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開始對婚後住了十年的台北公寓生活,感到非常苦惱和煩心。當初搬進來時,才新婚一年多,沒有孩子。房子雖不大,卻也隔出四個房間,兩人住綽綽有餘,一間當主臥,一間當書房,一間當儲藏室,另外一間空著,好奢侈!
後來孩子一個個來報到,從一個、兩個、三個到四個,幾年之間,就把這個小小的公寓給擠爆了!六口之家擠在不到三十坪、只有一套衛浴的公寓裡,奇的是,每次有人上廁所,就有其他人也急著要上廁所,搶廁所的戲碼,日復一日在上演。還好我有先見之明,早早買了一只夜壼備用,如果孩子搶用廁所,就讓他們使用夜壼解解急。不過這種戲碼演多了,確實令人心煩,想要多一間衛浴的需求和渴求,節節升高,我漸漸感到很難安於現狀。
於是,萌生了就近在台北換屋的念頭。
然後,我們開始到處看屋,看了大約二十間房子之後,舉白旗投降,決定放棄在台北換屋的念頭。為什麼呢?
因為沒錢。
我們手上沒有任何存款,每個月只是剛好收支平衡,唯一的資產就是十年前房價尚未飆升時買下的這間老公寓。老公寓還欠有貸款,如果賣掉,扣掉貸款,剩下的錢想在台北換更大坪數的房子(加上裝修費),即使是在郊區,還是遠遠不夠。
其實搶廁所只是冰山一角,生活型態才是更大的問題。四個孩子需要到戶外玩耍,但我和先生在家工作,沒辦法隨時放下工作帶孩子出去外面跑跑跳跳。親子雙方都為這情況感到為難,但一時之間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隨後兩年過去了,為了健康的緣故,我們改吃有機蔬果。又為了更了解有機蔬果背後的栽種過程,我們開始大量閱讀與耕種相關的書籍。
我當時看過的書單大致如下:
《我的耕食生活──關於耕種、食物與愛情》
《我的幸福農莊》
《食在自然》
《幸福餐桌──飲食教育,從小開始》
《青松e種田筆記:榖東俱樂部》
《鯉魚山下種房子──假日農夫奮鬥記》
《半農半X的生活》
《上班族變成番茄農的意外人生》
《女農討山誌》
《超級阿伯──和大自然對話的現代農夫》
《種下200%的樂活幸福》
《山腳下的農夫:我的農場夢》
讀過這些書之後,我的內心竟然起了變化,漸漸做起「農場夢」,不是想要務農維生,而是渴望種菜種水果給自己吃,甚至稻米!
我先生在美國的鄉間長大,小時候家裡有六分地,不但有許多跑跳的空間,也種了一些自家食用的作物,他很喜歡鄉下的生活。
我雖然在雲林鄉下長大,但家裡並非務農,沒有真正享受過田園生活的樂趣。長大後離鄉背井在都市求學工作,早就被都市馴化。生活機能不太便利的鄉村,不是很吸引我。
後來我又讀到一本書:《農莊生活手記》(更名為:《美好生活:貼近自然,樂活100》),書中所描述的自耕自食、自給自足的生活,非常令我嚮往。
以下分享幾段書摘:
「我們相信,要在長期的都市生活之中對抗都市的壓力,同時保持健康、均衡、清明的身心與社交生活,事實上是不可能的。細細思量之後,我們決定,鄉野田園比任何都市或市郊地區,更能提供我們一種清明、寧靜、有價值的生活。」
「在現代社會做事領薪水的人,有許多窩在都市公寓裡,或是住在壅塞的市郊,每天為了家庭生計或其他環境需求汲汲營營,他們盼望能有機會逃脫環境的桎梏,自己掌握自己的生命,純樸簡單、適情適性的過鄉村生活。然而,各種顧慮、對親屬的責任感,或是對未知境遇的恐懼,在在是難以跨越的障礙。多年的躊躇猶豫之後,仍是裹足不前。」
「能否適應鄉村生活?能否靠土地討生活?體力夠不夠?需不需要年輕的本錢?哪兒能學到該學的東西?自己的屋子蓋不蓋得起來?自家庭院能不能養活家人?要不要養牲口?農場活兒有多辛苦?會不會又給自己套上了另一種枷鎖?對一個想要告別都市生活的人而言,這許許多多林林總總絮絮叨叨的問題,正排山倒海的湧來。」
「本書就是為這些人寫的。我們認為,一對年紀二十歲到五十歲的夫妻,只要擁有最基本的健康、聰明才智和資金,就可以適應鄉村生活,學習所需要的技能,克服遭遇的困難,建立有價值、對個人與社會皆有助益的生活型態。」
「來自社會的壓力雖然大,選擇權仍在自己手上,到頭來還是要自己想清楚。我們可以留在城裡,心不甘情不願的繼續承受無法讓我們滿意的生活,我們也可以闖出不一樣的方向,或許是沿著一條杳無人煙的小徑走走。」
讀完這本書,我終於願意放下對鄉村生活的排斥,決心跟隨老公的田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