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際與天人合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 〈宗教與信仰〉第二節
年輕人:「你說正確的宗教不可能出現,那麼我很想知道正確宗教的內涵應該是怎樣的。」
史學家:「正確的宗教一定會有原罪觀,以及讓信徒有天人交戰的感受,也就是說,如果信仰能讓人感受到輕鬆快樂、做事情愈來愈順利,那肯定是錯誤的信仰,這在之前我們討論痛苦的意義就能知道。」
年輕人:「天人交戰和原罪嗎?關於原罪你之前已經提到過很多次了,我一直都很想知道是哪個宗教先提出的。」
史學家:「這是猶太教首先提出的,的確是其眼光獨到之處,而後基督教繼承此說卻轉而強調謙卑與耶穌為人贖罪的意義,這是對原罪觀的誤用。原罪是有責善內涵的,就如我們之前所說,原罪是人展現『原善』的契機,它強調人應發揮神性,與神復合,這即是『宗教性的天人合一』。」
年輕人:「你之前也說過許多類似『天人』的詞彙,我覺得我好像可以在模糊之中去體會到那是什麼意思,但總是很難用自己的話去描述,你可以多解釋一些嗎?」
史學家:「這就是中文的優點,以後你讀的書愈多就愈能體會到。其實現在的求道者追求天人合一之境的重要性是大於古代的,這源於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個人主義內涵,其強調人有『信仰的自由』,當然,也有『不信的自由』,而自由引發責任,現今人們重視自由的權力大於應盡的義務,所以求道精神已蕩然無存,『人們只願相信其願意相信的,而不知該相信其該要相信的。』」
年輕人:「啊,原來還有這樣的歷史。」
史學家:「嗯,信仰是天道的探索,而信徒是人,所以才須追求天人合一,不過『天人相隔』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所以天人交戰是求道者永恆的挑戰,這是因為人有人性,然追求天人合一為可能則是因為人有神性,天人雖然『相隔』,但不是『永隔』。」
年輕人:「這聽起來真是讓人充滿鬥志與失望的感覺,好矛盾啊。不過也讓我更想瞭解究竟天人合一該如何追求。」
史學家:「其實就行動而言沒有什麼神秘的,簡略來說,就是為所當為,只是真正的求道心境只有少數人才能體會。而正確的宗教雖然無法出現,但正確的信仰還是能為人發覺,這即是天人之際的感受。」
年輕人:「所以這種心境是不能被外在客觀觀察到的吧?」
史學家:「沒錯,這絕非第三者的觀察,而是求道者自身對於極限到來的感受,是一種由下往上看的遠景,使人有艱辛之感與模糊之見。」
年輕人:「明白了,不過我有時在想,這世上肯定有人是堅持正義卻不信上帝的,也有人是篤信上帝卻不是真正善良的,那麼他們這樣應該都不太能感受到天人之際吧?」
史學家:「或許可以說是感受不完全,其實人一生中應該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極限感受,在模模糊糊之中有一些領悟,但有沒有進一步學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其實對於上帝和真理,『因知而信』和『因信而知』分別代表了『人本』和『順天』的態度,而這兩者俱不可缺,因為前者是理性的推展,後者是靈性的發揮,這也呼應了我前面所說的話。」
年輕人:「原來如此,我覺得我好像也有一些心得了。」
史學家:「其實這不只是光是單指個人而已,總體而言,東方的求道者和西方的求道者也分別代表這樣的缺失。」
年輕人:「怎麼說呢?」
史學家:「因為西方普遍有上帝信仰,而東方卻是以人為本。」
年輕人:「這是不是說明西方勝過東方呢?」
史學家:「也不能這麼說,雖然西方的信仰層次高於東方,但西方信徒卻未必比東方信徒的求道精神更加偉大,因為東方就是因為沒有正確的上帝信仰,所以他們行善的意義比西方信徒痛苦而偉大。但兩方各自偏重一端,都是在逃避天人交戰,要知正確的態度是『以神為主而以人為本』。天人之際的省思不是為了肯定人的價值,而是要瞭解人應該往何處去,而這樣的認知和行動必定不會使人安逸順利,錯誤的信仰無一不是因為人的慾望而致,人應該追求天道,而不是讓天道將就人。」
年輕人:「嗯,我瞭解了,其實這麼說來,人幾乎只能靠自己的思考而知曉天道,不過我們生活周遭有這麼多宗教徒,應該很難不被影響吧?」
史學家:「沒錯,這也可能會讓人產生一種宗教是價值選擇的錯誤認知,我之前說過,真理只有一種,絕不應該『百家齊放』,先不論各宗教教義的真假對錯,其實各宗教間彼此應該要『勢不兩立』,當宗教領袖也高喊尊重各宗教教義等言論時,已失去了捍衛真理所應該要有的『捨我其誰』的氣魄,宗教層次下降為生活方式而已。」
年輕人:「你說的有道理,雖然大家都愛好和平,不同宗教徒也可以相處得很好,不過在真理這個層次上,論及教義的不同,不應該是包容尊重的態度,雖然這乍看之下好像是一種想惹是生非的感覺,但事實並非如此。」
史學家:「你說得對,信仰是以理性發揮至極限而得,不是經由選擇或緣分而來,它是一種不斷批判思考而仍肯定的思想狀態。若信仰是由選擇而來,那必定不能堅定,半信半疑終究是不信,而頑固不深思的『為信而信』也是錯誤,正確信仰絕不會使人安逸快樂,『君子有終身之憂』的態度才是『正信』。」
年輕人:「是的。我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現代社會充斥著無神論者,但依據你前面所說,假若上帝不存,那麼一切標準都失去了意義,可好辯的無神論者也為數不少,這是什麼原因呢?只能單純歸咎於人們的鬥爭本性以及沒有領悟高層次存在的資質嗎?」
史學家:「宗教探討的是超越性的真相,這對許多人來說過於虛無縹緲,所以不覺得有信教的必要,而求道的難度使許多信徒無法理解,因而使其成為了不講理的盲從者,這又更加深了非信徒對宗教的偏見,然人生在世不可能無所依靠,無神論者因而轉成了對有宗教作用的世俗性信仰以為慰藉,這雖是否認了天人交戰的表現,但卻間接證明天道的存在,因為徹底的虛無主義者、懷疑論者、唯物主義者要不是從未出現過,不然就是早已自我毀滅了。」
年輕人:「什麼是有宗教作用的世俗性信仰?」
史學家:「像是實證主義是以科學和理性為信仰、馬克思主義以平等和革命為信仰、功利主義以和諧和大我為信仰、達爾文主義以進化和自然為信仰、佛洛伊德主義以欲求和心理為信仰、民族主義以國家和群體為信仰、自由主義以進步和改革為信仰、資本主義以勝利和競爭為信仰、人文主義以尊嚴和人格為信仰,這些都有相當程度的宗教性色彩,可安慰服膺者的宗教情懷,當然,他們大多極力反對宗教,是不會承認的。」
年輕人:「原來是這樣啊,這世上有這麼多宗教徒和各種主義者,原來都是這樣來的。」
史學家:「是的,不過這些個別主義都不能全盤解釋萬事萬物的意義,反而以局部有效的觀念妨礙整體真理大義的探索,其層次是無法與宗教相提並論的。總之,人們都不能理解『萬事即一事』的道理,其實只要深深思索,萬事萬物都是指向同一個方向的,人們總是被表象所迷惑,以多元主義至上,選擇了自己願意相信的事物,連宗教這樣應該要『唯我獨尊』的存在都被認為是價值選擇,『宗教勸人為善』竟被認為是宗教的最大功用,而如此所有宗教竟原來是一家。」
35會員
44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錄形式呈現真理的作品,內容將談及愛情、藝術、知識、道德、正義、真理等超越的或形上的主題,也會論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程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六章〈靈魂與生命〉 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六章 〈靈魂與生命〉 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六章 〈靈魂與生命〉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六章〈靈魂與生命〉 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六章 〈靈魂與生命〉 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六章 〈靈魂與生命〉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二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三、命由天定,福自己求 筆者自研習命理迄今十餘年,雖然始終沒有出師,但是,愈來愈認為中國的「命理哲學」是一門極科學的人文社會學,不過,非常不認同一般人隨興找人算命——遇到一位睿智的命相師,幫助你自我認知、自我開發,那當然是人生的美事;但是,倘若遇到一位一招半式走江湖的術士而妄受恫嚇,乃至於遇到心懷
一、反求諸己 初習命理之時,一位精於命理的老師——學術交流基金會之前執行長王明雄教授曾告訴筆者:「一個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好命人;一個不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歹命人!」——這一番話著實令筆者驚訝:「命」難道不是固定的嗎?難道算命師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嗎?直到有一段日
三、命由天定,福自己求 筆者自研習命理迄今十餘年,雖然始終沒有出師,但是,愈來愈認為中國的「命理哲學」是一門極科學的人文社會學,不過,非常不認同一般人隨興找人算命——遇到一位睿智的命相師,幫助你自我認知、自我開發,那當然是人生的美事;但是,倘若遇到一位一招半式走江湖的術士而妄受恫嚇,乃至於遇到心懷
一、反求諸己 初習命理之時,一位精於命理的老師——學術交流基金會之前執行長王明雄教授曾告訴筆者:「一個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好命人;一個不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歹命人!」——這一番話著實令筆者驚訝:「命」難道不是固定的嗎?難道算命師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嗎?直到有一段日
Thumbnail
也許我們可以重新解讀那句老話:「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為早就明白了,這麼做可能不會得到外在獎賞,不見得有人稱讚,也不見得能得到好處。
走路留意起腳和落地均衡 呼吸注意吸氣節拍閉氣狀態呼氣速度 隨著星體運行 跟著氣流變化 讓地球按摩形骸 放下時間或念頭 樹木不眠而睡不動而壯 不養生而壽不求富而貴
(新年伊始,萬象更生,君子修德,日新又新。謹以此文,互勉共新。) 「天人合一」是什麼意思呢? 「天人合一」這個觀點,在中化科都給大家講過,也許當時大家的領受,與自家的生命,不是那麼相應;而現在咱們都經歷了許多的人生起伏,許多的人生考驗,不妨又回過頭來看看這個觀點的含意。 傳統的解說 北宋張載曾說:
Thumbnail
因此,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天」指自然界,「人」即人類,「合一」是二者,互相共存、互相影響,當我們主動把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與精神情志活動,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融為一體,這便能達到《黃帝內經》養生方法中的最高境界。 【個人網站】 小K個人網站:https://littleksroad.com/
Thumbnail
古代流傳的「天人合一」,就在大家眼前,定睛看著圖的中央,你開始發覺;你的頭頂中央,也在悸動,頭頂正在打開。 問:但我看到這....我很好奇... 因為我也有這種感覺.... 但是在精舍打坐的時候才會有..... 我知道這是佛菩薩的加持力.........
Thumbnail
一、屬於台灣的愛與哲學 李喬九十餘萬字的大河小說《寒夜三部曲》,無論在歷史、社會價值或是角色塑造、人性挖掘上,都獲致可觀的成就,而其「土地意識」與「天人合一」的主題,更是台灣小說中所罕見的,顯現了《寒夜三部曲》之特異內涵。 二、充滿土地意識 三、土地之愛的提升 四、深化小說思想内涵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三、命由天定,福自己求 筆者自研習命理迄今十餘年,雖然始終沒有出師,但是,愈來愈認為中國的「命理哲學」是一門極科學的人文社會學,不過,非常不認同一般人隨興找人算命——遇到一位睿智的命相師,幫助你自我認知、自我開發,那當然是人生的美事;但是,倘若遇到一位一招半式走江湖的術士而妄受恫嚇,乃至於遇到心懷
一、反求諸己 初習命理之時,一位精於命理的老師——學術交流基金會之前執行長王明雄教授曾告訴筆者:「一個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好命人;一個不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歹命人!」——這一番話著實令筆者驚訝:「命」難道不是固定的嗎?難道算命師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嗎?直到有一段日
三、命由天定,福自己求 筆者自研習命理迄今十餘年,雖然始終沒有出師,但是,愈來愈認為中國的「命理哲學」是一門極科學的人文社會學,不過,非常不認同一般人隨興找人算命——遇到一位睿智的命相師,幫助你自我認知、自我開發,那當然是人生的美事;但是,倘若遇到一位一招半式走江湖的術士而妄受恫嚇,乃至於遇到心懷
一、反求諸己 初習命理之時,一位精於命理的老師——學術交流基金會之前執行長王明雄教授曾告訴筆者:「一個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好命人;一個不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歹命人!」——這一番話著實令筆者驚訝:「命」難道不是固定的嗎?難道算命師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嗎?直到有一段日
Thumbnail
也許我們可以重新解讀那句老話:「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為早就明白了,這麼做可能不會得到外在獎賞,不見得有人稱讚,也不見得能得到好處。
走路留意起腳和落地均衡 呼吸注意吸氣節拍閉氣狀態呼氣速度 隨著星體運行 跟著氣流變化 讓地球按摩形骸 放下時間或念頭 樹木不眠而睡不動而壯 不養生而壽不求富而貴
(新年伊始,萬象更生,君子修德,日新又新。謹以此文,互勉共新。) 「天人合一」是什麼意思呢? 「天人合一」這個觀點,在中化科都給大家講過,也許當時大家的領受,與自家的生命,不是那麼相應;而現在咱們都經歷了許多的人生起伏,許多的人生考驗,不妨又回過頭來看看這個觀點的含意。 傳統的解說 北宋張載曾說:
Thumbnail
因此,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天」指自然界,「人」即人類,「合一」是二者,互相共存、互相影響,當我們主動把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與精神情志活動,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融為一體,這便能達到《黃帝內經》養生方法中的最高境界。 【個人網站】 小K個人網站:https://littleksroad.com/
Thumbnail
古代流傳的「天人合一」,就在大家眼前,定睛看著圖的中央,你開始發覺;你的頭頂中央,也在悸動,頭頂正在打開。 問:但我看到這....我很好奇... 因為我也有這種感覺.... 但是在精舍打坐的時候才會有..... 我知道這是佛菩薩的加持力.........
Thumbnail
一、屬於台灣的愛與哲學 李喬九十餘萬字的大河小說《寒夜三部曲》,無論在歷史、社會價值或是角色塑造、人性挖掘上,都獲致可觀的成就,而其「土地意識」與「天人合一」的主題,更是台灣小說中所罕見的,顯現了《寒夜三部曲》之特異內涵。 二、充滿土地意識 三、土地之愛的提升 四、深化小說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