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大原扁理應該是在三四年前,他的工作兩天休息五天使我很驚訝,究竟是如何辦到的?他將生活所需降到非常基本,像是選擇較郊區的便宜租屋和自己做飯吃;不必要的開銷不消費,像是在手機上的花費極低,因為不喜歡太快速的資訊擾亂自己;但會花錢買需要的東西,像是不錯的網路;不會花錢買多餘的或不需要的物品,衣服只有幾件,但都是100%純棉,注重物品的品質與身體的關係。
我對簡約生活還算有所嚮往,不喜歡雜物太多,也想多花點時間好好思考哪些東西想要留著,那些東西該斷捨離。這十年來,自己搬了數次家,大概只有在打工澳洲那一年最好搬家了,因為從頭到尾就一卡皮箱,還會斷捨離許多物件,為了讓行李變輕。但在台灣多屬於長期定居類型,所以就會囤積很多物品,搬了兩三次家真的相當痛苦,也不知道這麼多東西從哪兒來。大原扁里除了將工作時間縮短之外,也將家裡的空間和用品縮減到最少。
或許是因為我蠻認同作者所提到的生活哲學,所以我只花了四小時就看完這本書,平時我應該都是花費1個月至半年看完一本書吧!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我使用電子書閱讀,所以在操作上也會比較快,就如同滑手機看文章般地迅速。我在這本書擷取一些大原扁里的生活哲學。
大原扁理提到:「常有人說『提升自我認同感』。老實說,我很不喜歡這句話。」我自己閱讀到這裡的時候不是很理解,因為提升自我認同肯定自己難道不好嗎?
在大原扁理的打工失敗經驗中,通常是思考負面的,然後採下自動緊急煞車。對他來說,「提高自我認同感就會迎刃而解」的說法如同紙上談兵。但在失敗一兩次,也別急著做出「自己很沒用的結論。」比起自我認同相信自己可以在挫敗中越挫越勇,大原扁里選擇「降低自我否定感」。舉例來說,有人即使工作上面臨了重打打擊,完全不會陷入負面思考的迴圈,並總是帶著樂觀的心看待並繼續,這是擁有極高的自我認同感,反之,大原扁理會去思考失去這個工作是不是就活不下去了?如果不是活不下去,那就應該辭去工作,不否定自己,然後去別的地方上班看看。
別提高自我認同感看似消極,但在某些情形下,卻是受用,明明一試再試後,已經確定不適合,也時常感到痛苦,在這時刻別否定自己,或許往EXIT方向走去,能再有海闊天空的可能。
別成為助長社會焦慮的幫兇
書裡提到︰「每個生活在現存社會中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吧。經濟至上主義的世界極力推崇『效率』和『性價比』,並將之列為第一考量。如何用極短時間做出碩大成果成為了時代的課題。」
社會充斥著效率、迅速和短時間致富的成功表象,好像成功的生活必須得達到前述的因子才是好的,只能這樣才是社會的一份子,而這樣的情形,在疫情爆發的時候,也可以發現人們不知所措,甚至許多人不以為然,好似生活逐漸可以挑戰大自然,人們對於許多事情已經缺乏想像力,缺乏想像力的結果就是對他人漠不關心,更深入看,而對他人漠不關心,最後會反過來對自己漠不關心。試想平常吃的食物和穿的衣服,是什麼人用什麼方式製作的?工廠的作業環境和賣場的工作環境又日如何?如果進一步去了解這些商品的來源,或許就不會那麼助長不好的事情在他人身上,而這些商品因為許多化學和汙染也會反撲在自己身上。
這些一來一往也會隱隱之中使社會充滿焦慮、牢騷及不滿。生活之中接觸太多化學用品會使自己身體和情緒產生微微的變化。總是希望商品在一秒就出現在眼前,但真的有這麼急嗎?快工讓人感到許多不適。如果我們要活出自己,那就先不妨礙別人活出自己的人生吧!
如何消除金錢的焦慮
大原扁理提到:「得知了自己的必要開銷,就能游刃有餘的花錢。」
消費就像是投票,是一種表達自己想支持什麼樣的商品和組織,也是一種對社會表達意見的形式。可以為自己以外的事物花錢的自由是心靈上的富足,用輕鬆愉快的心情去做事情,才會做得長久。除了花錢,還有賺錢、存錢、投資、接受和贈予,舉凡任何與金錢有關的行為,會激起像是焦慮的負面情緒時,請檢視這個情緒是從哪裡來的,然後一步一步地消滅它吧!
人際關係斷捨離、找到我的舞臺
先試著找尋「人際關係不順遂的黃金率」,從過去的經驗抽絲剝繭,會察覺到每次產生問題的人、場所、形式和情況其實都具備某種共通點。至於能從人際關係不順遂的鐵律汲取到什麼樣的教訓,也是因人而異。大原扁里得到的教訓是自己的舞臺不屬於那裡。
工作到現在,我發現我在某段時間是在職場上是很難交到朋友的,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時候交到很多朋友,但在北部工作就比較難一點,到嘉義後,就比較容易交到朋友。而在許多工作場所的轉換,我發現我和某些特定的人較都合不來,像是某些因技能很厲害的人,總是愛抓他人錯,或是總是貶低他人,還有一種是無法好好地溝通的人,但這種人在他的認知又很常認為自己很好好溝通。我在不同的場域都會遇到類似的人,其實都使我頗焦慮的,也會盡量避免與之接觸。這大概是讓我不想工作的原因,其實不那麼討厭工作內容,但就想一群人一起興奮地做一件事吧!
大原扁理最後提到,人際關係的煩惱分為兩種,一種是能從中學到教訓的情況,另一種則是毫無道理,純粹天生合不來的情況。只要用心觀察,看清楚狀況做出判斷,就能減少不必要耗費的時間和心力。
大原扁理在生活的所有面向食衣住行和生死都有提出他的哲學和看法,大部分的內容是環扣在不否定自己,但這個不否定自己,作者有先舉出實例的分析,最後在導出不否定自己的結果。我認為這本書淺顯易懂,也很療癒,蠻值得一看得。這本書許多概念也和《少即是多》類似,不追求盲目地成長,而是更多在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