只在沙土上寫過一次。但她的生日全世界在慶祝,在他的忌日,幾乎每一地平線上都豎起了那處死他的絞架』
作為治療人和驅魔人,是在歷史上他的影響力泉源,來自於聖經傳統中的聖靈現象,亦即對於看不見的秩序、對話以及影響力的體驗和展現,這是猶太的傳統,正也是耶穌所處的文化背景。政治上,當時的猶太人地位是相當卑微的,耶穌並非唯一想改變現狀的人,但耶穌是想嘗試最不同方法的人,根植於猶太人的傳統內在批評省思的特性,耶穌貫徹屬於他所信仰的神的本質,他要透過愛來改變,以同情和憐憫為手段,並以此來建立社會制度,也因此引來當權者的挑釁以及殺身之禍。
信仰的基督
基督之所以成為最偉大的宗教之一,除了探究他所做的事情,也要探索在他的信徒眼中基督是如何的領導者。
「他到處在行善事」
耶穌在信徒眼中,是一位徹底的知行合一之人,並且極度的謙卑,極度的尊敬人,以至於人們心底認為,神如果畫成肉身來拯救世人,就應該像這樣子的。
「從來沒有人這樣說話」
套用現代的話語來說,耶穌是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的人物,耶穌靠的不是怪力亂神,或者誘惑威脅的言語來使人跟從,耶穌影響的是人們的內心,從他的話中讓人們感到被理解,被指引、被救贖,以當今世代的理論來說,是了解聽眾真正的需求並滿足需求的行銷大師。
「我們見過他的榮光」
正因為耶穌極度的謙卑,自我給予和不為自己的愛,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界限,並把自己所有的意志皆寄託於神的意志之下,也因此信仰她的人,都認為自己看見了神的樣子。
耶穌的信徒彼此相愛、耶穌的信徒常存喜悅,信徒透過信仰移除了自身的恐懼、內疚與解脫,當他們相信自己為神所愛,就如同孩童確信的自己為父母所愛時,自然溶解了自身的恐懼、內疚與解脫,因為宗教起始於經驗,精神上的經驗是宗教最偉大的貢獻。
【儒家】
學習、閱讀,最大的樂趣在於翻轉自己既有的信念和成見,我喜歡窠臼被打破的感覺,除此之外,探究因果同樣是人類的本性,我們喜歡凡事為其尋找原因來解釋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事物。個人主義的思想與價值觀引導了我們追溯西方的歷史,而身為華人便不得不去考察儒家思想,我們從小所被灌輸道德理智,在成熟以前以為這就是世界,成熟以後我們漸漸了解文明是由一塊一塊的拼圖組合而成,每一塊拼圖都有不同的形狀和特色,每一塊拼圖都是人類在歷史上追求生存與理想所傳承的遺產,而當我們知道了自己從何而來,也就更能發現自己該往哪裡去。
至聖先師
孔子是華人世界第一名的老師,他所創造的思想影響後世兩千年並且持續的存在,學者評論孔子的影響力並非來自於其戲劇化的生命,其早年艱苦,使之其思想與平民建立深厚的連結,然其企圖在政治上達到成就的理想卻是一大失敗,取而代之的為其作為教育者的成就。
儒家的背景
孔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戰爭趨向於惡劣的時代,儒家思想關鍵即在於提出解決社會凝聚問題所需要的方案。人類社會以前,自然演化下的物種凝聚倚賴的是物種的本能,而人類是「缺乏本能的動物」,早期缺乏政府的社會,需要甚麼來控制人類社會?答案是「自發的傳統」。
習俗是隨著一代傳承一代,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紛擾、錯誤中學習所記取的社會化規則,社會習俗的力量遠大到可以無聲無息的約束著社會裡的人們,並且使人們防止發生反社會行為的能力,使之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道德潛意識,我們如何在儀態、行為、言語的表現中處於自然或不自然的行為反射,倚賴的正是習俗的力量。
在孔子的時代,破壞著社會安定的力量正是由於個體意識與群體意識的角逐浮現,同一時期的學說有韓非子的法家思想以及墨子的墨家思想。法家強調現實主義,以完整的法律來建構理想的社會安全;墨家則提倡兼愛世人來化解災難、爭鬥、抱怨以及仇恨(筆者認為墨家思想有些類似基督思想),孔子則認為現實主義即使限制了人民的行為,卻無法真正引導人民內心真正向善;而全面依賴愛的思想則過於不切實際(同樣於是人對於基督的批判),墨家與法家都是兩個極端,筆著認為真實世界從來就不是如此單純的世界,世界是複雜的,面對不同的狀況來做不同的認定,原則是單純且簡單的。作者表示孔子可能也不認同現今西方世界通過理性培養來面對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孔子所嚮往的,是從新塑造中國古代黃金時期的傳統力量,這些力量的展現則顯現在我們經常看見的儒家思想要素。
儒家所追求的傳統價值
作者歸納,孔子解決社會分離的方案可歸納於五個項目:仁、君子、禮、德、文。
仁,指的是存在人與人之間理想的關係,是孔子人生觀中德行中的德性。
君子是理想關係中的典範。
禮,是規矩,規範著我們事情該如何做的方式,他衍生出正名、中庸、五倫、家庭和老年的教誨
德,乃道德典範,特別用來規範君主的本質
文,即藝術,孔子認為「里仁為美」,文明道德是比武力更優越的國家發展手段。

儒家的自我主義
孔子的哲學是以人為出發點,並且不是孤獨的人,而是以自身為中心,通過個人的同情與移情的情感,在不斷的往家庭、社團、國家擴散,離開人類關係的自我將失去意義。孔子對於自我的主張與西方自我主義相當的不同,其自我主義建立於個人內心為本來維繫著五倫的關係,每一種關係都規範著不同的行為準則,五倫關係中有著顯著的「上」「下」的等級界線,如此人類社會將超越自私、超越裙帶、抵制軍國主義,並且在孔子的人本思想中,是中國宗教歷史中首次將人們對天的重點轉移到地(地上之人)。祭祀是中國傳統對「天」說話的方法,而占卜則是人們獲取「天」回應的管道,祖先神靈不可否認的在中國文化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但孔子以為,在考量神靈的要求與地上人的關係之間,應該優先考慮我們身邊的家人、親友以及君臣關係。
如此可見,過往我們所意識的儒家與西方自由主義的差別,並不單純只是傳統禮教與個體靈魂的差別,而是一個建立於理性,一個建立於關係,筆者認為,以自我為出發點去尋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建構的社會應當更符合演化的目的與手段,但如同作者所說,孔子並非啟蒙時代的產物,理性思考對於人類社會有其優勢和潛在的風險,傳統的價值從來都不是單純只存在於歷史當中,現今社會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模式都免不了傳統對於我們影響,習俗有如血液般留存在我們身體裡面,而極端的選擇永遠都不是理想的解決方案,我們持續在歷史的螺旋中開拓未來的面貌,持續的在矛盾中尋求生命的意義從來都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

【伊斯蘭】
伊斯蘭的本意是「順重神,和平就會降臨」
穆罕默德沒有創造這個宗教,是神創造了宗教
阿拉(Allah)是把冠詞al(the) 與Ilah(神)做結合
神創造了世界,然後創造了人,第一個人是亞當,其後裔→諾亞→Shem→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第一任妻子撒拉→之子以撒
亞伯拉罕第二任妻子夏甲→之子以實瑪利→遭撒拉驅逐至麥加,後代在阿拉伯地區繁榮成為阿拉伯
『除了唯一的神,沒有別的神,而穆罕默德是先知』
穆罕默德出生約於公元570年,自幼即喪失很多親屬,在經歷神聖的體驗之後開始佈道,因為其理念與當權者或既得利益者不符,而從麥加逃亡至麥地佳,並在此後10年統一這個地區的人民以及信仰,他的善,如耶穌般令人印象深刻,其謙卑也都歸於神而非自己
伊斯蘭宗教的生活指導
第一柱→信仰的告白
第二柱→正規的祈禱
第三柱→慈善
第四柱→遵守齋月
第五柱→朝聖
伊斯蘭教帶給阿拉伯世界短時間急速的道德成長,他也可能是繼耶穌之後,最系統化道德的律法
不同於西方之宗教建立於個人經驗,伊斯蘭將宗教融入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伊斯蘭的經濟不反對利益的競爭,或企業家的冒險,但堅持必須在公平的競賽條件下爭取
伊斯蘭的婦女地位,不同於西方世界是經由工業主義與民主制度所取得,前伊斯蘭時期的婦女地位經過了宗教的改革大幅度地往前,也大幅度地提高了婚姻的神聖性
古蘭經雖然許可男人可以同時擁有4個妻子,但前提是必須能夠公正的對待每一個人,早期人類的生存條件可能在戰爭或個體殘缺的條件下必須容許多妻制的道德取捨,且合法的多妻制可能帶來責任的連結,不切實際的一妻制反而造成賣淫行為
伊斯蘭的法律利基在嚴刑峻法之上,並在之後帶以仁慈來給予寬恕(偷竊的人如果身不由己,可以保留雙手)
伊斯蘭的宗教強調平等,並以亞伯拉罕願意取夏甲為典範(黑人)
許多世紀的統治下,各種宗教在回教的領域內是和平相處的,穆罕默德並不覺得必須強迫別人信仰自己的宗教,與基督教比較起來,十字軍東征、宗教法庭、嚴刑峻罰、宗教戰爭都是相對而言基督教更為黑暗的地方
博客來介紹《人的宗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會員
    8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rwin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廣告必須根據扎實的調查,了解受眾的語言、心理以及需求 否則廣告就不能達到目的 廣告的唯一正當理由就是「銷售」,不是娛樂大眾,也不是運用你的原創力或美學天賦,使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WE SELL, OR ELSE 【銷售】 銷售員的推銷能力分為攻擊及防衛兩個方面來探討
    【選對時機】 「循環」 10年循環:尾數為2或3的年份,其次為強勁第5、下一個為第7年秋 4年循環  02.06.10.12.16 10月效應 「指標」 道瓊股利率(前次高峰的2倍) 利率與債券市場趨勢方向 (聯準會股價評估模型(預期未來一年每股利潤共識值/國庫券利率-100) (20~-10) (
    廣告必須根據扎實的調查,了解受眾的語言、心理以及需求 否則廣告就不能達到目的 廣告的唯一正當理由就是「銷售」,不是娛樂大眾,也不是運用你的原創力或美學天賦,使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WE SELL, OR ELSE 【銷售】 銷售員的推銷能力分為攻擊及防衛兩個方面來探討
    【選對時機】 「循環」 10年循環:尾數為2或3的年份,其次為強勁第5、下一個為第7年秋 4年循環  02.06.10.12.16 10月效應 「指標」 道瓊股利率(前次高峰的2倍) 利率與債券市場趨勢方向 (聯準會股價評估模型(預期未來一年每股利潤共識值/國庫券利率-100) (20~-10)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格局從來不是成功的結果,卻是成功的原因。 有多少人在年輕的時候都遇到相同的困境:自我價值低落、好高騖遠、關係不良、抗壓性差、未來迷茫…… 或許大部分人認為這就是現代年輕人的問題,其實他們所經歷的,我們也經歷過,但可惜的是學生時期沒有被教導如何面對,這些都是要靠自己去嘗試、去理解。作者在本書整理出了十
    Thumbnail
    往生的人在生前所修福德、智慧的程度不一樣,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的品味也不同,一共有九等(九品蓮花為父母)。
    Thumbnail
    34.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聞名得忍願。心的安穩,不被任何事物所動。不會在任何事物現象上生起煩惱執著。
    Thumbnail
    以推理小說探討社會議題極具力量,忍不住一頁翻過一頁,剝繭抽絲的過程裡令人省思因國家體制與社會結構缺失而被犧牲的人。這本推理小說對我來說,除了非常精采的推理過程,更具意義的是喚醒讀者對弱勢的關注令人感動。 三雲忠勝被殺了。他是一個好人。 身為福祉保健所的課長,他竭心盡力為每個案例做最妥善的安排處置,
    Thumbnail
    19.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視其人前者,不取正覺。來迎接引願。凡有眾生發了菩提心,並修諸功德,又至心發了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之願,臨命終時,必定見阿彌陀佛在諸聖眾圍繞之下,前來接引。
    Thumbnail
    法藏比丘又稟告世自在王佛:請佛慈悲,聽我宣說所發的殊勝大願,敬祈明察我所發的弘願,現在我就將四十八個大願,完全對佛說吧。
    Thumbnail
    阿彌陀佛之所以成為阿彌陀佛,是因為他在修行菩薩道的階段,發了48個大願,最後不但修行成佛,也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救濟一切眾生。而敘述阿彌陀佛成佛的因緣,以及發願的願文,就是《無量壽經》的主要內容。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格局從來不是成功的結果,卻是成功的原因。 有多少人在年輕的時候都遇到相同的困境:自我價值低落、好高騖遠、關係不良、抗壓性差、未來迷茫…… 或許大部分人認為這就是現代年輕人的問題,其實他們所經歷的,我們也經歷過,但可惜的是學生時期沒有被教導如何面對,這些都是要靠自己去嘗試、去理解。作者在本書整理出了十
    Thumbnail
    往生的人在生前所修福德、智慧的程度不一樣,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的品味也不同,一共有九等(九品蓮花為父母)。
    Thumbnail
    34.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聞名得忍願。心的安穩,不被任何事物所動。不會在任何事物現象上生起煩惱執著。
    Thumbnail
    以推理小說探討社會議題極具力量,忍不住一頁翻過一頁,剝繭抽絲的過程裡令人省思因國家體制與社會結構缺失而被犧牲的人。這本推理小說對我來說,除了非常精采的推理過程,更具意義的是喚醒讀者對弱勢的關注令人感動。 三雲忠勝被殺了。他是一個好人。 身為福祉保健所的課長,他竭心盡力為每個案例做最妥善的安排處置,
    Thumbnail
    19.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視其人前者,不取正覺。來迎接引願。凡有眾生發了菩提心,並修諸功德,又至心發了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之願,臨命終時,必定見阿彌陀佛在諸聖眾圍繞之下,前來接引。
    Thumbnail
    法藏比丘又稟告世自在王佛:請佛慈悲,聽我宣說所發的殊勝大願,敬祈明察我所發的弘願,現在我就將四十八個大願,完全對佛說吧。
    Thumbnail
    阿彌陀佛之所以成為阿彌陀佛,是因為他在修行菩薩道的階段,發了48個大願,最後不但修行成佛,也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救濟一切眾生。而敘述阿彌陀佛成佛的因緣,以及發願的願文,就是《無量壽經》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